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画国旗儿歌 万国旗图片和名称汇总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画国旗儿歌 万国旗图片和名称篇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献词的主题是:学习一日常规,做自律自强的六十二小学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生活环境,那是因为人民自觉遵守了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行人,车辆能在大街上的各个十字路口安全通行,那是因为人们自觉遵守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银行,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秩序井然,没有过去那种为争先而拥挤,甚至打架现象,那是因为人们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心中有一个文明排队的规则,而我们六十二小的学生,能在团结、友爱、安全、有序的校园里学习、活动。那是因为我们大家都自觉遵守一日常规。

我们必须遵守的一日常规,不仅仅是我们六十二小有,世界上的任何一所学校都有校纪校规。如在美国,学生每天必须宣誓,而且人手一册校规,对违反纪律的孩子可以罚禁吃午饭,教师体罚孩子是合法的,因为他们是为了一个民族的成长;在英国,一个学生几次违反课堂纪律,影响大家上课,由家长带回家教育,直到改正才能回到学校上课。这样的校训校规对有不良品行的学生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靠他人的管教,良好的秩序是无法长久的,因为和谐的校园环境,良好的学习秩序,不是班主任管出来的,而是靠我们自己合力创造的,自己规范自身行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越来越多的同学认识到

边走边吃,随吃随丢是一种羞耻的行为;越来越多的同学认识到轻声慢步靠右行是一种安全有序的好做法;越来越多的同学认识到认真做课间操是有益身体健康的事情;越来越多的同学认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那么,我们才能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营造一种奋进而有序的校园学习氛围。

这学期,我们走进校园,发现校园环境更美了;校园的文化气息更浓了,我们在这么美丽的学校学习,生活,怎能有不文明的行为表现呢?让我们牢记一日常规,管好自己的手,不该做的事情不做;管住自己的口,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要人监督,自己控制好自己,做自律自强,严于律己,独立思考的六十二小学生。

五二中队

2013年10月21日

画国旗儿歌 万国旗图片和名称篇二

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

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该法于

当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旗的诞生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并于当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征稿启事。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将收到的3012幅图案选了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经全体代表分组讨论后,9月25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关于国旗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全体代表通过决议,选定了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决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结。”

升降国旗

你对国旗知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凝聚着12亿华夏儿女的灵魂,每天同太阳一道升起。国旗代表着祖国,无论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听到国歌,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个炎黄子孙都会热血沸腾。然而,我们熟悉国旗,更应该熟悉国旗自身所蕴含的民族文化。

第一面国旗是怎样诞生的?

1949年建国前夕,筹建新中国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6月15日,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决定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国歌的设计方案。一时间,各大媒体刊播的《征稿启事》迅速传遍全国。一个月内,征集办公室便收到国内外寄来的国旗图案2992幅。在毛泽东主持讨论国旗式样的座谈会上,一幅编号为“32”的国旗图案进入人们的视线。旗面左上方缀有五颗五角星,一颗较大,四颗较小,小星环绕在大星右侧,每颗小星都有一个尖角正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点,在大五角星的中央还绘有镰刀和斧头的图案。

文学家田汉几次从这张设计图稿旁走过,又几次恋恋不舍地转身回去端详。艺术家的直觉终于促使他举起那张薄薄的纸片,大声对毛泽东说,这是一幅很理想的画面,如果不要上面的镰刀斧头效果可能会更好。

毛泽东接过图稿,眼睛为之一亮:“这张不错,镰刀斧头可以去掉。”

座谈会上,大家终于取得了一致意见。但是,一些人就四颗小星的书面解释提出质疑:“四颗小星代表四个阶级,假如将来进入共产主义,国旗不是又要改吗?”

毛泽东思路敏捷地说,把说明改一下,不说四颗小星代表四个阶级,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的团结,现在要团结,将来也要团结。在政协会议最后表决国旗图案时,全场热烈鼓掌通过。

谁缝制了第一面国旗?

