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卷教学分析报告(8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中考语文试卷教学分析报告篇一

何仉中学:胡宝云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本次期末考试由区教研室统一组织命题,本次九年级语文试卷共有六个大题,满分120分,答卷时间120分钟。整张试卷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试题考查的知识、技能符合中考说明的要求,试题的立意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现将这次考试质量评价

总结

如下:

一、考情分析:

此次考试我班共35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分97.67分,及格35人,及格率100%,100分以上15人,最高分113分,最低分72分。

二、试题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语文试卷严格按照天津市2016年中考形式命题,试卷共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考核,第二部分为古诗词默写,第三部分为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第四部分为课外现代文阅读分析,第五部分为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第六部分为作文,各题所占分数分别为27分、8分、7分、15分、13分、50分。

从总体看,本试题测试重点突出,题量适中,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平,体现出很强的人文精神,在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熏陶的人格魅力的培养,对今后的语文

教学

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试题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涉及内容广,主要考查学生汉字书写、字词的积累、病句、标点、诗词赏析、文言文等语文基础知识内容,共27分,比例适中。第二部分古诗文名句默写考考查中前4小题为直接默写,少数同学存在写错别字现象,5小题为理解默写,其中第5小题很多人做错。

第三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题,难度较适中,而且课外文言文注释太少,所设计的3道题目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但对于第14题学生掌握不好。

第四部分课外现代文阅读考查了散文《享受春雨》题目难度适中但书写量过大,学生做的情况不太好,特别对于

16、19题掌握不好。

第五部分为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

第六部分为写作,考察了命题作文《不走寻常路》,我认为这一题目比较好写,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我班绝大部分学生审题,作文最高得分为47分。

三、

存在的问题

这次考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个别同学在答题时间上掌握不够准确,做题速度较慢。 2.部分同学知识面较窄,课外知识贫乏,应变能力不强。

3.写作题中,个别学生拘泥于原材料,题材陈旧,内容空洞,文章缺乏时代气息,缺乏真挚的情感,文面较差。

4.学生阅读量不够,有待扩大阅读面。

中考语文试卷教学分析报告篇二

2015年乐都区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5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切合教学实际。值得一提的是,此命题在注重语基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总之,中考语文试卷颇为新颖且有创意,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思考与研究

一、试卷结构及难易情况分析

1、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格式规范。共分五个板块,即口语表达、积累和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型安排以主观题为主,分为说话、填空、卡片、组文、解释、翻译、写作等题型,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2、难度分布: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容易题约占 60%; 稍难题约占 30%;较难题约占 10%。

3、总体说来,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背诵、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能较全面地反应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 量,切合新课程所提出的崭新理念,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一)口语表达 本次考试中,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字体都比较工整,规范,既体现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反映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因为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所以此题得分较高。只有极少数考生不注意题意要求,有的错别字较多;有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有的卷面不够整洁,乱涂乱画。

(二)积累与运用部分:考查字音形义,涉及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极富容量,并能增强学生信心,颇具人文关怀。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准确答题。词语解读能力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素养,难度不大,但得分普遍较低。病句题要求学生能辨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义 重复等常见语病。难度适中。个别题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实际,灵活出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和默写能力。

(三)古诗文阅读部分:从景物描写、思想感情 角度考查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由于对词的概念理解不清,对诗词的阅读理解肤浅,大多数考生对内容的判断与分析出现较大失误,对思想感情的把握不准,从而失分严重。考查考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重点是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词语的理解,文言句式的把握,句子的顺畅。考生在这方面的失分还是比较普遍。

(四)现代文阅读部分:文章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生活实际,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主要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和筛选能力,难度不大,大多数问题可以直接从原文中摘录出相关语句作答。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考生对说明方法答得较好,但对其作用的分析表述却比较得含混,分析不到位,语言不准确。考生由于审题不清,理解肤浅而造成大量失分。有些考生不知道赏析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而或语焉不详,或语言拉杂,甚至含混不清,失分较大。

