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育教学工作调研问卷篇一
10月22日--28日
调研形式:
校长及教务处分管领导邀请中层以上干部、骨干教师参与调研。
调研项目:
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学习常规、作业设计与批改、备课与课堂教学的相关性。
调研结果:
总计听课24节。
课堂教学情况:
(1)老师们课前准备充分,能认真研读教材,设计出有各自特色的教案。在教案共享的情况下,大多数老师能对别人的教案作一定的修改。有的老师还认真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2)教学中能够紧扣教材,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适当进行拓展性。
(3)老师们上课的内容与备课的情况基本相符,体现了备课的有效性。
(4)老师们大都能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出发,设置各种类型的基础考核题和能力训练题。
学生学习常规:
(1)课堂听课效率和发言质量,班级之间差异比较大。三(5)班课堂气氛较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三(1)、三(2)班有部分学生不能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习效率较低,个别学生听课习惯较差,自律能力不够。
(2)教师对课堂节奏的调控,新老教师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教师能够全面兼顾,注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有效指导,根据教学设计调控好课堂节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督促不自觉地学生改正学习习惯,青年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
(3)骨干教师和中老年教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作业情况:教师们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与课后练习。练习批改及时。
备课:大部分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教案进行修改,有课后与改进,课后预设练习有针对性。备课与上课基本相符。
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没有按照教案进行授课,复习课没有教案。
2、教学时对教学时间与节奏的掌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发言面不广,课堂稍显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不能很好地把握发展目标的设置和达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目标的达成。
4、作业设计的形式不够丰富,分层练习体现不够,学生的作业雷同的多,缺少创新。
5、部分教师要注意课堂用语的规范性训练,教学语言要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
改进意见:
1、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提高课堂教学预设的质量,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面。
2、要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和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要端正部分整堂课都在开小差学生的,对不良学习行为及早加以干预。训练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的习惯和准确表达自己意见的。
3、要注意掌控教学的时间与节奏。防止由于时间安排不当而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4、要加强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实施分层练习和分层指导,关注学困生在课堂活动与课后练习上的表现,及时指导。
5、技艺类学科教师要抓住学科基本技能和应知应会内容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减少不带学习工具学生的数量。提高技艺类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尽可能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或作品,不留回家作业。
教育教学工作调研问卷篇二
调研时间:
10月22日--28日
调研形式:
校长及教务处分管领导邀请中层以上干部、骨干教师参与调研。
调研项目:
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学习常规、作业设计与批改、备课与课堂教学的相关性。
调研结果:
总计听课24节。
课堂教学情况:
(1)老师们课前准备充分,能认真研读教材,设计出有各自特色的教案。在教案共享的情况下,大多数老师能对别人的教案作一定的修改。有的老师还认真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2)教学中能够紧扣教材,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适当进行拓展性。
(3)老师们上课的内容与备课的情况基本相符,体现了备课的有效性。
(4)老师们大都能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出发,设置各种类型的基础考核题和能力训练题。
学生学习常规:
(1)课堂听课效率和发言质量,班级之间差异比较大。三(5)班课堂气氛较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三(1)、三(2)班有部分学生不能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习效率较低,个别学生听课习惯较差,自律能力不够。
(2)教师对课堂节奏的调控,新老教师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教师能够全面兼顾,注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有效指导,根据教学设计调控好课堂节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督促不自觉地学生改正学习习惯,青年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
(3)骨干教师和中老年教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作业情况:教师们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与课后练习。练习批改及时。
备课:大部分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教案进行修改,有课后与改进,课后预设练习有针对性。备课与上课基本相符。
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没有按照教案进行授课,复习课没有教案。
2、教学时对教学时间与节奏的掌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发言面不广,课堂稍显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不能很好地把握发展目标的设置和达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目标的达成。
4、作业设计的形式不够丰富,分层练习体现不够,学生的作业雷同的多,缺少创新。
5、部分教师要注意课堂用语的规范性训练,教学语言要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
改进意见:
1、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提高课堂教学预设的质量,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面。
2、要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和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要端正部分整堂课都在开小差学生的,对不良学习行为及早加以干预。训练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的习惯和准确表达自己意见的。
