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汇报五篇(优秀)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汇报篇一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提高全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开展好英语兴趣小组活动,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工作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认真上好各年级英语课教学,英语课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在特色活动中,科学安排英语兴趣小组活动。

2、进一步巩固开展了英语兴趣小组所取得的成果,在活动与竞赛中推向纵深发展,同时向其他学科渗透,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3、加强了特色建设课题的研究力度,提高学校英语课的整体研究能力与平,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4、灵活组织开展好英语兴趣小组和其他小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特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5、积极参加上级开展的各类活动,争取高层面创出佳绩。

6、初步构建起科研先导的管理机制。在特色创建过程中,我们加强了科学研究,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将实践与理论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巩固与推广,呈现良性循环发展的好势头。

7、培养学生的同时培养有作为、有贡献、有特色、有声誉的教师队伍。

8、建立完善实施方案与计划,逐步调整教学支撑教材,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的教学过程。构建适合各阶段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9、营造英语氛围,创设语言环境 。利用各种途径丰富学生校园英语生活,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学习、练习和运用英语。开通了英语广播,里面收录最实用的日常用语,校

园文化用语等,为营造校园建设的语言氛围,让学生从自然生活中接触英语。鼓励学生亲自动手,用英语布置校园环境,如布置英语故事、英语诗歌、英语单词的宣传图等,让英语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延伸。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1、通过特色建设,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实用的日常用语,校园文化用语,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显露自己的个性、特长,并有相当学生在更高层次的比赛中展示自我,推荐自我。

2、继续培养学有所长的教师,发挥其骨干示范的作用

3、争取形成一整套特色创建的宝贵资源、特色资源,在学校其他科目中乃至同类学校中能推广、借鉴、参考,相关实践经验与相关成果在有关刊物上发表。

4、继续加大舆论宣传及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以英语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建设初具雏形,以英语文化精神主导校园文化的办学个性逐步鲜明。

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汇报篇二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我们在教育局和中心校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在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一、以校为本特色定向

我们把学校的特色建设定位立足于农村、立足于学校的基础上,重点在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了尝试,一是读书活动,二是校本教材,三是阳光体育大课间、四是英语学科互动教学,五是主题读书活动,六是校园文化建设。

2、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

一方面充分利用领导资源。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多次向领导请教论证,寻求创建工作策略。让我们认识到了特色学校的本质是学校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首先体现在办学理念的个性化。它凝聚了这所学校的个性风格、文化品味和人才培养等特色。

另一方面广泛发动教师参与。我们向全体教师、校友、家长、社会各界广泛征求特色学校创建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再在课外活动领域全面进行体验学习的探究;在学科教学方面,我校在英语学科中于率先进行了“互动式学习研究”,学生学得很投入。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体验的环节。建立起一种更理想的全面互动关系,教师、教材与学习者动态互补。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我们的特色目标定位在体验学习上。

3、多方寻求理论支撑。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理论资料:从广义上讲,任何学习都是一种体验的过程。但是,体验更强调通过具体的“做”来达到个体行为改变的目的,是以经验为基础,对经验的一种升华。当时的美国教育也正像今天的中国一样,出现了“反传统教育”的热潮——反对由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单一的教育方式。据我们所知,目前很少有人从较深的层次上对体验学习加以分析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加以研究的更少。我们提出“体验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是想在心理学研究、德育工作研究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少先队工作中进一步尝试探索,使我们的学生通过“体验学习”克服当前学习的弊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4、建章立制,保障有力

新时期学校要长足发展,必须走特色之路,于是,成立了特色创建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文件,在教育局、进修学校的指导下,对特色学校创建规划,经过反复的修改,认识到特色学校的创建要实现学校教育价值的提升,培养目标的重建,也意识到了如何来进行环境的重建,制度的创新,越修改认识越深刻,越修改方法、策略也越多,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实施方案,向教育局申报。我们认为:特色学校创建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过程。

二、以科研为抓手,凸显特色

课题研究将课堂教学作为重点和突破口,让学生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情景中激活主体的生活感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问题探究意识,实现教学过程与目标的多元整合,并在实践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创建工作得了显著的成效,既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同时,用体验的方式在课堂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发展了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又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值。