(五)作文 今年作文题文体自由;题材宽泛,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大部分的阅卷老师评改完作文后发现,偏离题意的作文不少。仔细揣摩题目,看似简单易懂,其实有着一定的审题难度。评卷中发现的优秀作文考生能紧扣题旨,立意恰当,文章形式新颖,结构完整,能做到首尾呼应,尤为重要的是,这些考生的书写清秀,卷面整洁。而低分作文的通病主要是因为偏题跑题,七拼八凑,言之无味,言之无序,行文中多堆砌一些无关的词语,毫无新意。

四、典型错误及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存在的典型错误:

1、基础知识的积累不扎实,不广泛。不少考生名句书写错误不断,成语理解不到位等。

2、语言灵活运用能力欠缺。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补写、仿写、评析时多数学生在句式结构、字数以及内容 表达上都很不规整,随心而为,忽略题意。

3、用词造句不准确、不精练、杂乱无章。这是相当一部分考生存在的问题,比如阅读题,只要从文章中提炼出相应的信息,有条理地呈现,一般情况下都能得满分,但部分考生偏偏存在答题时东拉西扯,毫无条理,致使语意含混不清,关键信息的呈现零乱难找。这个问题在阅读题中体现的最为突出,是造成阅读题失分的重要因素。

4、信息提炼概括能力不强。

5、答题过于简约、造成答案不够全面。许多考生答题,只言片语间就结束 了一道题的作答,缺少分析,语言笼统,这很难获得高分的。

6、古诗文的阅读能力普遍低下,无论从字词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等基本能力讲,还是从内容思想、感情基调上讲,考生都显得积累不够、运用不当、分析不准、表达不清。

(二)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1、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要不断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展 视野,加强对名篇、精彩语段的记忆;要扎实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社会上发生的焦点、热点及重大事件,积累素材。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 运用语言;要注重在平时教学与生活中加强语言积累与语言表达训练。

2、加强解题方法、技巧及语言规范性训练。语文能力可以经过训练和积累 而逐步提升。语文考试从一定角度上讲是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与表达能力方面 的考查,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训练学生对文本材料进行探求、捕捉、发现、提炼、概括,并加以准确规范的表达。只有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方法和要求,才能在考试中得到高分。

3、要特别重视作文教学。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成败直接影 响中考语文成绩的好坏。平时要重视作文教学,加强写作指导。首先,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作文“法则”——卷面整洁、字迹规整、标点正确,分段合理,注重细节 等。第二,要注重各种文体的训练,尤其是记叙文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积累一 定量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第三,考场作文非常忌讳偏离题意,因此要加强审题训练,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严格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写作。

中考语文试卷教学分析报告篇三

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保家窑初级中学张宏

一、试题分析

兰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b)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和《2011年甘肃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命题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突出了新课程理念;正确处理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增强了综合性,加大了开放性试题的比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试卷结构简约、合理,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赋分恰当;题干规范、贴近生活实际;试题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较好地反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际。在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了以生活经验、思想观念、文化知识为基础的语言感受能力考查的力度,加大了教材间,教材与课外语文资源间联系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体现了考试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凸显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整套试题颇新颖且有创意。

二、学生答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第一部分是“积累与运用”,为a卷第一大题,共30分。据样本统计平均得分19.76分,得分率为76%,失分较多的题是第6题与第7题。第6题是综合性学习,许多学生不会分析“逸”字的字形和蕴含的意思,更不用说概括江浙一带妇女“走月亮” 的目的了。第7题是古诗文默写填,平均得分5.76分,得分率为72%。这是传统考点,实行新课程后,它依然会是中考试卷上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从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学)的角度来看,诵读应该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优美的篇章,特别是古典诗文,是我们民族的精粹语言,必须熟读成诵。熟读成诵的过程,就是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也是熏陶情感、增强语言感受力和表现力、增强审美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提高人格品位、促进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在其总目标中有这样的话:“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名句名篇的默写,无疑有助于这一目标的落实。这道题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错别字较多:如把“簌”写成“籁”、“枣”写成“早”等。②课文不熟悉,不会背,特别是《观沧海》的词句默写,答案五花八门,甚至空空如也。③审题不仔细,第(5)小题要求写出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对故乡山水无限眷恋之情的句子,但有部分学生写出的却是不同诗词中的两句。