3、要注意掌控教学的时间与节奏。防止由于时间安排不当而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4、要加强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实施分层练习和分层指导,关注学困生在课堂活动与课后练习上的表现,及时指导。
5、技艺类学科教师要抓住学科基本技能和应知应会内容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减少不带学习工具学生的数量。提高技艺类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尽可能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或作品,不留回家作业。
教育教学工作调研问卷篇三
一、调研的目的
为掌握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青少年体质状况趋于下降的原因进行本次调研,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调研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改革新途径,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二、调研的方法和途径
本次调研一是采用对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法,了解体育教学情况;二是观察法,即通过听课、检查教案、看部室建设、学校体育活动场地情况,并和体育教师交流,充分了解学校对体育教学及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关注情况。
三、调研的范围
本次调研,拟对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的13所中学和部分小学进行调研。
四、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学生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66份,回收率98.5%,教师问卷63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95.2%;从调查问卷和观察交流中可以看出学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和体育教师专业成过程长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一)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反应的情况
1.关于每周体育课上课节数。从学生调查的数据我们很欣慰的看到,78.3%的学生认为每周体育课节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这是我县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良好的证明;然而,也有21.7%学生每周仅上两节体育课,反映出仍有个别学校未按课程标准开足课程,体育课仍存在被挤占现象。
2.关于体育课开展内容。学生的调查数据较好的展现了我县中小学多姿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近七成学生上过篮球、排球、足球、田径课,乒乓球等课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各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多种多样,但是一些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在部分学校仍然未曾涉及,如:舞蹈、健美操、武术、游泳等。
3.关于体育教学的评价。体育教学评价与其他科目教学评价的脱节是我国体育教育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根据体育课成绩与评优关系问卷调研数据来看,仅有不到40%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成绩与其他科目评价挂钩,这体现了学校在体育教学评价上的不科学;学校不组织监督体育考试,学生体育成绩与学校其它学科成绩无法比较,这不仅是我县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教育中长期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关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数据显示多于95%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课外体育活动,83%学生认为学校每周会开展一到两次的课外体育活动,此项可以看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确开展了,但是,一到两节的活动课开展频率基本达不到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
5.有关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六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多于60%的学生能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由此可见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部分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监管力度不大,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活动课预期的目的。
(二)教师问卷调查反映情况
1.体育教师的专业性。调查显示60%左右的体育教师毕业于体育教育转业,还有部分教师毕业于运动技术相关专业;此项数据中,小学几乎没有专职体育教师,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基本合格。
2.教师的教案书写。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是一个重视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学科,体育课教案的书写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87%左右的教师会每学年书写新的教案或者修改原有的教案,有30%的教师没有课后反思或教案过于简单,这个问题值得注意。
3.有关教师培训的层次。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能较好的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调查来看我县体育教师参与区县级和校级培训的人数较多,值得肯定的是,有35%的教师曾经参加过省市级的培训,也有更加优秀的教师(16%)参加了国家级的培训。
4.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值得肯定的是,我县的中小学教师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提高意愿,52%的教师希望以专业培训提高能力,还有其他教师希望以业务进修、学历进修和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5.其他情况。在调查中发现小学几乎没有《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及学生用教科书,部分中学也没有使用《体育与健康》循环课本;还有的小学体育活动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达标;体育教学计划流于形式,课堂随意性大,没有按课程标准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
五、现状的成因分析
1.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统考科目,忽视了体育教学。中考加试体育以后,体育课得到重视,但平时还是不够重视,只是到了初三,加强锻炼,突击练习获得高分,考完之后就束之高阁,有部分学校就取消了体育课。
2.小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我县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几乎均为兼职;教学中也只能给学生教教操,跑跑步,或者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体育课成了玩耍课,到了期末,简单的考一两项,划个分数,体育课就结束了。
