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体会23篇(通用)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潜心做好备、教、改、导、辅教学五环节,密切关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四点体会: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针对七年级新生在学业平、认知能力上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摸索采取分层教学、课堂互动、设置不同评价体系第形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发现、会提问的习惯,而课外又通过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等形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会预习、会复习、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①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②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③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④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⑤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十九年的教学实践,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较大提高,学生的优秀率和及格率也平稳上升。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立足本职工作,恪尽职守、潜心育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根据国家教育局发的《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紧急通知,切实落实停课不停学,坚决执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精神,还不耽误学生们的学习。我们少室路小学全体教师从接到通知起,就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开展线上教学的准备工作之中。

我们一边通知每位家长为学生准备网络学习需要准备的硬件设施,一边投入到平台选用的准备工作之中。为了保证每位学生能够参与到线上学习之中,不落下一名学生,每位教师想尽一切办法联系没有给老师回复信息的家长。蒋老师为了通知王杰的家长,打了十多个电话,才联系上他的爸爸。为了让家长彻底明白需要给学生准备些什么,学校给每位家长发送《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提醒每位家长注意事项,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感谢。

为了能够顺利开展线上教学,对于从没有接触过此种方式的教师们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面对困难,全体教师没有一人有怨言。白衣天使们面对新型冠状肺炎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时都能人人迎险而上战斗在一线,给我们教师们树立了迎难而上的榜样 ,也激励了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我们摸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或自己制作微课,或寻找好的资源。范老师在外地网上办公,用自己的流量教我们怎样使用云视讯;我们英语组的老师,十一二点了还在教师讨论交流使用云视讯的方法……在2月10日,全校每位教师都准备好了一周所需的一切教学准备工作。

后来我们学校决定统一听网络直播课,师生共同听课。我们通过听课,及时在优教信使和微信班级群里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每天都很忙碌:给学生讲课,帮助学生理解;听学生读书,指出错误的读音;批改学生作业,指出学生错误的地方;提醒学生认真学习,鼓励学困生,坚持完成各项作业;我们看着手机一一统计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学习反馈情况……我们没有上班、下班之分。在休息时间,只要学生有问题,家长们有要求,我们马上进行回复。

为了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边教边反思,及时寻找新的方法。

而我们的王校长,也在为全体教师、全体家长们的网络问题加班加点询问、统计,在操控大局的情况下,解决大家的实际困难。

为了早日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虽然上不了一线,不能像“英雄白衣战士”们一样冲锋陷阵与病毒做斗争。但是,我们全体教师也在行动,共同为战胜疫情这场战斗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停课不停学,我们在行动;抗病毒战疫情,我们责无旁贷!武汉——加油!祖国——加油!!

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营造和谐气氛,使学生敢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四、适时评价,使学生善于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问题意识敢问想问会问善问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一个人能否综合运用知识以及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体现,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和发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民主环境,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善于吸收教育科学以及所教的小学数学最新研究成果,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努力营造和谐气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但是,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心里即使有许多问题也不敢提出来。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于是课堂上就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什么问题可问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一定要改变这种习惯,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其次,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批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少些不准,多些允许,提倡讨论、辩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教师要根据数学思维的问题性这一特点,抓住学生认知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矛盾,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发思维活动,在思想上产生疑问,从而发展提问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问题要小而具体,新而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要有启发性、开放性、现实性,要注意从教材的难点处设疑,从易错处设疑。例如,笔者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数,教师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再由学生验证,学生发现老师的判断既准又快,都急于想知道为什么,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来判断,体会老师神奇之所在。这样设计激起了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这时候教学新课内容,一定会大大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同时教师要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学生只有对所学科目感兴趣时,才能想学习、爱学习,才能乐学、会学。因此,教师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寄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佳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

例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一条路长1200米,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3,第二周修了全长的40%,_____?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我们班级男女生人数正好相等,我把学生按性别分成两组,一组提问,一组解答。提出合理问题的加一分,解答问题正确的加一分,否则不予加分,最后看哪组的得分高。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教学自然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科学、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架起思维的桥梁,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的提问也很关键,教师善于提出问题,会影响学生养成“发现—提出”问题的好习惯,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如在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时,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要追问这一步是求什么的?“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留给学生表达思维过程的机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题不只是问别人,更主要是问自己,引发自己的思考。自己经过足够的思考,再和别人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会有更大的收获。总之,学生要有深究细追,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精神和勇气。

在课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又多又好”。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带着帮助老师教学的心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复习圆柱圆锥时,老师出示:一个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1、5米的圆柱体,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做这样一个圆柱体需要多少铁皮?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等等,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另外,质疑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因果质疑法,在教学三角面积时,学生会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来的?此外还有比较质疑法,反问质疑法等。指导学生善于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学会提问,养成提问的习惯。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对学生提问要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简单地做结论性回答。认真倾听学生的每次发言,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不同的意见,都发自内心的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并且鼓励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和自身实际来考虑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向学生渗透问就比不问强的思想,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生。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把握教材,创造条件,让学生敢于提问,愿意提问,善于提问,给学生主动提问留足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在教学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单一地、无休止地讲述,讲了再讲,甚至反反复复,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然要产生逆反心理,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所以,我们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自身位置与主角,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注重学习过程,不偏重结果,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轻易否认学生的观点、看法,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参与探究学习和质疑问难。

对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重点句、重点段进行精讲,通俗易懂的句段可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念,完全让他们读出情感,念出含义,更让他们亲身感受文中之情,而教师只是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方位提高,知识水平与本事也就相应升华,教学效益明显事半功倍。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供给阅读机会,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资料的深刻了解与理解,同时要有助于学生很好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教学新课之前,我们应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意境,适当配制优美的音乐、图片,让古诗、课本剧、甚至一些散文伴随这些更加让人陶醉,有情趣味,有滋有味。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其特定环境中细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享受和陶醉,自然会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进取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所以,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我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

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并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必须的感情,且能用自我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一样时期提出不一样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资料。