第二部分是古诗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根据这一要求,中考文言

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符合“浅易”这一基本要求。设题应突出这样几个方面: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读音和意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归纳内容要点,对文中的思想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古诗阅读(欣赏)应以课内古典诗词为基本材料。《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次古诗文阅读试题为第8——16小题,共25分,平均得分15.36分,得分率61%,古诗源自课外,共4分,其余两篇文言文均出自课内,其中《公输》得分率为0.56,《出师表》为0.65。第12题翻译题失分最为严重,得分率是0.33,主要原因是实词没有准确解释,特别是“命”、“为”等词错误较多,语句表达不流畅,不能做到“信”、“雅”、“达”的要求。第11题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错误较多,主要是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意,同时也表明文言文学习存在的严重问题——死记硬背。此题的得分率是%52,主要是学生不能读懂原文。14题让学生分析墨子的主张,有些同学直接未做,或者张冠李戴,所答非所问。

第三部分是现代文阅读,共设两个答题,赋分37分,其中第(一)大题19分,第(二)大题18分。一般而言,一套中考试题中应含有两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其中一篇应为叙事类作品(以文学作品为主),另一篇可以是简单的议论文,也可以是科技作品。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也可以是小说。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文学作品的阅读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简单的议论文的阅读目标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科技作品的阅读目标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根据样本分析平均得分23.1,得分率为0.66。选文

(一)《银行里的男孩》设5道题目,共19分,平均得分13.9分,得分率依次为0.7

4、0.8

6、0.8

7、0.

56、0.64。选文

(二)《让开心成为一种习惯》共18分,设5小题,平均得分9.3分,得分率依次为:0.

15、0.

59、0.9

2、0.7

6、0.67。

第四部分是作文,为a卷第四题,总分60分,平均得分45.5分,得分率为75.8%,与去年基本一致。“我们也是朋友”这一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议,而且这一命题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话题作文所带来的“宿构”现象。可以说,本道试题真正考查了学生写作核心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作文命题的有效度。由于试题的开放性,所以在本次考试中涌现了不少佳作,具体表现在:①内容丰富多彩,有“老师投来的信任的目光”、“患难中人们无私的救助”、“节假日家人团聚的晚餐”„„材料牵涉到生活、人生、社会、自然的诸多问题。②个别学生的文章立意较新,能以小见大,对“问题”有个性化的认识,能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与根源。③体裁多样,表现手法灵活,感情真挚,情文并茂。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的作文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①抄袭套用,“克隆”成风。表现在选材雷同,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大同小异,改造范文的痕迹比较明显,学生不是在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而是在移植他人的故事;②视野狭窄,题材平庸。大多表现学校生活,很少涉及到家庭和社会的,即使表现自己生活的,内容也极为平淡,生活感悟比较浅,有的甚至极为幼稚,“无我”、“无物”、“无悟”现象较严重;③非驴非马,文体不清。部分考生把“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当成取消文体,致使所写的文章文体特点不突出;④追求新颖,本末倒置。部分考生为了追求独特的形式,章不成体,表现在有的文章所表现出的主题读后令人如罩一团雾水;有的文章采用“排比段” 的形式,形式虽然新颖,但内容空洞无物;⑤审题不细,文不对题。有些文章没有紧扣话题,更有甚者,随意选材,只有“生活”而没有“问题”。除上述情况之外,我们还发现学生缺乏一些基本的作文能力:如详略不当、条理不清、拟题不妥、语句不通等现象,甚至有些考生卷面涂改极其严重。

三、整改措施

1.注重“双基”,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一定要重视课本的“例子”作用,依托课本,做好“阅读、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规划好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课本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学习资源,也是再创造的前提。目前存在的轻视课本的倾向非常危险,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举一”都做不到,何来“反三”?更谈不上“触类旁通”了。课堂教学要回归本色,做到“和谐高效”,注重“思维对话”,发展并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基础”是个发展的概念,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抓好最基础的东西,诸如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更要重视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字词句的积累、训练必须得到强化。