3.体育场地及硬件设施不到位。属于政府投资力度不够,小学也没有自身创收能力,体育教学成果很难展现出让人瞩目的成绩,仅有的一部分教学经费也都会分配到以语、数、英等主要教学科目上,因此小学体育工作开展比较艰难。
4.安全问题扩大化。在学校常规管理中安全问题重于泰山,体育课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学生稍有运动损伤或出现不安全因素,家长就会把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推向体育教师,因此,有些运动项目如单杠、双杠、足球、远足等项目在学校不敢开展,造成体育课因噎废食的现象。
5. 体育学科边缘化导致教师专业成长艰难。由于考试科目的限制,导致体育课程边缘化,无论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还是评优树模,体育教师往往被忽略,职务考核中,按考试成绩排队,无法给体育教师的成绩赋分,体育教师只能靠模糊评定。
六、措施及对策
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充分认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学校教育的根本是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意识到体育教学关乎全民素质的提高,民族振兴和国家兴亡。同时面临中考体育改革,体育教学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实施教学,必须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2.举办短期或稍长时间的体育教师培训班。由各校安排年轻而且有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师参加,聘请省市体育专家前来授课,尽快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体育教师队伍,弥补小学体育教师缺编问题;同时,对的中学体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或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鼓励自主研修,提高自己专业技能,从而成为一支业务素质精良的中学体育教师队伍。
3.要求各校每学期对体育教学投资达到一定比例。每学期定时购置、更换数量达标的体育器材,给每学期一次运动会,每年一次的冬季越野赛,篮球赛、体操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分配足够的经费;按照《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服装费。
4.安全问题人人有责。体育教师抓好课堂组织管理,把安全意保护识渗透到生活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尽量避免课堂上的运动损伤和不安全因素;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估不能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应查明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多种原因;学校组织教师、家长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议家长购买简单学生意外伤害险;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意外伤害时有发生,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或体育教师,给体育教师一个大胆工作的宽松条件。
5. 组织专业检查组。对各校体育教学情况定期进行督导评估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各初中成立体育教研组,固定办公地点,由一名校领导主抓学校体育工作;小学可以中心校为单位,成立体育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并由小学中心校业务校长具体主管;县教研室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评估方案,各单位要加强体育教学测评,县教研室每学年评估一次学校体育教学情况,并通报全县。
总之,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和教学体育的根本,是一项长效性工作,关键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上级主管部门坚持常抓,定期督导评估,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
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报告标准版篇3
幼儿教育是为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组织方式与策略及教育环境的认识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实践,同时也隐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
一、调查对象: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儿园全园教师
二、调查方法:谈话法
三、调查步骤:
1、根据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编写的“对世纪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幼儿教育──自我评价手册》”拟定测查的题目。
2、分别以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测查,同时,对园内教师19__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2、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前的认识水平总体来说是均衡的。经统计检验,天显著性差异;
3、从19__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与讨论: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2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54。6%和46。6%,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85。5%。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六、建议:
1、根据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的认识较差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观念;树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全局性的多样性教育观;树立起尊重、赏识、唤起幼儿主体意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变“学会”为“会学”的良好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看到幼儿独特的认识特点,看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把儿童看做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测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教育教学工作调研问卷篇四
理念,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变化。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又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准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研究”之前,我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一次封闭式的问卷,拟想通过这样的调查为后面的研究作好准备,现就问卷调查情况进行简要地分析,以便进一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发展。
问题1:教育教学理念决定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你是应用什么理念指导你的教学行为的?