第一面国旗是女工赵文瑞亲手缝制的。老人清楚地记得,她缝制的那面国旗长460厘米,宽338厘米。

那是1949年1月,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刚刚在北京美术供应社工作的赵文瑞被第一届政协会议会务组请去,参加怀仁堂的布置工作。她分工负责制作窗帘和台布。那些天,她吃住在缝纫机房,没日没夜地踩机器。

政协会议开幕后的第7天,会务组的一位同志把一份五星红旗图案和制作要求交给赵文瑞,并对她说:“这是刚刚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式样,制作第一面五星红旗的任务就交给你吧。”赵文瑞双手捧过新的国旗图案,欣喜的热泪禁不住涌出了眼眶。

做旗面用的红绸缎和做五星用的黄绸缎,是北京著名“八大祥”之首瑞蚨祥绸缎庄的最好料子,赵文瑞按照尺寸认真剪裁,细密缝合。由于当时还没有先进的印染技术,而旗的两面都要有五角星,她先用黄缎子剪上两颗大五星,八颗小五星,然后精确地贴在红绸旗面的正反两面,一针一线地缝制起来。经过一天一夜的缝制,五星红旗制作出来了,赵文瑞高兴地拉着在场的人们扭起了秧歌。

为何要更换国旗旗杆?

有谁知道,竖立在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杆曾更换过一次。第一根国旗杆是1949 年开国大典毛主席升旗时用的那根旗杆,22米高。而现在的国旗旗杆是1991年5月 1日重新修建的,高度达32.6米。

亲历共和国42年风雨历程的第一根国旗杆为啥提前光荣“退役”,成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文物?据知情者介绍,更换旗杆基于两种考虑,一是已站立了 42年的国旗旗杆确实有些老化;二是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大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修建起来了,旗杆的高度已明显显低,与之不相衬。

据承担新旗杆设计任务的北京建筑设计院工程师李国胜介绍,新旗杆是首钢职工用四节无缝碳素钢管焊接而成的,总长32.6米(含埋入地下部分),重七吨。

改建后的国旗杆基座颇有讲究,共分为三层。内层四周是高80厘米的汉白玉栏杆,东西两边各有2米宽的出入通道;第二层是环绕基座的2米多宽的赭色花岗岩带,象征“人民江山万代红”;第三层是5米宽的绿化带,四季常青,象征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国旗基座四周是用56个黄色铜墩连成的护栏,象征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团结在国旗下。

升国旗仪式有过几次变动?

也许人们并不知道,从1949年开国大典的第二天到1951年,国旗的升降由北平市纠察总队负责。这期间北京市供电局一位叫陈红年的老人是主要的升旗手,遗憾的是老人现在已经离开了人世。

从1951年国庆节到1977年10月的26个年头里,国旗的升降同样由北京市供电局承担,只不过升旗手换成了工人胡其俊。谈起升旗话题,胡其俊老人回忆说,第一次升国旗的头天晚上我根本无法入睡,一会儿起来看表,一会儿起来抽烟,生怕晚了。天刚蒙蒙亮,我便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到天安门管理处领国旗,然后一气儿跑到广场的旗杆下,仔仔细细地将国旗系好,将她抚平,升上天空。当我看着自己亲手升起的国旗迎风飘扬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当时对升国旗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只要能够把国旗顺利升到旗杆顶端即可。那时也不是每天都升降国旗,只是在春节、元旦、“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才升挂国旗。

直到1976年,北京卫戍区的官兵接过国旗升降任务后,才有了简单的升旗仪式:每日由两名战士扛着国旗,齐步穿过长安街,升起庄严的国旗。但为了安全,有时不得不避让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因此,升旗时间往往只是估摸个大概。

1983年1月31日,卫戍区某部改编为武警部队,升降国旗的任务落在了武警北京总队某部六中队五班的身上———也就是现在的“国旗班”。一开始,他们依然沿袭了原来的升旗仪式。后来,第一任国旗班班长董立敢,受某国元首检阅三军仪仗队的启示,连夜写了份报告谈自己的设想:他希望升国旗也应该像仪仗队一样,一人擎旗,两人护卫,昂首挺胸,正步行进。

他的设想很快得到上级领导的同意。在此基础上,他们又提出一个由12人组成升旗方队进行升旗的方案,并将此方案拍成录像,呈送中央领导审批。没想到很快得到三点批示:一是平时升旗由齐步改为正步;二是护卫队员应多增加点;三是组织一个军乐队参与升旗仪式。根据此意见,便改成了如今的百人升旗仪式。即:36人的护旗方队和2名升旗手,再加上每旬的第一天升旗时,现场演奏《歌唱祖国》的62名军乐队员,新升旗仪式的人数正好是100人。

升旗时间是怎样确定的?

