2024年语文教案万能七篇(汇总)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文教案万能篇一

1.学会8个字,会认2个字。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的颜色,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多媒体 课件

2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有关地球的风光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2.师激情导入:多么神奇壮观的地球呀,她还特别爱打扮自己呢。大家想知道,她都喜欢穿哪些颜色的衣服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2.读完后请其他同学评议,相机指导“爽”、“置”、“善”和“燥”的读音,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薄”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一、读悟重点,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便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找出有关介绍地球不同颜色衣服的重点词句,摘录重点词填表。

蓝色的衣服→海洋湖泊→冬暖夏凉

黄色的衣服→沙漠、半沙漠→热时更热、冷时更冷

最重要的外衣→大气→调节气温、冷热适宜

白色的衣服→冰雪覆盖→降低温度

绿色的衣服→植物、森林→改善气候、适合人类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①读一读,议一议:各种衣服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②研读重点句段、探究拓展: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3.集体交流,梳理归纳。

4.指导朗读,印证理解。

二、品读领悟、升华感情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地球是万物生灵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于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我们应该怎样做?

3.启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达自己对地球,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4.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作业超市

1.搜集有关地球质量与环境恶化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2.试着写一篇读后感或号召人类保护地球的倡议书。

语文教案万能篇二

本课是认识两个新偏旁“身、月”,以及和它们有关的字。在本课要求查字典有一定的速度,每个字平均1.5分钟,不一定让每个学生都在本课达到要求,允许存在个体差异。

本课在认识两个偏旁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字形认识生字,学生学会通过部首来猜字义。同时要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并结合本课通过认识偏旁的识字特点来加强学生的查字典能力。

1、认识偏旁“身”和“月”以及带“身”和“月”的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发现汉字形体特点,能有规律地识字,并借助图片和字典协助认字。提高查字典的速度,提高学生分析字形的能力。

一、挂图导入:

逐一出示两个古代的汉字“月”“身”和挂图,你们能猜出这两汉字是什么字吗?对,它们就是以前我们认识的两个老朋友“月”和“身”。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和它们有关。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点评:由古代象形文字导入新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变“要我学汉字”,为“我要学汉字”。

二、认识新偏旁及相关的字:

(一)出示一组词语:躯体、躺下、鞠躬、躲藏。

1、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词,发现了什么?它和我们学过的“身”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偏旁的书写与汉字不同,为书写的正确和美观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2、想想看这些词为什么都有“身”字旁呢?

(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这些字你都认识吗?谁会读?(a、指名认读b、抢读)

4、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身”字旁的字?(学生根据平时的识字情况回答。)

点评: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总结为什么上面几个词都带有“身”字旁,教师可谓用心良苦,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总结事物的规律。

(二)出示第二组词语:

心脏、肝脏、肠胃、皮肤、肌肉、脂肪、胸膛、胆量

1、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认识,不认识的字,动手查一查字典。

2、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在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对字义有所了解。

3、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字?(学生根据平时的识字情况回答。)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能充分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三)指字游戏:认读生字。

(用游戏复习巩固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在学习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点评:充分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识字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游戏识字,掀起了本节课识字高潮,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达到了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生字的目的。

三、拓展学习:“尸”字头及有关的字。

1、出示:尸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字吗?它表示的意思与人有关,出示:屋、居、屎、屁、尿

(指名学生读一读,再开火车读一读。)

2、你还知道什么带“尸”字头的字?(学生举例)

点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同一类偏旁的字进行归类学习,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培养了学生归类识字能力。

四、练习限时查字典:

出示:胃、膝、肺、筋、膛

1、“丁丁查这五个字,用了8分钟,你呢?”查出来把拼音写下来。

(学生自主学习与丁丁比一比。掌握查字典的技能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2、请查的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比赛的方式进行学习,即有利于巩固本课的偏旁部首,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无形中告诉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字典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同时,又使新课改“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一理念得以充分体现。

五、学写生字。

1、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地方:如个别笔划。

2、对于“肉”,个别指导笔顺,其余的字放手让学生自己写。

3、总结识字方法

(由学生自己体会认字过程的快乐,加强分析字型的能力。)

点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才给予学生以辅导,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六、课后延伸

请学生课后留心找一找带有“身”“月”字旁的字,记下来,比一比谁找得多?

