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教案设计(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语文教案设计篇一

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根据挂图简介壁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壁虎的常识性课文,请用一句话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绍一下。

2、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3、好,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有关壁虎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抽生读课文,注意准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课文介绍了壁虎的哪些特点?可分为几个部分?

2、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文,了解特点

你对课文的哪部分感兴趣?可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展开学习,注意用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学习方法。

1、复习学习方法:如“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抓重点词句法”、“反复朗读,读悟结合法”等。

2、自选学法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二、汇报交流,深入理解

1.从壁虎的外形,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壁虎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1)捕捉蚊子、苍蝇、飞蛾。抓住描写壁虎动作的词,如“伸长”、“跃起”、“张开”、“吐出”等分析体会。

(2)捕食蝎子。抓住“面无惧色”、“毫不在乎”、“大发虎威”、“纵身一跃”等词进行体会。

(3)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壁虎胃口很大、能飞檐走壁、巧妙避敌、喜欢清静、机警的特点。

3.可借助多媒体教学,重点理解第六段。

(1)读读画画: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勾出来。

(2)可借助媒体演示体会壁虎是怎样“丢卒保帅”的。

(3)多种形式读,体会壁虎的机灵可爱。

4.借助多媒体教学,体会壁虎冬眠的情景,说说哪些动物也像壁虎一样冬眠。

5.总结交流、读写结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壁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读写结合: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观察、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吞食虫子

捕食蝎子 名副其实的虎将

胃口大

10 飞檐走壁的虎将 飞檐走壁

巧妙避敌 大自然的神奇

静静冬眠

语文教案设计篇二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敬业与乐业》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正音、义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明确:课文共7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的形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1、学习第一部分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的论述中心?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文章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愿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本段末尾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生动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2、学习第二部分朗读第3、4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次。

⑴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

⑵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第3段作者阐述了什么叫做“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情,“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说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第4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朗读第5、6段,论述了“乐业”的重要,是第二部分的第2层。思考: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作者在第5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事例,说明要“从劳动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6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四、小结第二部分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算是敬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第6段

3、探究练习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书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朗读第7段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做事情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和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语文教案设计篇三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运行课件《月光曲》,音乐声起,幕徐徐拉开)"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阅读指导"。)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的录音朗读。"(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课文原文",当第一遍录音朗读完后点击课件右下角的按钮,关闭录音,让学生自由阅读思考)。

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传说"。)

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

(《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3、"《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看谁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当的附加成分。"

(板书“()曲子”。通过练习,懂得《月光曲》是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的钢琴曲子。)结合学生回答,介绍贝多芬,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

"贝多芬是世界上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了解乐圣"并点击"生平逸话",拖曳文本框右边的滑块浏览。)

四、学习生字词语。

1、"同学们,为了学好课文,我们先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点击课件《月光曲》"文件"下拉菜单中的"生字词语"。屏幕显示5个生字,抽学生认一认。)"来,跟着录音读一读。"(任意在字上点击会出现相应的示范朗读录音及音节。)“大家分析一下字形结构吧。”(分析字形结构)

2、"谁能用这个字组词语呢?"(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下方的空白,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3、"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写这些字和词句。"

五、讲读第一自然段。

1、齐读。“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2、释"谱写":

“"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

(板书:谱谱写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六、在理解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分段。

1、“这一自然段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这个传说?”

3、“那么课文分成几大段?”

板书:段意①总的介绍。②关于《月光曲》的传说。

七、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阅读指导"并单击"阅读提示"。)"同学们,能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按阅读提示跟着做么?"

八、读后提问,引导分层次。

1、“现在你们谁懂得了贝多芬为穷兄妹前后弹了几首曲子?第几首是弹的《月光曲》,写弹《月光曲》从哪儿到哪儿?”

2、“因此第二部分又分成几个部分。”

语文教案设计篇四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知识与能力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2、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3、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

2、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③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语文教案设计篇五

20、《司马光》第一、二课时

第 1、2 课时

阅读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语文教案设计篇六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学生自由发言。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浓淡淡,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语文教案设计篇七

《我家住在大海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月亮湾的美,大海的美,而且感受到大海美得并不空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的美好感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

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入学已两个月了,已学习完了汉语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阅读了两篇小短文,有一定的学习生字和小短文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提倡一些新型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合作,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关注学困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希望学生始终处于探索和发展的状态,通过观察、想象、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认识生字、学习短文,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提倡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构建新型的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本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大海的美;在课堂中老师真诚地尊重和理解学生、以宽容和关怀的态度对待学生,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氛围,进而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 认读生字“住边亮湾条打位爷他故事完”12个。

2、 复习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极其它方法识字。

3、 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大海的美丽富饶,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的感情。

4、 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1、 认读生字“住边亮湾条打位爷他故事完”12个。

2、 通过生字的学习,积累识字方法。

3、 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大海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的感情。

对大海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的感情。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今天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的好朋友丁丁邀请咱们去他的家乡大海边玩。你们愿意吗?(生答)那快快准备好,我们马上就出发吧。

2、 课件演示:大海、波涛、月亮湾、打鱼船、老爷爷和丁丁、课本上的小诗。

3、 看,蓝色的大海,美丽的月亮湾,丁丁的家乡多美呀!还有一首描写丁丁家乡的小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读《我家住在大海边》。(板书课题)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美丽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丁丁的家乡”极大的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小诗,自主合作学习,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过渡:谁还记得遇到不认识字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一)、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试着用刚才的方法指读小诗。看能读下来吗?

