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行到了关键的时刻,全国人民一致对外抗战,后方的支援尤为重要,但当时河南爆发了大饥荒,死亡人数达300万之多!
1942年,豫北、东、南30多个县占河南总面积三分之一的区域已被日军占领,剩余的豫中、豫西尚在国民政府管辖区域内。 日本的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很多的灾难,残酷的30万人的南京大屠杀给百姓带来了许多隐形的重伤。 1942年,黄河决堤泛滥,这让我们记住了洪水,记住了蒋介石,更记住了日本。 国民党总统蒋介石的“以水代兵”之法让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所属44县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黄河水淹没,我们暂不考虑此次洪水对日军的影响,应该考虑的是89万河南百姓。 黄河水退后,形成了长达400多公里的黄泛区。 豫东平原的万顷良田沃土变成了沙滩,黄泛区很多不愿做亡国奴的人民,大批流向国统区,加重了国统区人民的粮食负担。 此后黄河水连年泛滥、决口。 大水之后,撂荒的土地又发生了蝗灾。 庄稼被啃个精光,眼看着仅存的一点庄稼被毁,百姓有苦难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河南有几十万中国抗日军队驻防,而这几十万人的粮草补充,全靠自己省内解决。 从1937年到1942年,五年半的时间,河南兵粮的贡献都是全国第一。 沉重的兵役和赋税数额,使河南的民力物力财力已经枯竭,许多农民破产逃亡。 其实就是在风调雨顺的时候,河南农民在交粮纳赋之后,也只能靠野菜和一些杂粮度日,更谈不上任何储藏。 当时的百姓家都吃不上饭,许多百姓就被活活饿死。 1942年河南全省遭灾,百姓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当时麦收只有一两成,秋粮甚至完全绝收,一场特大的饥荒就爆发了,这决不是偶然。
但是蒋介石对1942年的河南大灾却不管不问,他不想百姓,只顾自己的利益。 1943年3月底,当美国记者白修德向蒋介石汇报灾情时,他说不知道。 其实,他早知道,只是不想负责任。 1942年8~9月河南刚开始有灾时,蒋介石已从军方得知消息,他就召开了紧急的“前方军粮会议”,采取了一些措施。 他一方面减少河南的征粮数额,另一方面决定把西安方面的储粮运往河南以备军队之用。 但蒋介石采取这些非常措施,只是为了解决河南军队的粮食问题,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救灾措施,只是减免了很少的征粮数额而已,置灾民于不顾。
1942年10月,这时冬季来了,天气变冷,灾民很多都逃亡了,百姓的死亡率也迅速上升。 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实施救灾工作的最重要时刻,此时也可以阻止灾情的蔓延,但是事实却相反。 10月上旬,河南省赈济会推选代表到重庆,请求国民党中央免除灾区征粮数额,蒋介石不但不见他们,而且还不让他们在重庆公开活动。 10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府派张继、张厉生等到河南勘灾,他们实地进行考察,也承认河南灾情真的很严重。 10月29日,豫籍国民参政员郭仲隗在重庆召开的第三届一次国民参政会上,也对河南的灾民的遭遇表示同情,并要求采取措施。 然而,多方的呼吁,并没有引起蒋介石政府对河南救灾的重视,救灾的延误加深了百姓的苦难。
国统区300万民众活活饿死了,1942年的河南大灾也结束了。 除了极少数尽职的中外记者为这场大灾留下的片断记录外,它在历史上几乎是一片空白,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竟然如此地被人忽视甚至遗忘,这是国民党当局严密封锁新闻的结果。 生命的流逝让我们不禁为之感叹,不过正是由于这些宝贵的片段记录,才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了这次灾荒,并值得后人深深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