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实用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重视积累

力求有效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还没有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还没有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这样,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学生需求,重视知识积累,体现教学个性,进行有效教学,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关注学生需求,尊重学生个性

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正是老师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它“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学生的学习不是他个体的独特行为,而是建立在师生间、生生间中的一种互动行为。就目前国内学生而言,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在课堂中。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的关系由以前的上下级关系变成平等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不能尊重学生,就无法实现有效教学。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我始终认为,课堂不仅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更应是学生表现自己思想和才智的剧场。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克服一“灌”到底,一唱“终”场的做法,而要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思考、探究和表达的机会。我在语文教学时十分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尊重学生和学生间认知上的差异,尊重学生和学生间情感上的差异,尊重学生与老师、作者间的差异。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小沈,语文

1 基础差,而且很调皮,老师上课他总不愿听,我从发现他的优点入手,尊重他,表扬他,鼓励他举手发言,结果他对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经常看课外书籍,中考语文考了118分,有效教学在他身上得到体现。

二、多积累,重运用,夯实语文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打好语言基础,使学生正确的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最重要的基础,是语言的积累;语文最基本的素养,是语言的运用。只有夯实认字、组词、造句的基础,才能构建、组段连篇、成文的语文大厦。积累,首先要积累字词。就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而言,重人文,轻工具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学生常见常用的字词不能掌握,语文基础非常薄弱,这将根本无法形成语文能力。其次,要积累诗文。“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对于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现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积累、思想积累、创新积累。“生活积累”指的是深入观察生活,积极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体察世态人情;“思想积累”指的是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辨的习惯,拓宽自己的认识空间,提高自己的认识平;“创新积累”指的是在积累过程中,善于生疑、质疑、释疑,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对身边的生活和周围的事物,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思考,达到更高的层次的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提高语言修养,让字词、诗文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文素养,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健全自己的人格。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上来说,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就要打下坚实的语文素质基础——学好语文知识。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落实各项语文知识,以便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基础。我是这样做的: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分点的方法进行。七年级时,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复习小学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并结合单元教学,介绍和讲解语文知识有哪些类别、哪些知识点;到八年级时,有意识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相关的语文知识,并分类归纳,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各项语文知识;到了九年级时,由我作示范,再让学生分类归纳,进行各项语文知识的梳理。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并且还能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事实证明,准确掌握语文课中所涉及的各项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三、

选择可行教法,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2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老师辛勤的教导和采取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是分不开的。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力求让课课都有新鲜感,堂堂都有诱惑力。

首先,不同文体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时同一文体的不同课文也采用不同的教法。例如:《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散文。我在讲朱自清《春》时主要是采用“朗读体会法”。如:在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钻”字用得好。我先让学生省略“钻”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后全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比较二者的效果。学生认为有这个“钻”字好,我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思考:“钻”这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让他们明白用了这个词,不仅把小草拟人化了,而且还透露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在教读《济南的冬天》时,我采用了“讨论归纳法”。如:课文最后一段中的“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其中“不忍得”用得好吗?我是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后举手发言,最后由我或学生尽量采用同学们的意见来归纳:这三个字将水人格化。水是那样的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事实上,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其教法也不完全一样。如训练七年级学生阅读文章时,我是先出好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带学生进行分析,而在教八年级学生阅读文章时,我多数情况下是鼓励学生自己出题目,自己品析文章。到了九年级,在分析文章时,我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做,我只是一个适时点拨的“引导者”。

四、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我认为,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的过程是“吸收”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倾吐”的过程。阅读过程是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是互为逆反应的东西:阅读,是别人写好的文章我们去读;写作,是写好文章让别人来读。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写作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学生通过教材中课文这一范例,可以找到很好的写作范本和素材。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中给学生以写作借鉴,在写作中促进阅读。我还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体会,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与写作的联系,在写作教学中又注重联系参考阅读过的课文,让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

3 另外,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引导学生多借鉴,重领悟,训练基本功。多借鉴就是要多读书,多积累,以读带写,以读促写。只有多读,才能善写。要指导学生广泛读书,从名篇佳作中吸取思想精华和语言营养,从名篇佳作中借鉴谋篇布局和构思立意。先有模仿,才有创造;先有借鉴,才会创新。我们倡导作文训练从模仿借鉴开始,但坚决反对“抄套范文”。可以借用,活用,化用平时阅读积累的佳作,但决不能“背范文、抄范文、套范文”。“多读书”可以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即解决“写出”作文的问题,而只有多领悟,善思考,才能解决“写好”作文的问题。如果说生活和阅读(间接生活)是写作之源的话,那么“领悟”则是写作之本。只有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对生活有真切的感悟,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人物事件只是文章的躯体,思想情感才是文章的灵魂。只有在生活中善于思考,在阅读中善于领悟,才能展现自己的特色,突出自己的个性。最后我还注重训练作文基本功,初中阶段要特别重视记叙文基本功的训练。记叙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虽说文无定法,但写作入门是有章可循的。虽说“不限文体”,但决非“不要文体”。在记叙文写作训练中,诸如审题选材、构思立意、详略安排、点面结合、人物刻画、细节描写、侧面烘托、景物渲染等,都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功,要扎实训练,有效指导。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必须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必须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认知规律为条件,不做任何“拔苗助长”式的引导,或无关痛痒的“隔靴搔痒”,那都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双边活动过程,要在互助合作中积累、巩固、探索、创新,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分尊重学生,科学有效地从事中学语文教学。

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从事初中教育工作的农村语文教师,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摸索,我认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能有所收获,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不同,通过比较,我认为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放不开手脚,学生比较害羞,知识面过于窄,语言表达能力差,这样学生学习语文就有很大的难度,同时对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教学个性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认识到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

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比如在我工作的学校,学生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学生学习没有一个计划,系统性不强,许多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语

1 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这样一名学生,他的语文基础比较差,又比较厌学,所以他每次考试时作文都不写。当我第一次看到他的试卷时,我感到很惊讶。作为一名学生,语文试卷中作文不写就意味着你考试失败。于是,我就去询问其他学生,经过多方了解,我知道了其中的原因了:一是因为他自己不爱学习,另一个是因为以前老师总是批评他,久而久之他就不愿意去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后来的教学中就经常让他去回答问题并给予鼓励、表扬,慢慢的上课时他也敢于发言了,考试时作文也能写了。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由此可见,我们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态度都应该一样,要尊重他们,要慢慢的去引导,让他们逐渐树立信心。

其次,认识到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积累,这是学生理解说话写作的基石。针对那些放不开手脚,比较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加强诵读,特别是现代文的诵读,优美的语段的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等,加强造句练习,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平时在搞一些活动时,要让这些学生多发言,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找到自信。

再次,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用老的教学模式去教学。二是没有创新,教师上课就抱着教参去讲解、报答

2 案,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因此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多启发学生,让学生去思考、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我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所以多次参加新课程培训,更新观念。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外对教材的理解挖掘深度,拓宽广度,我知道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为了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别人的长处,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从而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而这一切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最后,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该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参与。因此,在课堂上,我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采用风趣

3 幽默的语言,新颖的比喻,与众不同的教法,经常设置一些“小演讲”、“辩论会”、“课本剧”、“朗诵比赛”等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 阅读竞赛”、“我说名著”、“读书汇报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锻炼学生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