三、各项特色活动有声有色

1、扎实开展读书活动,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在读书活动中把读诗词、诵诗词、写心得作为读书活动的重点,积极开展主题读书活动,我校几年来把读书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做到“一统一”、“两有”、“两保证”、“一建立”,“一统一”即学校有统一图书室和阅览室;“两有”即师师有书看,生生有书读。“两保证”保证读书时间,做到每天一晨读,设立读书课;保证读书质量,勤检查、勤督促;“一建立”即建立图书管理制度,做到了三个结合,让读书活动与写心得、与记札记相结合,让读书同活动开展相结合,同净化学生心灵相结合。新民小学在开展读书活动中做到了特色鲜明,图书室和阅览室全天开放,学生每人每学期购买一本课外读物放在班级的读书角互相借阅。我们还坚持做到校长读、教师读、学生读,引导家长读,营造学习氛围,让读书成为习惯。每学期开展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活动,促进了读书活动的开展。

2、开展阳光体育锻炼,重视大课间活动。

开设了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新机制,按照季节的特点开办了篮球、乒乓球特长生培养,由体育教师担任辅导教师每周二定期开展活动,做到了特长培养与专业技能提高相结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特色建设的发展力度。

3、开展“三带”活动,针对我校与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我们采取强校带弱校、名师带普师、优生带差生。在帮扶活动中,实行自主结对,对口支援、优势互补,达到了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融洽了相互关系,构建了和谐美好的校园。

4、开辟第二课堂,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低年级开设《我爱泥塑》、高年级开设《学学剪窗花》校本课程。成立美术兴趣活动小组,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有效地发展了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音乐和体育成立了训练队,设立专职教师、开辟专门场所、建立专项制度,做到培养特色化,活动经常化,教育专业化,效果最大化。少先队成立了“马寅初小分队”,定期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丰富了团队活动的内涵和外延。

5、开展好校园文化特色创建活动。

在校园文化方面学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活动的内容,成立了相关的美术活动小组,在校园文化的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到其中来,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

全面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步伐,以创建特色一流、特长突出、管理科学、发展有序的省级一类小学为目标,全力推进学校的特色建设。近日,学校以“彰显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发展平台”为主题,全力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力求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拓展和深化,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内涵上下功夫、在外延上做文章,不断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档次和水平。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这一主线不放松,通过宣传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小主人和生力军。班主任与全体学生一起动手参与布置,体现了师生平等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通过三天的紧张活动,各班级逐步形成了班班有主题、室室有特色的目标,从而为学生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充分发挥了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6、加大英语互动教学的特色创建。

以英语学科的互动教学为基础逐步形成英语教学的特色,一是在互动方面,二是在标准朗读方面,三是在教学模式方面,四是在小组合作自学方面。

三、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真抓实干。特色学校的创建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因为特色学校的创建既要硬件的投入,也要领导观念的转变,管理行为的落实。否则将无法开展。作为学校,创建工作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否则推动的力度很难保障。

2、专家引路科研同行。由于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因此,我们必须以科研的态度、科研的方法来来追求特色的真实性和实效性。这就需要由专家引领,与科研同行,这样才能确保科学全面地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并取得实效。

3、围绕特色全员参与。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涉及到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的特色不只限于某一点,而应是“以点带面”,最终使学校整体工作,全方位都反映出这种特点,因此,学校方方面面的所有工作都应围绕这个中心来计划、实施、总结、反思、改进。创建特色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把富有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个体的自觉行动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实施,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4、实践反思不断调整。创建的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实践反思的过程,每经过一个阶段都必须回过头来看看,想想,其中的成败得失,这样才能不断的调整、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发展。

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汇报篇三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xx区促进工程正式拉开序幕,xx区教育开始新的篇章,2013年8月29日,我来到水工学校担任校长,水工学校特色校建设工作开始启动。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北师大专家指导下,我校扎扎实实开展特色创建工作,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需要我们传承、创新。

