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篇一

1、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去梳理,使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主动参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中,掌握运用数学知识。

2、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1、同学们画面中的这个图形叫什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圆的知识。你还记得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吗?

2、在圆的认识里,你们知道了哪些知识?请拿出自己做的圆形纸片,在里面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3、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强调:同一圆或等圆)你还知道圆的那些知识?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对称图形?在这些对称图形中哪种图形的对称轴最少,哪种图形的对称轴最多?

4、看来大家对圆的认识都掌握得很不错,圆周长和面积是指哪一部分?摸摸看。

1、你是怎样求圆的周长?(量 公式)是指什么?你还了解圆周率的那些历史?

2、你是怎样知道圆面积的?(数方格 剪拼)

3、圆面积的推导实际用到了什么思想?(转化思想)

4、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出示课件)

5、求圆面积有几种方法?

6、你能不能算出你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和面积。指名说算法。

7、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公式 单位)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半径是 2厘米 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2)两个半圆一定能拼成一个圆。 ( )

(3)半圆形纸片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4)把半径 3厘米 的圆等分成十六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 )

(5)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2、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的?

(2)运动场上为什么运动员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出示课件:

(3)小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有多大?

林业部门需要测量一棵古树树干横截面的面积,树干横截面是什么形状?可是又不知道它的半径或直径,总不能把这棵千年古树砍倒后量一量,你能不能帮他们想一个办法?

(4)一根长 4米 的绳子围了一圈后还剩 0.86米 ,请你算算树干横截面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5)用篱笆靠墙围一个直径是 4米 的半圆形的养鸡场,求篱笆的长和占地的面积。

通过本节课学习有怎样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篇二

教学内容:第1、2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1.谈话:小朋友,新年好!今天是新学期第一节数学课,是老师第一次帮小朋友们上课,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能相互合作,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好不好?

2.口算:16÷4= 48÷8= 30÷6= 56÷7=

24÷3= 45÷9= 25÷5= 64÷8=

问:你想到哪句口诀?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计算,但是,有时候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时候,有时候可以正好分完,有时侯却不能正好分完。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1.提出问题。

(1)新年里,小朋友们来小红家作客,妈妈拿出10枝铅笔,她要考考小红,妈妈要小红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分给客人们。请小朋友们帮小红参谋下,怎么分才合理。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3)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 同桌同学拿出10根小棒代表十枝铅笔一起来分分,并把分得的结果填在书本第一页的表格中。

2.探究新知。

(1)分一分(出示纪录表)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枝还剩几枝,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教师一边演示一边交流答案。

(2)说一说

①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②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3)写算式

①观察表(1)

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5(人)

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5=2(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像这种正好分完的还有其他分法吗?

②观察表(2)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个?这1枝还能分吗?

强调:这1枝铅笔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板书: 10÷3=3……1

③认识与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赶快看书,看哪个小朋友先找到。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④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4)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个?这2枝还能分吗?

⑤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6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6)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个?这4枝还能分吗?

强调:每次剩下的枝数不够分的情况下才有余数,所以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

(4)概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1.“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观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告诉你的伙伴!

2.你认为今天的新课要注意些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份后有余数的情况?

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回家拿出12颗糖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得同样多,有几种分法?每种分法写一个除法算式,看看有几个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明天来告诉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篇三

1.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能把整理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2.使学生能根据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根据统计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能把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你家有几口人?

我们班有多少学生?其中多少男生?多少女生?

这些问题太简单了,通过数数就可以实现.但全市有多少人?全国有多少人?是怎样知道的呢?今天我们就共同了解一下简单的数据整理(板书).

1.教学统计表.

出示例1.学生住家的分布挂图(例1图).

教师指出:这张图是调查了四年级某班学生居住情况后制成的,通过这张图,一眼就可看出哪条街巷有这班学生.

2.老师进一步引导:每条街巷住了多少同学?哪条街巷的人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个?全班共多少同学?这时如果只看图,要准确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很不容易.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能使回答方便?(将各街人数分别记录下来)

我们可以用画表的方法进行整理.出示下表

街巷名称

学生人数

教师指出:第一栏不填写具体街巷名称,一般留做合计(一共多少人).

3.老师先带领学生填写两个街巷的数据,再让学生在其他街巷对应地方填写数据.然后将一共多少人.在合计栏中填写,形成完整的统计表.指出这样的表叫统计表.

4.组织学生根据表回答问题:

哪条街巷住的人最多,是多少?

哪条街巷住的人最少,是多少?

全班共多少人?

5.教学条形统计图.

