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称呼的由来
老,古时对公卿大夫的尊称。 《礼记 。 王制》:“属于天子之老二人。 ”《左传 。 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请帅王赋。 ”这里的“老”均为上公、大夫。 师,用于对教师的称呼源自唐代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此后,就把“老”和“师”合称作为学生对教师的尊称。
应该注意的是,“老师”的“老”不同于“老张”、“老李”、“老二”、“老虎”等作为助词的“老”,而是与“师”两个尊称的合称。
到了明、清两代,生员和举子对主试的座主和学官也称“老师”。
然而,“老师”这个词不是唐朝以后才出现的。 《史记 。
孟子荀卿列传》中已经记载:“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不过当时仅指年辈最尊的学者。 师父、师傅 对老师的尊称。 "师傅"原为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中国历史上对教师的尊称:
夫子 古代对老师的一种尊称,尤其流行于旧时私塾。
师长 教师的尊称。
外傅 古代对教师的特称。
博士 经学教师称"博士"。 至唐朝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
教授 原为学官称谓,自宋始于宋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业,后世相沿。
讲师 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谓"讲师"。
助教 古代学官名。 教师,西晋武帝咸宁四年设置,协助国子、博士教授生徒。 南北朝、隋代相沿设置。 唐代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学等都设有助教。 明、清两代,仅仅有国子监助教。 为国子学(即后来的"国子监")教师。
教渝 宋代京师所设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称谓,到元、明、清的县学照样设置。
教 习 明朝入选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后,教师仍用其名。
经师 汉代以后历代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的教师称"经师"。
训导 明清时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渝,掌教育生员,其副职皆称"训导"。
先生 古时对"门馆"、"私塾"老师中年长者的尊称。
老师 原为宋元时期"小学"教师的称谓。
更直白的说,“先生”显得比“老师”有学问。
。
老师 《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 ”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 ”韩愈《进学解》:“国于先生晨入大学。 ”
老师 教授学生的人。 金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几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明清两代生员和举子对主试的座主和学官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