一、传承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何谓特色,顾名思义,是指不同与一般,不是平平常常,而是要有创新,具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在去年8月27日聆听完刘校长专题讲座后,我们对特色校建设深刻的认识到: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生长过程,能够引领全校教师群体的价值认同,能够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方向,不是简单的学校组织的各类主题活动、特色活动,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延伸、一种提炼,是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是为学校品牌生成及发展提供的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有了这样的理解,水工学校特色校建设首先秉承了传统。(一)传承工作作风

水工学校创建于1964年,五十余年办学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是,当我们回首凝视时,依然要感动和值得欣慰的是这所学校几代教育工作者心载肩抗的民族责任感,并以此而生成的无私奉献的品行和“用心做教育,用爱教学生”的坚韧执着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点点滴滴的奉献精神,兢兢业业的求实求是精神。无论是我们的老师,还是学生,每一代人都把这里当成了萌发理想,生成希望的乐园,无论是办学条件的落后还是先进,我们完全可以置信的是,每一个水工人都在一点一滴,像晶莹的水一样,呈现自己的纯洁和剔透,彰显自己的明亮和光润。正是坚守这样的精神,水工学校一点一滴茁壮成长,不断发展壮大。在制定特色校方案时,我们本着学校的这种精神,借“水文化”的涵韵,提出“若水文化,浸润教育”特色建设的设想,旨在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和、包容、博大、开放、自然的成长环境,给所有孩子打下身体健康,阳光向上,乐于学习的基础,并以此为依托,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及三风一训。

办学理念:浸“真善美”,润“心德行”,为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水工校训:上善若水博学远志 水工校风:平和包容博大开放 水工教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水工学风:滴水穿石积水成渊

办学思路:借“水文化”的涵韵,汲取“水品性”之精髓,润根养性,追求优质发展。(二)传承特色项目

2012年9月,在《xx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的引领下,我校因校制宜,将葫芦丝课程引进课堂,确立为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办学思路,形成了自己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以此为题的校本教材《葫芦丝》获得山西省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培养的学生也多次在省市区乃至全国的比赛中获奖。这是我校的百人葫芦丝在演奏。几年来葫芦丝课程已经深入学生之心,也得到了家长的喜爱和认可。上学期,在原来

五、六年级开设葫芦丝课的基础上,在四年级也开设了葫芦丝课程,现在学校

四、五、六年级每班每周一节葫芦丝课程。为了配合这项工作,我校聘请李伟老师每周来学校工作半天,并且为学校每位音乐教师购买葫芦丝乐器,在每节音乐课上开展教学。特别让我们高兴的是,上学期我校新分配的音乐教师学的是竹笛专业,下学期,我们计划在三、四年级开设竹笛课程。(三)传承校刊、校报、校歌

学校的校报《校园风》已经创办两年半,每月一期,已出版28期;教研刊物《水工教研》以及学生作文集《新芽》,也都发行了两年。另外,我校编写的《弟子规释读》和《经典诗文诵读》两本校本课程也获得山西省校本课程二等奖。上学期,我们利用周三午读时间开展“讲经典见行动”活动,学校老师轮流讲,学生结合每周所讲内容背诵、实践,效果特别好。

校歌《雏鹰之歌》由前任王小平校长填词,我校音乐教师谱曲完成的,校歌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激人奋进,反映了水工学校五十年的优良传统。

二、创新

在准确把握学校传统基础上,我们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了整体的思考与实践,结合学校实际,开始创新,整体推进。

(一)创新行动的方向标——群策群力全员参与特色校方案制定 水工学校特色校方案形成记事表 时间会议名称讨论主题大家建议

8月30日行政会议学习《xx区均衡发展促进工程实施方案》1.专人负责。

2.重视这项工作。

3.学校各项工作围绕这项工作开展。

9月3日行政会议学校如何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工程1.发挥全体教师智慧,群策群力。

2.行政领导要先理解,领会。3.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9月6日全校教工大会学校如何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工程全体教职工参与“水工梦·我的梦”活动,全体参与到学校发展建设中。

9月份多方座谈走访,确定特色校建设目标。在现有基础上,如何定位学校特色校建设方向。学校中层:自信教育 退休老教师:传统文化要传承 教研组长:养成教育

专家:立足本土文化,开展“浸润教育” 9月30日行政例会确定方向本土文化浸润生命 10月8日校长执笔,特色校方案初步形成。

10月24日长治路小学,校长汇报特色校建设方案,刘永胜校长进行点评,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整改意见。

