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微课的培训心得体会(11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微课的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一、微课的定义

(一)微课的定义及诞生

“微课”又被人们称为“微课”,通常译为“micro courses”,“micro-lesson”,“mini-lesson”,“mini courses”,“small lecture”等等。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颠倒的课堂的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微课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大家知道在传统授课时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精彩的、高潮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而且5-8分钟,50m左右大小的简短视频,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微课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促进作用

对于微课的诞生,内蒙古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副主任李玉平老师,结合他个人的经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20__年,李玉平老师所在的区成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当时遇到了很多细节性的难题。例如“课堂开放了,纪律不好管理”“总感觉教学时间不够”“合作中总产生矛盾”等等问题。从那时起,李玉平老师开始“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的研究,这也简称“三小研究”。

“三小研究”与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十分的贴近,但后来发现其效果并不好。经过详尽的调查研究发现,其本质问题出在校本教研上。首先,主要原因是学校研究的内容以“教学设计”为主,而“三小研究”并不在其研究体系之中;其次,研究话语体系比较上位,不习惯“三小研究”。于是,李玉平老师又开始尝试教研方式的变革。例如“行为研究”“风险研究”“快乐研究”“主题研究”等等。在此过程中,“三小研究”加上教研方式的变化使学校的研究有了进展。不过后来,随着服务对象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根本顾不了这么多人。这种情况下,两个新话题出现了——成果的简单化处理和成果的多样性传播。这里的“简单”,不仅意味着“用时少”,更意味着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简单内容趣味化;这里的“传播”,不仅意味着方便学习,更意味着减少信息衰减。

微课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研究方式的形成:“微问题、微研究、微课程”,简称“三微研究”。从“三小研究”到“三微研究”不仅仅是研究视角的变化,更是一种成长方式的重建。

(二)微课的概念与发展

“微课”是按照新课标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充分显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近些年,微课被大多数中小学广泛使用,从而形成了一些质量较高的精品课件。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说,微课主要分为:讲授类、启发类、问答类、演示类、练习类、自主学习类、探究学习类、合作学习类等等。从教学进度来看,可分为:当前复习类、新课程导入类、新知识理解类、总结扩展类等等。

二、浅谈微课在教学中的发展

(一)微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所展开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网络的普及,“微”这个词被广泛运用。例如:“微电影”、“微信”、“微博”等等。“微”所强调的是精致、短小。通常一片微博不超过200字,一部微电影不会超过半个小时,这短短的几百个字和几分钟充分突出了文章和电影的中心。现如今,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将微课纳入到教育领域中,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的教学模式,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应用,将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微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课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除了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微课程也是一种提供教师学习的“课程”,解释可以借助微课这个教学工具,发挥独特的教学方式。当前,微课程的提供者是一线教师本身,这里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每个学习的主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而转变为微课程的开发者,让自己的作品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启发。在这里,每个人既是学习者,也是开发者、创造者,从而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去探讨,微课也是一种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热爱的教学模式。

不仅仅是中小学一线教师运用微课堂来探索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目前,大多是师范类的高校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具有专业化素养的教师,在此方面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工具进行研究,要求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知识能力:一是系统的理论知识;二是熟练的教学能力。

微课没有固定的模式,通常教师针对一个典型的小问题进行展开,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教学过程是从教师的兴趣出发,具有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力。通常,微课中的小问题是嵌入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并不强调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在微课中只讲求解决实践问题的效果。通过小研究,教师既能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能提高专业平。微课主要是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例如: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或者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动。

微课的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面向教师个人和面向学校和机构的。

微课的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微课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研究重点,也是教学过程中研究的热点。当前,不同领域对微课赋予不同的含义。大多数情况下,微课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结合了国内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的有关调查数据,对微课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此过程中发现,微课伴随着教师的成长,微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工具。

一、微课的定义

(一)微课的定义及诞生

“微课”又被人们称为“微课”,通常译为“micro courses”,“micro-lesson”,“mini-lesson”,“mini courses”,“small lecture”等等。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颠倒的课堂的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微课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大家知道在传统授课时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精彩的、高潮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而且5-8分钟,50m左右大小的简短视频,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微课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促进作用。