为象征祖国与日月同辉,使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原国旗班的战士每天记录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找出规律。他们先是确定了一份每10天变换一次的升降旗时间表,后来又把到北京天文台查阅北京地平面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与在广场的观察记录相结合,编排了“国旗升降时刻表”,确保了国旗每天与太阳一同升起。

之后,他们还从天文台了解到,太阳从开始冒出地平线到离开地平线的时间是2分07秒。于是他们又动开了脑筋:能否把升旗时间也控制在2分07秒?在太阳上缘刚刚冒出与地平线相切时启动国旗按钮,当太阳完全跃出,下缘与地平线相切时,国旗正好升到旗杆顶端。北京市天安门管理委员会对他们的意见高度重视,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并对电动升旗装置进行了重新设置。后来,北京天文台的科学家每年的12月25日准时将经过认真研究制定的下一年的“国旗升降时刻表” 送到护卫队,为升降国旗提供了更为科学准确的时间依据。

国旗卫士的服装和装备经历过哪些变迁?

原“国旗班”第二任班长、现任后勤处处长的高福新对笔者说:“新的升旗仪式自1991年5月1日诞生后,每天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的群众都超过四五万人,重大节日超过十多万人。为了充分展示伟大祖国的尊严,升旗官兵们的服装和装备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地变迁。最初擎旗手和护旗手都穿绿色的确凉军服,扎武装带,佩戴手枪。后来军服又换成了橄榄绿色,帽子换成了大盖帽,红领章不变,肩上多了一块盾牌,同时护旗手改为佩带冲锋枪。1991年5月1日改为百人升旗仪式后,又换成了老式的马裤呢礼宾服,32名护旗队员持步枪,带队警官佩带手枪。直到1993年10月1日,国旗护卫队又更换了服装和设备,帽子换为武警校官大檐帽,帽檐上镶嵌银灰色金属橄榄枝花纹,领口外沿镶嵌红色牙线,上衣与裤子的装饰线及武装带分别加宽,统一着马靴穿马裤,领队指挥员佩带指挥刀,护旗队员一律使用特制的镀铬礼宾枪,而且枪刺增长20厘米,枪托增长10厘米。

建国以来,天安门广场究竟升起过多少面国旗?

1990年通过的《国旗法》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升旗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为此,国旗卫士们在降旗时,练就了过硬的收旗动作:当国旗在2分07秒的时间内降到国旗杆底座时,一名战士迅速用双手将国旗托住,而后另一名战士用右手的肉厚部分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此动作精确在13至15把之间。

为确保国旗的圣洁和完整,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国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换一面。每逢重大节日,必须更换新国旗。即使国旗不受损,悬挂的最长时间也不能超过10天。初步计算,建国以来在天安门广场至少升起过4000多面国旗。国旗的保障由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负责,需要更换时,国旗班向他们提出申请,以旧换新。更换下来的国旗,都由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收藏保管。但对于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和参加过重大活动后的国旗,都被特别保管。开国大典的国旗已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保管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共和国历次国庆庆典上所升降的国旗今年曾随“神州”号宇宙飞船翱翔太空,现在也被有关部门收藏。

你对国旗知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凝聚着12亿华夏儿女的灵魂,每天同太阳一道升起。国旗代表着祖国,无论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听到国歌,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个炎黄子孙都会热血沸腾。然而,我们熟悉国旗,更应该熟悉国旗自身所蕴含的民族文化。

第一面国旗是怎样诞生的?

