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海省高考作文题目(三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省高考作文题目篇一

长期以来,考试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用下学生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到短期可以见效益的学科上。于是,语文这门需要长期付出,厚积薄发的学科自然就被渐渐冷落。加上繁重的作业致使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阅读教学的低效也磨灭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教学的实际看,必须立足于语文课堂,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增加学生课堂的阅读容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含义,简而言之即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这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尽管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十分丰富,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离不开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很重要的途径。

“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举行了课前美文欣赏活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接收优美的语言,经过大脑的加工后,对听到的美文进行评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语感。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了“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会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

有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注意:只要一提起意大利民族文化,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绘画;提起俄罗斯民族文化,人们就会想到普希金的诗歌、托尔斯泰的小说;提起日耳曼民族文化,就会想到歌德、海涅的诗歌、剧作和贝多芬的音乐……由此可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都有一批能经受得起时间考验、长久不衰的经典。丢掉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自身的悲哀,也是人类文化的损失。同理,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内容在与时俱进,加强时代性,满足社会实际需要(实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其经典性,提高课程的文化含量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教育,当前我们的语文课程尤其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包括革命传统文化),也就是需要大力加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创造和发展。这是因为,在当今世界上,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一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可以反映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依附于语言文字得以继承和发展。所以民族文化就蕴涵于民族的语言文字之中,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其深厚的民族精神的积淀。它直接与民族感情相联系,构成了维系民族成员的心理纽带,是民族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既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既包括悠久的古代文化,也包括近代和现代文化;而且弘扬民族文化也不排斥外来的优秀文化,因为任何一个开放的民族,它的文化发展都离不开学习和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在语文学科,民族文化主要表现为民族的文字文化和语言文化。语言文化,内涵非常复杂,大致说来,就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精神遗产,具体表现为两种类别,即文学和典籍。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文学和典籍方面的修养,这是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但问题又在于人的文学方面的修养和典籍方面的修养是内隐的,不像人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外化的,对象化的,可以通过一个外在的表现来进行评价。也正是由于不易检测评价的原因,文学方面修养和典籍方面修养的培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不受重视。而旧有的应试教育体系和语文考试模式,更为“不考就不教不学”的功利主义不断滋长和蔓延推波助澜,它的直接负面作用就是导致学生少读经典,甚至不读经典。这对语文教育来说,真是致命的一击。

青海省高考作文题目篇二

作者:辰月

那六月的微风,仍旧在人间虚无缥缈着。考场上的芊芊学子趋之若鹜,这份摆在眼前的人生答卷,终究要以怎样的笔墨,去挥洒,去勾勒,去画上那完美的句号呢?

语文——我向着天空低语。就在这一瞬间,诗歌、古文、阅读、练笔.......闪念聚拢开来,像礼花般灿然开放,而我正步步向它靠近。

摆在桌前的这本语文书,竟翻了有十年之久。每一节或长或短的语文课,每一位气宇不凡的老师,每一首如吞吐的烟雾沉浮的诗句……而我——坐在座位上,愁云布满眉头,缓缓地站起,老师眯缝着双眼,好似透过风沙看到绿洲。他问了许多问题,我却懵然地站着,站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是的,语文课我是极少听的,课堂上无非就是学习方法、表达技巧,然后花大把大把的时间问着不一样的脸庞:“你怎么看?”,我想老师也许不晓得,皮里阳秋实则藏在练笔本中,在课堂上从同学嘴里吐露出来的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话;老师心血来潮或是恼怒时才会讲讲时事政治,灌输灌输心灵鸡汤,也只有在这时,我才渐渐从喧闹的景况,走向冷静的路去。课堂究竟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我越想越不知道了,而老师也在尽力挽回些兴味索然的人,可那结果,谁晓得是怎样的呢,反正一塌糊涂去了吧。

而我的语文分数,每一分都是从书中一点点读出来的。阅读经验如一路灯火,照亮人生黑暗,黑暗尽头是一豆烛火,即读书的起点。自古人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你难以信服,你也可以这么想——“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你要读书,因为起码要对得起死去的森林。高一,我读《三国演义》,甚至要将《史记》看完了,数学课上也在埋头看着《红楼梦》低语感慨,期中考的文言文分数跟之前简直判若天渊;而后开始看《朝花夕拾》、《呼兰河传》这类的书,作文平也不断在登高,练笔本上妙趣横生,总印着那青春似的美梦;有时趴在书上睡着了,恍恍惚惚总闻到一股无中生有的书香,召唤远道而来的灵魂。

如今物转星移,语文对我来说,不简简单单只关乎着分数了,因为读书的终点是心灵,心情到心灵的这段距离,没有人知道该如何经过,答案只藏在书中——有着岁月烙印的书中,所以别人纠结于文理分科的时候,书本早已为我准备答案。读书的路绵延向前,没有尽头。

总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十七岁的雨季来临,正是青春澎湃的大好时光,自是不愿与寂寞相守,不如出去走走,去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高一那年,或许是还没到写议论文的水平,考试必出记叙文,一上考场就急得坐立不安,记叙记叙,到底是要写些什么呢,我不知道。这时我才深深领悟到“出去”的重要性,莫非你的生活就只是家和学校两点一线,或那像鸦片般的手机吗?每每想到这里,我都沉默,这沉默不是金子,是那悔恨那难过啊。

时间就这么平淡无奇地捻过去,黑板上的字迹出现又消失,我仍是这样我行我素,望着窗外天空又高又蓝,慢慢地趴在语文书上,闭上眼睛。醒来我将会在哪里?我说我要去那文化苦海中畅游……

2016全国各高中高考成绩

2016年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及方式

2016高考真题及答案专题

2016高考状元名单专题

2016年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6全国高考满分作文

2016高考零分作文大全

青海省高考作文题目篇三

漫步在我们这个城市,随处可见“欧郡豪庭”、“罗马花园”、“北欧小镇”、“奥古斯邦城堡”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洋名字。实际上这些小区与外国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毫不相干。开发商给小区起个响当当的洋名,无非是想抬高身价,暗示自己小区的环境好、档次高,潜意识中流露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崇洋心理。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中山窃糟”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中山国酿造的“千日之酒”闻名遐迩。有个在当地做官的鲁国人财迷心窍,偷了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酒浸泡,逢人便说是地道的中山酒。鲁国人都信以为真。终于有一天,那位店家闻名前来品尝,结果吐而笑曰:是予之糟液也。

我们城市里花里胡哨的洋名字,究其心理,不是崇洋,就是趋俗,甚至媚富。自认为沾上点洋气,“糟粕”就变成“精华”了。其实不然,这只能说明“肉食者鄙”。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完全可以用我们的民族文化起个很好听的名字。仅以号称北京老三大药铺的名字为例:同仁堂,同仁之名取自《易经》,意为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讲究的是一个济世的医德;鹤年堂取《淮南子》中“鹤年千岁,以极其游”之句,祈福之意境高远;千芝堂取“世有千芝,天下共登仁寿”之句,来自千芝堂留存老药目中的话,一样道出了对生命与道德的尊崇。其古风悠悠,文化与道义同在,经时间风雨淘洗而常新,魅力至今依然健在。

无论是酿酒,还是起名儿,我们都不该自欺欺人。“拿来”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有所取舍,要“求其方”,而不要“窃其糟”。否则,把无知当有趣,把糟粕当美酒,只会贻笑大方。

处处留心皆学问,世事洞明即文章。愿世人多一些鲁迅先生的“拿来”,少一些鲁国人的“窃糟”。这也是我在生活中学到的语文。

看看网友怎么写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