对于微课的诞生,内蒙古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副主任李玉平老师,结合他个人的经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20__年,李玉平老师所在的区成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当时遇到了很多细节性的难题。例如“课堂开放了,纪律不好管理”“总感觉教学时间不够”“合作中总产生矛盾”等等问题。从那时起,李玉平老师开始“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的研究,这也简称“三小研究”。

“三小研究”与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十分的贴近,但后来发现其效果并不好。经过详尽的调查研究发现,其本质问题出在校本教研上。首先,主要原因是学校研究的内容以“教学设计”为主,而“三小研究”并不在其研究体系之中;其次,研究话语体系比较上位,不习惯“三小研究”。于是,李玉平老师又开始尝试教研方式的变革。例如“行为研究”“风险研究”“快乐研究”“主题研究”等等。在此过程中,“三小研究”加上教研方式的变化使学校的研究有了进展。不过后来,随着服务对象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根本顾不了这么多人。这种情况下,两个新话题出现了——成果的简单化处理和成果的多样性传播。这里的“简单”,不仅意味着“用时少”,更意味着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简单内容趣味化;这里的“传播”,不仅意味着方便学习,更意味着减少信息衰减。

微课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研究方式的形成:“微问题、微研究、微课程”,简称“三微研究”。从“三小研究”到“三微研究”不仅仅是研究视角的变化,更是一种成长方式的重建。

(二)微课的概念与发展

“微课”是按照新课标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充分显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近些年,微课被大多数中小学广泛使用,从而形成了一些质量较高的精品课件。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说,微课主要分为:讲授类、启发类、问答类、演示类、练习类、自主学习类、探究学习类、合作学习类等等。从教学进度来看,可分为:当前复习类、新课程导入类、新知识理解类、总结扩展类等等。

二、浅谈微课在教学中的发展

(一)微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所展开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网络的普及,“微”这个词被广泛运用。例如:“微电影”、“微信”、“微博”等等。“微”所强调的是精致、短小。通常一片微博不超过200字,一部微电影不会超过半个小时,这短短的几百个字和几分钟充分突出了文章和电影的中心。现如今,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将微课纳入到教育领域中,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的教学模式,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应用,将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微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课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除了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微课程也是一种提供教师学习的“课程”,解释可以借助微课这个教学工具,发挥独特的教学方式。当前,微课程的提供者是一线教师本身,这里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每个学习的主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而转变为微课程的开发者,让自己的作品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启发。在这里,每个人既是学习者,也是开发者、创造者,从而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去探讨,微课也是一种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热爱的教学模式。

不仅仅是中小学一线教师运用微课堂来探索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目前,大多是师范类的高校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具有专业化素养的教师,在此方面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工具进行研究,要求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知识能力:一是系统的理论知识;二是熟练的教学能力。

微课没有固定的模式,通常教师针对一个典型的小问题进行展开,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教学过程是从教师的兴趣出发,具有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力。通常,微课中的小问题是嵌入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并不强调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在微课中只讲求解决实践问题的效果。通过小研究,教师既能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能提高专业水平。微课主要是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例如: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或者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动。

微课的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面向教师个人和面向学校和机构的。

微课的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这次培训学习,让我第一次接触了微课,微课程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课型。首先,通过接触“微课程”明白了:微课程是由文字、音乐、图画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其次,此次培训,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我认为不管是微课还是翻转课堂,其实最终目的都是为更好的教学提供服务的,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得以改善。而微课的设计正好可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在此,我就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一、我知道了,其实微课是指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三、在学习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平时听数学老师说,数学中的除法那一部分知识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没跟上老师的思路,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准备好纸笔,这个时候老师就只需在纸上进行解题,解一道题最多也就用3、4分钟,既简单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解题步骤。

所以,对于我们小学而言,小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习主动性本来就弱,这种“家校翻”根本就不适合,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微机课和自习课让孩子去观看微课。

当然,微课程的制作是一种很费脑筋,很需要遵循科学和规律的。这也启示我们,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随意,必须严谨、认真、科学。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多动脑,多制作像这些有效的微课程集,引导学生在思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问题解决后得到提升。