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境时,总是将自我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阅读教学时,我们必须抓住那些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渲染人物情感有着重要作用的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品味,领会内涵,学习用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真情实感。如《月光曲》一文,在贝多芬第二次弹琴之前,这样写道:“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旁边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着琴键来。”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望了望”一词,引导学生联系贝多芬由屋外听琴到屋内弹琴的经过,来领悟他由同情到动情的感情变化,领悟他正是在这“望了望”的一刹那,产生了要把美的音乐献给这对穷兄妹的活力。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资料,我们能够借助录像、幻灯、录音、图片等创设诱人的情景,化抽象为直观,把课文情境再现于学生眼前,使他们受到最直接、烈的刺激,到达激发思维、丰富认识、渲染情感、构成共鸣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帝国主义者都可憎的嘲笑”是一个可充分利用的绝好情节。

于是我把帝国主义者嘲笑的傲慢姿态用漫画的形式搬上投影片,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资料、仔细观察漫画的基础上,我又播放了关于当时修筑京张铁路的情景解说。经过这一情境创设,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京张铁路不仅仅是融勇气、智慧于一体的铁路,更是一条争气之路。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情感和詹天佑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齐,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詹天佑的无比敬佩之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要经常地借助于朗读、想象来入境、入情。朗读不仅仅要求学生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还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进取性,启发想象,入境生情,让境在脑中生情,在胸中涌动,到达文思合一,情境相融。如教学《草原》一文时,指导学生用轻快、流畅、满怀活力的语调朗读第一节。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凭借着想象的翅膀,仿佛置身于辽阔碧绿的大草原之中,引吭高歌……这样,学生既领略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美,还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供给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资料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是一次通透的洗礼。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进新课改,是对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教材的使用年级,我校七年级语文组在校领导和其他年级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认真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些许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我校教研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训,每周定时定点学习,让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并在专门的研讨会上将教学中出现的预设外、生成性的问题共同解决;学校创设条件,选派青年教师到武汉等地参加新课改研讨学习班和新课标培训,同时请市、区教研员到校讲学、讲课,努力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呈现于一线教师面前,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使新课程理念渗透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观念上变“以教师为本”为“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我们准确把握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舒张学生个性。在第一册的“口语交际dd这就是我”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设立了语文学习的成长记录本,让学生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自我介绍”,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其后的点点滴滴则是成长中的心路历程。如学习《理想》这一课时,结合课后名言,让学生在记录本上记下自己的座右铭,既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也让学生下意识地积累了许多知识。再如我们学习《邓稼先》和《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们请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偶像,说说为什么佩服他,那么自己准备做一个怎么样的人?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做一个有抱负的人。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集体备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年的课改实验中,我们充分反思过去备课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制定了"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新的备课方式。其中,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加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适合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保证。通过讨论,我们对新的备课方式形成了以下几条意见: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每单元课文由教师分工备课,再集中汇总,讨论修改,用集体的智慧形成一整套精品详案。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另一方面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材,指导学法,辅导学生。与之配套的还有一系列说课设计、研讨课、评课,也有问题解决式的互动研讨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举行了相应的具有竞赛性质的活动。如刚刚结束的中学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奖赛,青年教师从讲课、说课、教案编写、现场评课等方面展示出各自的风采,显示我校青年教师较高的教学水平,并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新课改的行进。学校规定全体教师每节课后必写教学心得,通过自我反省,以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形式进行内省式反思,通过理论学习或与理论对照进行学习式反思。通过与他人交流、过程观察、学生反馈、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交流式反思。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以研究的视角反思教学、以反思的成果改进教学,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学校还定期对教师课后反思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将评定等次在全校公示。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读书、积累、提高”的主题活动,运用各种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如“精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既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摘录自己欣赏的隽永小文。每节课训练一人,要求人人能讲,并能从中获益。经过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明显进步,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也相应提高。

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郭沫若有"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翕张。"积累是语言材料的内化为个人语言储备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积累,可以是生活中自由点滴积累,也可以根据老师的安排积累,值日生每天在板报专栏上抄写一首诗、一句名言,一组优美的句子或其它内容,并向学生推荐《读者》、《中学生阅读》等书目,定期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适时作时事点评。在课堂、学校的大环境中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营造人文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接受的个体性。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课程标准设置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例如在进行“探索月球奥秘”的主题研究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关于月球知识的研究小课题,于是“月球知识知多少”、“有关月亮的对联和谜语”、“月亮的传说”等一系列子课题产生了,带着这些课题,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了研究中。有的学生几个人共同研究一个课题,你上网查阅资料、我上图书室借阅书籍、他负责整理资料,个个干得头头是道;有的学生则和家长一起合作研究,在自己研究的同时也让家长更新了一回教育观念。还有学习《鱼化石》一诗时,请学生自己收集关于化石的资料,学生们带来的成就出人意外:图片、论文摘选、文章、诗歌,甚至有的同学搬来了自家的大百科全书,可见学生们对活动课的期待与热忱。综合性学习课《黄河,母亲河》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黄河历史组、黄河诗歌组、黄河传说组,黄河环保组,收集资料,归纳整理,显示了很好了自学才能,更体现了学生集体的智慧。

与时限较长的综合性学习课相得益彰的是一些小活动。如课本剧,像《丑小鸭》,学生们自制卡通面具,设计台词,自编自导,还煞有介事;还有课文人物的心理访谈,学生研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扮演主持人,为课本人物作内心独白,于其中折射出自己的精神世界;组织学生编写手抄报,学生自己分工合作,采访、排版、配图、发行,充分展示了自我才能。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接触现实生活,扩展知识视野。

我校紧紧抓住现代信息技术三个支撑点,即硬件建设、软件开发、潜件发展,努力开发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直观的效果,融图、文、声、像于一体,便于以另一平面呈现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如《竹影》一课中关于中西方绘画的差异,难以捉摸地在一个个方块字间游移,可当多媒体呈现出两组各具特色的中西方绘画作品,像郑燮的《竹石图》,塞尚的《静物》等,则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其不同。《观舞记》课件的导语部分恰到好处地引入印度舞蹈录影,让学生领略到异域风情,对课文中冰心女士的描绘则更充满了期待。课件《神州大戏台》进一步将展示平台的作用发挥尽致:各种脸谱、唱腔让学生赞叹不已的同时心领神会。《黄河颂》课件中黄河壶口大瀑布腾挪宇宙的姿态、《黄河大合唱》吐呐山河的气势使光未然的诗歌灵魂于声色大动之中赫然显现。

新课标下的教学每一步前进都需要探索总结。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明确。如新课程中“双基”的落实情况,教学评价的把握,我们的课程内容对于形成学生素质过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语文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爱上语文,因为它是一门神奇而美妙的学科,快乐地学习语文,学习快乐的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用语文来描述生活!

