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体会实用(6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多年来,对于人生的探究是我和身边同龄的朋友们热议的话题,但一直无法有清楚的答案。我常常会想,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的人生?我的价值……路遥的《人生》,通过小说的故事发展,展现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有出于惯性、本能、环境、也有欲望、梦想,在时间推移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人生。

《人生》的创作背景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小说主人公高加林以农村知识青年身份出现,有激情、勤奋、才华、理想,在现实社会一次一次打击下依然坚持努力去实现梦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虚荣充斥着他矛盾的内心,并最终被冲破。刘巧珍一位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村女性,她渴望知识、敢于追求、热爱生命、忠于现实,她给人以正面形象,或许表达着作者心中对一些事物美好寄托。黄亚平和克南虽都在城里长大,但成长环境的不同也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文中最后,直至被去除教师资格的高加林在农田里对德顺说“德顺爷爷,我一开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尝个遍,以后就什么苦活也不怕了。”可谓一语中的,震撼人心!究其然,人最怕面对的是脆弱的自己,而最强大的则是内心的坚韧。高加林还是高加林,虽然故事结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梦想不灭,此段经历会必会成为他最宝贵的财富。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记得自己当初因为一份不甘心,离开了家乡优越、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报考了机关。等到了大城市、挤进机关之后才发现,现实中的荣耀远比想象中的要骨感,而困扰却远比想象中的要丰满很多。拥挤而寂寞的都市,风光而重负的工作,热闹而孤独的生活,人生的矛盾在这里体现了极致,内心的纠结甚至后悔总是如影随形。与我有相似经历的朋友曾作过描述:回想这几年的生活,我一直是在追求理想的生活。但是,我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对于每个人来说,理想的生活却是各不相同的。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工作,却意味着要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呆在大城市的某一个角落,却意味着过着一种平民的生活;在各地出差奔波,却意味着与家人聚少离多。与以前相比,我的外表已变得朴素,内心已变得粗糙。

说实话,什么叫忙碌的不可开交,这几年算是感同身受。有很多个晚上,我和同事们都是坐在电脑边,核实各类数据、整理各种工作情况报告。很多不了解我们单位的人,根本无法理解,甚至难以置信在机关怎么会这么辛苦。工作压力之大,神经之紧绷,都是我职业生涯的挑战。至于逛街、美容、泡吧、看电影、旅游,尽管都不是我很热衷的事情,但感觉已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了。有那么一段时间里,我曾深深地迷茫过,甚至怀疑过自己最初的选择。

前些时日,出差时与一位老县委书记偶然聊起关于人生和人生价值的话题,他的话语朴实却有力,让我印象至深:“你们这代人不像我们这代人,受过很多苦,对我们而言,特别珍惜现有的工作和条件,我们只想踏踏实实的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但你们代表着未来,有活力,有理想,敢于质疑和抗争,这些都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但你们也应正视自身存在的浮躁,摒弃浮躁,才能静心做事,未来的人生方向固然遥远,但只要明晰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心怀坚韧,努力的做好,享受奋斗过程也不失为实现人生价值啊!”

是的,人生的道路上,幸福的目标是什么?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人说:有钱就幸福;一个忙忙碌碌的富人说:有闲就幸福;一个寒窗苦读的学子说:能放假就幸福;一个婚姻破碎的女人说:能被爱就幸福;一个双腿截肢的残者说:能走路就幸福;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说:能看见就幸福……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样,积极心理学把这种理解和感受称为“主观幸福感”。不管你是通过追求什么到达幸福,所有人在这种主观幸福感中都体验到了两种共同的情绪:快乐和满足,并且这种快乐和满足不是稍纵即逝的,而是一种长久保持的并且持续对生活施加正面和积极影响的。而努力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是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对生命的一种赤子之情。一心努力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想获取可谓道路逼仄,天地窄小。所以,与其规定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获得什么东西,不如磨练自己做一个努力的人。志向再高,没有努力,志向终难坚守;没有远大目标,因为努力,终会找到奋斗的方向。做一个努力的人,可以说是人生最切实际的目标,是人生最大的境界。

那么,今天,明天,无论怎样,我都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很努力的人,然后,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而继续努力。

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近期我粗读了由中宣部、中组部向全体党员干部推荐的重点图书——《苦难辉煌》(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创作),重温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重新追寻了我们的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主要有三点体会和三点感悟:

体会一,辉煌永远与苦难相伴。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槃,重获新生。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我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60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

体会二,苦难能够汇集力量。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它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而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的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如: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正是他们,用苦难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