总之,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它是在web2.0时代随着新技术和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的普及)的迅速发展以及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如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等)的迫切需求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微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微课的培训心得体会篇四

9月14日在学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有幸聆听了杜志强院长培训的微课。感慨万千,受益匪浅。特别是《微课》的学习,从几个微课片段,就让我们学习到了语言描写的方法,神态描写的方法,神态描写的含义等,让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微课的培训心得体会篇五

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我是第一次参加微课培训,我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这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这让我明白:今天,我们任何人,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

培训的老师们讲到,微课所讲授的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培训的几位老师认真进行了微课的标准包括其功能、时长、知识点讲解、注意事宜、ppt制作、视频画质等诸多方面的讲解,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微课的功能。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我知道了,“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重点或、考试真题、模拟题、演示实验的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三、在学习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有时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动手的能力差,没跟上实验的步骤,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手机或者摄像机,让做的好的学生做一遍,录下来,让他们模仿,既简单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实验的过程。

在今后的课堂上,在教育教学中,我要多动脑,多制作像这些有效的微课,引导学生在思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问题解决后得到提升。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微课的培训心得体会篇六

“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正在强势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教学,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学习并了解“微课”,是大势所趋,也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今年寒假,我通过网络,详细学习和了解了有关微课及其制作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学科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好处。通过这些学习,我受益匪浅。一个知识点,精要的讲解,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几分钟的学习享受,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学习。这不正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期盼的吗?微课,看来不简单。下面谈谈自己的两点学习体会:

一、明确了概念,转变了思想

“微课”并非如我之前理解的是一段随意剪辑的教学视频,而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其特点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这是依据“注意力十分钟法则”而设定的;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特别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内容,它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指向性明确,所有的教学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学”的设计;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也就是一个微课只说清楚一个知识点就行了,可以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还可以是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等,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制作系列微课。

微课程这一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必然会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它把传统的教学场地从课堂拓展到了信息终端(pc电脑,手机,ipad等);教学时间从课堂上拓展到了学生的可能空余时间;知识传授方式由课堂上一师对多生改为一师一生。现在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各异,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比较好的适应了不同的个体需求。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学生在自习课或课外使用平板电脑从服务器上下载并观看教学视频,利用教学视频,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始终处于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正如翻转课堂首创者——美国山区学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所感触的,“翻转课堂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再也不会在学生面前花费30分钟~60分钟来讲解。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回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了。”

作为一名身处经济相对落后,信息设备不完备的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自我满足、沉溺安逸要不得,否则自我成长无从谈起。我要认真研究微课,积极尝试制作微课,努力掌握微课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微课从城市到农村的步伐,能够走得快一些。

二、了解了制作,避免了盲目

作为一项新技术,光有渴望、爱慕之心不行,还得零距离接触、熟练掌握它才行。以前也觉得微课不错,但总没有尝试的勇气,感觉技术太复杂,有一种“老虎吃天,无处下手”的盲目感和无力感。这一次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制作微课,广大教师人人都可以。

要制作一个好的微课,首先是规划微课内容,也就是选题。微课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课后的习题讲解。它的作用是解惑,而不应该是授业。

微课展现的虽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所以要制作微课的第二步应是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的环节也要齐全,条理要清晰。课题、学科、适应年级、学情分析、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有的,而且在设计时要有自己的见解,有思想、有创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第三步是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课件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要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但它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不能喧宾夺主;应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最后一个环节是录制整合材料。录制并不像我所想的那么复杂,可以先用“录象专家”进行录制,再用“格式工厂”进行转换,最后就是上传文件了。现在还有一种新颖的制作微课的方法,那就是用手机录制。手机人人都有,且录制视频非常的方便,比起复杂的录屏软件而言,更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其实,从制作流程来看,微课的制作还是较容易的。但是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如何设计,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也是我学习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有责任、有义务迎接挑战,更加全面、深入地去认识微课,学习制作微课,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更好地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微课的培训心得体会篇七

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教育的高度信息化、智能移动终端的逐步普及,各高职院校把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引入了课堂教学,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从微课的本质和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微课的“三个三”,即“三小”“三问”和“三精”。

