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游览故宫心得篇一
现在回想起来,留在我的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它各个堂殿的匾额和对联,而且不是它的内容,仅仅是它的形式——那些匾额和对联的字迹。
你只要稍微留心就可以看出,所有这些匾额和对联的字迹,毫无例外都是正楷,一笔一划写得规规矩矩、板板正正,一点也不马虎。意味着什么?值得我们后人深思。
古人重视写字,曾有“文如其人”一说。这里的“文”既可以解释成“文章”也可以理解为“文字”。“文如其人”就是说:看你的文章和写的字,就知道你是怎样一个人。
汉字(象形文字)始于画图。古人认为,这一个个的字,是你的心支配你的手“画”出来的,它不仅表现了你想表现之物,在这同时,也无法避免地显露出了你自己的心灵。
这种说法不是毫无根据的,它不仅适用于使用象形文字的国家,即使在使用字母的西方国家也有“笔体学”(graphology)一说(参看《不列颠百科全书》7-246c)。世界各国对各种案件的侦查和犯罪心理的分析中,《笔体学》是常用手段之一。
我国古代对“习字”是很重视的,总是把“读书习字”并提,二者不可偏废。历代开科取士,先看你卷面写得是否规矩板正、是否干净整洁,如果考生字迹歪七扭八、卷面不干不净,完了,马上淘汰掉。
这不是形式主义吗?只要文章写得好,有杰出的见解,字写得差点,卷面不那么干净,有什么要紧?这是现代人的观点,现代人看重才,只要有本事(有才)鸡鸣狗盗之徒都有人录用。可是,古人不这么看,古人更看重德(道德、素养),他们认为一个吊儿郎当的人、放纵自己的人、对自己承担的任务缺乏责任心的人,本事越大越坏事。所以,他们让晚辈通过读书获得知识、懂得做人的基本规则;通过写字培养自己专心致志,求正求真求美的习气和待人处事的高度责任感。我们可以从《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中看到他在书法练习方面对自己的要求和对晚辈的教诲。
1949年后,共产党在大陆执政,风气大变。mzd的笔迹一开始并不普及,若干年后随着造神运动的兴起,逐渐传遍大陆。
我最先见到的是《人民日报》和“新华书店”这几个字。当我得知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题词时,一方面觉得应该:他是党的主席,党报、党店的名牌当然应该由他书写。可是心里隐隐觉得,写得不算好啊!《人民日报》4个字,大的大小的小,没有一个是端正的。“新华书店”4个字同样如此,而且其中“新”和“华”的悬针,都是需要拉中锋的,不但看不见中锋,整个这一笔,变成了一根杵!怎么会这样去写?出于对领袖的敬爱,口里不说,心里有些蹊跷。后来看多了,也就不以为怪了。
随着对mzd的个人崇拜的泛滥,很多人夸奖mzd的字体,尊为“毛体”,称颂他是伟大的书法家。不少人群起效仿,很多招牌、匾额都改成了时人仿写的“毛体”字。到处都是一边倒的歪歪,并不好看。
随着“毛体”流行的同时,社会上(自然包括学校里)流行开了一句不知来自何方的谚语:“国家不嫌字丑”,彻底否定了我国历代培养和选拔人才时,既重文(内容)又重字(形式)的传统。
让人们把字写好,写端正,很费劲;可是,要让大家“不嫌字丑”,歪七扭八、横倒竖切都行,却非常容易。从那以后,规规矩矩干干净净的手写文本,逐渐稀罕了。
这个事情重要吗?我认为重要,而且非常重要。你看看现在社会上假冒伪劣的产品,毒奶粉、假药、地沟油防不胜防,闯红灯,加塞儿,机动车往人行道上开,办假证件的广告满街都是,考试作弊,抄袭著作,假学士,假硕士,假博士,假科学家到处都能找到,贪污腐败,盘根错节。已经直接间接危及大陆上的每个中国人。
50年代,经过战争的洗礼,全民都期望着中国的新生,社会风气蒸蒸日上。1956-05我游故宫时,恰逢朱德委员长陪同伏洛希罗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去故宫游园,3-4辆黑色轿车从西便门驶入,来到我们跟前几米停下,朱德从前一辆车下来,去拉开后一辆的车门,伏洛希罗夫走下车来。这时,游人都自觉停步,鼓掌。朱、伏二人,向游人招手致意,然后,他们走他们的,我们玩我们的。有几个工作人员跟在他们身边。既看不出便衣,更没有戒严。那时的社会,稳定安详。
现在这些污泥龊水最初是怎样泛滥起来的呢?根子就在mzd,他把社会风气败坏了。
他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怎么会带头去破坏社会风气呢?他在1956-1957年间,搞了一个“引蛇出洞”的大“阳谋”。最先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一套新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说形势变了,疾风暴雨似的阶级斗争过去了,现在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还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接着又在全国宣传工作会上放言,要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还狠批了那些不赞成此举的党员作家和资深编辑。等到党内外把他的话信以为真的人,从爱护党的立场出发,向党交心和提意见的时候。他脸色一变,下令“反右”,把全国552877人划成右派(朱正《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第506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5出版),把在与国民党斗争中支持共产党的民主党派,扫荡无遗。
