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一般是指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 另外还有比喻在本领域(本行业)中成绩最好的人。
科举时代称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谢恩》:“状元已下,到主司宅门下马,缀行而立,敛名纸通呈。 ”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学儒业,守灯窗,望一举,把名扬。 袍袖惹,桂花香,琼林宴,饮霞觞,亲夺的状元郎!”
唐时新进士,宋时廷试列一甲者,有时也称状元。
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经过第一次童子试后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之后以童生身份参加第二次考试——院试,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第三次考试叫乡试,只有获得秀才资格才可以参加,所有通过乡试的叫举人,被荐举之人。 其中乡试里边的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第四次京城的考试叫会试,由有举人功名的人参加,通过会试的称为贡士,进贡给天子的士子。 贡生里边的第一名叫会元;到皇帝那儿的考试叫殿试,通过殿试的叫进士,进士里边的第三名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