体会三,苦难是前进的动力。多难兴邦。中国的崛起已经举世公认,面临的挑战也空前严峻,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实现我们的坚守和完成我们的责任,需要汲取多方面的营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在追赶时代发展潮流。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正因为有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鲜血奋然前行,把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才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正因为集合着无数为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过去相对现在是历史,现在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怎样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感悟一,常抱感恩心。《苦难辉煌》中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崛起和复兴的革命先辈和烈士们,抱着感恩组织给予了他们新的人生,感恩伟大事业给予他们幸福的新生活而舍生忘死,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或喜,或忧,于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一种生活。在许多人看来,只有过得幸福、快乐的人才会有恩可感,我并不能给幸福做一个诠释,但在我看来,一个人活得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并不在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或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他用一颗什么样的心来看待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世界。常怀怨恨的人,即使高官显财,也仍如寒芒在背,活得毫无生趣。在这种人心中感觉普天之下的人和事都可憎可恨,都对不起自己,贪得无厌下,即使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也认为受了亏待。试想,一个时时事事对周围世界抱有敌意的人又怎会有快乐可言呢?但与此相反,常怀感激的人,他们懂得“人靠人活着”这样一个言简意深的道理,因而对自己得到的一切心存感激。

感悟二,常有平常心。《苦难辉煌》中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崛起和复兴的革命先辈和烈士们,用平常之心,从不考虑个人成败得失,从不考虑自己进退流转,从不考虑自己荣华富贵,牢记使命,英勇向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拥有一颗平常心,才不会浮躁,不会焦灼,不会被欲望填满心灵。拥有一颗平常心,就拥有了一种正确的处世原则,一分自我解脱、自我肯定的信心与勇气,不会高估自己,也不会自甘堕落。拥有一颗平常心,就不会只追求物质的奢华,而把自己的灵魂淹没在如潮的尘海中。居于平常,不安于平常。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明确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所肩负的重任,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是什么,做到认识上到位,思路上清晰,工作上担责。

感悟三,常怀进取心。《苦难辉煌》中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崛起和复兴的革命先辈和烈士们,抱着革命必胜的信心和勇气,破除陈规,敢为人先。“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强烈的进取心是做好工作的不竭动力,是履职尽责的现实要求,也是促进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现实中,进一步突出纪检监察工作的特色,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工作当专业干、把工作当乐趣干。以创建“忠诚卫士”机关品牌活动为载体,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增强创新意识,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平,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严格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二十四字方针的要求,注重依纪依法办案、文明办案,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案件检查各项工作任务,为把案件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努力奋斗。

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虽然只有半天时间,但活动安排得丰富紧凑,让我感受到了快乐教学、游戏教学的乐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是满满的快乐与童真,我们和孩子一起得到了许多收获。

早上刚来到天星广场的时候,孩子还是很紧张,老师亲切的问候与热情的表扬一下就让孩子减轻了对陌生环境的胆怯。色彩缤纷、各式各样的玩具很快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一天的亲子活动就这样拉开了帷幕。从活动场所的布置,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都体现了对孩子的关心与教导,孩子们的快乐是老师辛勤付出的结果,没有你们耐心的教育,谆谆诱导,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知识是浅薄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你们。孩子们的性格各异,从个体到团队的生活,这需要每位老师点点滴滴的教育与疏导。现在看到孩子们都那么的聪明、活泼,这里凝聚着每位老师的辛勤与智慧,作为家长心里非常高兴,更多的是放心。

幼儿园这次安排得亲子活动我认为非常的好,机会很难得。在亲子活动中,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爸爸妈妈的亲情,更使家长和老师相互间对孩子的教育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也让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了轻松、愉悦的时刻。在今后的生活中,作为家长,将继续支持与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更多活动!

感谢幼儿园组织的这次活动,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抽出时间带着孩子去他没去过的地方游玩,体验他没接触过的事物,这就是最珍贵的时刻,给孩子带来欢乐的时光和心灵上的满足,这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通过这次旅游,我也看到了儿子的成长,儿子的进步。已经出乎我所料,他比我想象的更坚强,适应力更强!天热、人多、路远。我都累得不行,儿子和他的小伙伴拉着手,兴致勃勃的一路小跑,大概一下子看到好多见过与没见过的动物,既好奇又高兴,心中的喜悦,全显示在脸上。儿子兴奋的是看到了一群熟知,但从未近距离接触过的小动物,有机灵的猴子,凶猛的老虎,温顺的长颈鹿。美丽的孔雀,憨厚的小熊,还有可爱的羊驼等。儿子很好奇地问我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我耐心的一一地把我知道的告诉他,不知道的赶紧找牌子的介绍。孩子的世界总有那么多的问题,那么多的为什么,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为了孩子,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你越优秀,孩子就会越自信。争做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让他崇拜你,你也就成功了一大半。连续几个小时的行走,虽然很累,但我孩子坚持陪他度过每一分钟,因为这是一种幸福的疲倦。

回来的路上,儿子在怀里睡得香香的,搂着儿子,抚摸着儿子的额头。此刻,我是幸福的。我想所有的家长都一样,这一刻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疲倦,只为自己的孩子过得开心快乐,这就是父母无私的爱!