李&慎#之在《毛主席是什么时候决定引蛇出洞的?》一文前(李@慎@之 何+栋《中国的道路》第347页,南方日报出版社20xx.1出版),用黑体字引用了以下语录:——
孔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很明显,他是不赞成mzd上述作法的。而mzd却一直坚持这种作法。1958-1959他鼓励说谎话虚报产量的人,重罚以彭德怀为代表的刚直不阿、实事求是、敢于说真话的人。在把这些人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同时,把那些投机取巧、随声附和的人一直提到政治局。这样一来,从上到下都充满了说假话的人。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一泻千里、无可挽回地败坏下去。
古人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mzd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家,他善于出奇制胜,蒋介石和很多军官学校毕业的将领,败在他的手下。就因为他们预料不到毛用兵的诡异。毛也因此深深地自我陶醉。1949年他当上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后,仍怀着浓厚的兴趣钻研法家的造势和驭人术。他要“以奇治国”——治理这样大的国家,仍然不按规矩行事。文革前他自诩为“马克思加秦始皇”;文革中他不无自豪地夸自己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上有所好,下必胜焉”,今天社会上不少打着各色保护伞的“无法无天”的大小“和尚”,在兴妖作怪。人们面临的一切烂污,均发源于此。如果不作根本的检讨和转轨,转到“以正(普世价值)治国”的路上来,是很难遏制这股强大的烂渣流的。
游览故宫心得篇二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大学第一个假期里我去游览了 来自故宫,我被它的雄伟、壮丽深深地吸引了。
故宫建筑屋顶铺满了五彩缤纷的琉璃
接着,我们参观了钟表馆,我被那里陈列的各式各样的钟表惊呆了。大的好像一块巨石,小的则像一颗精巧的珍珠。每个钟表都制作得十分精美,图案设计引人注目,匠心独运。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向日葵形状的钟表,它“长”在一个金黄色的小花盆儿里,枝干挺拔,两片叶子青翠欲滴,简直就像真的一样,金黄色的花瓣里有一个小巧玲珑的钟表。那个六角星形的钟表上镶嵌着许多绿白相间的宝石在闪闪发光,还有许多形状各异的钟表,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我一边参观景物一听着导游的讲解,原来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北京故宫历史,故宫的建造历时20xx年,是明永乐年间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明初主持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人称“蒯鲁班”。
故宫从永乐年间建成到1920xx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权力中心的代表。故宫博物馆里还收藏了许多历史文物、奇珍异宝等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故宫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经典文化,经典具有权威性、不朽性、传统性。故宫文化具有独特性、丰富性、整体性以及象征性的特点。同时,她与今天的文化建设是相连的。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经典文化永远都是其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撑和创新的源泉,都是其得以存续和赓延的筋络与血脉。
参观了故宫,我真是大开眼界,它那富丽堂皇的建筑、珍贵的文物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我为我的祖先感到自豪! 不禁惊叹古人精湛的工艺、超人的技术、专注的精神。我为我的祖先感到自豪!