问卷中57.9%的教师认为,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有13.2%的教师认为:“教育是爱的教育,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愉快地学习”;有18.4%的教师没有直接阐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而是从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来阐述自己的想法,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部分语文教师从学科本位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应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5%的教师,在问卷中只是回答自己会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说清楚什么是新的课程理念。有10%的教师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仍然有18.4%的教师还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科本位忽视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新课程的理念到底是什么,作为我们从事教育的每一位教师应该明白,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面对每个孩子,要把每个孩子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人总是有差异的,我们的教育要面对差异,选择适合于孩子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这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问题2:“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你是怎样做的?
每个教师都能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更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每个教师都谈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自己的做法。有的教师谈自己在教学中,既注重面向全体,又重视个别辅导;既让给学生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又能因材施教;有的教师认识到孩子是有差异的,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差异,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的教师谈自己在工作中,能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经常鼓励他们,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有的教师认为要为学生提供多把衡量的尺子和标准,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个性特征,并以此为切入口激励他们,使其取得更好的发展;有的教师则认为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个孩子的眼睛,在生活中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有的教师认为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孩子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则认为教学的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孩子敢说、乐说,人人都说,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关注人的个别差异,让孩子都能有所发展;有的教师认为要抱着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让孩子喜欢自己的同时喜欢自己的学科…… 每位老师从各种不同的层面阐述了人本教育的方式方法,人本教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它的本质是什么?适合于孩子发展的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才是人本教育,它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能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要把每个孩子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要满足孩子的学习心理,要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为他们后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问题3:“研究、学习、工作的融合构成教师生涯的完整意义”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们对“研究、学习、工作的融合构成教师生涯的完整意义”这句话的理解基本相同。认识到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再是“教书匠”,不光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发展,只有教师自身发展了学生才能不断地发展。教师应该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增强科研意识,通过教研和科研“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做到让科研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只有在“研究、学习、工作”三者有机的结合的情况下,教师生涯才会有蓬勃的生机。这仅仅是从字里行间中理解教师的工作生涯,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首先要明确研究什么?我们要研究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需求是什么;我们要研究在教育的过程中,哪些是有效的劳动,哪些是无效劳动;同时还要研究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要学习新的教育的理念,用理念指导我们的实践。在这个基础上,要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不断产生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人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研究与学习构成了我们工作的主体。
问题4、“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园丁”、“教师是一桶水”在新课程实施中,你对这三种观点有什么看法?
“教师是蜡烛”有90%的教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35%的教师不认同这个观点,认为教师不仅要为孩子奉献的同时也要关注自我发展;65%的教师认同这个观点,认为教师应该具备这种奉献精神。一直以来,教师都被认为是一个利他主义的职业,只是,与同样是利他主义的其他职业,如医生或律师不同,教师的利他主义服务,往往带有一定的单纯消耗自我牺牲的悲壮色彩,在长期的舆论中给人一种假象,似乎只有那些能够为学生的成长甘愿牺牲自己幸福的教师才是值得我们赞扬的“好教师”。这种偏见很大程度地助长了一种在今天的基础教育仍然存在的现象,那就是部分教师不惜代价地“蛮干”:这批教师无论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比较守旧,但却有很好的“敬业精神”,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惜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在本来安排学生休息的时间段为学生补课或做练习,企图单靠时间上的增加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些教师通过自我牺牲获得的职业满足感,恰恰阻碍了他们对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妨碍了他们谋求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上的更新,长远看来,这种做法无论对于教师自己还是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是不利的。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育中的渗透,教育界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发生变化:“以人为本”之“人”,不但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教师这一职业,不但要“益人”,也要“益己”,不但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要促进“教师自己的发展”,不但要为学生的健康的身心、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社会生活服务,也应该为教师自己的幸福服务,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教师的专业活动,不应该单纯是消耗型的,而应该是发展性的。作为与成长中、发展中的人打交道的一个特殊职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谋求自身的发展,比其他的职业更有必要,更有条件,所以教师在工作的同时应该不忘研究和学习。
