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长需要的作文篇一
20xx年,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紧接着,神舟飞天,蛟龙入海,高铁上路,航母出世;在奥运上,我国健儿人才辈出,金牌榜稳居前二;而以往与我国作家无缘的诺贝尔文学奖,也在不久之前被我国知名作家莫言收入囊中……
看得出,我们的国家从各个方面都在进步:经济,科技,体育,文化……我们正在全方位地打造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我们正大步走在通往实现大国梦强国梦的道路上。作为一个中国的公民,我很骄傲,也深感荣幸能作为一个中国人见证自己的国家为了梦想奋斗拼搏的样子。
然而,在曙光初现的时候,不应该是我们抱着刚有的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的时候。一味地自我赞美只会减缓为梦想前进的动力,阻碍冲顶的步伐。我们需要冷静。
一个人在成长的时候总是听到别人对他的过分夸奖,只会导致过分自信而迷茫。我们常常听我们父母对其他孩子大加夸赞,而对我们却总是严格挑剔,不是因为他们故意,而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只有真心爱你的人才会不吝啬地对你苦口婆心。
换做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如今中国正像一个充满梦想的少年,他虽然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但他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考验,比起西方发达国家他有深厚灿烂的历史文明,同时也有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作为中国的公民,我们有义务保护和捍卫他,同时,我们也要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
我们要慎重,因为中国梦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它不是一个渺小的梦,是一个巨大的梦,举世的梦,空前的梦;中国梦,它是一个国家的梦,是一个民族的梦,是经历了几千年风风雨雨延续而创新的梦,是崛起的中国逐渐走向世界强国必须实现的梦。
回顾当下,于国内,小康还没有完全建成,地区间的经济不平衡,人口众多带来的资源稀缺,反腐倡廉需进一步深入人心……于国际,领土争端未完待续,话语权仍不够分量,国家实力竞争从未停歇,同时我们与其他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还未能很好地理解融合……这些还都只是几个比较显眼的重点问题,其他存在于边边角角的小问题小矛盾,一旦浮出水面,都要我们应付好一会儿,不知要付出多少汗水和泪水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可谓任重而道远。
但我们也无须觉得丧气,梦想注定是一场孤独而又坎坷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荆棘与绊脚石,越是艰难,我们的梦想就越是有价值,只要实干精神不倒,愚公终能移动高山,夸父终能逐到烈日。
俗话说的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不是轻浮于嘴上的梦,而是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的梦。这个梦,需要我们每一个骄傲的中国人去不遗余力地捍卫。
如何捍卫……在其位,司其职。
如果你是人民的“公仆”,那就请你在其位谋其职,为人民更好地服务,这便是你在为中国梦添一份力;
如果你是默默的技术人员,那就请你拧紧每一颗螺丝钉,严谨审核每一个工程图,这便是你在为中国梦添一份力;
如果你是激情四射的少年,风华正茂,那就请你好好珍惜眼前的青春,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这便是你在为中国梦添一份力。
成长需要的作文篇二
关于中国的大学教育,已经有了许多讨论。但是,当今的大学生素质低,并不仅仅是大学本身的问题。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的心智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塑造作用。现在中国似乎有一种倾向:大学教育要“和国际接轨”,比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很大程度上就是试图学习我们自以为的美国样板;初级的教育,则有回归传统的倾向,比如读经运动,针对的基本就是小学生。
如果我们的小学教育还遵循传统的死记硬背方式,即使大学真办成了国际一流,孩子长大后也适应不了。到了大学,孩子的人格发展几乎定型。死记硬背长大的孩子,突然进入讨论班,每天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批判性地检讨权威的论断,面对这样的转型,学生怎么可能适应得了?