故宫的巍峨雄伟代表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魄,有了这种历史精神,我们国家还怕不强大、不发展、不统一吗?
游览故宫心得篇三
七月二日,忙了一天正事,三号游览故宫。
走进故宫,惊讶于古代建筑技术的高超!故宫的设计与建筑,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凝聚着近620xx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故宫,以其厚重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和社会、历史的里程碑。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这里代表了权威,也充满了神秘。
故宫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于明永乐4年(1420xx年),1420xx年基本竣工,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我们从天安门进,穿过一片青砖铺地的广场,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午门形势巍峨壮丽,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过桥经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宫殿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太和殿后是中和殿。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四脊顶端聚成尖状,上安铜胎鎏金球形的宝顶。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中和殿后是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游完外朝,到了内廷。故宫的后半部叫内廷,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里是后三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乾清宫是内廷正殿,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两头有暖阁。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重檐庑殿顶。坤宁宫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清代皇后所谓亲蚕典礼,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清代的“宝玺”也收藏在这里。
通过御花园左侧门进入西六宫依次参观了储秀宫、翎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然后出内右门回到乾清门广场,东行进入内左门,依次参观东六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乘乾宫、钟粹宫。参观完东六宫再回到乾清门广场,向东穿过景运门进入锡庆门,然后再进入皇极门,参观皇极殿、宁寿宫、扮戏楼、畅音阁、养性殿、乾隆花园、贞妃井,清同治年间慈禧、慈安二太后垂帘听政就在养心殿东暖阁。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
最后出神武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出北门神武门,参观了用土、石筑成的景山,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从景山西门出,游览了北海公园。
明清时代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而今我们可以在宫殿内任意穿行,可见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游览故宫心得篇四
七月二日,忙了一天正事,三号游览故宫。
走进故宫,惊讶于古代建筑技术的高超!故宫的设计与建筑,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故宫,以其厚重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和社会、历史的里程碑。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这里代表了权威,也充满了神秘。
故宫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我们从天安门进,穿过一片青砖铺地的广场,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午门形势巍峨壮丽,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过桥经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宫殿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太和殿后是中和殿。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四脊顶端聚成尖状,上安铜胎鎏金球形的宝顶。