10月—11月全体中层结合学校特色校建设方案,思考自己工作思路,完成各口建设方案。

11月19日—25月校长在北师大学习,通过专家讲座,进校学习,不断完善方案。在与专家面对面活动中,得到彭兴江专家指导,将办学理念进行简化,使之更贴合小学生的实际。

12月—1月校长参加北师大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收获很大,对学校特色校反感重新进行思考,定位,将“本土文化浸润生命”更改为“若水文化浸润生命”使之更加切合“浸润教育”的主题。

12月16日—23日在全校教师中进行宣传,全体教师献言献计,完成方案意见征集,共收到建议23条,采纳10条。

1月6日—10日结合每位中层的方案以及全体教师的建议,再次对方案进行完善,将特色校建设实施措施完善为七个方面,水工学校特色校建设方案基本定稿,再次上交。

2014年1月18日教代会再次通报学校特色校建设方案。全体教师通过 2014年2月24日石校长再次完善特色校建设方案,将校训更改为“上善若水博学远志”。

2014年3月3日结合若水文化,跟换班牌,每个班根据学校特色形成自己的班训。2014年3月13日彭兴江校长来到水工学校实地指导学校创建工作。2014年4月3日水如币开始启用,水如银行正式成立。

2014年4月14日根据特色校方案对学校二层楼道文化进行重新布置。2014年5月4日——5月16日校长赴北京挂职两周。

2014年5月10日学校围墙进行粉刷,并绘上向日葵图案,希望阳光可以进入每个水工人的心中。

(二)创新行动的切入点:七项举措全面推进

“若水文化,浸润教育”就是办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努力营造一种环境,让教育不在冰冷,不在僵硬,而是温润,贴心,触动灵魂的,让教育过程不再说教、填鸭,而是耳濡目染,是春风化雨,是点滴渗透,是润物无声。能不能将理念落实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在完善特色校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对实施途径进行多次论证和完善,最终把以下七方面作为切入点。

第一方面:管理之“浸润”——坚持人人参与,彰显自主管理特色 1.人性化化管理,促进管理者以师为本。

我们认为,学校只有岗位不同,没有级别之分。每一位管理者要给予每一位教师人格上的尊重,成长上的关注。在常规管理中处处体现以师为本的举措,比如斥责少一些,期待多一些;每一个教学岗位安排,都尽可能地考虑每一位教师适合的学科、学段,使他(她)不至于因安排失误而影响工作的效果……从每位教师的优势入手,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些细微、精到的管理,还可以感染、影响每一位教师,并进而转化为他们自己优效的思维方式。2.发挥主人翁作用,促进师生自主管理。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我们用三项推进措施:一是开学初,将重大工作进行立项,由教师自主报名,形成项目团队,由项目组全权负责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二是将管理重心下移,赋予部门负责人一定权利,使他们更好地以主人翁意识管理好自己的部门,完成好工作;三是尝试运用“sharingtime”(分享时刻)的管理理念,部门负责人每个月将下月工作中的感觉棘手问题,以案例形式在全校会议上与全体教师交流,征求全体教师的建议,寻求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3.激发自律意识,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我的学校我做主。学校成立校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将学校的事务细分为各个岗位,如学校有文明自律协作岗、升旗仪式主持团队、卫生监督岗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我的班级我做主。班级自主管理,遵循“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则,坚持开展“每天一分钟”活动,班级岗位细化到早读、站队、午休、宣传、礼仪等各个小岗位,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班级事务,如门长、灯长、路队长、晨读负责人等。同时成立班级班级作业评价委员会,有学生自主布置作业、自主选择优秀作业进行展出。多种岗位渗透自主意识,树立学生班级责任感。

第二方面:环境之“浸润”——巧借“水文化”,营造浸润校园 1.设计理念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它包含着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民族文化等主要内容。

学校环境布置要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系统设计,要有注重内涵的物质文化,使校园处处能成为拓展学生素质的共享空间。

