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太阳升起来了。 邓稼先奔向了他新的生活,开始了长达28年的秘密历程。
邓稼先告别了昨日的工作和生活,他骑着自行车,飞奔新的工作岗位。 他奔向北郊,穿过一大片坟场,来到了一幢五层高的灰楼前,这就是对未来时代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子弹教学模型厅。
原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李觉少将在楼前迎候邓稼先。
这位身材魁梧的将军一边抽烟一边想,美苏两国研制原子弹的带头人在受命之时,都过了40岁,我们的这一位怎么就叫小邓?小邓长的啥模样?
忽然,听到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将军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差一分8时,正是上班的时候,人就到了,真准时啊!
身高一米八的邓稼先左脚落地,还半骑着车就向他笑。 他也笑了,心想,一副娃娃脸,肯定是钱三强说的那个“娃娃博士”,于是便上前与邓稼先握手,笑着说道:“欢迎呵,邓博士!”
“叫我小邓!”邓稼先爽快地说。
李觉笑道:“怪不得让你来放炮仗呢。 ”然后,又饶有兴趣地打量了邓稼先一番。
高大、白胖,透着微红的笑脸,还真和大街小巷上放“二踢脚”的娃娃们差不多。
看来,推荐奥本海默的康普顿和鼎举库尔恰托夫的约飞,算是洋伯乐,我们的伯乐钱三强教授也很有眼力呀,小邓给他的最初印象是一位有朝气和热情的青年。
于是,省去了好多客气话,开门见山地说;“中央已下决心搞这方面的试验,咱们共产党决心干的事,是能搞成的!”
邓稼先随着将军进了这座灰楼里,原住的居民搬走了,只有几位接管者,这几乎是一座空楼。 邓稼先置身于这个楼里,似乎感到每个房间都有“苦斗”的力神和“希望”的美神相伴,而每条廊道每级阶梯,都是抵达成功的模径。
邓稼先,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国防大厦紧紧连在一起了!
1958年秋天,中国研究核武器机构正式成立,邓稼先担任了理论部主任。 不久,上级根据他挑选出来的名单,从几所名牌大学里调来了二十多名应届毕业生。
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听说领导者名叫邓稼先,是留美回国的博士、教授,又是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术副秘书,便聚首商量如何称呼他才合适。 大家想了许多尊称之后,便你推我让的来到了邓稼先的办公室门外。
这时,邓稼先在靠窗旁的办公桌前专注地看书。 个头很大,皮肤很白,果真是一个饱吸洋墨水的科学家。 先是打怵了,“叽叽喳喳”地耳语,推选代表去拜见。
邓稼先在屋内听到了,笑着说道:“请进!请进!”说着,他站起身来到门前,做了个欢迎的手势,门外的一群大学生随即蜂拥而进,七嘴八舌地先生、教授、老师地乱叫。
邓稼先笑着说:“那都是符号,对我准确的称呼,是邓稼先,省点时间吗,简称老邓。 多加个老字,是因为我比你们大七、八岁。 你们小点儿,就你……”
看过他们的照片,凭着记忆,接连认出:“小蔡、小朱、小胡、小……正好五位,我们算个小球队啦。 ”
大学生们被逗得嘻嘻哈哈地大笑起来。
受命之初,邓稼先的任务是:向苏联专家学习,看懂苏联将要援助我们的那颗原子弹教学模型,准备翻译据说足有一车皮的俄文资料。
为了迎接那颗珍贵的原子弹模型,邓稼先和他手下的二三十个姑娘小伙,迫不及待地加入了建筑工人的队伍,建模型厅,盖办公室,修公路。 在北京西郊那片世世代代只出产高梁玉米的庄稼地里,他们为中国的原子弹编织摇篮。
白天,工地上,邓稼先光着膀子,挖土、推车、和泥、盖房。 大家的皮肤都被太阳晒成了古铜色,但是邓稼先的皮肤却愣是晒不黑,于是大家就送给他一个“大白熊”的称号。
可是邓稼先对于这个外号却一点都不满意,他多么想让自己白净的皮肤,在劳动中变成工人师傅那样的古铜色!姑娘小伙们就会忘却“大白熊”这个外号了!
可是,那小推车,总与他这一米八的大个子为难,不听他使唤,不像他做博士论文时对付微乎其微的氛核那样得心应手。
晚上,灯光下,邓稼先聚精会神地读着书。 头也不抬,人也不理,仿佛要把那一页一页全吃进眼睛,吃进大脑。 他要在苏联专家上课之前多了解些有关的知识,到时候学得更深些。
模型厅盖起来了,办公室建成了,马路修好了。 于是,邓稼先他们一门子心思盼望着苏联专家的到来。
一天,苏联专家来电说,原子弹模型很快就被会运来了,将会在某日抵达。 于是邓稼先率领着他那个年轻的团队早早的去车站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