本学期将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感慨颇多。语文是学好其余课程的基础,细心教师不难发现,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较好的。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很多不良习惯也随之而来,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两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多种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坚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经过一学期的培养,此刻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已初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我经常告诉孩子们,你们正如盖楼的地基部分,仅有地基打牢了,那么高楼盖起来就坚固无比了。我们学习知识必须要好把基础学扎实。那么,这一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所以,在本学期的拼音教学中,我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目的就是让学生学扎实。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趣味,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其他教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我能让学生学得简便、学得扎实。

(2)抓好写字训练。

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异常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教师,我更注重自我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学光盘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异常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坚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所以,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我给他们讲了小树苗如何长成参天大树的小故事,很多孩子能够做的很好,只是自控本事稍弱些,时常忘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醒。

(3)抓好读书训练。

阅读,对学好语文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这是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进取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分主角读等形式在必须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我的感受来。

总之,在新课标精神地指导下,我将继续更新观念,开辟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可是,由于一小部分学生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差异,学习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因而班级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全班同学的整体水平,使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教学心得体会篇六

走进围棋,兰老师围棋教学培训心得

今年xx月起,学校特聘兰老师为围棋组的几位教师进行围棋教学培训,我也有幸参加学习,从头开始了解围棋。截至今日,兰老师的培训已进行了8次有余,其内容涵盖围棋理念文化、发展过程、行棋手法以及围棋启蒙阶段学习的重难点等等。虽然部分学习内容对我而言挑战较大,依旧感觉受益匪浅。接下来,就将我几次学习后一些浅薄的认知心得进行简单分享。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进入围棋组之前,所有关于围棋的了解,不过是从2次校内公开课上的来的“打吃提子长”,知道围棋好,却始终不能理解好在哪儿。在上培训课的时候,自己动手去摆棋,去练习,对围棋起了兴趣,自己也愿意在空闲时间去琢磨琢磨围棋。 第二,那些我学到的知识。围棋教学培训课上,所讲的围棋知识我并不能达到一一掌握的地步,但是听的多了也对一些围棋的基本行棋手法(长尖跳飞)、围棋术语(撞扳顶托退……)等有了最基本的了解,这些对我而言都是一笔笔“收入”。

我一直认为没有白学的知识,没有白花的时间。我为什么要参加培训呢,就是为了能让自己更多的去了解围棋,然后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用起来。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我们所教的围棋有了底气,且能自然而然地把培训中自己吸收到的极小的一部分知识用在和家长的沟通中。

第一,现有学员家长的沟通。以前和家长沟通的时候,我说的比较多的就是“围棋是个慢活”“学围棋必须得多练习”等家长都明白的道理,却是没有任何稍深入一点的沟通。现在和家长聊天的时候也会插入一些诸如“围棋其实很多时候是变化的,同一道题目,不只是有一个答案,下在这里可能是六十分,换个地方能得一百分,但是还可能下在另一个地方能得一百二十分,在这个过程中锻炼的就是孩子的思维能力等”,经常聊一些这样的话题也会觉得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近了一些,可说的东西多了一些。

第二,有意向家长的咨询。围棋好在哪?专注力、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的培养,计算能力的提升……那怎么培养和提升是家长比较关心的地方,以前我只能说出培养什么,现在也能简单告诉家长围棋是怎么去培养的,征子的计算、官子的数地都是在培养计算能力,我们老师是怎么去上围棋课,为什么这样安排等……整个咨询的时候就会更顺畅一些,另外,我也会偶尔摆个简单的棋形给家长和孩子讲一讲,做一些相对深入的沟通。

在前几次培训完的时候,我有点儿着急,因为我看不到这样的培训我们的老师能够用在课堂上的有几分,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最近几次的培训我发现她们也在发生变化。课间的时候我到芒果班上,拿着棋盘和学生玩了一会儿,考了考他们对“长尖跳飞”和“一二线”的掌握,几个孩子掌握的都还不错。另外,最近晴天在围棋培训的时候特别认真,发问也比较多。她不仅在课上把兰老师讲过的棋形挨个记下来,更是把中级练习册上的题目挨个做完再请兰老师批改指导。相信这样下来,她们的围棋专业知识一定能够提升起来,这样她们有“一小桐水”的时候才能给孩子们“一杯水”,保证启蒙阶段的教学质量。

归根结底,围棋组能不能做起来还是在教学上,只有严谨的教学态度、有保障的教学质量,再加上用心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围棋有口皆碑,留住老学员,引来新学员。

感受颇多,奈何笔力有限,今日的心得总结暂告一段落。

教学心得体会篇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论述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观念。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获得丰富、真实的写作素材,教师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把他们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鼻子去嗅闻,用双手去记录,用心灵去感悟。学生只有体验生活,体验情感,发现新奇的事物,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感受生活,教育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如种植花草树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如感受成功时的喜悦,受到表扬时的欢乐,遭遇困难和挫折时的沮丧……生活就像源头活水,为学生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教师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乐趣,学生才能在作文中张扬个性,展现生命的灵性。