2.多读巧写善积累,少讲少考少做题

“多读”就是博览群书,扩大阅读量。首先,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要积极地去读,课本选介的经典篇章尤其要熟读;其次,要用好《阅读》(《自读课本》),充分发挥优质语文学习资源的作用;再次,要坚持大阅读活动,多读报刊杂志,扩大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巧写”,就是巧于练笔、巧于写作。要教会学

生写摘抄型、批注型、提纲型、感想型读书笔记,养成边读书、边记笔记的好习惯;作文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要结合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规范的、成篇的作文练习,一月二次即可(不足部分可辅之以片段练习);每个学期,每位学生的作文,教师至少要全批全改二篇。“善积累”就是善于积累,一是方法,要随时随地、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二是数量,不能少了,但也不必太多;三是质量,要有所选择,树立精品意识。“少讲少考少做题”,就是要做到“精讲精练”,少做或不做无用功;做题和考试对语文成绩的提高作用不大,这是共识。

(三)课内、课外结合,树立“大语文”观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摒弃急功近利思想,杜绝"为考而教"的功利思想和做法,深入研究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上下足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度用教材,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以课本为依托,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课本中的“小综合”(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大综合”(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是语文学习资源,教师要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立足于学期教学目标,结合阅读教学,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进行规划和训练,使语文教学不仅仅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和谐地成长。

同时,教师应推荐多样有趣的、富有探究性的素材,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教师还要创设多种条件,开设各种类型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与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语文素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筛选信息以及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在信息化社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手段,阅读教学除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还要指导学生逐步学略读与浏览,将课内精读与课外泛读有机结合起来。

4.加强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有“得作文者得高分”之说。作文成败直接影响中考语文成绩的好坏。写作教学要有计划性和科学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平时要重视作文教学,加强写作指导。首先,作文教学要以阅读积累为基础,通过大量阅读,写好读书笔记,弥补学生生活体验不足的缺陷。其次,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效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用“名家名篇”的示范、引路作用,让学生“先学后创”,在继承中创新。再次,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作文“法则”——卷面整洁、字迹规整、标点正

确,分段合理,注重细节等。要加强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如审题选材立意的训练、写作技法的训练、书写规范训练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感受生活,以自己的内心体验去审视生活,认识生活,用自己的独特感悟写出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富有鲜明时代特色,有个性、有文采的作文。

2011年7月7日

中考语文试卷教学分析报告篇四

2013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纵观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朴实简约,难度不大,试卷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与课标和考纲联系更加紧密了,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考纲。

这套试题是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为重点的。

注重积累。试题坚持从新课标要求初中考生背诵的古诗文名句、名著名篇等方面考查考生的语言积累状况。试题继承了前几年的做法,在语言材料积累的基础上,加强了理解性和运用性积累的考查。

注重感受。在阅读理解题中十分注意通过文本引发考生的主观感受,所设问题的角度尽可能贴近考生的生活和心理;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便于考生身临其境地表达感受、思考问题;试题注重考考查与考生的生活实际、成长过程相关的知识积累、分析、感悟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不少试题在设问的方法上和参考答案中为考生发表主观化的感受预留空间。作文命题能启发考生调动自己原有生活体验方面的积累,激发考生的表达欲望,使人体验方面的积累,激发考生的表达欲望,使人人有话可说。

注重运用和探究。为引导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分标准多题不设统一答案,只列示例或要点,在阅卷的思维上加以引导,主观题参考要点后多附“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字样。尤为可贵的是,设题在注重体现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的同时防止了用大而无当的引申或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演绎来代替对基本阅读能力考查现象的发生。