点评:此环节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能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设计教学环节,在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以及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机会,同时,又让每个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本节课用挂图导入,逐一出示两个古代的汉字“月”“身”和挂图,学生猜出这两汉字后,再学习和它们有关的字词。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

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在学习带有“身”字旁的字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认识两个偏旁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字形来认识生字,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并结合本课通过认识偏旁的识字特点,来加强学生的查字典能力。在学“月”字旁的字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查字典来认识生字,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得很愉快,学生分头查不认识的字,速度很快,达到了预期效果。此环节的设计,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查字典能力,又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限时查字典,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与丁丁比赛。使学生掌握查字典的技能的同时,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请查的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加强同伴之间的学习交流,有利于集体促进。

语文教案万能篇三

1、认识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诵这首古诗。

3、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庐山瀑布实景录像。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庐山的文章《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景色秀丽。是的,庐山以她秀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去旅游观光。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也曾慕名前来。他在山间漫步,一会儿弄石临溪坐,一会儿寻花绕寺行。一路走来,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峰回路转,忽然,一个奇异的景色出现在他面前——一道瀑布从天而降!李白诗兴大发,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脱口而出(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指名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古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1、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了不少的古诗了,想想看,我们以前是怎么样学习古诗的?(要会读,要弄懂诗的意思,要会背诵,还要会默写。)

2、自由读好古诗。

3、交流理解诗意的方法。

先理解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再理角诗句的意思。方法有:查工具书,看诗下面的注释,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等,依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在板书中一定要加入省略号,以免学生被框在这几种方法里。

1、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学古诗。师巡视,随时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2、在自学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1、交流对诗题的理解。重在指导学生对“望”字的理解:不只是看,而是从远处看。

2、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 照:照耀 (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生:飘浮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太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上飘浮着紫色的烟雾。、

(3)由“紫色的烟雾”让学生想像一下,李白遥望香炉峰的时间(早晨)

(4)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情朗读:明白意思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词之妙,从而指导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睁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里啦?学生找出“生”字后引导学生说出“生”字的妙处:一个“生”字写出了云烟飘浮的动态之美,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烟那飘飘悠悠、缠缠绕绕、娉娉婷婷,袅袅升腾的样子。

3、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知道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想像到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绝伦的山画。如果学生能品出这种味道来,他们就一定能够读好这句诗。

4、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 “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5、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方法

(1)师描述意境,生闭目静听默想,用心去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壁上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恍恍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此磅礴,这般壮观?

(2)学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首诗,在反复朗读中不断与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终达到诗与意境成为一个完美整体之目的。

方法

(1)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一回李白,全体起立,站在庐山瀑布前观看瀑布,身临其境感受瀑布之壮观。、

(2)面对瀑布,让“李白”吟诵《望庐山瀑布》,先让个别学生吟诵,再让全体学生一起吟诵。

至此,本首诗的教学已基本结束。

为了让学生对瀑布的感受更深一些,我找了一些其他人对瀑布的描写充实在这一堂课的里面。拓展内容,一首唐朝诗人施肩吾的《瀑布》一首叶圣陶先生写的现代诗歌《瀑布》,最后一个是现代作家庐隐描写瀑布的一个片断。(目的:1、本课课后第五题要求学生再找出一到两首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诗诵读。这里的拓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正合了这一道题的要求。2、本课课后第四题要求学生选两首诗中的一首说说诗意。说诗意变成改写将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有利,所以我决定要改写。但改写得给学生一些扶手。这里的拓展其实就是给学生的扶手。)

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语文教案万能篇四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重点: 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

难点: 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

2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

教学突破 : 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可通过演讲,引导学生自己明白体会。

教师准备 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从文题入手,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 1.)讲述让自己悔恨的往事,进入新课学习

2.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3.朗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研读l、2自然段

4.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5.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思考相关问题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们至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

2.鼓励学生举手讲述,注意对学生的心结进行开导。

3.师:本文题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 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那么,让这为九十多岁的老人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板书课题)

1.低头沉思,回忆往事。

2.举手讲述让自己至今懊恼不已的往事,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3.听教师讲述,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对本文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l、2自然段。

2.师: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抽学生回答。 板书: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思考回答。 生: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思考回答。

3.师: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抽学生回答。 板书: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4.师:作者在第1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抽学生回答,总结。

5.让学生用上面两个成语造句,并加以点评。 生:因为它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4.思考回答。 生:这两个成语说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多,但却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让他感触最深的事,因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无法解开的心结。

5.用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造句。

三、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请学生默读课文。

2.师: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对文章 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1.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2.踊跃回答。 生:全文是围绕吃的东西展开的。

3.师:很正确,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抽学生回答。 板书:白的黄的红的

4.师: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为线索呢?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请大家找出来。

5.抽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6.师: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 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但 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 组织学生讨论。