知识面狭窄,就会缺乏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因为“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所以,学生只有储备丰富的知识,在写作中才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就会有话可说。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怎样让学生储备丰厚的知识呢?课外阅读是学生储备丰厚知识、积累语言材料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如把学生一周五天的阅读内容变换花样,分类抄写在黑板一角,利用学生课前休息时间和午休后的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记一记,读一读。另外,教师要提倡五谷杂粮式的“杂读”。例如,读文学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读科技类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读历史读物,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以古鉴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大量地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储备丰厚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巩固许多常用字词,识记更多的名言警句、诗文佳作,并最终使语言的运用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不再有“无米之炊”的烦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这无疑是对小学生作文要求的重新定位,相应淡化了语法、修辞的概念,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少了语法、修辞的束缚,小学生的童言、童趣、童心、童真便可以灵动地飞扬起来。因此,平时在习作训练时,教师应创设多种作文形式。一方面,教师要重视话题作文,因为话题作文可以自立文意,自由表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写成不同的文体。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写作优势。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一旦被某件事或某个人所触动,就立刻自主写作。自主写作的方式很多,如自主命题、续写、扩写、瞬间接词想象等。这些方式,可以是以师生的情感互动的方式进行,也可以是学生独自进行。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评价能够多样化,使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就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要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教师评价交流的方式就应多肯定、多鼓励。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采取鼓励的方法――多保留,少改动。教师应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尽可能地挖掘出来,哪怕是一个好词或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应尽量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教师可以通过高分刺激法、多次加分法、分层评价法、荣誉称号法(如:作文大王、小作家……)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教学心得体会篇八

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在此,谈谈自己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他们放录音《哆唻咪》,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想看这部电影吗?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时,已经三次出现所要学的《雪绒花》的旋律部分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第二声部的难点部分和歌曲处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

导入的目的是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具有关联性,因此,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课题内容,然后再去酝酿合适的导入内容,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归纳,定会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设计,为每一节音乐课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导入。

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非常丰富,各领域的知识有可能比老师懂的多。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一定不要再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学生厌学,使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

在这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我拿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师:“现在问题开始,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生、旦、净、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但若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没被选中的其他学生兴趣也都很浓厚,甚至都站起来举手,大家在一片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中回答完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学到课外知识,而且对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学生来说,老师采用一些接近生活、接近社会的形式以及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且对音乐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而学生的情感也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较容易进入状态,也较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体验,将学生的内心情感转换到外在情感,而且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情感进一步陶冶与升华。

1、如何避免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

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枯燥,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势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我自始至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目的,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

2、调整唱歌教学的发声练习。

过去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唱歌教学前的发声练习还有必要吗?这些音乐标准对于学生来讲是不是太“专业”?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于是我思索并大胆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摸索不再单一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撅起来,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

3、识谱教学还要不要教、如何教?

咨询好多同行众说纷纭。我在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有的学生基础差,根本对识谱没有兴趣。不教识谱吧,的确降低了知识难度,唱会歌曲也一样能体验音乐情感;教识谱吧,学生兴趣不大也很枯燥。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因为有了一定知识和技能后,学生才有可能对音乐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音乐素养。

以上这些都是在实施课改后我的一些教学体会。新世纪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进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进行的音乐学习个性研究表明,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他们在音乐审美认知、音乐审美经验以及音乐创造等方面都较少年儿童有了很大的进步。

教学心得体会篇九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学会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等。我在这些年的教学中发现小学生在平时的书写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小学生书写姿势不正确,并且形成了不好的习惯;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学生的写字教育,但无法引导;有不少学生想写好字,但写字不得法等。

如何让小学生写出一手好字,真正领悟到硬笔书法艺术的丰富内涵,从而为将来学习书法艺术奠定基础呢?在我多年的写字实践中,边教边悟。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写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

1、创设情境,故事激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我给学生讲我国古代许多大书法家习字学书法的故事。如讲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如书法家智永大师曾住在永欣寺楼上,刻苦学书三十年,用秃无数支笔的故事。写字课上我讲滴水穿石的故事,讲铁杵成针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写字兴趣。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我在写字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汉字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介绍中国近代书法家在世界上取得的成绩,展示一些小学生能看懂的书法作品,让孩子们明白书法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

2、优化课堂,趣味横生。

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很重要的,在学习中将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幽默的比喻等等,如:把同一个字不一样的写法写在一起对比;把偏旁三点水看作几个人互相顾盼;把汉字比喻成一个舞者,动作如何的飘逸等等。如此教学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激励评价,作品展览。

激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激励性评价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我在写字教学活动中,以亲和、信任和期待的态度对待学生,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学生在习字过程中的闪光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激发练习书法的兴趣。我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设了“作业园地”,将所有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从上硬笔课的第一天开始,就让学生上完写字课后每天写一页挂在“作业园地”,第二次上课前排成队到“园地”前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并请学生进行评价,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过一段时间后,我让学生的作业与第一页同时展出。很多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对写字的兴趣。整个班级也因此形成了良好的写字氛围。

罗·阿谢姆说过:“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老师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在课堂上,教师的字写得棒不棒,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和热情。因为教师是学生的重要模仿对象,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特别重要。我平时加强自己的书法练习,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和钢笔字,并利用我的优势为学生树立榜样。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我展示给学生的都是一个个端端正正、漂漂亮亮的汉字。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写字课上,我在黑板上讲解完写字的要领后就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着老师写一写,课下练习时我也和孩子们一样每天完成一页字的练习,然后也同样张贴在“作业园地”上,无形当中我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学生健康的关键。我在强调学生坐姿的同时,十分注重自己的写字姿势,经常提醒他们:“一坐、二握、三检查。”一坐是指坐姿:要求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平。二握是指握姿:要求是大拇指与食指捏住笔杆,中指托住笔杆,无名指与小指紧随其后,笔杆在虎口间,形成一空拳。三检查是检查手指是否离笔尖一寸,身体是否离书桌一拳,眼睛是否离写字本一尺。只要写字就先提醒自己,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更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榜样”,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和影响,长期以往就形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学习书法不仅能磨练人的意志,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如果书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只顾自己横竖撇捺地演练一番,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1、重视基本笔画练习。