要紧紧抓住“浸润教育”的核心要素“水”渲染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2.具体思路

(1)三风一训宣传:在学校大门的橱窗制作三风一训版面;在学校校讯通主页、班级牌、学校各类出版物、各类工作方案中体现相应文字内容。(2)校园人文布置:大厅、历史文化墙下安放山西文化名人或著名景观立体雕塑,后操场开辟校园种植园,将种植园分块承包给各班,作为各班的实践小菜园。

(3)校园环境布置:学校教学楼以蓝色、白色为主色调,以波浪为主图案,用向日葵作为装饰,象征水工学校在蓝天、大海、阳光滋润下茁壮成长,有蓝天的志存高远,有大海的博大胸怀,有向日葵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在楼梯间、窗户外口、围墙等适合的位置,安装装饰花架,以季节性绿植和向日葵营造绿色校园氛围。

教学楼内部以蓝、绿、黄为主色调,在学校三层教学楼门厅和办公区设置三类文化主题,设置“绿色——水文化长廊”“蓝色——科技文化长廊”“黄色——艺术文化长廊”。以图片、实物、资料等形式让师生对水、科技、艺术文化有直观的、深入的了解,培育师生若水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各楼层楼道以年级为单位,各年级结合学校办学理念自主制定有关“水文化”的宣传主题,并要求定期更换、补充,使楼道成为各年级宣传展示的阵地。

每个教室也要制定本班的主题,根据主题设计班徽、班名以及自己班级探索水文化的思路,按照各班的风格在本班进行宣传展示,营造浸润教育的氛围。

(4)开设实践基地。两个探究基地:一是“水文化”探究基地,二是“汾河文化”探究基地,以实物、模型、图片为主,借助音视频手段,突出实践主题,介绍活动内容,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八大实践场馆:餐饮类3个,工艺美术类2个,公共服务类3个。一个实践农场,每班一块小农场进行展劳动实践。

第三方面:养成教育之“浸润”——养成好习惯,为学生一生奠基 在“养成好习惯,奠基好人生”的行动理念的指导下,立足实际,勇于创新,培养良好习惯,为学生成功的幸福人生奠基。1.抓习惯养成,促健康成长。

在抓日常规范、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养成好习惯,奠基好人生”主题教育,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带动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为使活动顺利有效开展,实施四步走的活动策略:第一步,在“礼仪”、“生活”、“健身”、“学习”四方面习惯养成上下功夫,关注细节。在家长、教师、学生中征集“浸真浸善浸美”100条,制做成图文并茂的《好习惯培养手册》口袋书,方便学生经常翻阅,使学生明确好习惯养成目标,天天默记,每日自省检查自己的行为;第二步,;少先队自律自查小队天天监督,每周三次由少先队广播公布习惯养成检查结果;第三步,利用“水如币”进行激励,全校每月公布“水如银行”储蓄情况,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对表现优秀的同学颁发星级奖状或奖品,使学生明白必须日积月累,长期坚持,把好习惯落实到每一天才能得到星级奖状,一定要存储更多好习惯,才能争当“水如好少年”;第四步,将活动延伸到家庭及社区,学校在社区设立“小公民信息站”,以此借社区资源大公民的力量帮助我们一起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2.抓主题教育,使德育潜移默化。

德育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和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一是把社团活动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突破口。为突出特色教育,我校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开设综合、探究、实践三类课程,各类学生社团23个。通过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二是把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载体。我校充分挖掘我国的传统美德,以“关爱、扶助”为重点,全面加强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三是把“上善若水,博学远志”教育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抓手,引导学生立大志、立长志,择善友而交,择善言而听,择善书而读,择善行而为。3.倡导“大教育观”,提升德育新境界。

重视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念,尤其注意发挥家长、社区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创设家长开放日制度,双管齐下,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学校每年举办四个重要节日,在“生命因读书而精彩——读书节”,开展“我和父母共同读一本书”;在“学会关爱与尊重——感恩节”,开展“我给父母做顿饭”等活动;在“营造生活七彩旋律——文体节”,开展“我与家长参与一项运动、一个节目”等活动;在“梦想与神舟一起飞翔——科技节”里,学生人人认领一个问题,班班邀请一位家长做科技顾问,开展探究活动。4.组织开展各年级德育序列活动,关注学生的社会成长与生命价值。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教育主题。一年级:紫色·互助;二年级:金色·遵纪;三年级:红色·爱国;四年级:橙色·感恩;五年级:蓝色·守法;六年级:绿色·善学。每月一主题,每月一年级,使每个主题教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育人的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与评价,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