“教师是园丁”这个观点有85%的教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12%的教师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园丁擅长修剪花草树木,把他们塑成统一的形状,就如厂里统一加工的产品,如果教师也这样进行着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会严重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使得孩子没有自己的个性。88%的教师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园丁”是有思想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从事自己的工作中,是把他所教育的对象看成是一个可塑造的人才,他们在无私地付出,期待每个孩子成才。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园丁”,然而看到花园里被剪成同一形状的小树和整齐的树墙,我们却顿时感到这种比喻不见得合理:教师与手持大剪刀的园丁并不完全相同。在施肥浇水、防病除草、适当修剪等方面,园丁与教师有相同之处。我们的教师千万不能在辛勤地耕耘之后,使“小树”失去了千姿百态,失去将来会成为栋梁的“顶尖和主干”。对学生“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原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重要。因此教师不能像修剪花园里的苗圃一样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的确,作为“园丁”已经对自己工作十分尽职,但究竟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个有个性的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教师是一桶水”这个观点88%的教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90%的教师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只有教师的水越满给孩子的就能更多,有助于孩子的发展。10%的教师不赞同这个观点,认为在新课程中我们提倡资源的开发,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家长、社会、同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是孩子学习的资源,我们要善于开发资源,不要局限于教师资源。其实对于这两种看法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善于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同时教师也必须充实自我,使得自己的知识面更加丰富。作为教师不仅仅是要成为“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个山间的“小溪”,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地营养,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
问题5、“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你认同这句话吗?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
有32%的教师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只要教师关注每个孩子,注意教育教学方法,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对于这里“教得好”的理解,就是孩子能得到不断的进步。有31%的教师认为,这个观点必须在孩子智力正常的情况下,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一定能学好,能在各方面都能取得进步。有37%的教师,不认同这个观点,认为这是给教师加重负担,夸张了教育的力量,给了教师无形的压力。认为每个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家长,孩子的教育家长应该是主要的,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光靠教师是很难把每个孩子教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坚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孩子的可教育性,以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肯定自我教育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只要我们的每个孩子能每天得到进步,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你就成功了!
中国的深谋远虑之人大声疾呼,要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地以育人为教育的本位价值和终极目标。然而没有多少人去应答,没有多少人去设身处地思索一下教育的本质,人们依然已故地在人为的怪圈中徘徊挣扎。教育理念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该以怎样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值得每个人深思。
想要了解一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就需要去粗取精地分析研究,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好的调查报告,下面是明月秘书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育教学工作调研问卷篇五
理念,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变化。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又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准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研究”之前,我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一次封闭式的问卷,拟想通过这样的调查为后面的研究作好准备,现就问卷调查情况进行简要地分析,以便进一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发展。
问题1:教育教学理念决定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你是应用什么理念指导你的教学行为的?
问卷中57.9%的教师认为,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有13.2%的教师认为:“教育是爱的教育,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愉快地学习”;有18.4%的教师没有直接阐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而是从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来阐述自己的想法,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部分语文教师从学科本位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应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5%的教师,在问卷中只是回答自己会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说清楚什么是新的课程理念。有10%的教师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仍然有18.4%的教师还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科本位忽视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新课程的理念到底是什么,作为我们从事教育的每一位教师应该明白,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面对每个孩子,要把每个孩子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人总是有差异的,我们的教育要面对差异,选择适合于孩子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这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问题2:“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你是怎样做的?