主要学习正楷的笔画。汉字是由最基本的横、竖、撇、捺、点、提、折、钩八种笔划组成的。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划。而每一个笔划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三个过程。我从开课的第一天就注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划指导,教他们如何起笔、行笔、收笔。虽然他们有时不能理解,但对以后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教学竖画时除了教材上的口诀,我又给学生编了形象的顺口溜:写竖画,仔细分,有垂露,有悬针,用力垂直向下伸。垂露圆,悬针尖,竖画都是走直线。再如教撇画时教材上只讲了撇画的几种形式,至于怎样才能写好,学生还是弄不清楚,我就又总结了写撇画的口诀:写撇画,都一样,长短弯

斜要适当,起笔重,收笔轻,收笔都要撇出尖,仔细观察才漂亮。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调独体字的练习。

主要是通过把每个字、每个笔画的位置、比例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给出准确的定位,交给学生,使他们牢牢地掌握,运用自如,因为这些字是组成其他字的基石。

3、字体结构特点分析。

在所学的独体字的基础之上,分析总结出字的结构特点,以及做左右偏旁的时候、做字头和字底的时候等,在字的不同位置时的变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和交流,最后师生一起总结,这样学生经历了探究字体结构的规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便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4、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由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硬笔书法班是一个“大复式”班,我结合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而进行不同的教学,因材施教,分类辅导,从激发学生的写字热情和潜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极大地提高了写字教学的效率。

5、劳逸结合,提高效益。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我在教学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关注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度”。在教学中努力注意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变化,从而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当然也应注意课间的休息。

以上几点,仅是我个人在硬笔字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写字教学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更是一门新的教学艺术,只有遵循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顺利实现写字教学目标

教学心得体会篇十

无意注意也就是不随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事物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没有既定意图的、不需特别努力的一种注意状态。在我们的教学中,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部分或文中的精彩绝妙,教师绞尽脑汁,绘声绘色地向学生讲解,教师口干舌燥又疲惫不堪,可学生往往如蜻蜓点水一样一掠而过,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上,如能设计一种新颖的教学环节,唤醒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往往会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效果呢!

《花之咏》是新课程北师大版第八册教材第三单元一篇借花喻人的文章,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作者和花融为一体,包含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它的课题“花之咏”实际上就是“咏花”。那么课题是不是也可以改为“咏花”呢?乍一看好像是可以的,但结合课文细细一想,就不可以了。因为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我是一句话”“我是一颗星星”……这是花儿自我歌唱,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是“花之咏”的本意。而“咏花”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赞美花,这与课文内容是不相符的。如何帮助学生领会课题的精妙呢?这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处理得好了,能起到“牵一而发动全身”的作用。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是不动声色地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咏花”。这下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在下面窃窃私语,就连艺东同学(是后进生,平时对学习产生了厌倦)也积极参与讨论。一会儿,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指出老师把课题写错了。于是我就顺水推舟,问学生那怎么写。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花之咏”。这时,我又在旁边写上“花之咏”。并故意装作难为情地说:“我觉得也可以换题啊!你们认为呢?”学生听后,立刻对改题非常感兴趣。看到这一情景,我开始趁热打铁,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交流、汇报。

课堂上,学生对换文章的题目问题进行了各抒已见。

乖巧的艳萍同学一本正经地说:“老师,《咏花》这题目跟我们读过的诗歌《咏梅》《咏柳》是一样的,其中“咏”的意思都是诵读的意思。”这时我为艳萍同学学习“新知”能联系“旧知”感到高兴。

“机灵鬼”宗辉同学说:“可《咏梅》《咏柳》这些诗都是写别人在赞美它们啊!”对他那有着广阔的思维我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这时我微笑着说:“那《花之咏》这篇课文是写谁呢?”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花!”

“是谁在写花的呢?”我迫不急待地追问。

学生若有所思地说:“好像是花在对自己说话。”

“你们怎么知道是花在写自己的?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我喜笑颜开地说。

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了。“从‘我是一句话’、‘我是一颗星星’、‘我是大地的女儿’、‘我是……’……”此时我为学生们现在能把预习准备得如此充分我打心眼里高兴,要知道为了让同学们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我花费了多少功夫啊、磨了多少嘴皮呀!

“老师,这是用第一人称写,所以这篇课文当然不能用《咏花》作题目。”雅蓉理由充分地说。

“小小演讲家”明达同学接着说:“这本来题目才是花在写自己,表达自己的心声,所以我也觉得不能换。”

“调皮鬼”剑锋同学补充道:“‘咏花’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地歌咏花,与课文内容不相符合;而‘花之咏’与‘花的歌唱’是与课文内容吻合的,所以还是原来的题目好不能改。”对他的完整表达,教室里响起了热热的掌声。

“那把文中的‘我’改为‘他’就可以用‘咏花’了。”明达手舞足蹈地说着。我被他那敏捷思维深深地感动了。

……

显而易见,这“顺藤摸瓜”比老师“苦苦摘瓜”更胜一筹。在教学中运用无意注意,正是为引导学生“于不疑处有疑”,使无意注意沿着必要的方向前进,借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一

今天单位组织去学习新课程标准,在一天的新课标学习中,本人感触颇深。

在课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进行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备课组活动或者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对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强化基础”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如何向学生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时指导”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实践”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本学期中,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是针对高一教学知识背景不完备,知识体系不健全,课时数不足的现象提出来的。应当说这样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通过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平。本学期中,我们数学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先让每一位任教老师独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然后备课组再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开展研讨活动,从板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态、课堂的“应急预案”等全方位的进行研讨,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师个人的综合授课能力。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已从单一的终结性考试发展为考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为适应这一转变,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在继续大力推进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同时,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分年级制定了数学学科分类评价标准,从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表达和应用,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活动与课外学习,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等五个方面对学生的数学学。我们采用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灵活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更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动力,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并努力吸收、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做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为全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努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通过近期学校及教研室组织的培训学习,我认真地阅读了小学《语文课程课标》,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新课标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从理念到目标、从实施到评价都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从中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我们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

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总而言之,我觉得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走出新的一条道路!