7.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3.思考问题。 生:白的麦子面,黄的小米面和棒子面,红的高粱饼。

4.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5.朗读:.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

6.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小组长,作好 讨论记录。 生:母亲之所以只吃红的是因为她把白的和黄的让给了我,这让我感动至深。 生:母亲艰辛一生,作者儿时无法体会,成人时又无法报答,内心悲凉。

7.汇报讨论结果,在教师点拨下明确。

四、本课小结

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l、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五、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线索:白的黄的红的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阅读3、4自然段,对作者家境和母亲形象有初步认识

2.阅读5-8自然段,初步感受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3.重点研读9-11自然段 ,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4.辅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一、阅读理解3、4自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抽多名学生回答,并总结。

3.师: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4.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

5.师: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

6.师: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组织学生讨论)

1.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2.生:这两段主要讲述了作者贫困的 家境,将母亲的大致轮廓也勾勒了出来,为后文的展开铺垫了感情基 调。

3、生:立椎之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举目无亲、背井离乡、千辛万苦

4.用上述词语造句。

5.生: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6.讨论这一句话中所饱含的深情

二、分析阅读5-8自然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让学生细读5~8段,掌握其内容。

2.师: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抽学生回答。

3.师: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

4.让学生齐读第7段,注意读出感情。

5.组织学生讨论:文中母亲在中秋节给我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处对母亲行为的描写,语言极其 朴实,却让人感触甚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1.细读第5-8段。

2.思考回答。 生: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

3.生:可以从家境较好的大奶奶那里得到一小块馍馍;中秋节母亲会想办法给我弄一点月饼;为二大爷割牛草也可得到一点黄的。

4.齐读第7段,体会文中流露的母子情深。

5.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在教师指导下领会文中自然流露的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情。

三、重点研读9一ll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饱含深情地朗读我在她身边呆到六岁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2.抽一个学生朗读第10自然段。

3.师:这两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 次读来都让人有一种辛酸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年少时对母亲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报答时却已不能,这里包含了作者多少的无奈啊!指导学生领悟这两段作者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情。

1.听教师朗读,感受其感情基调。

2·充满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

3.领悟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情,联想自己的情况,体会父母对自 己的爱。

4.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为题组织一次小型演讲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4.踊跃发言,说说自己平日是如何与父母、长辈相处的,从哪些小事中可 以反映父母对自己的爱。检讨自己 的不足,并思考应该如何去回应、去 报答父母、长辈的关爱。

四、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疑难字词练习(见随堂练习设计)。

2.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1.掌握相关知识。

2.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课后习题。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按段落顺序对课文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使学生对文中质朴语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有了深入体会,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动人应在于情而非文。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认识到父母及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思索探寻与他们相处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空悲切。

六、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季

羡林母亲: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毕生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一辈子都没有笑过,日日夜夜盼着自己的儿子回来,直到去世。

线索

白的:大奶奶给;中秋节母亲想办法弄

黄的:为二大爷喂牛讨得

红的: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一般的纪念性的文章都会围绕被怀念的对象展开,但本文语言平实,对母亲的描写着墨极少,只有一处行为描写和一处语言描写,却同样能触人心弦,让人潸然泪下,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可让学生课外模仿作文。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他非常懒,总爱去邻居家憎饭吃。

(2)年少的他懵懵懂懂,做了很多错事,其中有二件让他至今后悔不已。

(3)那个工作对他来说垂手可得。

(4)他拿出一个馒头,扳了一块给我。

个性练习设计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请随意想像一个片断(如村边眺望、临终思念等)对母亲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教学探讨与反思

1.文中有许多成语,让学生把握运用,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可以从理清文章线索人手。

3.本文写得极其朴实,没有对母亲作过多的描写,只一块月饼和一句话语,就将母爱展露无遗,看不出任何修饰的痕迹。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白,自然真实的情感流露才会出最好的文章。此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重点,可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

语文教案万能篇五

1.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1.范读课文,学会体会诗的意思。

2.讲解诗意。

(1)介绍诗的作者。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2)逐句分析。

全诗共四行,两句话。

第一行: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眠:睡 觉晓:天亮)

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听到 啼:鸟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问:《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结

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语文教案万能篇六

本文描写了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纽约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在与纽约的比较中,作者深为祖国的落后而担忧,表达了作者心系祖国的思乡之情。

