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知道观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天才枪手观后感图片 天才枪手观后感400字左右篇一
传统的三幕剧形式串联了三场紧张刺激的考试,考试的等级逐层提升,但整体的感觉却是格局在逐渐变小,逐渐倾向于对于男女主角考试时的神情的抓拍,通过他们那些细微的表情,观众也将更直观地感受到考场紧张到无法呼吸的氛围,这其间的配乐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撇开他们那些看似巧妙实则并不实用的作弊方法不谈,影片对于荧幕“考场”的所有塑造堪称完美,这也是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
影片最后的`反转,个人觉得突兀的不是男主班克,而是女主小琳。全片她有两次重要的转变,第一次转变险些让最后的终极考试成为泡影,但因为一个忽然闪现的灵感就瞬间改变了女主的想法;终极考试之后,估计女主是真的无法承担考试作弊带来的压力了吧,或者说是因为强烈的自责感,她不仅撇弃了最好的朋友,也将自己的个人声誉完全放下,这自然就显得有些脸谱化,突兀得会让观众产生不适甚至反感。
故事到了这里,和盘托出,即使黑化班克出现,但仿佛故事已到终点,不过,如果真的还有第二部,还是会很期待的。
天才枪手观后感图片 天才枪手观后感400字左右篇二
《天才枪手》最大的亮点,我觉得是题材新颖,以及镜头语言优越,但是这两个亮点都是双刃剑。接下来,我会谈谈自己对《天》的题材、镜头语言、人物塑造的看法,以及自己因为自身经历原因看完后的感受。
首先,题材是很少有人想到或者敢拍的作弊,所以很新,但是“作弊”这个点那么小,要切入多深,要发散多广,是需要拿捏的。
个人觉得导演切得深,但是切得不真,发散了,但是蜻蜓点水。确实,他在“作弊”这个点上,深切到其运作模式、受众群体和作弊动机,但是里面作弊的一些手法,比如弹钢琴这一种,感觉当时写剧本可以再斟酌,因为观看时候就觉得实操性不强,应该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吧,所以这一点会让人有点疑惑和出戏。当然,我知道弹钢琴作弊的模式实操性不强,但是超适合镜头语言的呈现,会拍得很嗨,所以我才想在后面说,过于追求镜头语言有时候会不会变得夸张不写实了,夸张不写实的镜头语言只会让观众看得爽,但是没办法让观众去相信,尤其是这么贴合生活的题材,爽而不信有点可惜吧。
然后是发散得不够,导演有发散到阶层和人性上,比如有钱的差生和贫穷的好学生,他们的际遇和努力的反差,比如男优等生阿班(不知道大陆是不是这样翻译)的转变。但是,不知道是导演无意表达还是过于含蓄我没有看出来,个人感觉导演的发散只是蜻蜓点水,需要大家寻味。于是,可能有些人觉得发人深省,有些人看完就觉得无感。不过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拍到这样的结局戛然而止也差不多了,因为毕竟有原型不能过度创作,否则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发散到他们几年后的结局,有钱的差生和贫穷的优等生之间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堕落的优等生阿班和“从良”的优等生琳的生活又怎么样了。用我个人经历来看的话,就很悲观了。
再者是人物塑造。个人觉得其实琳的塑造一般般,虽然演员确实把聪明劲和酷劲演出来了,但是她的转变就略显突兀,让人不能分清楚她是怂了怕了,还是真的悟出来脚踏实地的好。但是男优等生阿班这个人物就很有张力,他身上有“路西法效应”的呈现,有阶层的无力感,和破罐子破摔、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呈现,让人惋惜而又觉得情理之中。而葛莉丝小美女这个演员太美了,真的像学生时期的女神,她和富二代的早恋也很情理之中,很现实。
最后是个人经历。反正我一边看,就一边抓心。因为我念书的时候,就是在一个重点中学,作为重点班,班上一半人是资优生,一半人是富二代、官二代甚至是那个学校的老师的孩子这种“关系户”。这样的排布给我的中学时光早就了很大的阴影,任课老师的偏心、官富二代的强势和老师孩子的得势,让我们这样的资优生边缘化,只是拉高平均分和冲前几的数据机器一样,没有别的尊严满足。高考前,班上二十多个同学搞到了高达20分的高考加分,各种名义,还有人改了国籍和身份。自己小小年纪就已经看到了权力、关系和金钱的强大,却看不出自己的未来和希望……直到现在,朋友圈也两极分化,那些当年的官富二代在国外镀金,在什么巴拿马度假,成为开跑车的白富美高富帅。我们,还在当学生,而已。
当年高考,我是全班第一,全校第一,全市第二。我也并不是不努力不优秀……但真的有种,命运不是个人能够决定甚至影响很多的……世界上不可抗力太多了,像我这样的人,真的要非常努力,才能十几二十年后和他们喝咖啡。哈哈。跑不动或者懒,就等着被人取笑“读书好有什么用”吧……
纯看到电影里的资优生和纨绔子弟的际遇差距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