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二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潜心做好备、教、改、导、辅教学五环节,密切关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四点体会: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针对七年级新生在学业水平、认知能力上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摸索采取分层教学、课堂互动、设置不同评价体系第形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发现、会提问的习惯,而课外又通过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等形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会预习、会复习、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①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②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③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④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⑤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十九年的教学实践,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较大提高,学生的优秀率和及格率也平稳上升。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立足本职工作,恪尽职守、潜心育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三

根据国家教育局发的《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紧急通知,切实落实停课不停学,坚决执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精神,还不耽误学生们的学习。我们少室路小学全体教师从接到通知起,就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开展线上教学的准备工作之中。

我们一边通知每位家长为学生准备网络学习需要准备的硬件设施,一边投入到平台选用的准备工作之中。为了保证每位学生能够参与到线上学习之中,不落下一名学生,每位教师想尽一切办法联系没有给老师回复信息的家长。蒋老师为了通知王杰的家长,打了十多个电话,才联系上他的爸爸。为了让家长彻底明白需要给学生准备些什么,学校给每位家长发送《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提醒每位家长注意事项,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感谢。

为了能够顺利开展线上教学,对于从没有接触过此种方式的教师们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面对困难,全体教师没有一人有怨言。白衣天使们面对新型冠状肺炎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时都能人人迎险而上战斗在一线,给我们教师们树立了迎难而上的榜样 ,也激励了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我们摸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或自己制作微课,或寻找好的资源。范老师在外地网上办公,用自己的流量教我们怎样使用云视讯;我们英语组的老师,十一二点了还在教师讨论交流使用云视讯的方法……在2月10日,全校每位教师都准备好了一周所需的一切教学准备工作。

后来我们学校决定统一听网络直播课,师生共同听课。我们通过听课,及时在优教信使和微信班级群里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每天都很忙碌:给学生讲课,帮助学生理解;听学生读书,指出错误的读音;批改学生作业,指出学生错误的地方;提醒学生认真学习,鼓励学困生,坚持完成各项作业;我们看着手机一一统计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学习反馈情况……我们没有上班、下班之分。在休息时间,只要学生有问题,家长们有要求,我们马上进行回复。

为了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边教边反思,及时寻找新的方法。

而我们的王校长,也在为全体教师、全体家长们的网络问题加班加点询问、统计,在操控大局的情况下,解决大家的实际困难。

为了早日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虽然上不了一线,不能像“英雄白衣战士”们一样冲锋陷阵与病毒做斗争。但是,我们全体教师也在行动,共同为战胜疫情这场战斗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停课不停学,我们在行动;抗病毒战疫情,我们责无旁贷!武汉——加油!祖国——加油!!

教学心得体会篇十四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营造和谐气氛,使学生敢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四、适时评价,使学生善于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问题意识敢问想问会问善问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一个人能否综合运用知识以及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体现,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和发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民主环境,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善于吸收教育科学以及所教的小学数学最新研究成果,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努力营造和谐气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但是,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心里即使有许多问题也不敢提出来。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于是课堂上就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什么问题可问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一定要改变这种习惯,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其次,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批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少些不准,多些允许,提倡讨论、辩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教师要根据数学思维的问题性这一特点,抓住学生认知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矛盾,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发思维活动,在思想上产生疑问,从而发展提问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问题要小而具体,新而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要有启发性、开放性、现实性,要注意从教材的难点处设疑,从易错处设疑。例如,笔者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数,教师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再由学生验证,学生发现老师的判断既准又快,都急于想知道为什么,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来判断,体会老师神奇之所在。这样设计激起了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这时候教学新课内容,一定会大大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同时教师要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学生只有对所学科目感兴趣时,才能想学习、爱学习,才能乐学、会学。因此,教师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寄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佳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

例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一条路长1200米,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3,第二周修了全长的40%,_____?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我们班级男女生人数正好相等,我把学生按性别分成两组,一组提问,一组解答。提出合理问题的加一分,解答问题正确的加一分,否则不予加分,最后看哪组的得分高。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教学自然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科学、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架起思维的桥梁,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的提问也很关键,教师善于提出问题,会影响学生养成“发现—提出”问题的好习惯,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如在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时,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要追问这一步是求什么的?“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留给学生表达思维过程的机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题不只是问别人,更主要是问自己,引发自己的思考。自己经过足够的思考,再和别人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会有更大的收获。总之,学生要有深究细追,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精神和勇气。

在课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又多又好”。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带着帮助老师教学的心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复习圆柱圆锥时,老师出示:一个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1、5米的圆柱体,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做这样一个圆柱体需要多少铁皮?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等等,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另外,质疑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因果质疑法,在教学三角面积时,学生会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来的?此外还有比较质疑法,反问质疑法等。指导学生善于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学会提问,养成提问的习惯。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对学生提问要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简单地做结论性回答。认真倾听学生的每次发言,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不同的意见,都发自内心的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并且鼓励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和自身实际来考虑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向学生渗透问就比不问强的思想,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生。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把握教材,创造条件,让学生敢于提问,愿意提问,善于提问,给学生主动提问留足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五

在教学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单一地、无休止地讲述,讲了再讲,甚至反反复复,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然要产生逆反心理,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所以,我们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自身位置与主角,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注重学习过程,不偏重结果,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轻易否认学生的观点、看法,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参与探究学习和质疑问难。

对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重点句、重点段进行精讲,通俗易懂的句段可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念,完全让他们读出情感,念出含义,更让他们亲身感受文中之情,而教师只是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方位提高,知识水平与本事也就相应升华,教学效益明显事半功倍。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供给阅读机会,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资料的深刻了解与理解,同时要有助于学生很好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教学新课之前,我们应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意境,适当配制优美的音乐、图片,让古诗、课本剧、甚至一些散文伴随这些更加让人陶醉,有情趣味,有滋有味。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其特定环境中细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享受和陶醉,自然会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进取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所以,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我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