为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多少,常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画有小方格的小黑板,说明:每一格代表一个人,有几个人,就用几个小格表示,并把这几个小格涂上色.

6.老师先在纵向上注明人数0,5,10(单位:人),再在横向上标明街巷名称,然后根据学生口述,老师在相应地方涂色,制成条形统计图.

7.看条形统计图,回答:住和平一巷的比住胜利二巷的少几个人.

8.反馈练习:

(1)左图每格代表多少米?

(2)用图表示每人的成绩.

(3)谁投的最远?

(4)谁投的最近?

带领学生完成表示小芳的成绩的长方形条.其他人的`成绩,要求同学们在书中填空完成,并集体订正.

1.四年级一班同学,每人从家里带来一本课外书,办起小小图书室.共有连环画13本,故事书15本,科技书6本,其他书5本.把书的本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同学们一共拿来了多少本书?根据本数制成条形图,画在下面的方格图上.

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格代表多少本?

(2)哪种书最多?哪种书最少?

(3)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4)故事书是其他书的几倍?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重点引导:合计栏应该怎样填写?学生分组完成时,可以互相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马拉松比赛的路程是42千米195米.一名运动员用2小时25分跑完全程.这名运动员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提示:先统一单位,利用此题复习平均的含义,为下节课学习求平均数做铺垫.

引导学生总结,怎样整理数据,怎样填写统计表、统计图.用统计表、统计图进行数据整理有什么好处?(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整理数据.好处是清淅,直观)

活动性作业:调查一下四年级各班的人数,填入下面统计表.

(1)哪个班人数最多?

(2)二班和三班比,哪个班人数多?多多少?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篇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之《天平游戏(一)》

教材简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利用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有所不同的是,原来的教材主要是通过运用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而本教材主要是用等式性质引入解方程的方法的,二者皆有。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性质,从而让学生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通过学习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活动,理解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具准备: 天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观揭示(出示实物天平)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吗?(方程) 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利用天平来进行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规律?让我们共同进入“天平游戏(一)”探索游戏中的奥秘。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探索)

1、认真观察,用心想一想

(1)在天平左侧和右侧分别放2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间,说明什么?

(2)分别在天平两边放上10克的砝码,又发现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

(3)天平右侧是100克的砝码,左侧砝码的质量用x克表示时,此时天平的指针指向正中间,说明什么?接着在天平两侧分别放入50克的砝码,还能发现什么?算式怎么表示?

2、互相练一练,合作说一说

(1)通过上面的游戏,让学生同桌讨论总结自己的发现。

(2)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语言准确的表达。

3、仔细猜一猜,动脑议一议

(1)那如果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还平衡吗?学生继续利用天平来研究。

(2)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发现了什么?

(3)归纳发现的规律。 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让学生通过上面两组游戏,归纳总结说说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说方法 出示:求出y+8=10中的未知数y。

(1)同桌间进行交流。

(2)让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结果是多少?

2、解方程 (1)利用等式性质来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在第二行写一个“解”字,根据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所以y+8-8=10-8,等号要对齐。为了等号对齐,一般把解写到前面一点,最后y=2。

(2)怎样检验解是否正确? 要想检验是否正确,可以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看等式是否成立。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试一试”求未知数x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

(1)0.5a=0不是方程。 ( )

(2)x=3.6是x-1.2=2.4的解。( )

(3)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

3、再试一题:8-x=2.5,用新学的规律解答。

五、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同学们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六、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里相关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篇五

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

1.使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使学生加深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教师:我们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边回忆、边总结以前学过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大家先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应该怎样写?例如,a乘以4.5可以怎样写? s乘以h可以怎样写?(a乘以4.5可以写成a4.5或a4。5或4.5a。不可以写成a4.5。s乘以h可以写成s.h或sh)

教师指出:除了不能写成a4.5以外。其他都是对的:

例l用示单价.a麦示数量.c表示总价.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式。

(1)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公式;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公式:

(3)已知总价和单价。求数量的公式:

(4)如果每文圆珠笔的`价钱是3,75,要计算买8支圆珠笔要用多少钱,应该用上面的哪个公式?

教师让学生独立解答。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用的字母和公式的写法是否正确、发现遗忘的要及时辅导,并纠正错误。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让学生用字母写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写完后指名回答。

教师:用a、b,c、表示三个自然数,那么同分母相加的计算法则应该怎样写?( + = .)