第四方面:教学之“浸润”——自主、合作、探究,打造灵动课堂 “浸润”一词能较准确地把握小学生学习的特点,通过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运用渗透手段,或暗示、或启发、或点评,将知识、情感、行为技能等诸方面的培养渗透在课堂活动中,以情动情、以情激情、以情染情,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1.“一三六”浸润课堂教学模式 一条主线:师生共同成长

教学是一个师生情理互动、心心相印,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积极参与,共同发展,走向共同成长,因此,老师要努力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富人性化,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三个基本点: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自主,指学生要主动地学习,对问题进行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独特的思维模式。自主性学习,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基本品质是主动性。自主学习是我要学,是学生基于内在的需求而产生的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它来自学生主体,是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一种愉快的体验。

②核心品质是独立性。是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从教与学的关系上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断转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逐渐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决不是教师完全放任自流。③自主性学习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学习。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第二,“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可以是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消息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具有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评价的自主性五个基本特征。

第三,探究,是对眼前的问题、事物敢于质疑,不满足于表面,要积极的探索,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探究性学习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问题性: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首先在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又以解决问题为最后归宿。②过程性:探究学习关注学习过程,过程中一方面展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暴露的疑问,困难和矛盾。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个性的过程。

③开放性: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开放的,探究学习的问题是开放性的,同时问题的最终答案也不一定是固定的,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六个步骤:课前交流——自学质疑——合作释疑——点拨提升——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①课前交流:利用2--3分钟,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可以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知识;可以展示前一天自主学习的收获;也可以展示自己的小才艺(内容必须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相关)。

②自学质疑:学生自主独立思考,提出自主学习的见解和疑问。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这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学生怎样学习语文及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之处,以便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又能从学生的质疑中得到启发,从而验证教学设计的焉误并及时加以调整。自学质疑这一环节不仅为教读课文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生集中注意力,自己动脑、动手、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爱步形成自学能力。

③合作释疑:教师根据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互助交流,4人小组,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展开研讨。小组长要有责任心,合作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等多边交流。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要充分利用个体对问题认识的差异,实施优劣互补,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

④点拨提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后实在解答不了的,以及课文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进行点拨引导,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

⑤巩固练习:针对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训练。如语文教学:低段读说结合,根据每一课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找准读说结合点,练习说话;高段学习表达方法,巩固内化。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捕捉、交流重要信息,或交流自读体会,或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⑥拓展延伸:把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申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拓展延伸时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各取所需,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2.浸润式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做到五让六要六带进

浸润式课堂要求全体教师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每位教师必须树立“四种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科学意识),提高“五种能力”,(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创建班级精神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心理健康辅导的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其次,学校把“立德、立身、立行”作为师德建设的亮点,通过教师以身作则,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

五让:目标让学生明确、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规律让学生探究、学法让学生归纳。

六要:学情分析要透、学生关注要到、学习层次要分、学习兴趣要浓、思维引导要深、学习收获要大。六带进:

第一,把爱心带进课堂。老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爱就是帮助学生的最大力量。把爱洒满学生心田,教育才有永恒的生命。老师的关爱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成为前进的动力。老师不要吝啬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亲近的动作,因为它常常可以让学生心中漾起幸福,同时感受到一种被关爱、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隔阂,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兴趣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把微笑带进课堂。老师的情绪对整个课堂气氛影响很大。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老师都应该把不快与烦恼留在教室门外,以微笑的面容、温和的目光、落落大方的仪表给学生带来一种和谐、安全的感受。

第三,把美感带进课堂。作为老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美,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去感悟、理解和变通知识。

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汇报篇四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我们在教育局和中心校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在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现将我校的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作以回顾。