每个教师都能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更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每个教师都谈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自己的做法。有的教师谈自己在教学中,既注重面向全体,又重视个别辅导;既让给学生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又能因材施教;有的教师认识到孩子是有差异的,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差异,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的教师谈自己在工作中,能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经常鼓励他们,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有的教师认为要为学生提供多把衡量的尺子和标准,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个性特征,并以此为切入口激励他们,使其取得更好的发展;有的教师则认为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个孩子的眼睛,在生活中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有的教师认为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孩子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则认为教学的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孩子敢说、乐说,人人都说,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关注人的个别差异,让孩子都能有所发展;有的教师认为要抱着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让孩子喜欢自己的同时喜欢自己的学科…… 每位老师从各种不同的层面阐述了人本教育的方式方法,人本教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它的本质是什么?适合于孩子发展的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才是人本教育,它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能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要把每个孩子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要满足孩子的学习心理,要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为他们后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问题3:“研究、学习、工作的融合构成教师生涯的完整意义”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们对“研究、学习、工作的融合构成教师生涯的完整意义”这句话的理解基本相同。认识到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再是“教书匠”,不光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发展,只有教师自身发展了学生才能不断地发展。教师应该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增强科研意识,通过教研和科研“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做到让科研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只有在“研究、学习、工作”三者有机的结合的情况下,教师生涯才会有蓬勃的生机。这仅仅是从字里行间中理解教师的工作生涯,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首先要明确研究什么?我们要研究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需求是什么;我们要研究在教育的过程中,哪些是有效的劳动,哪些是无效劳动;同时还要研究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要学习新的教育的理念,用理念指导我们的实践。在这个基础上,要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不断产生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人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研究与学习构成了我们工作的主体。
问题4、“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园丁”、“教师是一桶水”在新课程实施中,你对这三种观点有什么看法?
“教师是蜡烛”有90%的教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35%的教师不认同这个观点,认为教师不仅要为孩子奉献的同时也要关注自我发展;65%的教师认同这个观点,认为教师应该具备这种奉献精神。一直以来,教师都被认为是一个利他主义的职业,只是,与同样是利他主义的其他职业,如医生或律师不同,教师的利他主义服务,往往带有一定的单纯消耗自我牺牲的悲壮色彩,在长期的舆论中给人一种假象,似乎只有那些能够为学生的成长甘愿牺牲自己幸福的教师才是值得我们赞扬的“好教师”。这种偏见很大程度地助长了一种在今天的基础教育仍然存在的现象,那就是部分教师不惜代价地“蛮干”:这批教师无论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比较守旧,但却有很好的“敬业精神”,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惜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在本来安排学生休息的时间段为学生补课或做练习,企图单靠时间上的增加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些教师通过自我牺牲获得的职业满足感,恰恰阻碍了他们对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妨碍了他们谋求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上的更新,长远看来,这种做法无论对于教师自己还是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是不利的。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育中的渗透,教育界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发生变化:“以人为本”之“人”,不但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教师这一职业,不但要“益人”,也要“益己”,不但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要促进“教师自己的发展”,不但要为学生的健康的身心、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社会生活服务,也应该为教师自己的幸福服务,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教师的专业活动,不应该单纯是消耗型的,而应该是发展性的。作为与成长中、发展中的人打交道的一个特殊职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谋求自身的发展,比其他的职业更有必要,更有条件,所以教师在工作的同时应该不忘研究和学习。
“教师是园丁”这个观点有85%的教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12%的教师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园丁擅长修剪花草树木,把他们塑成统一的形状,就如厂里统一加工的产品,如果教师也这样进行着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会严重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使得孩子没有自己的个性。88%的教师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园丁”是有思想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从事自己的工作中,是把他所教育的对象看成是一个可塑造的人才,他们在无私地付出,期待每个孩子成才。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园丁”,然而看到花园里被剪成同一形状的小树和整齐的树墙,我们却顿时感到这种比喻不见得合理:教师与手持大剪刀的园丁并不完全相同。在施肥浇水、防病除草、适当修剪等方面,园丁与教师有相同之处。我们的教师千万不能在辛勤地耕耘之后,使“小树”失去了千姿百态,失去将来会成为栋梁的“顶尖和主干”。对学生“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原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重要。因此教师不能像修剪花园里的苗圃一样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的确,作为“园丁”已经对自己工作十分尽职,但究竟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个有个性的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教师是一桶水”这个观点88%的教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90%的教师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只有教师的水越满给孩子的就能更多,有助于孩子的发展。10%的教师不赞同这个观点,认为在新课程中我们提倡资源的开发,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家长、社会、同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是孩子学习的资源,我们要善于开发资源,不要局限于教师资源。其实对于这两种看法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善于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同时教师也必须充实自我,使得自己的知识面更加丰富。作为教师不仅仅是要成为“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个山间的“小溪”,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地营养,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
问题5、“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你认同这句话吗?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
有32%的教师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只要教师关注每个孩子,注意教育教学方法,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对于这里“教得好”的理解,就是孩子能得到不断的进步。有31%的教师认为,这个观点必须在孩子智力正常的情况下,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一定能学好,能在各方面都能取得进步。有37%的教师,不认同这个观点,认为这是给教师加重负担,夸张了教育的力量,给了教师无形的压力。认为每个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家长,孩子的教育家长应该是主要的,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光靠教师是很难把每个孩子教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坚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孩子的可教育性,以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肯定自我教育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只要我们的每个孩子能每天得到进步,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你就成功了!