1949年建国前夕,筹建新中国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6月15日,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决定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国歌的设计方案。一时间,各大媒体刊播的《征稿启事》迅速传遍全国。一个月内,征集办公室便收到国内外寄来的国旗图案2992幅。在毛泽东主持讨论国旗式样的座谈会上,一幅编号为“32”的国旗图案进入人们的视线。旗面左上方缀有五颗五角星,一颗较大,四颗较小,小星环绕在大星右侧,每颗小星都有一个尖角正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点,在大五角星的中央还绘有镰刀和斧头的图案。

文学家田汉几次从这张设计图稿旁走过,又几次恋恋不舍地转身回去端详。艺术家的直觉终于促使他举起那张薄薄的纸片,大声对毛泽东说,这是一幅很理想的画面,如果不要上面的镰刀斧头效果可能会更好。

毛泽东接过图稿,眼睛为之一亮:“这张不错,镰刀斧头可以去掉。”

座谈会上,大家终于取得了一致意见。但是,一些人就四颗小星的书面解释提出质疑:“四颗小星代表四个阶级,假如将来进入共产主义,国旗不是又要改吗?”

毛泽东思路敏捷地说,把说明改一下,不说四颗小星代表四个阶级,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的团结,现在要团结,将来也要团结。在政协会议最后表决国旗图案时,全场热烈鼓掌通过。

谁缝制了第一面国旗?

第一面国旗是女工赵文瑞亲手缝制的。老人清楚地记得,她缝制的那面国旗长460厘米,宽338厘。

那是1949年1月,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刚刚在北京美术供应社工作的赵文瑞被第一届政协会议会务组请去,参加怀仁堂的布置工作。她分工负责制作窗帘和台布。那些天,她吃住在缝纫机房,没日没夜地踩机器。

政协会议开幕后的第7天,会务组的一位同志把一份五星红旗图案和制作要求交给赵文瑞,并对她说:“这是刚刚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式样,制作第一面五星红旗的任务就交给你吧。”赵文瑞双手捧过新的国旗图案,欣喜的热泪禁不住涌出了眼眶。

做旗面用的红绸缎和做五星用的黄绸缎,是北京著名“八大祥”之首瑞蚨祥绸缎庄的最好料子,赵文瑞按照尺寸认真剪裁,细密缝合。由于当时还没有先进的印染技术,而旗的两面都要有五角星,她先用黄缎子剪上两颗大五星,八颗小五星,然后精确地贴在红绸旗面的正反两面,一针一线地缝制起来。经过一天一夜的缝制,五星红旗制作出来了,赵文瑞高兴地拉着在场的人们扭起了秧歌。

升旗时间是怎样确定的?

为象征祖国与日月同辉,使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原国旗班的战士每天记录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找出规律。他们先是确定了一份每10天变换一次的升降旗时间表,后来又把到北京天文台查阅北京地平面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与在广场的观察记录相结合,编排了“国旗升降时刻表”,确保了国旗每天与太阳一同升起。

之后,他们还从天文台了解到,太阳从开始冒出地平线到离开地平线的时间是2分07秒。于是他们又动开了脑筋:能否把升旗时间也控制在2分07秒?在太阳上缘刚刚冒出与地平线相切时启动国旗按钮,当太阳完全跃出,下缘与地平线相切时,国旗正好升到旗杆顶端。北京市天安门管理委员会对他们的意见高度重视,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并对电动升旗装置进行了重新设置。后来,北京天文台的科学家每年的12月25日准时将经过认真研究制定的下一年的“国旗升降时刻表” 送到护卫队,为升降国旗提供了更为科学准确的时间依据。

建国以来,天安门广场究竟升起过多少面国旗?

1990年通过的《国旗法》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升旗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为此,国旗卫士们在降旗时,练就了过硬的收旗动作:当国旗在2分07秒的时间内降到国旗杆底座时,一名战士迅速用双手将国旗托住,而后另一名战士用右手的肉厚部分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此动作精确在13至15把之间。

为确保国旗的圣洁和完整,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国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换一面。每逢重大节日,必须更换新国旗。即使国旗不受损,悬挂的最长时间也不能超过10天。初步计算,建国以来在天安门广场至少升起过4000多面国旗。国旗的保障由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负责,需要更换时,国旗班向他们提出申请,以旧换新。更换下来的国旗,都由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收藏保管。但对于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和参加过重大活动后的国旗,都被特别保管。开国大典的国旗已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保管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共和国历次国庆庆典上所升降的国旗今年曾随“神州”号宇宙飞船翱翔太空,现在也被有关部门收藏。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