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并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必须的感情,且能用自我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一样时期提出不一样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资料。

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境时,总是将自我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阅读教学时,我们必须抓住那些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渲染人物情感有着重要作用的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品味,领会内涵,学习用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真情实感。如《月光曲》一文,在贝多芬第二次弹琴之前,这样写道:“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旁边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着琴键来。”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望了望”一词,引导学生联系贝多芬由屋外听琴到屋内弹琴的经过,来领悟他由同情到动情的感情变化,领悟他正是在这“望了望”的一刹那,产生了要把美的音乐献给这对穷兄妹的活力。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资料,我们能够借助录像、幻灯、录音、图片等创设诱人的情景,化抽象为直观,把课文情境再现于学生眼前,使他们受到最直接、烈的刺激,到达激发思维、丰富认识、渲染情感、构成共鸣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帝国主义者都可憎的嘲笑”是一个可充分利用的绝好情节。

于是我把帝国主义者嘲笑的傲慢姿态用漫画的形式搬上投影片,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资料、仔细观察漫画的基础上,我又播放了关于当时修筑京张铁路的情景解说。经过这一情境创设,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京张铁路不仅仅是融勇气、智慧于一体的铁路,更是一条争气之路。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情感和詹天佑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齐,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詹天佑的无比敬佩之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要经常地借助于朗读、想象来入境、入情。朗读不仅仅要求学生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还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进取性,启发想象,入境生情,让境在脑中生情,在胸中涌动,到达文思合一,情境相融。如教学《草原》一文时,指导学生用轻快、流畅、满怀活力的语调朗读第一节。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凭借着想象的翅膀,仿佛置身于辽阔碧绿的大草原之中,引吭高歌……这样,学生既领略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美,还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供给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资料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教学心得体会篇十六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是一次通透的洗礼。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进新课改,是对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教材的使用年级,我校七年级语文组在校领导和其他年级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认真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些许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我校教研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训,每周定时定点学习,让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并在专门的研讨会上将教学中出现的预设外、生成性的问题共同解决;学校创设条件,选派青年教师到武汉等地参加新课改研讨学习班和新课标培训,同时请市、区教研员到校讲学、讲课,努力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呈现于一线教师面前,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使新课程理念渗透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观念上变“以教师为本”为“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我们准确把握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舒张学生个性。在第一册的“口语交际dd这就是我”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设立了语文学习的成长记录本,让学生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自我介绍”,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其后的点点滴滴则是成长中的心路历程。如学习《理想》这一课时,结合课后名言,让学生在记录本上记下自己的座右铭,既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也让学生下意识地积累了许多知识。再如我们学习《邓稼先》和《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们请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偶像,说说为什么佩服他,那么自己准备做一个怎么样的人?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做一个有抱负的人。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集体备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年的课改实验中,我们充分反思过去备课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制定了"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新的备课方式。其中,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加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适合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保证。通过讨论,我们对新的备课方式形成了以下几条意见: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每单元课文由教师分工备课,再集中汇总,讨论修改,用集体的智慧形成一整套精品详案。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另一方面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材,指导学法,辅导学生。与之配套的还有一系列说课设计、研讨课、评课,也有问题解决式的互动研讨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举行了相应的具有竞赛性质的活动。如刚刚结束的中学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奖赛,青年教师从讲课、说课、教案编写、现场评课等方面展示出各自的风采,显示我校青年教师较高的教学水平,并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新课改的行进。学校规定全体教师每节课后必写教学心得,通过自我反省,以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形式进行内省式反思,通过理论学习或与理论对照进行学习式反思。通过与他人交流、过程观察、学生反馈、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交流式反思。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以研究的视角反思教学、以反思的成果改进教学,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学校还定期对教师课后反思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将评定等次在全校公示。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读书、积累、提高”的主题活动,运用各种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如“精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既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摘录自己欣赏的隽永小文。每节课训练一人,要求人人能讲,并能从中获益。经过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明显进步,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也相应提高。

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郭沫若有"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翕张。"积累是语言材料的内化为个人语言储备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积累,可以是生活中自由点滴积累,也可以根据老师的安排积累,值日生每天在板报专栏上抄写一首诗、一句名言,一组优美的句子或其它内容,并向学生推荐《读者》、《中学生阅读》等书目,定期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适时作时事点评。在课堂、学校的大环境中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营造人文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接受的个体性。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课程标准设置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例如在进行“探索月球奥秘”的主题研究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关于月球知识的研究小课题,于是“月球知识知多少”、“有关月亮的对联和谜语”、“月亮的传说”等一系列子课题产生了,带着这些课题,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了研究中。有的学生几个人共同研究一个课题,你上网查阅资料、我上图书室借阅书籍、他负责整理资料,个个干得头头是道;有的学生则和家长一起合作研究,在自己研究的同时也让家长更新了一回教育观念。还有学习《鱼化石》一诗时,请学生自己收集关于化石的资料,学生们带来的成就出人意外:图片、论文摘选、文章、诗歌,甚至有的同学搬来了自家的大百科全书,可见学生们对活动课的期待与热忱。综合性学习课《黄河,母亲河》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黄河历史组、黄河诗歌组、黄河传说组,黄河环保组,收集资料,归纳整理,显示了很好了自学才能,更体现了学生集体的智慧。

与时限较长的综合性学习课相得益彰的是一些小活动。如课本剧,像《丑小鸭》,学生们自制卡通面具,设计台词,自编自导,还煞有介事;还有课文人物的心理访谈,学生研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扮演主持人,为课本人物作内心独白,于其中折射出自己的精神世界;组织学生编写手抄报,学生自己分工合作,采访、排版、配图、发行,充分展示了自我才能。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接触现实生活,扩展知识视野。