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中和殿后是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游完外朝,到了内廷。故宫的后半部叫内廷,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里是后三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乾清宫是内廷正殿,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两头有暖阁。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重檐庑殿顶。坤宁宫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清代皇后所谓亲蚕典礼,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清代的“宝玺”也收藏在这里。
通过御花园左侧门进入西六宫依次参观了储秀宫、翎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然后出内右门回到乾清门广场,东行进入内左门,依次参观东六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乘乾宫、钟粹宫。参观完东六宫再回到乾清门广场,向东穿过景运门进入锡庆门,然后再进入皇极门,参观皇极殿、宁寿宫、扮戏楼、畅音阁、养性殿、乾隆花园、贞妃井,清同治年间慈禧、慈安二太后垂帘听政就在养心殿东暖阁。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
最后出神武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出北门神武门,参观了用土、石筑成的景山,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从景山西门出,游览了北海公园。
明清时代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而今我们可以在宫殿内任意穿行,可见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游览故宫心得篇五
中国曾经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历史,而留在中国最有价值的便是皇宫。皇宫是古代统治者居住的地方,皇宫象征着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皇宫的豪华奢侈也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皇宫的建成耗费的都是平民百姓的汗水心血。
至今,皇宫仍是古时候保存最好的古建筑群,它的壮丽大气是毋庸置疑的。而在偌大的皇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那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皇帝的住所,现在被改为“故宫博物馆”。该博物馆成为了北京的一大景点,是一个5a级景区,每个季节来的游客都很多,不只是我们本国人,而且慕名而来的外国友人也是很多。
从小学习历史的我,决定和同学一起到故宫博物馆参观参观,感受一下古时候人们的智慧和古代皇朝的威武。据了解,故宫博物馆分为淡季和旺季,每个季的开馆时间和门票价格都不同。刚开始,由于没有限制进入故宫游客的数量,导致进入故宫的游客数量太多了,对故宫造成了一定的损坏。因此便开始实施了限流的策略,这个策略的实施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个人类的瑰宝。
走进故宫,已经不能用壮丽来形容了。偌大的广场能容纳不下上千人,围栏和地板都是用白色的石头建成的。围栏的建造十分的精细,可见古代的人工巧匠有多么用心来建造。我们一起走在这个大广场上,感觉到是多么的广阔。古代的统治者用来接受朝拜的地方便是这大广场,文武百官、平民百姓,都在这个广场接受帝王的统治。
故宫的每个大殿外墙都是涂上了红色的漆,也不知道是从古至今都这么鲜艳还是后人为了更好的保护才继续盖上红色的漆。大红色的围墙,让人看到了有种敬畏的心理油然而生。大殿的屋顶采用黄色的瓦砖建成,每个角落都有一个龙头,象征着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斜着设计的屋顶也是符合中国所在地区的气候,可以更有效的排水,避免屋顶积水。
我和同学走进一个殿内,里面的放着一块黄色的宝座,想必就是皇帝坐的位置吧。我对同学说:“好想上去体验一把做皇帝的感受啊,肯定很舒服。”而同学告诉我:“这边的座椅都是只能看不能坐,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古代留下来的文物。”跃跃欲试的我也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
故宫的台阶都在两边,而中间则是刻了一条条的龙。古时候的帝王都是以“龙”来称自己,说自己都是真命天子,龙的传人。
大殿门口的狮子,刻画的十分的凶猛,象征着帝王的守护者,达到一种震慑的目的,是一般人不敢逾越的。而且故宫的雕像都是不可以触碰的,更不可以骑在上面合影,违者甚至会有法律的制裁。
故宫的范围之广阔,就像一个迷宫一样深不可测。而古时候的权力之争更是在这看似平静的故宫中进行的,故宫的存在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接近历史,了解历史。
游览故宫心得篇六