例2一个商店原有80千克桔子,又运来了12筐桔子。每筐重a千克。

(1)用式子表示出这个商店里桔子重量的总数。

(2)根据这个式子,求a=15,商店一共有多少千克桔子。

教师指名回答。

(1)80十12a

(2)a=15时,80十12a=80十1215=260

答:商店共有260千克桔子。

2.做教科书第98页做一做的题目。

第l题.教师让学生自己做。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对a的3倍与a的3倍 的结果是怎样选择的,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简易方程

l,复习方程的概念。

教师出示复习题:

下列等式,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18十25 = 43 5x+4x+8 = 35

43183 = 6 3x十5=7 a十4

学生指出:3x十5=7。 5x十4x+8=35 x-2=8是方程。它们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其他的不是方程。

教师:我们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的特征是:它含有未知数。同时又是个等式.

教师:大家会不会解方程?起解答方程x一2=8。学生解答后,指名回答方程的解(x=10).

教师:x=10是方程x一2=8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我们要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要分辨清楚。

2.复习解简易方程。

例;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

3x十5=7 5x十4x十8=35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及时纠正错误。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将5x十4x十8=35的解答过程写在黑板(或投影片)上,说明解答过程中运用

到什么运算定律和运算关系。

教师: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应用了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些运算定律。

3,做教科书第99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着重说明有3道小题,在解答中出现3x=150,方程的解都是x=50

例4一个数的 比这个数的25%多10,这个数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指名用口算检验。

4.做教科书第99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哪一题列方程解比较容易。哪一题列算式比较容易。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按照复习的过程叙述和小结复习的内容。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篇六

教学内容:

相遇问题(教材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

1、说一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应用。(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中的什么?,再根据找出的什么列出方程。

1、揭示课题。

师:数学与交通密切相联。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创设结伴出游的情境。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的情境图。

从图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淘气的步行速度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50米/分。

生2: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生3: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

因为淘气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第二个问题: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

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

第三个问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的路程表示为:70x米,笑笑走的路程表示50x米。则方程为

70x+50x=840

学生独立解答。

3、在这个相遇问题中,除了用方程来解答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试一试。

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列出算式

840(70+50)

1、如果淘气的步行速度为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60米/分,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请写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篇七

1、在24点游戏活动中,经历“玩”中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混合运算的指示,解决点游戏中的血算是问题。

3、感受与同伴玩中学数学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一、揭示课题

今天数学课你们都带来了什么?

你们可别小看这样的一副牌,它里面可有很多的小秘密呢?你能抽出任意两张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吗?哪两个数字相乘得24?刚刚有一位小朋友说牌可以用来算24点,大家想玩这个游戏吗?你知道算24点是怎样玩的吗?好吧,我们一起打开课本自学算24点游戏的玩法。

谁来说一说/

生:就是利用几张牌,用+-×÷使其结果为24,每张牌只可用一次。下面我们就来算24点。(板书课题)

二、幸运第一关――对对碰

1、三八二十四

师:我出8,敢从你的手中拿一张牌和我碰成24吗?

生:我出3,三八二十四

师:我还出8,敢拿出两张牌跟我碰成24吗?

生:……

师:你们都是凑成3,再利用三八二十四的口诀碰成24的。

2、四六二十四

你能自己出一张牌,让全班同学和你碰成24吗?

生:4

3、其它方法

12数字宝宝也要来算“24点”,你能让它算出24点吗?

三、幸运第二关:三张牌

1、7、6、3这三个数能算得24

①先自己想一想怎样计算?

②同桌商量?

③集体讨论(板书方法)

④同桌互相说

2、2、3、4这三张牌怎么想?

(过程同上)

3、9、8、3这三张牌呢?

(过程同上)

4、3、5、9这三张牌呢?

(过程同上)

四、幸运第三关——四张牌

1、12 5 8

①先自己想一想怎样计算?

②小组讨论。

③集体讨论(板书方法)

2、4、5、7、8

(过程同上)

3、3、1、7、9

(过程同上)

4、5、5、9、3

(过程同上)

5、

五、比一比

1、提要求:每个小组每人抽一张牌,放在桌子上,算出24点,先算出的拍一下手,说出你的方法,对的'就能得到4张牌。谁得到的牌最多就是冠军。

2、分小组比一比

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讲讲你算“24点”的好方法吗?