一、以校为本特色定向

1、结合校情定位立项

我们老墙小学把学校的特色建设定位立足于农村、立足于学校的基础上,重点在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了尝试,一是读书活动,二是校本教材,三是阳光体育大课间、四是主题读书活动,五是校园文化建设。

2、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

一方面充分利用资源。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寻求创建工作策略。让我们认识到了特色学校的本质是学校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首先体现在办学理念的个性化。它凝聚了这所学校的个性风格、文化品味和人才培养等特色。

另一方面广泛发动教师参与。我们向全体教师、家长、社会各界广泛征求特色学校创建的意见和建议。我校少先队于2005年就已经进行了一系列体验教育活动,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德育教育领域全方位开展体验教育的实验研究,形成少先队体验教育特色活动系列,然后再在课外活动领域全面进行体验学习的探

究;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体验的环节。建立起一种更理想的全面互动关系,教师、教材与学习者动态互补。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我们的特色目标定位在体验学习上。

3、多方寻求理论支撑。

据我们所知,目前很少有人从较深的层次上对体验学习加以分析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加以研究的更少。我们提出“体验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是想在心理学研究、德育工作研究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少先队工作中进一步尝试探索,使我们的学生通过“体验学习”克服当前学习的弊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4、建章立制,保障有力

新时期学校要长足发展,必须走特色之路,于是,成立了特色创建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文件,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对特色学校创建规划,经过反复的修改,认识到特色学校的创建要实现学校教育价值的提升,培养目标的重建,也意识到了如何来进行环境的重建,制度的创新,越修改认识越深刻,越修改方法、策略也越多,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实施方案,向教育局申报。我们认为:特色学校创建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过程。

二、以课堂为抓手,凸显特色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以科研为抓手,着眼于全体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创造精神的培养和积极学习情感的获得,以开放、体验、创造、发展为主线,构建了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为特征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实践意义,为小学新课程的实施提供

了可资借鉴的良好范例。将课堂教学作为重点和突破口,让学生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情景中激活主体的生活感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问题探究意识,实现教学过程与目标的多元整合,并在实践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既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同时,用体验的方式在课堂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发展了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又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值。

三、各项特色活动有声有色

1、扎实开展读书活动,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在读书活动中把读诗词、诵诗词、写心得作为读书活动的重点,每天一首诗词,体验古典语言意境美、思想美,让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每天一条规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指引。现在每班背诗词达二十余首,学生背、教师背,吟诵诗词正成为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师生自觉意识和行为,拓展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文化内涵。积极开展主题读书活动,我校几年来把读书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做到“一统一”、“两有”、“两保证”、“一建立”,“一统一”即学校有统一图书室和阅览室;“两有”即师师有书看,生生有书读。“两保证”保证读书时间,设立读书课;保证读书质量,勤检查、勤督促;“一建立”即建立图书管理制度,做到了三个结合,让读书活动与写心得、与记札记相结合,让读书同活动开展相结合,同净化学生心灵相结合。在开展读书活动中做到了特色鲜明,图书室和阅览室全天开放,还组织学生按年级不同书写适合学生实际的读书笔记,现在高年段学生每生每学期读书达10册。营造学习氛围,让读书成为习惯。每学期开展阅读之星、书香班级评比活动,促进了读书活动的开展。

2、开展阳光体育锻炼,对于学生“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的成长理念,我们学校重视大课间活动。组织学生做校园自编操、广播体操、校园集体舞,活动中一班一项活动内容,场面壮观、气氛热烈。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融洽了师生关系,培养了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3、开展好校园文化特色创建活动。在校园文化方面学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活动的内容,成立了相关的活动小组,在校园文化的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到其中来,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

全面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步伐,以创建特色一流、特长突出、管理科学、发展有序的农村小学为目标,全力推进学校的特色建设。我们学校以“彰显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发展平台”为主题,全力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力求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拓展和深化,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内涵上下功夫、在外延上做文章,不断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档次和水平。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这一主线不放松,通过宣传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小主人和生力军。班主任与全体学生一起动手参与布置,体现了师生平等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通过活动,各班级逐步形成了班班有主题、室室有特色的目标,为学生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充分发挥了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特色学校的建设不但完善了学校课程体系,扩大了学校办学影响,激发了办学活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更加全面的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涉及到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的特色不只限于某一点,而应是“以点带面”,最终使学校整体工作,全方位都反映出这种特点,因此,学校方方面面的所有工作都应围绕这个中心来计划、实施、总结、反思、改进。创建特色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把富有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个体的自觉行动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实施,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创建的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实践反思的过程,每经过一个阶段都必须回过头来看看,想想,其中的成败得失,这样才能不断的调整、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发展。