从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于20__年12月至20__年8月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开始,微课引起了全国各省市和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微课”热潮,微课逐步成了各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了微课的教学比拼。国内教育界也对微课的概念、表现形式、意义和重要性及实现微课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着重从高职高专微课的本质和特性分析,提出了“三个三”,即“三小”“三问”和“三精”。

一、微课的本质

什么是微课?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要包含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活动设计。也顺应了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即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学活动场所的变化。

微课应符合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色。教师可选择一门高职高专课程,精心备课,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二维、三维动画、经济生活及生产企业一线实拍视频、html页面,以及ppt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设备、仪器设计课程。微课视频时长在15分钟以内为宜,体现出简明易懂、短小精悍,并应有相关的配套资料,提供教学设计文本、演示文稿(ppt),以及微课中使用到的动画、视频、习题、图片等辅助材料。

微课不仅是一种新的“课堂”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新的课程资源类型。而当前微课制作过程中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如相当多教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够,仅学到微课的“外表”(短、小)而没有掌握其“精华”(一种支持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课程);部分老师开发的微课基本等同于“课例片段”(从传统一整节课例中截取一段)或者是“浓缩课”(把一节45分钟的传统课压缩15分钟内的微课,内容和环节一个不少,只是去掉思考、自学和互动时间);更有甚者,许多教师把更多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利用昂贵的设备,请专业技术人员录制和剪辑,强调视频声音和画面的精美,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却重视不足,导致微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不佳。

通过微课实践表明: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了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教师)。没有教师精心教学设计理念支持下的微课作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课堂的“翻版”或“束缚”。

微课究竟有哪些特性和内涵,本文从以下内容展开探讨。

二、微课体现出“三个小”特征

(一)小而有用

微课能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表现出来,用一种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提供给学生,供学生自主学习、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微课的受众应该是广义的学生,是一切爱好学习、渴望自主学习的学习者。评价一节微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这节微课是否适合学习者进行自主的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微课区别于传统的一对多的课堂教学,提倡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微课资源容量较小,学习者可以流畅的在线观看微课,控制播放,可以随时暂停,多次播放,以达到对课程内容的完全掌握,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二)小而精彩

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一形式,因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变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且充满情景感。一段幽默的flash,一段生动的场景展示,一幅精美的ppt,皆可传递知识,并让授课者和学习者都享受其中,微课让学习者体验到了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乐趣,在场景中完成知识的“积极构建”,而非“强制接收”,这恰恰是人类的认知规律之所在。微课的产生还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我们可能与艺术大师、文坛巨匠跨时空“亲密接触”,也可能共同加入到世界著名实验室,见证奇迹的诞生。

微课,从小平台到大精彩,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一个好的作品,首先应当是生动、有趣、充满创新精神的。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习者的眼球,从而散发旺盛持久的生命力。从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的参与者来看,有知识渊博的中科院院士,也有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都在推动着这一新兴事物的向前发展。微课还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注重创意,它不是一堂“大课”的压缩,也不是传统授课的网络化、视频化,而是将一个知识点高度浓缩,富有创意的展现。微课是浓缩的精华,是授课者的精彩亮相。

(三)小而完整

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应该主题更加鲜明,重难点更加突出,问题更加聚焦,目标更加明确,语言更加精炼。虽然微课只讲授某个知识点和技能点,但它也要注意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整个微课教学过程仍应包括引入知识点和技能点、内容讲授和总结三个基本步骤。

三、微课需解决三个问题

(一)知识点、技能点是什么

微课开发者需对课程有全面的掌控,包括微课开发的内容和可利用性。合理确定哪些知识点必须开发微课,哪些知识点不宜开发微课。应选择有代表性、普遍性及关键知识作为微课的开发对象。

(二)为什么掌握该知识或技能

分析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回答为什么该知识点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学习后学生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三)如何解决问题

确定微课要讲授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后,要分析微课表现什么内容和采用什么形式能更适合学生的微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反复观看微视频,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微课需具备“三精”

