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设计通用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设计篇一

陶弘景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陶弘景的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

3、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4、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

5、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重点】

1、文学常识、字词(“歇、颓、与”等词语的解释)基础知识。

2、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

【学习难点】

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 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2、背景资料

(1)“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

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

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2)历史背景

《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3、题目解说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谢徵的一封信,信中称道江南山水之美,仅六十八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故称之谢中书。

【自主学习】

1、《答谢中书书》作者是 ,字通明,自号 ,

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时人谓之“ ”。

2、注音写字:

西日欲tuí( ) 沉鳞jìng( )跃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 )

(2)四时( )俱备

(3)晓雾将歇( )

(4)西日欲颓( )

(5)沉鳞竞跃( )

(6)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点击进入 初中学习小组

4、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2)西日欲颓,沉鳞竟跃( )

5、翻译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合作探究】

6、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其中“ ”字点名全文的中心。

7、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绘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山川之美的?

8、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9、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0、本文分为几层?写出各层大意。

【精读精练】

读《答谢中书书》,完成11-13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1、本文的主题句是 。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3、填空: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主题阅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天山共色( ) (2)横柯( )

(3)一百许里( ) (4)猛浪若奔( )

(5)负势竞上( )

15、翻译下面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6、请根据课文内容,用文中句子填空。

(1)作者运用衬托手法写水清的句子是:

(2)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3)从听觉方面描写了山中泉喧鸟鸣的情景的句子是:

(4)总写人在此境中的感受的句子是:

【能力提升】

17、、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解,“书”的意思有:书(shū) ①写字;记录;书写。②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书信。⑤文件。

请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书”的意思。 (1) 书本--( )

(2)书写--( ) (3)书信--( )

(4)楷书-- ( ) (5)判决书-- ( )

18、仔细阅读下文,仿写句子。

乡村,黄昏。

平和安宁盘旋在乡村的上方。

幸福,仅如此,不必要多少绚丽的风景。

农家,炊烟。

温馨美妙回荡在农村之间。

幸福,仅如此,不必要多少感动的画面。

【教(学)后记】

参考答案

答谢中书书

1、陶弘景 华阳隐居 南朝梁 山中宰相

2、 颓 竞 yù

3、(1)交相辉映 (2)四季 (3)消散 (4)坠落 (5)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6)参与,这里指欣赏。

4、(1)对偶 (2)借代、对偶

5、(1)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2)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3)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4)自从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美

7、写到的景物: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描绘:从仰望高峰到俯视清流,然后有些流水两边的景物,上下左右都写完后,又描绘了崖壁上五彩缤纷的色彩,这是静景描写;然后“乱”、“竞”两字把猿、鸟、鱼在大自然中怡然自乐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是动景描写。

8、结尾一句表达出作者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

9、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的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10、全文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从“高峰人云”到“四时俱备”):描写山川中静景之美。

第三层(从“晓雾将歇”到“沉鳞竞跃”):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

第四层(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

1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12、(1)助词,的

(2)动词,消散

(3)动词,坠落 名词, 指潜在水中的鱼

13、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14、(1)同样的

(2)树枝

(3)上下,表示大约的数量

(4)奔马

(5)争着向上

15、(1)江面上的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3)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16、(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参考译文:

江面上的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天空和群山呈现出同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漂漂荡荡。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白色,深深的水流清澈得千丈也能见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犹如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满了苍翠的树木,看上去使人顿生寒意,这些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长,这些山峦仿佛互相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像高飞到天上的鸢那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筹划政务、管理世俗之事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17、

(1)③装订成册的著作

(2)①写字;记录;书写

(3)④书信

(4)②字体

(5)⑤文件

18、参考示例:小河,少年。青春年少洋溢在小河中间。幸福,仅如此,不必要多少甜美的情景。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素质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作品内容大意;

2、体会意境;

3、背诵此文;

4、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作品内容大意及背诵此文。

难点:体会意境,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北宋年间,有一位大文豪与其父、其弟合称为 “三苏”,大家想一想,这位大文豪是谁?

生:……(答)

师:苏轼出生于较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21岁中进士,一生坎坷多难,几度遭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他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们来欣赏这篇描写月色的文章。

二、正课

1、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小黑板:素质教学目标)

2、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地听,把握文章节奏)

3、学生自由读(要读出情趣,读出韵味)

边读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什么?

4、学生自学,明确自学任务:

出示小黑板:⑴ 疏通字词;⑵ 理解文意。

5、检查自学情况 (点答,在检查过程中,学生互相合作)

三、当堂训练

闯关(通过上一轮的自习,来检测自学的情况吧!)

1、注音:

遂( ) 寝( ) 荇( ) 柏( )

2、解释:

解: 遂: 寝: 步:

念: 相与: 但: 闲人:

3、翻译:

⑴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

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⑶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⑴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⑵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

5、《记承天寺夜游》是___代诗人____所写的,他与其父、其弟合称_________。

探究题:(顺利闯关的你,一定是信心百倍,继续努力吧!)

6、“怀民亦未寝”中 “寝”字的读音是 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请写出含有此字意思也相同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

7、“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对象是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__。

8、原文填空。

⑴ 作者会想到去寺庙游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⑵ 《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如何理解?

四、尝试

通过“当堂训练”这一环节,你一定对课文内容掌握得不错,那就开始新的尝试吧: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此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