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于海滨优秀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可信信息,让新农村插上致富翅膀

2006年,于滨创新性地提出了“红色中关村”战略,联合会员企业创新开展了“中关村携手新农村”的“两村工程”,试图在全国范围内50万个自然村逐个建立起拥有独立域名、可同时发布信息的“网上大村落”,来保证信息的进村入户。同时,为了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每个村的村委会主任便自动成为信息收集人,负责采集村民最关心的信息,再由村里专门负责网络维护的信息员发布。由农民自己采集,自己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就能得以保证。为了鉴别信息的真假,专门审查机制同时运行,保证信息的可信度。此外,两村工程联盟还有一支专门的软件工程师队伍,保证24小时随时在线发布、调整信息,并负责定期进行网站升级。

多年来,借助可信的“两村工程”网络信息平台,于滨撬动了中关村联合党委4000多名党员的力量,在中关村党支部和北京郊区农村党支部间,一帮一结对子,展开党建讨论,开展农家乐,让农民致富的梦想通过网络变成现实。借助平台,北京市延庆区四海镇数十种自产鲜花香飘京城,特产蘑菇走上市民餐桌;海淀上庄镇李家坟村农民14天销售7万金油桃,获得70多万元收入;北京门头沟妙峰山玫瑰协会的村民们种的玫瑰供不应求,收入是种粮食的6倍……

近年来,国家先后下发了多项通知,明确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着力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于滨又带领研发团队完成了“乡村振兴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农业的建设帮助吉林、黑龙江、广西、山东等多地农民致富奔小康插上数字科技的翅膀。

可信人才,让软件企业增强软实力

中高端软件人才匮乏是当前国内软件产业发展最致命的阻碍因素之一。企业端培训成本高,人才留不住,而人才端,就业门槛高,所学非所用。

为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于滨带领中关村软件协会推出了中关村软件产业定制人才培养项目。由中关村龙头企业牵头组成产业人才标准委员会,委员会共同制定产业人才标准,根据标准集体产生四门定制课程。学生最后一年在京参加4门定制课程+1门产业素质课程定制培养,形成端正态度、信用承诺、行业担保的实习生,然后进入企业实习8个月,最终实现在企业就业。在此基础上,他推出了“创新人才梯队工程”,以列入“211工程”的大学为培养基地,以一流自主创新企业为实训基地,聘请大学教授为企业创新顾问,企业总裁、副总裁为大学生创新导师,从大三开始,将企业的人才需求引入大学人才培养过程,对学生的培养共分为引导期、实践期、委培期、实训期和就职期5个阶段,最后融入自主创新企业。

当然,在用工过程中,软件行业人才的信用问题,也成为所有软件企业无法回避的巨大风险和人才成本。为此,于滨起草完成第一版《可信中关村公约》,设立了员工端和企业端两个可担责任的诚信机制,既引导了员工诚信从业,也使企业敢于花钱培养人才,得到了企业和员工两方面的认可。

可信体系,让社会共圆和谐梦

数年来,经过不断修改完善,《可信中关村公约》已发展成为拥有十多项认证的完善体系。

除了解决最初的可信人才问题,可信人做可信产品也是公约倡导的方向。

于滨带领协会启动了“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成立行业共治委员会打造可信中关村。委员会依《可信中关村公约》共治行业诚信,为中关村软件企业、企业家办理可信企业、企业家认证,如有违约失约者将自愿交纳违约金300万元。企业只要能向合作银行同时提交“可信企业家认证”、“可信稳增企业认证”、“可信员工认证”三项,即可获得银行免抵押的信用贷款。

新的诚信体系让软件行业步入更健康的状态,也推动了“中国可信联盟”的成立。于滨希望借助联盟的纽带,从中关村的可信软件产品开始,将“可信中关村公约”的理念,延伸到中关村外更多的区域和软件之外更多的产业领域。在这个理念的推动下,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陆续与河北省安新县和天津北辰区等地签署协议,在当地合作建设中关村可信精品产业园,梦想学院、可信文化研究院、可信军团、可信精品航队等也成为建设目标。“可信公约”机制与精品强国计划相结合,在全国200多个产业内推广。他还在全国2800个县设立中关村双十飞地产业园,把中关村的高科技成果推广到全国各地,同时,把他提倡的爱国心,共责心理念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近期,“中关村可信圈万城人民圆梦社会信用体系”已成功打造为协会的核心服务产品。

一个约定能走多远?于滨已经用20余年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他为“可信”圆梦的执着!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