中国的深谋远虑之人大声疾呼,要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地以育人为教育的本位价值和终极目标。然而没有多少人去应答,没有多少人去设身处地思索一下教育的本质,人们依然已故地在人为的怪圈中徘徊挣扎。教育理念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该以怎样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值得每个人深思。
教育教学工作调研问卷篇六
一、调研的目的
为掌握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青少年体质状况趋于下降的原因进行本次调研,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调研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改革新途径,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二、调研的方法和途径
本次调研一是采用对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法,了解体育教学情况;二是观察法,即通过听课、检查教案、看部室建设、学校体育活动场地情况,并和体育教师交流,充分了解学校对体育教学及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关注情况。
三、调研的范围
本次调研,拟对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的13所中学和部分小学进行调研。
四、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学生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66份,回收率98.5%,教师问卷63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95.2%;从调查问卷和观察交流中可以看出学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和体育教师专业成过程长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一)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反应的情况
1.关于每周体育课上课节数。从学生调查的数据我们很欣慰的看到,78.3%的学生认为每周体育课节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这是我县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良好的证明;然而,也有21.7%学生每周仅上两节体育课,反映出仍有个别学校未按课程标准开足课程,体育课仍存在被挤占现象。
2.关于体育课开展内容。学生的调查数据较好的展现了我县中小学多姿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近七成学生上过篮球、排球、足球、田径课,乒乓球等课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各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多种多样,但是一些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在部分学校仍然未曾涉及,如:舞蹈、健美操、武术、游泳等。
3.关于体育教学的评价。体育教学评价与其他科目教学评价的脱节是我国体育教育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根据体育课成绩与评优关系问卷调研数据来看,仅有不到40%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成绩与其他科目评价挂钩,这体现了学校在体育教学评价上的不科学;学校不组织监督体育考试,学生体育成绩与学校其它学科成绩无法比较,这不仅是我县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教育中长期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关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数据显示多于95%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课外体育活动,83%学生认为学校每周会开展一到两次的课外体育活动,此项可以看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确开展了,但是,一到两节的活动课开展频率基本达不到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
5.有关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六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多于60%的学生能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由此可见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部分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监管力度不大,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活动课预期的目的。
(二)教师问卷调查反映情况
1.体育教师的专业性。调查显示60%左右的体育教师毕业于体育教育转业,还有部分教师毕业于运动技术相关专业;此项数据中,小学几乎没有专职体育教师,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基本合格。
2.教师的教案书写。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是一个重视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学科,体育课教案的书写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87%左右的教师会每学年书写新的教案或者修改原有的教案,有30%的教师没有课后反思或教案过于简单,这个问题值得注意。
3.有关教师培训的层次。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能较好的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调查来看我县体育教师参与区县级和校级培训的人数较多,值得肯定的是,有35%的教师曾经参加过省市级的培训,也有更加优秀的教师(16%)参加了国家级的培训。
4.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值得肯定的是,我县的中小学教师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提高意愿,52%的教师希望以专业培训提高能力,还有其他教师希望以业务进修、学历进修和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5.其他情况。在调查中发现小学几乎没有《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及学生用教科书,部分中学也没有使用《体育与健康》循环课本;还有的小学体育活动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达标;体育教学计划流于形式,课堂随意性大,没有按课程标准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
五、现状的成因分析
1.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统考科目,忽视了体育教学。中考加试体育以后,体育课得到重视,但平时还是不够重视,只是到了初三,加强锻炼,突击练习获得高分,考完之后就束之高阁,有部分学校就取消了体育课。