第四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来体现纽约的紧张节奏?请找出有概括性的例句。

提示:(1)通过声音的喧嚣来体现。如“纽约的每一条街道因此而在抖动,纽约的每一条街道因此而在摇滚乐的节奏中摇滚”。

(2)通过直接描写纽约人的生活状态来体现。如“因为每个人都争分夺秒地追求着更高的工作目标和更高的收入”。

(3)通过写纽约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状况来体现。如“整个纽约是一个快速奔驰的甲虫的世界”。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一篇文章的语言生动与否,与是否运用修辞手法有着很大的关系。巧妙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言,生动形象,精彩纷呈,能够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因此,对于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也成为中考的必考考点。

“看纽约,看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排比;加强了气势,突出了纽约高楼林立,参差起伏的特点。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如下:(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2)拟人:使之具有人的情感,增加形象性和生动性。(3)排比:增加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4)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5)反复:强调、突出重点,渲染气氛;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起到标明层次、段落的作用;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语文教案万能篇七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词语“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挣扎,冶炼,金光四射,五彩云霞。”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能够复述故事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请允许俺先做一下自俺介绍,──很高兴和你们认识。愿意和老师结为朋友吗?(谢谢!)

师:作为朋友,俺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一组照片:

(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解读)

20xx年5月12日俺国四川发生里氏7.6级地震,居民房屋被毁,城市楼房坍塌,2008年1俺国南方出现了50年不见的冰雪灾害,庄稼被冻坏,通信线路被毁,道路堵塞,车辆披上一层厚厚的冰甲。

师:在这最艰难的时候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灾区群众送来了温暖,全力协助他们重建家园。同学们,你可知道,早在远古时代也曾发生过这样令人震撼的灾难!

今天,俺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板书)

二、深入文本,体会故事的神奇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 页,俺们一起来欣赏这个美丽的神话。注意欣赏过程中把你感兴趣的字、词标出来。

(播放乐曲,教师范读)

(师褒扬听得好的同学)

师:谁想把刚才听的过程中感兴趣的字词告诉大家?

(生1、2、3、……)

(教师适时点评字音)

(投影出示“挣”、“露”)

师:同学们可真棒!下面呀俺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神话”中的这些字词。

(投影出示生字)

(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俺们带着这些“五彩石”走进女娲。

“自从女娲发明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投影出示)

师:同学们发生什么事情了?

生1:“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生2:“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生3:“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生4:“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板书)

天塌 地裂 大火 洪水

师:出现这样的情景“可怕”吗?

生:可怕!

师:谁能带着这种令人“可怕”的感觉读一下这几句。

(投影出示)

(生1、2、3、4、……)

师:听了你的朗读,俺感到这种情景太可怕了。

面对这样“可怕”、“危险”的情况,女娲是怎样的表示?

生:“女娲难过极了。”

师:他为什么会难过呢?

生1:女娲发明了人类,他的小朋友们面临着危险,他当然“难过”,当然“着急”。

(生2、3、……)

师:是呀!

教师走近同学问:女娲你难过吗?

(生1、2、3、……)

师: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女娲难过极了!”

(生1、2、3、……)

师:只难过顶用吗?

生:不顶用。

师:那么女娲接下来是怎么做的?

生: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投影出示)

师:“立刻”是什么意思?

生1:马上。

生2:立即。

师:“求”什么意思?

生:……

师:作为母亲自身的小朋友面临着生死困境,哪能去等?哪能去靠呢?他苦苦的乞求雨神 。

(投影出示)

(生1、2、3、……)

师: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

(板书:善良)

师: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师走近同学:“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你怎么办?

生1:“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女娲你真勇敢)

生2:“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你这种不怕危险的精神俺真佩服)

生3:“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俺真敬佩你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

师:女娲主意已定,于是开始动手“补天”。

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本第3自然段,想想女娲是怎么做的?

(生读课文……)

生: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师:你为什么“跑”到山上?

生:……(着急)

师:你“原以为”什么样?

生:……

(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师:你能带着“着急”的心情读一下吗?

生2: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师:你忙了“几天几夜”感觉怎样?

生:……(太辛苦,太累了)

师:你能带着“辛苦”的感觉读一下吗?

生3: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你为什么“找啊找啊”?

生:……(太难找了,找得很艰难)

师:你能带着这种“艰难”的感觉读一下吗?

师: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历尽千辛万苦,经受了许多磨难,他的受会怎样?他的脚会怎样?

(投影出示)

女娲找啊找啊,她找遍了,她的手,她的脚,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1、2、3、……)

师:女娲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的为人类作了这么多,你现在想对它他说点什么?

生1:真伟大。

生2:真了不起。

生3:她太善良了。

生4:俺真佩服你!

师:现在“五彩石准备好了,下节课让俺们一起跟随伟大、善良、勇敢的女娲去补天吧!”

(下课)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