腾鳌镇老墙小学2011年7月10日

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汇报篇五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十二小学

十二小学学校特色化建设工作总结

近几年,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以“经典诵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教育工作在上学年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成绩,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圆满完成了预期目标。

一、特色定位

中华经典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富有韵律,易于诵记。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不仅能使孩子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化底蕴和道德素养,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孩子们健康、和谐、可持续地发展。我校确立了“诵读中化经典,构建书香校园,打造特色品牌”的特色办学思想。特色定位后,学校立即制订了以“经典诵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在学校统一部署下,我们充分利用早操、课间操集会,班会等时间,以及黑板报、广播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二、具体做法及成绩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为了加强对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领导,保证此项活动长期、扎实、有效地开展,我校特成立了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王新建

副组长:李英武 高清华

组 员:李军丽 贾小盼 王文汉 杨丹丹 马 奇 魏爱玲 孙 娟 各班主任

领导成员分工:王新建校长负责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李英武、高清华主任具体负责特色活动方案的制定及活动的开展指导和督查,王文汉老师主要负责对此项工作的检查落实和评价。2、师资队伍:各班语文教师为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本班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开展、教学指导、检查落实、评价激励,各班主任要协助语文教师做好此项工作的开展。

(二)目标规划,明确任务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学校制定了《各年级课前三分钟阅读计划》。我校对特色活动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做出了规划,并制定了具体任务做出了详细的安排。

一年级:《三字经》。

二年级:《三字经》。

三年级:《弟子规》。

四年级:《千字文》。

五年级:《笠翁对韵》。

六年级:《唐诗三百首》。

以上内容及任务的辅导以各班语文教师为主,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协助负责落实开展诵读活动,教材学生人手一册。

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深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积极参与鼓励,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三)科学安排,营造氛围。

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凸显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1、各班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2、每天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早操后进行“清晨经典诵读5分钟”,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早饭后、午饭后、课外活动时,校园广播滚动式播放《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等经典内容,师生们会陶醉在名家悦耳动听的经典诵读之中。

3、早上课前5分钟和下午上课前5分钟的预备时间,全校师生同诵经典,感受经典诗文的独特神韵。

(四)多措并举,保证实效。 1、指导诵读方法:

(1)表演诵读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与古诗文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2)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多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理解吟诵法。老师们亲口传诵,教给他们诵读经典的节奏、快慢、轻重及音调高低,一遍遍地认真讲解,让学生们理解经典所蕴含的情感,耐心地指导同学们去体味感受经典所蕴含的意境。

(4)写作促进法。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后,我们便进一步指导他们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在写作上广泛引用。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语言,提高了写作能力,反过来又促进了经典诵读。

2、分别于期中和期末两次对各班学生经典诗文背诵情况进行集中检查落实。各班除个别学生少数篇目没背熟外,95%以上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规定的学期背诵任务。

3、举办诵读比赛,激发热情。各班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班内进行诵读比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齐诵表演……

三、存在问题

存在主要问题是个别班级的极少数同学不能完成学期规定的背诵任务,还有个别学生背过的内容有的部分不熟。这些学生在以后的时间,只要加强练习,一定会完成任务的。最关键的是要激发起并让他们保持诵读的兴趣。

诵读经典在我校已蔚然成风,学生人人能诵读,班班有亮点,学校有特色,它已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着自身的情操。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礼貌待人……在校园里,学生的语言文明了,时时可以听到老师好、请、谢谢;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随处可以看到大同学帮助小同学的,自觉捡起地上的纸片;拾金不昧的现象处处呈现;学生自信、活泼、快乐,处处洋溢着文明之风、和谐之风。

总之,诵读经典诗文现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经典诵读活动推向深入,力争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品牌学校。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