高三语文组

2013.6

中考语文试卷教学分析报告篇五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2年嘉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嘉兴卷)语文试卷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本命制依据,严格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回归教材,注重能力和运用;关注自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结合热点,在语文范畴中考查学生;稳中兼容,在四大板块依旧的前提下力求增加它的兼容性,稳中有变。整份试卷处处体现语文性,寻求“整合、回归、突破”,没有偏题怪题,命题科学严谨,能确保大多数学生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对初中语文教学和复习有较好的导向性。下面对整份试卷的特点加以具体阐释。

特点一:回归教材

整张试卷有很强的课本意识,体现回归教材,强调学生的语文积累的指向。第1小题:“根据拼音写汉字”的四个字,均为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而且每个句子都是对中学语文某些单元内容的概括,学生对这些语境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第4小题古诗词默写题中的诗句全是名篇中的名句。第6题综合性学习的考查汉字起源“采”字源于书中的“马”字的例字。考查的字在诗句中的理解,诗句也来源于课内外古诗。现代文阅读《我的母亲》也是课内胡适《我的母亲》的相类似的拓展阅读,贴近课本,贴近教学实际,也是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此外文言文《隆中对》的阅读共12分。词语解释8分,基本上都是课下注释。课外词语“既走,则又从之”也在原文“既克,公问其故。”中讲过。“犬始奔去”在《岳阳楼记》中有“去国还乡”中讲解过。“返辔疾驰”在《三峡》中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拓展延伸。在课堂上教师也肯定是着重讲解过。翻译句子: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也是课内重点的句子。

特点二:关注自我整张试卷有强烈的生本意识,注重学生关注自我,形成自己的思考与体悟。第6小题综合性学习【汉字风采】中,选句说说下列诗句中的“采”包含着怎样的情味。一方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积累,另一方面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使之根据自己的偏好与体悟得以成分的发挥。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建议部分,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第10小题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生

活实际,谈谈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这不仅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要求学生对本文本身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更注重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尝试富有个性的探讨。只有用自己的情思独立生活,不断反思的自身的人才能有精彩的见解。而第14小题,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就“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观点一题,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提炼和概括,而是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见解决方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根据文章信息形成自主评价,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成分的体现。

《2012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学生考试说明》中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次的写作题为“那时,那”。导语中的眼神、微笑、陪伴、鼓励等结合学生的身边的实际,涉及生活内容的方方面面 学生有亲身经历,有真话实话可说。体裁上,可写人,可记事,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尊重。总的来说,学生与自我和社会对话的最好的一种交流方式,也是个人对世界的独特体验与观照,回归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特点

三、关注热点

一、题型分析

一是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两题,共8分,一题是语病分析,涉及内容是网络问题。一题是综合性学习。是关于“中国汉字文化”的小记者采访。此题表面看是与热点问题无关,但实际上就是因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弱化了书写,使“弘扬汉字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成为关注的焦点。

二是现代文阅读

(二)15分,这一题既是社会热点,又是地方文化和非文本阅读。知识点:11题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信息,考学生的概括能力。12题是阅读理解。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13题是说明方法的运用。14题表明观点的陈述理由。观点要明确,简洁,理由要充分。这一题学生如果对社会热点问题比较熟悉,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有助于答题的正确性和全面性。

二、分值比例:总分值23分,占总分150分的15.3%,若取掉作文,则占25.6%。语文教学必须高度关注语文中的社会热点。

三、热点与语文的有机结合何为社会热点?个人认为:社会热点必须是当前的,也就是也阶段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文化发展是2011年以来最主要的社会热点之一。当前还有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环境问题,如低碳生活,低碳排放,民生问题,如医疗问题,农民工问题等,2012年国庆后,“文明天下行”是社会热点问题。

为什么要关心社会热点问题:这是培养学生的需要,自古以来,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有社会的责任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热点是语文的性质特点所决定。平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养成关注社会热点的良好习惯,同样有助于语文学习。

特点四:兼容性

1、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兼容

整份试卷主题明确:关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兼容。其中

1、2两题的文字内容就有很强的传统文化的语文味。第4题古诗文默写,第15——23题古诗文阅读,更是传统文化考题的代表了。第6题综合性学习中,“汉字起源”、“汉字风采”两个版块都有浓重的传统文化味,在“汉字起源”版块中“采”字的横竖撇捺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汉字风采”版块中通过古诗词来领略“采”字的情素。现代文阅读