(一)精心设计

微课可选取教学环节中的某一知识点、技能点、专题、实训活动。选题尽量“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教学方案:围绕选题设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内容:严谨充实,无科学系、政策性错误;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和专业发展。教学组织与编排: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以学生为主题。

ppt设计一定要传情,参照教案设计制作,先设计母板;多用图表、动画等富媒体,尽量少用成段的大量文字;风格与视频保持一致;体现课程特色。

(二)精心准备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应对教学情境、教师风采、学生面貌、教学设计以及制作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首先教师要熟悉课程内容和学情。对某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必须熟悉课程的整体规划,重、难点,还要根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充分研究学情,明确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困惑点和障碍点在哪里。其次,基于教材和学情,充分挖掘课时教学中的难点,准确把握教学难点,找到教学的难点,也就明确了微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三,有好的教学策略或创意。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好的策略或创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第四,有了微课程的设计内容,接下来的就是借助手机、照相机、手持dv、录像机等进行录制。录制时,可以一边操作,一边配音,一边录制;也可以只操作,后配音。一定注意要突出的地方镜头要有推拉,这样效果明显。最后,对录制好的视频,可以剪辑、整合、修饰、包装等等,形成完整的微课程。

(三)精彩表演

微课应表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师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准确、简明。教师仪表得当,严守职业规范,能展现良好的教学风貌和个人魅力。微课教学应有创意,应充分表现教师的教学技能。

一堂好的微课,既要有好的主题和设计,更需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去传授知识点和技能。教师在微课讲授总,应启发互动、引导思考、提升学生积极主动性;能形象生动、手段丰富、图文并茂、幽默风趣。

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增强课程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缓解教师紧张和有助于思考。

五、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已初见成效,但如何能更好的做到资源的共享和运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要更深入的实证研究与实践来解答这些问题,相信微课将作为一种教学的常态出现在高职课堂。

微课的培训心得体会篇八

“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正在强势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教学,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学习并了解“微课”,是大势所趋,也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今年寒假,我通过网络,详细学习和了解了有关微课及其制作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学科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好处。通过这些学习,我受益匪浅。一个知识点,精要的讲解,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几分钟的学习享受,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学习。这不正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期盼的吗?微课,看来不简单。下面谈谈自己的两点学习体会:

一、明确了概念,转变了思想

“微课”并非如我之前理解的是一段随意剪辑的教学视频,而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其特点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这是依据“注意力十分钟法则”而设定的;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特别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内容,它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指向性明确,所有的教学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学”的设计;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也就是一个微课只说清楚一个知识点就行了,可以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还可以是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等,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制作系列微课。

微课程这一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必然会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它把传统的教学场地从课堂拓展到了信息终端(pc电脑,手机,ipad等);教学时间从课堂上拓展到了学生的可能空余时间;知识传授方式由课堂上一师对多生改为一师一生。现在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各异,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比较好的适应了不同的个体需求。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学生在自习课或课外使用平板电脑从服务器上下载并观看教学视频,利用教学视频,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始终处于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正如翻转课堂首创者——美国山区学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所感触的,“翻转课堂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再也不会在学生面前花费30分钟~60分钟来讲解。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回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了。”

作为一名身处经济相对落后,信息设备不完备的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自我满足、沉溺安逸要不得,否则自我成长无从谈起。我要认真研究微课,积极尝试制作微课,努力掌握微课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微课从城市到农村的步伐,能够走得快一些。

二、了解了制作,避免了盲目

作为一项新技术,光有渴望、爱慕之心不行,还得零距离接触、熟练掌握它才行。以前也觉得微课不错,但总没有尝试的勇气,感觉技术太复杂,有一种“老虎吃天,无处下手”的盲目感和无力感。这一次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制作微课,广大教师人人都可以。

要制作一个好的微课,首先是规划微课内容,也就是选题。微课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课后的习题讲解。它的作用是解惑,而不应该是授业。

微课展现的虽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所以要制作微课的第二步应是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的环节也要齐全,条理要清晰。课题、学科、适应年级、学情分析、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有的,而且在设计时要有自己的见解,有思想、有创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第三步是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课件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要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但它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不能喧宾夺主;应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最后一个环节是录制整合材料。录制并不像我所想的那么复杂,可以先用“录象专家”进行录制,再用“格式工厂”进行转换,最后就是上传文件了。现在还有一种新颖的制作微课的方法,那就是用手机录制。手机人人都有,且录制视频非常的方便,比起复杂的录屏软件而言,更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其实,从制作流程来看,微课的制作还是较容易的。但是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如何设计,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也是我学习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有责任、有义务迎接挑战,更加全面、深入地去认识微课,学习制作微课,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更好地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微课的培训心得体会篇九