通过家委会成员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我们班这次的亲子活动才能非常顺利的结束!

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这天,我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这篇文章没有特别华丽的词语,它用简单的语句把在站台上的那个背影写得具体生动,触动我们的心灵。父亲为“我”买回了“我”爱吃的橘子,使作者泪如雨下。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平时话并不多,也不像妈妈那样天天教育我。但是父亲却像一座大山一样,保护着我,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记得有一次,xx邀请我去参加他周末举办的生日宴会。我开心地答应了,并和妈妈一起,积极地挑选生日礼物送他。他可是我最好的朋友呢!

可是,周三老师突然说小记者可以去xx玩。这下我可左右为难了:到底去哪儿呢?

xx是我的好朋友,他的生日宴会是早就约好了的。可是,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小记者活动,真想好好去游玩一番啊!我自以为聪明地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让xx把生日宴会延期,不就两全其美了嘛!

我开心地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妈妈还没有说话,爸爸的脸却已经沉了下来。他严肃地说:“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而且xx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不能因为出去玩而抛弃朋友。爱动脑筋是好事,可是,一旦把‘小聪明’用在朋友身上,你就会失去朋友的信任!”

父亲的话让我非常惭愧,也使我明白了:友谊的花朵是娇嫩的,需要我们共同保护它、珍惜它,才能长久地开放。

我的父亲就像朱自清先生的父亲一样,虽然他们平时并不唠叨,但是他们的爱并不比母爱少,他们的爱深沉而内敛,一点一点地浸润到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让我们永难忘怀……

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

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

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需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

(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

(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例如,学生作业未完成,当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无非这几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我不会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题?”“我忘记交作业啦!”“课代表交作业时没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 回首这些年的教学,我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学会去转变角色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孙悟空,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说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中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陶行知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今天,让人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他的“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学合一”,“我们的信条”“生活及教育”等这些诸多观点让我叹服,不断地从他的教育名篇汲取丰厚的营养,来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他的著作又如一盏明灯,在教育的海洋中引领我们去找寻属于我们自己的目标。读完此本名篇,我除了感动之余,更多的是佩服,佩服他的为人,更佩服他在那个时期所提出的一些鲜明的观点,也正如鲁迅所说:“读完此书,我和一个高尚的灵魂接触了!”我将努力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业务素质。

读书心得体会篇六

体育教学中“吃不饱”“吃不了”是通病。按其能力素质不同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分层教学,这其实也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之必然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长期积弊之所在。而分层教学的意义所在也正是为更好地达到教师教学的终期目标: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与培养学生自身在体育学习中得到创新思维与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讲解教材中的集体项目内容如球类项目、接力赛等,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同时,让学生在战术配合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在耐久跑、障碍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坚韧之毅力,不畏艰难之勇气,勇于拼搏之精神。继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学习、工作都需要具备这些意志与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领会到这一些,才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为自己、为集体,智慧的火种从此埋下。

传统体育教学的“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终结评价”的模式已是昨日黄花。那种以教材为中心,力求把学生加工成“标准件”的教学,必然在组织教法中忽视学法、学生个性差异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与当今所倡导之“素质创新教育”相径庭。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后果时”“就最程度上”“表明这类参与学习比消积听从教师学习有效得多。”这样,以创新教学为目标的教学,释放学生,还其以自由的空间与时间,必然地带动了他们对创新精神的理解与执著追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全面推行,作为培养体育创新能力学生的教师也应面临着重新学习进修的必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目前的体育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等),学会学习方法为主;要求体育教学要和健身教育结合起来,和学科联系起来,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与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学生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创新能力型的教师怎么能行。

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教海无边,教师也绝对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寻不见一条适[/]合于任何学生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走创新教育之路,让他们在创新思维中体会成功,这样的教学势在必行。省优质课中江丽萍老师、廖土老师的教学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什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拭目以待之!

一点呼吁:让天下所有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父母,让天下所有着力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老师,都来关心孩子的教育,关注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让他们在自我的学习中不断求新、求进、求发展。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