1952-10-15,四川省考上东北行政区各大学的考生队伍,在中国医科大学校长办公室冯主任(他代表整个东北区各大学来接四川新生)的率领下,在北京车站附近转了10小时。我第一次走进天安门广场,看到了天安门、北海、中南海、中山公园、北京图书馆等地方。1956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济南煤矿干部学校任教,1956-1957多次去北京定福庄煤炭部干校编写教材。这期间,跑遍了故宫、颐和园、西山八大处、碧云寺、卧佛寺等地。
现在回想起来,留在我的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它各个堂殿的匾额和对联,而且不是它的内容,仅仅是它的形式——那些匾额和对联的字迹。
你只要稍微留心就可以看出,所有这些匾额和对联的字迹,毫无例外都是正楷,一笔一划写得规规矩矩、板板正正,一点也不马虎。意味着什么?值得我们后人深思。
古人重视写字,曾有“文如其人”一说。这里的“文”既可以解释成“文章”也可以理解为“文字”。“文如其人”就是说:看你的文章和写的字,就知道你是怎样一个人。
汉字(象形文字)始于画图。古人认为,这一个个的字,是你的心支配你的手“画”出来的,它不仅表现了你想表现之物,在这同时,也无法避免地显露出了你自己的心灵。
这种说法不是毫无根据的,它不仅适用于使用象形文字的国家,即使在使用字母的西方国家也有“笔体学”(graphology)一说(参看《不列颠百科全书》7-246c)。世界各国对各种案件的侦查和犯罪心理的分析中,《笔体学》是常用手段之一。
我国古代对“习字”是很重视的,总是把“读书习字”并提,二者不可偏废。历代开科取士,先看你卷面写得是否规矩板正、是否干净整洁,如果考生字迹歪七扭八、卷面不干不净,完了,马上淘汰掉。
这不是形式主义吗?只要文章写得好,有杰出的见解,字写得差点,卷面不那么干净,有什么要紧?这是现代人的观点,现代人看重才,只要有本事(有才)鸡鸣狗盗之徒都有人录用。可是,古人不这么看,古人更看重德(道德、素养),他们认为一个吊儿郎当的人、放纵自己的人、对自己承担的任务缺乏责任心的人,本事越大越坏事。所以,他们让晚辈通过读书获得知识、懂得做人的基本规则;通过写字培养自己专心致志,求正求真求美的习气和待人处事的高度责任感。我们可以从《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中看到他在书法练习方面对自己的要求和对晚辈的教诲。
1949年后,共产党在大陆执政,风气大变。毛泽东的笔迹一开始并不普及,若干年后随着造神运动的兴起,逐渐传遍大陆。
我最先见到的是《人民日报》和“新华书店”这几个字。当我得知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题词时,一方面觉得应该:他是党的主席,党报、党店的名牌当然应该由他书写。可是心里隐隐觉得,写得不算好啊!《人民日报》4个字,大的大小的小,没有一个是端正的。“新华书店”4个字同样如此,而且其中“新”和“华”的悬针,都是需要拉中锋的,不但看不见中锋,整个这一笔,变成了一根杵!怎么会这样去写?出于对领袖的敬爱,口里不说,心里有些蹊跷。后来看多了,也就不以为怪了。
随着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的泛滥,很多人夸奖毛泽东的字体,尊为“毛体”,称颂他是伟大的书法家。不少人群起效仿,很多招牌、匾额都改成了时人仿写的“毛体”字。到处都是一边倒的歪歪,并不好看。
随着“毛体”流行的同时,社会上(自然包括学校里)流行开了一句不知来自何方的谚语:“国家不嫌字丑”,彻底否定了我国历代培养和选拔人才时,既重文(内容)又重字(形式)的传统。
让人们把字写好,写端正,很费劲;可是,要让大家“不嫌字丑”,歪七扭八、横倒竖切都行,却非常容易。从那以后,规规矩矩干干净净的手写文本,逐渐稀罕了。
这个事情重要吗?我认为重要,而且非常重要。你看看现在社会上假冒伪劣的产品,毒奶粉、假药、地沟油防不胜防,闯红灯,加塞儿,机动车往人行道上开,办假证件的广告满街都是,考试作弊,抄袭著作,假学士,假硕士,假博士,假科学家到处都能找到,盘根错节。已经直接间接危及大陆上的每个中国人。
50年代,经过战争的洗礼,全民都期望着中国的新生,社会风气蒸蒸日上。1956-05我游故宫时,恰逢朱德委员长陪同伏洛希罗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去故宫游园,3-4辆黑色轿车从西便门驶入,来到我们跟前几米停下,朱德从前一辆车下来,去拉开后一辆的车门,伏洛希罗夫走下车来。这时,游人都自觉停步,鼓掌。朱、伏二人,向游人招手致意,然后,他们走他们的,我们玩我们的。有几个工作人员跟在他们身边。既看不出便衣,更没有戒严。那时的社会,稳定安详。
现在这些污泥龊水最初是怎样泛滥起来的呢?根子就在毛泽东,他把社会风气败坏了。
他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怎么会带头去破坏社会风气呢?他在1956-1957年间,搞了一个“引蛇出洞”的大“阳谋”。最先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一套新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说形势变了,疾风暴雨似的阶级斗争过去了,现在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还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接着又在全国宣传工作会上放言,要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还狠批了那些不赞成此举的党员作家和资深编辑。等到党内外把他的话信以为真的人,从爱护党的立场出发,向党交心和提意见的时候。他脸色一变,下令“反右”,把全国552877人划成右派(朱正《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第506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5出版),把在与国民党斗争中支持共产党的民主党派,扫荡无遗。