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教育的高度信息化、智能移动终端的逐步普及,各高职院校把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引入了课堂教学,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从微课的本质和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微课的“三个三”,即“三小”“三问”和“三精”。

从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于20__年12月至20__年8月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开始,微课引起了全国各省市和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微课”热潮,微课逐步成了各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了微课的教学比拼。国内教育界也对微课的概念、表现形式、意义和重要性及实现微课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着重从高职高专微课的本质和特性分析,提出了“三个三”,即“三小”“三问”和“三精”。

一、微课的本质

什么是微课?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要包含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活动设计。也顺应了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即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学活动场所的变化。

微课应符合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色。教师可选择一门高职高专课程,精心备课,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二维、三维动画、经济生活及生产企业一线实拍视频、html页面,以及ppt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设备、仪器设计课程。微课视频时长在15分钟以内为宜,体现出简明易懂、短小精悍,并应有相关的配套资料,提供教学设计文本、演示文稿(ppt),以及微课中使用到的动画、视频、习题、图片等辅助材料。

微课不仅是一种新的“课堂”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新的课程资源类型。而当前微课制作过程中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如相当多教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够,仅学到微课的“外表”(短、小)而没有掌握其“精华”(一种支持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课程);部分老师开发的微课基本等同于“课例片段”(从传统一整节课例中截取一段)或者是“浓缩课”(把一节45分钟的传统课压缩15分钟内的微课,内容和环节一个不少,只是去掉思考、自学和互动时间);更有甚者,许多教师把更多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利用昂贵的设备,请专业技术人员录制和剪辑,强调视频声音和画面的精美,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却重视不足,导致微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不佳。

通过微课实践表明: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了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教师)。没有教师精心教学设计理念支持下的微课作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课堂的“翻版”或“束缚”。

微课究竟有哪些特性和内涵,本文从以下内容展开探讨。

二、微课体现出“三个小”特征

(一)小而有用

微课能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表现出来,用一种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提供给学生,供学生自主学习、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微课的受众应该是广义的学生,是一切爱好学习、渴望自主学习的学习者。评价一节微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这节微课是否适合学习者进行自主的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微课区别于传统的一对多的课堂教学,提倡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微课资源容量较小,学习者可以流畅的在线观看微课,控制播放,可以随时暂停,多次播放,以达到对课程内容的完全掌握,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二)小而精彩

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一形式,因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变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且充满情景感。一段幽默的flash,一段生动的场景展示,一幅精美的ppt,皆可传递知识,并让授课者和学习者都享受其中,微课让学习者体验到了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乐趣,在场景中完成知识的“积极构建”,而非“强制接收”,这恰恰是人类的认知规律之所在。微课的产生还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我们可能与艺术大师、文坛巨匠跨时空“亲密接触”,也可能共同加入到世界著名实验室,见证奇迹的诞生。

微课,从小平台到大精彩,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一个好的作品,首先应当是生动、有趣、充满创新精神的。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习者的眼球,从而散发旺盛持久的生命力。从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的参与者来看,有知识渊博的中科院院士,也有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都在推动着这一新兴事物的向前发展。微课还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注重创意,它不是一堂“大课”的压缩,也不是传统授课的网络化、视频化,而是将一个知识点高度浓缩,富有创意的展现。微课是浓缩的精华,是授课者的精彩亮相。

(三)小而完整

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应该主题更加鲜明,重难点更加突出,问题更加聚焦,目标更加明确,语言更加精炼。虽然微课只讲授某个知识点和技能点,但它也要注意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整个微课教学过程仍应包括引入知识点和技能点、内容讲授和总结三个基本步骤。