(一)讲的是母亲身上的传统美德对作者的感化、“灌养”。而现代文阅读

(二)和综合性学习中“汉字传承”版块,谈论的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文化如何兼容的问题。因此整份试卷基本上是主题明确,主线清晰。

2、不同考点的兼容

例如:第6题是综合性学习,这类题目有较强的考点兼容性,组合能力非常强,它可以在活动主题保持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多考点横向联系考查,这次的综合性学习第一题考了字形与字义的关系,第二题考了对重点字的品味,这里既考了“字情”又兼容了“诗情”赏析,第三题考了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但是兼容性一大就有可能在整张试卷考点的分布上出现交叉点。如:综合性学习第2小题对“诗情”的赏析就与古诗阅读的第2小题出现了交叉情况。

3、作文题材兼容性大

“那时,那”这个题目让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具有很强的兼容性,正如题干里所说的,曾经的那个人,曾经的那件事,曾经的那道景,曾经的那份情等等均可写,总之它兼容了一切往事。这在题材上作了最少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充分发挥。设想是美好的,但作文题材兼容性一大往往会带来一对矛盾,那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套题现象之间的矛盾。

4、现代文阅读,连续性文本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兼容

在现代文阅读中,连续性文本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兼容,是这次语文中考卷新出现的现象。《新课标》已有这方面的明确要求:能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上海的语文研究专家提出,随着诸如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非连续文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解决了识字量问题后,阅读非连续文本的能力,正成为青少年有待提高的一项基本的语文素养。

而有专家表示,这一点或是中国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软肋。以2009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1sa)”为例,中国学生在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列全球第一,高出第二名的韩国26分,但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却比韩国低了3分,且在总成绩中差异最大。这说明中国在不同文本形式的课程内容上分布不均衡,连续性文本阅读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比例严重失调,为了扭转这一现状,势必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在我们的试卷上会多次出现连续性文本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兼容现象。因此,我们的广大一线教师首先要从心理上接受这一现实,其次要在行动上落实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兼容。

还要注意的是除了连续性文本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兼容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部也呈现出兼容现象。课标中说能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这“较为复杂”怎么理解?难道是难度的加大?应该不会。这“复杂”应该是复杂在多种材料组合上,即多种材料的兼容。这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兼容了两则稍前的新闻和两段专家的话。我想以后情况还会复杂,不同性质、不同文体、不同时空的材料会组合在这里,这是肯定的,但会不会在题目设计里出现属于不同性质、不同文体类的问题的兼容现象就不得而知了,只能拭目以待,如果回答是“是”,那么对学生而言情况真的是很“复杂”。

余新镇中学初一备课组

中考语文试卷教学分析报告篇六

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与特点:

该试卷依旧坚持“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的原则,仍然秉承了以往的“一卷三块”结构:即“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其中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阅读48分,作文60分,三大板块的分值较上几次月考没有变化。本次试卷共计25道题,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悟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情况

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建立了能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基础的体系,掌握了语文运用语文知识基础的体系,掌握了语文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形成了概括与分析的能力。试卷书写工整、语言表达流畅优美,思想健康积极,一些学生的创造力很强。

此次月考平均分103.40,优秀率为36.12%,及格率为80%,与前几次月考相比,成绩还是比较平稳。

三、主要问题分析

在阅卷中,我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不到位。本卷的1---7题的“积累与运用”部分应该说比较容易,满分率比较高,但还有许多同学在诗文理解上失分。第6题“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一题,有同学竟答“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还有同学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

2、错别字现象严重。比如第1题,有许多同学“君子好逑”的“逑”字写成了“求”;第7小题“但愿人长久”的“长”写成“常”的、“千里共婵娟”的“婵”写了“蝉”;在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现象就更多了。