李&慎#之在《毛主席是什么时候决定引蛇出洞的?》一文前(李@慎@之 何+栋《中国的道路》第347页,南方日报出版社20__.1出版),用黑体字引用了以下语录:——
孔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很明显,他是不赞成毛泽东上述作法的。而毛泽东却一直坚持这种作法。1958-1959他鼓励说谎话虚报产量的人,重罚以彭德怀为代表的刚直不阿、实事求是、敢于说真话的人。在把这些人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同时,把那些投机取巧、随声附和的人一直提到政治局。这样一来,从上到下都充满了说假话的人。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一泻千里、无可挽回地败坏下去。
古人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毛泽东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家,他善于出奇制胜,蒋介石和很多军官学校毕业的将领,败在他的手下。就因为他们预料不到毛用兵的诡异。毛也因此深深地自我陶醉。1949年他当上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后,仍怀着浓厚的兴趣钻研法家的造势和驭人术。他要“以奇治国”——治理这样大的国家,仍然不按规矩行事。前他自诩为“马克思加秦始皇”;中他不无自豪地夸自己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上有所好,下必胜焉”,今天社会上不少打着各色保护伞的“无法无天”的大小“和尚”,在兴妖作怪。人们面临的一切烂污,均发源于此。如果不作根本的检讨和转轨,转到“以正(普世价值)治国”的路上来,是很难遏制这股强大的烂渣流的。
游览故宫心得篇七
在奥运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去北京参观举世闻名的故宫。
中午,我们和导游从酒店出发,很快就到了故宫,导游买好票,我们就从故宫的正门午门进去了。哇!参观的中外游客很多,可见北京故宫的魅力之大。听导游说,故宫很大,而且,她非常幽默地向我举了个例子:你现在十岁,如果你在故宫的每一间房间住一个晚上,到那时你就三十七岁了。我听后,在心里默默地估算了一下,有差不多一万间房呢,哇!故宫确实大,如此规模宏大的宫殿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我们走过内金水桥,听导游说,它是由很多汉白玉石组成的,我随着导游指点的方向看去,一条蜿蜒的河流自西往东缓缓流走,河水很清澈明亮,五座汉白玉桥横跨在内金水河之上,洁白无瑕,就象五位身穿白色衣服的战士。
迈过金水桥,穿过空旷宁静的太和广场,就来到雄伟壮观的太和殿。
太和殿里面很宽敞,里面的装饰虽然已觉陈旧,但仍然可以看出昔日的金碧辉煌 ,墙壁上全部都雕刻着龙,栩栩如生,导游说这些龙意味着真龙天子。太和殿中间有一张龙椅,龙椅上盘旋着九条龙,它们用威严的目光迎着来参观的游客,仿佛在说:“欢迎来到皇家之地,领略 皇家风范。
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太和殿,我们来到了御花园,这时,一阵风吹过,让人觉得心旷神怡,御花园里风景优美,五彩缤纷的花朵,绿茵茵的小草,九曲十八湾的小桥,枝繁叶茂的树木,我仿佛陶醉在这个美丽的花园里,回到了过去,看着那些皇妃在玩耍,大臣们在吟诗作对,皇上在游乐。
我从神武门走出故宫,还忍不住看一下这雄伟壮观的宫殿,心里默默地说:故宫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祝愿你会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和祖国的繁荣昌盛。
游览故宫心得篇八
刚由午门进入故宫,有些细心观察的营员就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午门从外面看有三扇门,而进来后却有五扇门呢?讲解员耐心地为好学的小营员介绍了我国古代建筑中明三暗五的建筑手法。营员们点着头恍然大悟的样子,不禁对古代建筑手法的高超啧啧称奇。
接下来,讲解员带领营员们循着明清帝王走过的御道来到了太和殿。面对着雕梁画栋、宏伟壮观的太和殿,营员们不禁感叹:“我们真是太渺小了1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小营员们了解了更多关于太和殿的知识。
每到一处景点,营员们总是先听讲解员专业而细致的讲解,然后才会到处摸摸、看看,并迫不及待地用相机记录下自己和同伴的身影。在休息的间隙,有的小营员还拿出故宫地图缠着讲解员为他介绍更多的故宫知识。
皇帝上朝的太和殿、皇后的寝宫乾清宫、太后的寝宫慈宁宫和大石雕,都让营员们感叹着明清皇宫的恢弘而流连忘返;被八国联军刮掉金箔的大缸、被岁月侵蚀的石栏又让营员们回忆起那段丧权辱国的屈辱历史而唏嘘不已。
在故宫博物院的合影
在故宫的最后一站,浩浩荡荡的营员们来到了御花园。参天的古柏、缠绕的连理树、巍峨的假山都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皇家御花园的大气与磅礴。
在沉沉的夕阳中,营员们依依不舍地在故宫前合影留念后离开了故宫。
游览故宫,营员们不仅领略到了古都北京的辉煌与繁华,更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相信他们以后一定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游览故宫心得篇九