三、微课需解决三个问题

(一)知识点、技能点是什么

微课开发者需对课程有全面的掌控,包括微课开发的内容和可利用性。合理确定哪些知识点必须开发微课,哪些知识点不宜开发微课。应选择有代表性、普遍性及关键知识作为微课的开发对象。

(二)为什么掌握该知识或技能

分析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回答为什么该知识点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学习后学生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三)如何解决问题

确定微课要讲授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后,要分析微课表现什么内容和采用什么形式能更适合学生的微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反复观看微视频,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微课需具备“三精”

(一)精心设计

微课可选取教学环节中的某一知识点、技能点、专题、实训活动。选题尽量“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教学方案:围绕选题设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内容:严谨充实,无科学系、政策性错误;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和专业发展。教学组织与编排: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以学生为主题。

ppt设计一定要传情,参照教案设计制作,先设计母板;多用图表、动画等富媒体,尽量少用成段的大量文字;风格与视频保持一致;体现课程特色。

(二)精心准备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应对教学情境、教师风采、学生面貌、教学设计以及制作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首先教师要熟悉课程内容和学情。对某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必须熟悉课程的整体规划,重、难点,还要根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充分研究学情,明确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困惑点和障碍点在哪里。其次,基于教材和学情,充分挖掘课时教学中的难点,准确把握教学难点,找到教学的难点,也就明确了微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三,有好的教学策略或创意。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好的策略或创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第四,有了微课程的设计内容,接下来的就是借助手机、照相机、手持dv、录像机等进行录制。录制时,可以一边操作,一边配音,一边录制;也可以只操作,后配音。一定注意要突出的地方镜头要有推拉,这样效果明显。最后,对录制好的视频,可以剪辑、整合、修饰、包装等等,形成完整的微课程。

(三)精彩表演

微课应表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师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准确、简明。教师仪表得当,严守职业规范,能展现良好的教学风貌和个人魅力。微课教学应有创意,应充分表现教师的教学技能。

一堂好的微课,既要有好的主题和设计,更需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去传授知识点和技能。教师在微课讲授总,应启发互动、引导思考、提升学生积极主动性;能形象生动、手段丰富、图文并茂、幽默风趣。

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增强课程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缓解教师紧张和有助于思考。

五、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已初见成效,但如何能更好的做到资源的共享和运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要更深入的实证研究与实践来解答这些问题,相信微课将作为一种教学的常态出现在高职课堂。

微课的培训心得体会篇十

微课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巨大革新,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实现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培养新型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

微课程是以某一学习主题为核心组织起来的相关活动,所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更重要的是将已经脱离社会的学习活动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将人为孤立起来的知识回归到真实的生活源泉中,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群落。微课程课时一般比较短,教学材料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设计的活动一般和现实相关,不只是让学生提取知识,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本门课程的知识,也丰富了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教学的教育性是客观存在的,在微课程中,教师总是尽量设置一些与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情景来感染学生,对于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的影响,并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微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

微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完全离开教师的指导进行探究。事实上,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设计者等多重角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控制和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3.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微课程以知识点为核心,课程资源中可以使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资源形式。

4.微课程可以因材施教,形成自主学习的资源库

研究表明,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知识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例上下班坐地铁看报纸,跟同事聊天、生活问题寻求百度和google帮助等等,都能对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类似这种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将现有的课程拆分成视频碎片,形成一个具有大量视频信息的数据库,学员需要学习相应知识,可以像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搜索引擎一样输入关键词,就会出现一系列索引文件,学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筛选自己需要的知识,这个知识点可以是理论解析、实战案例、flash演示、情景模拟等各种素材,可以满足员工的自我需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教师的讲解只是学员知识中的一个工具,形成以学员为主导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阅读或查找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研究问题本身,还要查找确定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此类型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案例为中心的学习中的一个环节。

5.对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调查发现,如果是网络课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10分钟内。学生认为网络课堂通常都是45分钟左右,很难集中精力,通常是打开视频几分钟就关掉了。通过微课视频的播放,学生清晰地明白某一知识点别人有着怎样的观点和思考,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6.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微课研究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学习和研究时间节约,教师从“微课”中可以受到启发,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广大教师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对“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微课的培训心得体会篇十一