3、审题不清、马虎答题。比如第8小题的对联:“今年端午的时候,学校文学社举办征联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可有一些同学对的却是玉树地震、还有对的是世博和春节的;第10小题选择题号填空,正确答案是“(4)”可有的同学却写成了“(d)”从而白白失去分值。还有名著阅读题,要求是除《海的女儿》之外的安徒生的童话,可就有的学生偏答《海的女儿》、本题的另外一个要求是“结合具体故事内容写出你的阅读感受”,可有的考生只写内容或只谈感受,或多或少在此处失分„„这些都不能不说学生的答题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马虎、不深思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现象。

4、对文章的主旨理解不到位,缺少整体感知能力,大部分中等学生均会脱离全文主旨的“机械答题”。例如第22题:“本文标题是“鸟看地平线”,作者以这种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描写。文章结尾‘飞机即将落地,远方的地平线上,灯火如云霞浮动,仿佛正在酝酿着一轮即将升腾的旭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在这里失分,这题是让我们感受作者对上海世博召开的自豪与赞美,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期待与憧憬。而有的同学却脱离原文回答为:“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结果一分不得。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学生在理解与感悟方面还有欠缺。

5、在答题过程中语言组织与概括能力不强,表达效果不到位,导致有许多题目失分。例如第23题:“请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精彩的语言描绘你的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这道题共6分,其中内容表述4分,语言组织2分。按理说这道题是最容易得分的,只要你展开大胆的想象,精彩地表达即可,但本题平均得分才4.5分。失分的原因主要是表达不到位:语句不通、表达不完整、标点符号不规范使用等。例如:有位同学写到:“博览会建在天空上如同空中花园一样美丽,在各国的展览馆里可见到微小的飞机!微小的计算机,它们最奇特的是可以变大令人出外携带方便。汽车飞机都在天上是人们出行方便还节能减排呢!”该同学本题才得了4分;另一同学写到:“夜晚,世博会灯火缤纷,无数辆电车在世博会旁穿行,人们手拉手在世博会周围载歌载

舞,在天空中有一座天桥,连接着世界各地,各地的人都来到我的家乡,如入这美好的场面上。”

6、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注重经典名著的阅读。这一点在名著阅读题上表现最为明显。本次的名著阅读考的是安徒生童话。可有很多学生却答不出一篇他的童话来。有写《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还有写《灰姑娘》的、甚至还有写《伊索寓言》的。这说明学生对名著没有认真阅读或是没阅读。因此本题平均得分才3.75分,丢分严重。

7、部分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仍然出现字迹潦草不清的现象,书写不工整。在第一大题中,就有扣掉书写分值的同学,书写平均得分0.98分。在阅读和作文的书写中不整洁美观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8、部分学生作文内容空洞,但叙事不够具体,立意不够新颖,情感抒发不够真实,平淡作文较多;还有的同学背作文,文不对题。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审阅试卷,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成败,才能针对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通过试卷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巩固语文基本知识,注重知识的积累,夯实基础。对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要能熟练的背诵或默写,并注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尤其要与当今社会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相联系,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重视语文的学习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精讲精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而不是搞题海战术。只有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心灵受到触动,才能培养出正确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在阅读中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导向,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在不肢解文章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等能力。

3、要在每一堂课,每一天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要舍得在作文过程上花时间,重视学生构思,立意,列提纲,作文的反复修改。要注重每一个学生作文质的变化,而不只是一篇篇作文量的增加。进一步解决学生能理解但无法表达的苦楚,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从而真正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4、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能准确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把触动心灵的人与事写得具体,感情真实。同时还要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读写的结合,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形式的的技巧。

5、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学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更重要的是不写错别字。

6、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不投机取巧地搞典型题训练,导致对名著的片面理解。

中考语文试卷教学分析报告篇七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 命题思想

1、去年平均分及格率83点多84点多优秀率2.7

2、今年及格率上略降些 80左右优秀率4——5

3、难度上稍微有一点

二、结构简析

1、语言积累运用

2、古诗文阅读,以往只是局限于默写,现在课标“初中生有初步鉴赏古诗文”的能力(新题型),在样题中有两套有古诗文鉴赏题。

3、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分值提高一点,无大的变化。

4、作文,去年“半命题话题”今年“命题和话题”,话题作文弊端:学生背诵作文,考场上套;不认真研度导语,语言空泛,没有一个中心。如《牵动我心的声音》,能写真挚的感情,而没有扣住‘牵动“。