2.小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我县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几乎均为兼职;教学中也只能给学生教教操,跑跑步,或者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体育课成了玩耍课,到了期末,简单的考一两项,划个分数,体育课就结束了。
3.体育场地及硬件设施不到位。属于政府投资力度不够,小学也没有自身创收能力,体育教学成果很难展现出让人瞩目的成绩,仅有的一部分教学经费也都会分配到以语、数、英等主要教学科目上,因此小学体育工作开展比较艰难。
4.安全问题扩大化。在学校常规管理中安全问题重于泰山,体育课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学生稍有运动损伤或出现不安全因素,家长就会把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推向体育教师,因此,有些运动项目如单杠、双杠、足球、远足等项目在学校不敢开展,造成体育课因噎废食的现象。
5. 体育学科边缘化导致教师专业成长艰难。由于考试科目的限制,导致体育课程边缘化,无论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还是评优树模,体育教师往往被忽略,职务考核中,按考试成绩排队,无法给体育教师的成绩赋分,体育教师只能靠模糊评定。
六、措施及对策
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充分认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学校教育的根本是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意识到体育教学关乎全民素质的提高,民族振兴和国家兴亡。同时面临中考体育改革,体育教学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实施教学,必须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2.举办短期或稍长时间的体育教师培训班。由各校安排年轻而且有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师参加,聘请省市体育专家前来授课,尽快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体育教师队伍,弥补小学体育教师缺编问题;同时,对的中学体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或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鼓励自主研修,提高自己专业技能,从而成为一支业务素质精良的中学体育教师队伍。
3.要求各校每学期对体育教学投资达到一定比例。每学期定时购置、更换数量达标的体育器材,给每学期一次运动会,每年一次的冬季越野赛,篮球赛、体操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分配足够的经费;按照《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服装费。
4.安全问题人人有责。体育教师抓好课堂组织管理,把安全意保护识渗透到生活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尽量避免课堂上的运动损伤和不安全因素;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估不能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应查明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多种原因;学校组织教师、家长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议家长购买简单学生意外伤害险;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意外伤害时有发生,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或体育教师,给体育教师一个大胆工作的宽松条件。
5. 组织专业检查组。对各校体育教学情况定期进行督导评估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各初中成立体育教研组,固定办公地点,由一名校领导主抓学校体育工作;小学可以中心校为单位,成立体育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并由小学中心校业务校长具体主管;县教研室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评估方案,各单位要加强体育教学测评,县教研室每学年评估一次学校体育教学情况,并通报全县。
总之,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和教学体育的根本,是一项长效性工作,关键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上级主管部门坚持常抓,定期督导评估,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
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报告标准版篇3
幼儿教育是为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组织方式与策略及教育环境的认识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实践,同时也隐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
一、调查对象: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儿园全园教师
二、调查方法:谈话法
三、调查步骤:
1、根据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编写的“对世纪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幼儿教育──自我评价手册》”拟定测查的题目。
2、分别以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测查,同时,对园内教师19__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2、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前的认识水平总体来说是均衡的。经统计检验,天显著性差异;
3、从19__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与讨论: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2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54。6%和46。6%,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85。5%。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六、建议:
1、根据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的认识较差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观念;树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全局性的多样性教育观;树立起尊重、赏识、唤起幼儿主体意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变“学会”为“会学”的良好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看到幼儿独特的认识特点,看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把儿童看做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测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