20__年的金秋,迎着铺面而来的“微之风”,我们一行十四人来到了美丽的青岛,参加了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组织的微课程专题培训。尽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培训的费用却很高,有失望有印证更有启示,总之,短暂的培训为我们揭开了微课程的神秘面纱。

微课其实很简单

微课就像这次的培训,很简单。一天半的培训,其实内容很少,老师讲讲、学员尝试、专家点评,像平常我们上课。本次的主讲是李玉平老师,一位来自美丽大草原的汉子,微课程的创始人,亲切随和,会场上常常会响起他爽朗的笑声。简单的开场白,他就结合着板书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做微课程,目前常用的微课程类别以及做微课程的内容,没有多少深奥的理论,简洁的话语,清晰的思维导图,最后定格在一句话:微课程是个思想活。是的,微课程其实需要的技术含量真得不高,但创意却是最重要的。他的讲话就像课堂的导语。接下来的微课开发团队的两个核心成员--来自遥远的深圳的两位教师:舒翠萍和程俊英分别就微课制作的两种常用方式进行了技术层面的培训,有ppt的制作,也有录屏方式的操作。而这些,其实重要的是有相应的版本和软件,东西原本就有,只是我们不知道,或者运用得不好,那么老师来指导,手把手地教,这算是到了上课的新授部分。学习了新知识,总要尝试练习,这次的培训要求自带电脑,现场操作练习,自己尝试制作微课程,专家组的老师给予点评辅导,算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我是信息技术专业的外行,但老师所讲的这些至少现场是都达标了,我相信,在今后的反复练习中,肯定能运用更自如。

点评我的微课作品

听了一上午的讲授,我印证了我所理解的微课程其中的一种形式:在3-5分钟的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用相应的图片、简洁的文字加上音乐的渲染,制作成能自动播放的ppt。李老师重点针对教学谈了微课程的设计,说实话,我一直不太赞同这一点,学生在咱的课堂上那都不听当当,还指望他们回家对着视频看,我觉得不靠谱。不过,微课程其实包含的内容很丰富,短小精悍,很能触动人心。我想到了上学期例会汇报制作的《花儿朵朵开》,当时完成了,自己都很感动,老师们反响也不错。我想知道我制作的这个算不算微课程,在李老师的团队里会给予怎样的评价,我更想听听老师如何点评。于是,中午我想办法下载了这个ppt,根据老师的讲解转换成了视频,然后交了上去。或许像我这样傻乎乎的学员没几个,李老师点评了两个使用录屏方式制作的学科微课后,就介绍了《花儿朵朵开》,听得出,他不仅认可这个ppt,还给予很高的评价,会场反响也不错,有想拷走的,也有关注学校校本课程的。总之印证了,我对微课的理解没有多少偏颇。

微课带给我的启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况这么高级别的培训。梳理这次微课的培训,给我三点启示:首先,让我明白了如何进行微课的深度开发。第二天,微课团队的专家又结合着《花儿朵朵开》和大家交流了关于微课深度开发的问题,李老师点评,单独的这样一个作品,顶多是学校的一种宣传方式,如果把它作为一个项目来开发,那就可以整理出一系列的微课,比如每一项校本课程的介绍;校本课程里某节课学习难点的介绍等等。他又列举了他女儿针对拼音iuy的学习,就开发了十多集的微课,他认为碎片越小,越便于师生的使用。尽管有的观点我保留,但将校本课程做成系列化微课,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其次,李老师团队那种自发的研究精神。用李老师的话说,最早他并不是做这个的,就是用了辅助研究的,他作为教研员发现有的问题给老师讲了,但不够清晰,不便于老师反复研究,于是就慢慢做成了这样的微课。一位年龄已近退休的老师,能以这样创新的精神、扎实的作风去做研究,令人敬佩!最后,我再次感受到了这种和谐愉悦的培训之风,没有装腔作势的老学究面孔,台上无论坐的是谁,都是在分享,分享自己的小妙招,分享自己的做微课的故事。真诚的交流,现场的演练,深夜大厅的交流,都定格成一幅幅照片,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最后,推荐几个网址,和大家分享,更期待有兴趣的老师也尝试用微课的方式将自己的工作、生活经营得有滋有味!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