建议:扎实立足与作文教学,怎样审题,怎样写各种文体的作文。

三、各题型简析

1、字音字形

2、仿句练习(内容、形式)两处要求。

3、综合性学习选自教材《告别初中生活》,可讲可练习,可以提供给学生素材较多。

4、名著阅读:阅读标准推荐的书中的东西,学生认识浅薄,外国作品不熟,不认识人物。

以后:有可能是一部名著,一个情节。

5、6古诗文阅读

(1)学生“炼”字功底差,语言品味是一个难度。

(2)检测诗歌主旨

7——10,虽然07年考过《岳阳》,以往检测是典型性的知识点。

文言文根本:语言教学,“精讲”篇目有可能考查(附录不会),使初中文言与高中文言文严重脱节。

四、阅读

五、阅卷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一)题:

共性错误:

1、字音、字型不准确

2、语病修改,有些学生使用删除法

3、仿句 (1)无句式特点(2)词语间搭配不合理

4、错字多,圆——园,清——青,涟——莲,直少一横,沧

海错的较多,啄少一点等。

5、口语交际(1)审题不清(2)用生僻字起名,网络起名,“回忆录”“情书”

6、名著:人物经历、性格体会不到,不够典型,名著不到位。 教学反思:

1、字词不踏实

2、修改病句、仿写不系统

3、古诗文忽略默写

改进:

1、夯实基础

2、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技巧。

3、把知识系统化

4、多考查默写

5、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二)题:古诗文阅读

共性错误:

1、“割”体会不到是山高将山的阳光切断

2、不懂哲理

3、‘去’“ 谪”解释不当

4、审题不细,理解反,“是乙文对甲文”

改进:引导生理解诗意

(三)记叙文阅读

1、学生概括能力不佳,审题不严,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2、概括、欣赏、表达、理解能力的检测

(四)说明文阅读

1、说明结构与说明结构混淆,说明方法、修辞混淆

2、规范答题模式

3、个别生语言通俗、拖沓。

(五)议论文阅读

1、论证过程得分率最低,论点得分率低

2、答题不规范(!)整个段落都摘抄下来(2)在原文划线

3、作为老师以后要对文体知识做系统的讲述,引导学生正确表明观点课标:要求学生找出论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六)作文

1、审题“一字一句的审题”“推敲”。如:有的无“牵动”有的无“声音”。

2、中心不够明确

3、缺乏真情“贴标签”现象,没有审美鉴赏力

4、语言干涩,胡编乱造,虚情假意。

5、入题慢 ,没有抓住关键词

6、没有内涵,“作文不能升格”“不会升华”

7、模仿作文现象严重,作文造假现象。

8、教育学生做人,有的学生思想消极,悲观,情感泛滥。

9、作为老师要上好作文课,不要“零敲碎打”

10、字迹、错字现象,如同一个“脏兮兮”的盘子装美食。

六、以后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1、古诗文鉴赏,要向高中过渡

2、重视综合性语文学习

3、名著阅读加强,一个情节和一部名著的理解

4、语言加强炼字

5、研读阅读当中的课程标准要求

6、要课程标准指导命题

7、应当根据细目表命题

8、初步鉴赏现代诗歌

9、作文要会升华,字要漂亮。

中考语文试卷教学分析报告篇八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45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音,字形、成语的运用、病句的判断、仿写句子,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学生注重作者翻译句子的能力,以及对文章的理解。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第三题为阅读理解,共3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四部分是作文,计55分。文题《__的初中生活》,补全题目,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500字。主要

这次考试和中考的分值相比,扩大了古诗文默写的分值,缩小了现代文阅读的分值,主要是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激励他们多背诵,多积累。

二、考试情况分析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