北京故宫是闻名于世的中式传统建筑皇宫,也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宫殿。去北京游览的人大多要去这座深宫禁城里参观一番,以了解封建时代皇帝的生活环境及豪华建筑的容貌。
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两代24位皇帝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它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故宫占地很大,所以我想介绍一下故宫的布局。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的,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
我们随着参观人流,沿着中轴线向前观赏着,游览着,看着金碧辉煌的高大殿宇,品味欣赏着建筑物的优美设计,合理的布局,精巧的工艺制作,可以说故宫里面的东西都是艺术精品,每件器物上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高超的劳动成果,充分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才华所在。从最为简单的排水处理上看,就彰显出一种环境理念的运用与卓越的艺术才华。若大的宫殿,庭院保持在平整洁净的水平上,防止积水,而且排水设置是那样的完美,那样的巧妙,把排水口设计成艺术品,不影响整体形象,而且变成了一种装饰,烘托起高大建筑物的秀美,这足以证明了故宫整座建筑物的绝伦之处。先人已经随着年轮远离我们而去,但这精美的艺术佳作则是变成了会说话的艺术品,向后人述说着那段历史的容貌。我们钦佩艺术家们,劳动者们,是他们造就了中国的辉煌历史,开创了历史文化的长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让我们有幸目睹了这座神奇的紫禁城容貌。可以断言,来此游览的人,无不为故宫的高超建筑物,合理布局而喝彩。
关于故宫的三殿,我不得不提的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它是紫禁城宫殿之中最大的一座,寓意“九五之尊”,但是这次参观中最可惜的就是这个故宫最大的一个宫殿太和殿在修护没能开放。
但是故宫里面的导游也给我们介绍一下里面的情况了,太和殿的匾额是“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御笔,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看上去真的很有威严。殿前设有广场,可容纳上万人朝拜庆贺,这也使整个宫殿的气势更加恢宏。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后三宫不得不提的是乾清宫、坤宁宫。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殿的正中有宝座,墙上高悬这“正大光明”的匾,还有摆放整齐的供休息的床和椅。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坤宁宫是明朝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坤宁宫和乾清宫距离之近充分体现出了古代皇后的地位之高,等级分明。
看到御花园、以红黄色调为主的宫殿,而且宫殿屋顶的形态各异,真的很宏伟壮观,不由的想象着在我脚下的路曾经是皇帝必经的路,眼前的景是曾经寻常百姓所不能见得,心中对故宫的敬畏油然而生。使我想到100多年前,一个名叫赫德兰的美国人曾经在参观故宫后,写下这样的文字:“不知为什么,在这里你会被你所见到的一切所打动。这里有一种独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这又是一种让你感到亲切的美。”也许外国人并不能像中国人那么感同身受,但是从他的文字中我找到了和我们相通的感受,故宫给人的是尊贵的美,震撼的感觉。
我们沿着天安门这条中轴线一直穿过神武门,在拥挤的人流中随意地观看着,拍摄着艺术的精华品,留下深刻的记忆。我们欣赏着故宫的神韵,感悟其雄伟壮丽的气魄,为故宫的宏伟壮观而赞叹!同时,也为那些朝代兴衰而感叹,历史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感慨,启迪着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汲取先进精华成分,化作精神食粮,起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由于故宫很大,可以相当于一个小城镇了,所以要都参观过来需要一天的时间,如果没有一定的体力的话,整个故宫参观下来是很累的,但是从此也看出古代皇帝的家族之庞大,真的和现在我们的生活状况大相径庭,有玩有办公有举行庆典有居住有修养甚至有“冷宫”,如此的齐全,充分体现皇族的地位,再到每一处的建筑寓意等等,让我又深刻体会到了古代皇权的至尊威严,皇帝乃天子的九五之尊。。偌大的故宫,建筑的形态,恢弘的气势也让人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真正体味到什么是智慧的结晶。
总之这次故宫之行,让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不仅让我了解了我们中国明清两个封建王朝的杰出的宫廷建筑,更让我动容的是里面的每一件建筑都有其背后传奇的故事,让我对历史又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