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淮海战役观后感100字(汇总三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观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淮海战役观后感100字篇一

以人为本乃胜利之本

《淮海战役》中,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是80万对60万。但是战争的胜负,不是仅仅从兵力的对比,通过简单的加减法得出来,关键要看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众所周知,我方一贯重视对軍隊的建设,重视对指战员和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实战锻炼和总结,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风优良,作战能力过硬;在争取人民方面,我党始终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行了一系列包括土地革命等在内的改革,使老百姓翻身得解放,有了土地,建立了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情,因此得到了当时解放区约500万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反观国军方面,军中媚上欺下,军纪涣散,士气低落,四大家族更是搜刮民脂民膏,将国统区人民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脱离了群众的.支持,因此他们的对手不仅仅是60万解放军,还有500万的人民大军。正如陈毅司令员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推车推出来的。”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军没有搞好軍隊建设,没有争取人民、为了人民,因此,此役我方的胜利是必然的。

总结淮海战役不难得出“以人为本乃胜利之本”这样的结论。同样道理,对于企业来说,要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如果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企业必将无往不胜。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处理好员工关系,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尊重员工,教育培训好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广大员工为企业的改进和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使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不断得到提升,让他们感到自身价值在不断得到实现。

搞好团队建设是成功的保障

淮海战役老蒋集团为什么会溃败呢?这要归因于老蒋领导的团队问题。影片中老蒋集团的众多将领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同时削弱他人的力量而见死不救,等到被自己视为“眼中钉”的同伙兵团被我军各个击破和歼灭后,当然自己也摆脱不了被我军消灭的命运。正如老蒋所说:“我是被国军打败的,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这句话说得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对于軍隊中的派系之争、见死不救、一盘散沙的局面,他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另外,老蒋推行独裁统治,凡事自己说了算,部下迫于他的淫威,既不敢怒也不敢言,同时他提拔亲信、打击异己,弄得整个团队涣散无力。相反,我方领导有方,思想团结,决策民主,执行坚决,行动迅速,军民团结,士气高昂,因此胜利也就顺理成章。

可见,搞好团队建设,对于一个团体来说是多么重要。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抓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同时要抓好员工的技能培训,使我们的员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打造一支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开拓创新的员工团队;我们更要抓好干队伍伍的建设,让干队伍伍起好模范带头和战斗堡垒作用,抓好作风建设,形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机制和风气,广开言路,不断改进;同时要积极消除部门之间的隔阂,加强沟通交流,为完成公司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团结协作、全力以赴!

淮海战役观后感100字篇二

3月18日我们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重温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淮海战役,我深感此次参观学习,对于继续发扬革命传统,摆正心态,今后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很有启迪意义。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是解放战争时期我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南线主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歼灭战,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极其不易。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并且有先进的美式装备还占有后勤保障优势。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并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相差悬殊。但是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气吞山河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毅力,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经过6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共消灭国民党军55万5千余人,夺取了战役的伟大胜利。

纪念馆战役史实部分以大量翔实、珍贵的历史照片、革命文物和艺术作品,真实再现了淮海战役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卓越指挥才能,形象反映了我军指战员英勇无畏、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缅怀先烈厅陈列的烈士的生平事迹,遗像和遗物,陈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纪念馆,缅怀先烈的珍贵图片。战役中,3万多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有身经百战,屡建战功的军事指挥员;有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工作者;有视死如归,冲锋陷阵的战斗员;有不畏艰险,保证供给的后勤人员……他们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建立了不朽功勋,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中奋勇前进。巍然矗立在徐州南郊凤凰山下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不仅是光荣历史的见证,也是激励后人的丰碑。

回想起纪念馆中的一幅幅画面,一组组的文字介绍,至今让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想想当初革命先辈们,看看自己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时常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们,我们应该知足、惜福。摆正自己的心态,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的生活才能对得起为我们今天而牺牲的先辈们!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就是要把握历史方位,培育世界眼光,既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

历史充分证明,人民是我们的力量之源,为民是我们的本色所在。一个政权,其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要学习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精神,努力在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做出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具体规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树立务实的作风,创造风清气正的美好明天,让“中国梦”在社会每一分子的务实进取中得以实现。

淮海战役观后感100字篇三

昨天晚上没有写东西,拖到今天中午来写,淮海战役又看了三遍,总觉得还是不大明白怎么回事,大决战系列电影观后感想淮海战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一次很有代表性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太多的后人正想对这次在中国的中原战场上的逐鹿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影片安排的很紧凑,却又花了大的笔墨来描写一些小的人物,小的细节,来突出战斗的惨烈,指挥员的紧张。

相对于胜利的结果来说,战役的过程是环环相扣的。中原战场是如此大规模的局势调动对双方的指挥官来说,都是及其严峻的考验。战机稍纵即逝,黄伯韬的被围完全就在于他两天"种种原因"的磨蹭,没有架浮桥,让十万人马成了粟裕的盘中美味。这是他做为指挥官的失职。

可对于杜聿明来说,失败的结果是他早就预见到的。他拿着蒋介石措辞严厉的亲笔手术,无奈,愤恨。蒋介石给他过四十四岁生日,让蒋经国带着10万银元给杜聿明的母亲过生日,软硬兼施,逼杜聿明带兵撤出徐州,却又在中途来了这样一纸手谕。三条作战路线,粟裕赌准了杜聿明不会愚蠢到走两淮,虽然我军都已经在截获的国ming党电报里面得到所谓国防部的建议,让杜聿明走两淮,。毕竟,杜聿明被蒋介石从徐州调葫芦岛,又从葫芦岛调徐州,他在国ming党的军官里面,还是有军事才能的。

但是应了巴达维的那句话"您为什么不让那些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年轻将军们在战场上作出军事部署,而要每逢战事,亲自督战,做做站部署呢?"蒋介石的军事才能在电影里面是屡屡被败仗所羞辱,也不知道老蒋其人身为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的校长,到底会不会打仗,这个,没有研究过蒋介石的生平,也无从说起,不过,撤出徐州之后的杜聿明收到的蒋介石的一纸措辞严厉的手书,就已经预感到他杜聿明的后路就掐断在了这淮海战场上了。他满腹的愤恨,慨叹说--"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没到重要关节总是直接干预指挥,唉--完了!完了!照这个手令执行,三个兵团,数十万将士,眼睁睁的就--"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也许是杜聿明被俘后给他治病,而后全家在大陆团聚的政治原因,我想,影片中对于杜聿明的描述是很丰满的,从某总程度上也肯定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甚至还有专门的他t恤士兵,不想让自己的士兵冻死饿死,不带武器投降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镜头。

而于蒋介石的蹩脚的军事指挥才能相对应了,还有他的治国方略,太多的事情是从根基上决定了行事的方向,所以也就注定了不会有什么扭转乾坤的曙光,所以布雷先生的死,在影片中更显出了他的悲剧色彩,没有什么来挽救他的绝望,结束自己的人生,俨然成了他最后的选择。

陈毅元帅曾静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蒋介石打仗的时候忙着平息后方人民的骚乱,而共产党的部队这边,人民群众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这就是人心。

不多说了,总感觉自己是力不从心的,只能就电影说些什么,再往深了说,恐无法下笔了。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