1、 自读小诗。

2、 同桌互读,正音。

3、 指名读。评价。

4、 小老师领读。

5、 还有很多同学想读,请会读的同学大声读,还不熟练的同学小生跟着读。

【先放后扶,给学困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互相评价,以鼓励为主,相互尊重,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这么快我们就读会了小诗,你们真棒!看小诗中的词变成了小鱼从大海里游了出来,向你们表示祝贺那!

1、 出示鱼片做的词卡,出一张读一张。

2、 小老师领读。

3、 小老师查读并评价。

4、 齐读词卡。

(三)、小诗我们会读了,又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看字你认识吗?(课件出示生字条中的生字)他们都藏在你们的书里,到诗中找一找,找到了用铅笔做上标记,读一读。

1、 找字并自由读。

2、 同桌讨论生字的记忆方法。

3、 汇报。(学生说到哪个生字课件就出示哪个字)

住:人+主=住

还有哪些字也是“イ”?“他、位”

板书:住位他(“イ”变成红色)

完:请你拼出它的读音,领大家拼拼。看看还有哪个字与它的读音相同?

湾:请你领大家拼读。

板书:完湾

打:他与手有关,左边是“オ”。

板书:打

事:请你给事组个词——故事。

板书:事(第一笔“─”变成红色。)

条亮爷边:领大家读读。

还有个字你们认识吗?

出示“有”齐读。

板书:有

4、 出示生字卡

(1)齐读字卡。

(2)男女生、小组分读。

5、 游戏

今天,我们到丁丁的家乡月亮湾来玩,可真高兴。月亮湾的沙滩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贝壳呢。(出示课件:有贝壳的沙滩)大家愿意捡贝壳吗?(生答)我们一起去捡吧。

师生共同捡贝壳。

瞧!老师捡到了一个,你捡到了吗?咦,贝壳里还有字条呢!快拿出来读读。(师到学生中去听)奥,我发现咱们手里的字条都是小诗中的字词,我们来把它试着连连。(课件出示小诗)全体连诗。我的是:我家住在大海边生:天蓝蓝┅┅

小结:在月亮湾沙滩上捡到的贝壳,是大海送给大家的礼物,快收起来。

【通过游戏,在玩中学到知识,巩固复习,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识字、学文,就不枯燥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三、再读课文,感悟月亮湾和大海的美。

过渡:月亮湾天蓝蓝,海蓝蓝,我们还在月亮湾的沙滩上捡贝壳、做游戏,放眼望去,大海就在我们眼前——

1、 课件出示学生收集来的有关大海的图片。

过渡:大海风景美丽,物产丰富。你们喜欢月亮湾、喜欢大海吗?你能通过读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吗?

2、 有感情朗读。

(1) 自由读。

(2)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想象。评价,

(3) 大家齐读。

【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对诗的意境有了内化,感悟诗的音韵美,体会大海的美丽。想象画面听读,是在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

过渡:大海边的月亮湾里有条打鱼船,船上有位老爷爷,他的故事说不完,你们猜猜他会说什么故事呢?(出示课件:打鱼船和老爷爷、丁丁)

3、 学生想象回答。

4、 试背课文。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想象中拓宽了创新空间,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无论是想象还是描述,都要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还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

过渡:大海美丽无限,描写大海的诗歌也很多,这些是课下同学和老师搜集来的,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首,自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音,也可以问老师和同学。

四、扩展延伸。

1、 出示有关大海的诗歌六首。

2、 学生下座位去读。

3、 选代表汇报。

【新的课标要求语文课要开放,讲究大语文观;教师是在用教材,不是在教教材,而且教材既可以补充又可以替换,只要学生能接受,有兴趣。另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扩大他们的阅读量。】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就读到这里,课下还可以接着读。

附板书:

我家住在大海边

住 打

位 事

他 有

条 海边 月亮湾 打鱼船 位 故事 老爷爷 说不完 住在 他

课后反思

《我家住在大海边》是一首富有海边渔村生活气息的诗歌。描绘了大海的美丽和渔民生活的愉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尝试理念的支配下,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

讨论、全员参与等学习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课堂的容量。在小组讨论中感悟到大海的美丽。把课堂上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主动探求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 注意了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

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这首诗歌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接着尝试研读,提出要求;然后小组共同学习,相互评价,提高朗诵水平,从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大海的富饶美丽。最后尝试品读,通过初读、品读,学生对诗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读,使形象和情感融合,达到学生情感与诗歌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的境地。

3、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根据本课主题,联系学生生活积累,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感受

诗歌的语言、情境。

(1)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新授课伊始,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大海的美丽。由此,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兴趣浓厚。

(2) 利用电脑课件,突破难点。本课语言优美,朗朗上口。但是

有几处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船上有个老爷爷,他的故事说不完”。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呢?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一个有声的课件,由一个老爷爷讲故事,同时出现画面让学生观察、体会,通过自己的感悟,再通过形象直观的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这点,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生字教学本是枯燥乏味的,但是信息技术的介入却为识字教学注入了活力。在识字教学这一环节中,通过提供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