近读报道,北京某小学的学生开始背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样的经文,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其核心明明是对父母和老师的训导,让小学生背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你要教一个7岁的孩子怎么计划生育吗?读经之腐朽与荒唐,由此可窥一斑。
我从去年开始和读经派辩论。其间自己的女儿在美国从5岁长到6岁,从学前班上了小学一年级。看看她受的教育,想想自己小学的经验,实在感慨万千。
我自己上小学时,从来是要手背后坐好,背课文、背乘法口诀,一遍一遍地写生字。女儿5岁进学前班,不仅不用手背后,像犯人一样坐在那里,而且从来都是和其他小朋友、老师围坐在一个小圆桌周围。这就形成一种自由、互动的课堂。学校还特别强调一个概念,就是开放的圆圈(open circle):学生们围坐成一圈,彼此之间不仅留出空位,还有空椅子。这些空位、空椅子,代表着一种开放性,使任何想加入的人,都能够加入他们的讨论。孩子虽然才刚刚开始认字母写字,但写作课就开始了。老师让每个孩子叙述一段故事,比如上个周末自己的经历,要有开头,有中间的过程,有结尾,然后自己画连环画展示出来。有了画,老师就帮助孩子用文字叙述。孩子竟能在每幅画下写一个短句子。第一年下来,女儿连画带写,竟制造了几本小“书”。
到了一年级,女儿进步很快,已经能独立写短句子了。老师给她看一张画,然后让她把画里的事情用文字描述出来。这种练习,不仅激发孩子的观察、描述和叙事能力,而且鼓励她运用已经认识的字书面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认识的字少,表达能力就有限,总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学习的动力特别足,好奇心特别强。
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对品德的培养。每个孩子,都要对自己所在的小集体负责任。老师每天分配给每个孩子一个小职务,各种职务大家轮流充任。比如,第一个星期,女儿分配到的工作是领队,即全班排队从校门走到教室时,走在第一个,导引全班的行进路线。此职是最风光的,像个领袖,孩子都想当。但是,第二个星期,她的`职务就成了把门人,即全班走进学校、教室时,要把门给大家打开,并且一直把住门,等全班全走过后再关上。这个职务,在孩子的眼里卑微多了,好像是给别人当服务生,大家自然都不愿意干。但是,不管怎么不愿意,为了全班的利益,孩子必须忠于职守。
这些细节似乎鸡毛蒜皮,实际却很有深意。
苏格拉底曾讲过,自由的人不能像奴隶一样学习任何东西。强迫身体劳作并不一定会伤害身体。但强迫学的东西不可能在灵魂中留下来。因此不能强迫训练孩子,而要用游戏的方式。看美国的儿童教育,并不仅仅一个寓教于乐就能概括。这样的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圆圈”:让孩子从自己的经验中学到东西,“发现自己”,并把这些“发现”带进学校和班里,既教育了自己,也启发了别人,从小就成为一个创造者。这样培养的孩子,长大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就会不断增长才智。
中国大学生的问题在哪里?我看核心的问题,就是不懂得怎样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缺乏基本的认知能力,适应不了变幻不定的现实。从小背书,脑子里也许有一大堆大道理,但这些大道理和生活如何联系起来?当大道理和现实对不上号时如何发展出自己的理念?我们的教育没有提供答案。死记硬背的读经所制造的不是一个开放的圆圈,而是个紧箍,把学生的大脑贴上了封条,使之钻进故纸堆,和现实隔离。如果这样的风气在我们的社会上风行,中国文化怕是气数已尽了。
成长需要的作文篇三
轻泽之花,盈盈枝间。
这是一星期来妹妹临摹的第十张了,是恽南田的《萱草》。
鹅黄的花蕊点染于翠色草叶中,挺括的花姿似于微风中轻扬。画面特色在于无骨,墨色晕染的花盘影绰托于花枝之上,可谓清朗。
我悄悄绕到她身后,看她熟练的运笔,行至花茎与花朵连接处,又像之前无数次所作的一样,刻意淡去了笔迹,营造无骨之态。
简直与原作一样。
看过那么多次她出于崇拜而可以模仿后,我终于按捺不住了:“你能模仿得这么好,为什么不肯自己创作?”看到她抬头望向我的眼中充满了不自信,微微咬住的下唇似乎表示她这种小角色是不行的,只有恽南田大师那样的人才能够画出流传千古的作品而被后世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