集体交流

其实玩起来也很方便,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我们谈了很多体会,有了许多办法,我相信你准能赢你的爸爸妈妈。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篇八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

难点: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一、创设情境,体验前、后

1、观察课室,感受前、后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说一说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听口令,摆物体

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二、引导探知,体验感悟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龟兔赛跑》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2、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观察、讨论

请4个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说一说这4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

4、变换位置,加深理解

(1)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向后转,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三、实践应用

1、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你发现了什么?围成一个圈,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前、后的应用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篇九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3。

2.使学生知道3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3以内数的大小,掌握3的组成。

3.结合插图使学生知道尊敬工人。

教具、学具准备:3的主题画挂图、绒板、计数器、小棒、点子图、方木块、1和2的数字卡片,2和3的组成。学生准备3根小棒,1、2、3的点子图。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1和2的数字卡片。提问:

"这是几?"

"2和1比,准大?2大于几?"

2.教师出示用点子图表示的数的组成卡片。

提问:"1和1组成几?"让学生举点子图。

1.数数量是3的物体。

(l)出示主题画挂图或让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工人生产电视机的一面。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提问:

"图上的工人阿姨在做什么?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图上有几位工人阿姨在生产电视机?"

"图上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是3?"

(2)学生操作。

提问;"拿出3根小棒,举起来给我看一看。"学生拿出以后,教师给予肯定,让学生把小棒放在桌子上。

教师出示绒板,上面贴好一个三角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三角形。提问:

"谁能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摆。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摆。

"数一数,你摆的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教师:刚才我们认真观察了主题图画,数出画上有3位工人阿姨,有3台电视机;又用3根小棒摆了一个三角形,这些人和东西的数量都可以用3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板书"3"。

2.认数字3。

教师手指黑板上的3字,提问:

"谁认识这是几?"

"我们一起来看看3的字形像什么?"老师指出3的.字形像耳朵。

领读两遍3字。

3.教学3以内数的数序。

①出示计数器。教师边说边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两个珠子,再拨一个珠子。提问:

"先拨两个珠子,再拨一个珠子,一共拨了几个珠子?"

"2个珠子添上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

"3个珠子去掉 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

②学生操作。先摆2根小棒,再添1根小棒,一共摆了几根小棒?请一名学生回答:"2根小棒添上几根小棒是3根小棒?"

③出示绒板。教师在绒板上贴点子图,先贴1个点子,提问:

"这是几个点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在1个点子的图的下面写1。

再分别贴出2个点子和3个点子的图,并在点子图的下面分别写2和3。

教师:现在这3个数排好队了,请一个小朋友按顺序把这3个数读一读。再提问:

"按照数的数序, 2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2添上几是3?"

"3的前面一个数是几? 3去掉几个是2?"

4.比较2和3的大小。

①出示方木块。左边摆3块,右边摆2块。提问:

"左边有几块方木块?右边有几块?"板书:"3 2"

"3和2比,谁大?"

教师:3和2比,3大。也就是3比2大,那么我们可以在3和2中间写一个大于号,开口朝着3,边说边写出"3>2"。提问:

"这个式子表示3大于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个式子就读作3大于2。带领学生读两遍。

②出示方木块。左边摆2块,右边摆3块。提问:

"左边有几块方木块?右边呢?"板书:"2 3"。

"2和3比,是2比3大还是2比3小?"

教师:2比3小,那么我们在2和3的中间也可以写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叫做小于号,尖的一边对着较小的数2,边说边在2和3的中间写一个"<"。指"2<3",这个式子表示2比3小,读作"2小于3"。领读两遍。

5.3的组成。

让学生摆出3根小棒。提问:

"你能把这3根小棒分成两堆吗?"学生动手分,教师注意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同时说明每个人分的不一样没有关系。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当学生回答左边摆2根右边摆1根时,教师板书"2 1";当学生回答左边摆1根右边摆2根时,教师板书"1 2"。

教师:刚才大家分小棒分得很好。从分小棒可以看出,3可以分成2和1,3还可以分成1和2,也就是2和1组成3,1和2也可以组成3,同时把前面板书写成和。

领读,3可以分成2和1,2和1组成3。

领读,3可以分成1和2,1和2组成3。

6.写数字3。

教师边说边在四字格中示范"3"的写法。3要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里,要一笔写成,3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的,上半圆稍小些,下半圆稍大些,口向左开。

带领学生照着黑板上的"3"字书空两遍。

让学生在桌于上用手指空写3,把笔顺练熟。

让学生在教科书的写数字练习格里练习写3。

1.指导学生做练习二的第1、2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着猫图,然后问学生:图里画了几只小猫?学生回答以后,再让学生在图下面的括号里写1。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想每个括号里应该填几,再集体订正。第2题的教学方法可以参考第及题的做法。

2.指导学生做练习二的第3题。

先按虚线描1、2、3,再独立写。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篇十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