我校紧紧抓住现代信息技术三个支撑点,即硬件建设、软件开发、潜件发展,努力开发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直观的效果,融图、文、声、像于一体,便于以另一平面呈现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如《竹影》一课中关于中西方绘画的差异,难以捉摸地在一个个方块字间游移,可当多媒体呈现出两组各具特色的中西方绘画作品,像郑燮的《竹石图》,塞尚的《静物》等,则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其不同。《观舞记》课件的导语部分恰到好处地引入印度舞蹈录影,让学生领略到异域风情,对课文中冰心女士的描绘则更充满了期待。课件《神州大戏台》进一步将展示平台的作用发挥尽致:各种脸谱、唱腔让学生赞叹不已的同时心领神会。《黄河颂》课件中黄河壶口大瀑布腾挪宇宙的姿态、《黄河大合唱》吐呐山河的气势使光未然的诗歌灵魂于声色大动之中赫然显现。

新课标下的教学每一步前进都需要探索总结。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明确。如新课程中“双基”的落实情况,教学评价的把握,我们的课程内容对于形成学生素质过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语文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爱上语文,因为它是一门神奇而美妙的学科,快乐地学习语文,学习快乐的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用语文来描述生活!

本学期将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感慨颇多。语文是学好其余课程的基础,细心教师不难发现,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较好的。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很多不良习惯也随之而来,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两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多种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坚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经过一学期的培养,此刻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已初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我经常告诉孩子们,你们正如盖楼的地基部分,仅有地基打牢了,那么高楼盖起来就坚固无比了。我们学习知识必须要好把基础学扎实。那么,这一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所以,在本学期的拼音教学中,我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目的就是让学生学扎实。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趣味,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其他教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我能让学生学得简便、学得扎实。

(2)抓好写字训练。

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异常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教师,我更注重自我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学光盘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异常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坚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所以,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我给他们讲了小树苗如何长成参天大树的小故事,很多孩子能够做的很好,只是自控本事稍弱些,时常忘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醒。

(3)抓好读书训练。

阅读,对学好语文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这是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进取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分主角读等形式在必须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我的感受来。

总之,在新课标精神地指导下,我将继续更新观念,开辟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可是,由于一小部分学生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差异,学习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因而班级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全班同学的整体水平,使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七

我校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在领导的重视下,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开展得如火如荼。聆听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收获良多。置身于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他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吟,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通过讲课、听课、评课和讨论,我得到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此次教学比武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紧张而激烈的 “课内比教学”活动终于圆满完成 ,作为参赛选手的我经历了说课和赛课,在这次比武中我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比教学”比的是教师的“能力和业绩”,通过“比”来打破平衡、引入竞争,充分展示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 “课内比教学”考察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基本教学技能,结合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手段必将促进我校教师进一步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我校教师促进专业成长。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几十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我们的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优美深情的音乐配上幅幅动人画面引领着学生走进如诗如画的文字中,如此“煽情”的导入还愁学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吗?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提笔就写”,真正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

这次活动让我想到了“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作为老师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教教科书。只有大量地阅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同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定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

此次教学比武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在这次比武中我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比教学”比的是教师的“能力和业绩”,通过“比”来打破平衡、引入竞争,充分展示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 “课内比教学”考察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基本教学技能,结合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手段必将促进我校教师进一步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我校教师促进专业成长。

教学心得体会篇十八

走进围棋,兰老师围棋教学培训心得

今年xx月起,学校特聘兰老师为围棋组的几位教师进行围棋教学培训,我也有幸参加学习,从头开始了解围棋。截至今日,兰老师的培训已进行了8次有余,其内容涵盖围棋理念文化、发展过程、行棋手法以及围棋启蒙阶段学习的重难点等等。虽然部分学习内容对我而言挑战较大,依旧感觉受益匪浅。接下来,就将我几次学习后一些浅薄的认知心得进行简单分享。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进入围棋组之前,所有关于围棋的了解,不过是从2次校内公开课上的来的“打吃提子长”,知道围棋好,却始终不能理解好在哪儿。在上培训课的时候,自己动手去摆棋,去练习,对围棋起了兴趣,自己也愿意在空闲时间去琢磨琢磨围棋。 第二,那些我学到的知识。围棋教学培训课上,所讲的围棋知识我并不能达到一一掌握的地步,但是听的多了也对一些围棋的基本行棋手法(长尖跳飞)、围棋术语(撞扳顶托退……)等有了最基本的了解,这些对我而言都是一笔笔“收入”。

我一直认为没有白学的知识,没有白花的时间。我为什么要参加培训呢,就是为了能让自己更多的去了解围棋,然后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用起来。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我们所教的围棋有了底气,且能自然而然地把培训中自己吸收到的极小的一部分知识用在和家长的沟通中。

第一,现有学员家长的沟通。以前和家长沟通的时候,我说的比较多的就是“围棋是个慢活”“学围棋必须得多练习”等家长都明白的道理,却是没有任何稍深入一点的沟通。现在和家长聊天的时候也会插入一些诸如“围棋其实很多时候是变化的,同一道题目,不只是有一个答案,下在这里可能是六十分,换个地方能得一百分,但是还可能下在另一个地方能得一百二十分,在这个过程中锻炼的就是孩子的思维能力等”,经常聊一些这样的话题也会觉得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近了一些,可说的东西多了一些。

第二,有意向家长的咨询。围棋好在哪?专注力、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的培养,计算能力的提升……那怎么培养和提升是家长比较关心的地方,以前我只能说出培养什么,现在也能简单告诉家长围棋是怎么去培养的,征子的计算、官子的数地都是在培养计算能力,我们老师是怎么去上围棋课,为什么这样安排等……整个咨询的时候就会更顺畅一些,另外,我也会偶尔摆个简单的棋形给家长和孩子讲一讲,做一些相对深入的沟通。

在前几次培训完的时候,我有点儿着急,因为我看不到这样的培训我们的老师能够用在课堂上的有几分,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最近几次的培训我发现她们也在发生变化。课间的时候我到芒果班上,拿着棋盘和学生玩了一会儿,考了考他们对“长尖跳飞”和“一二线”的掌握,几个孩子掌握的都还不错。另外,最近晴天在围棋培训的时候特别认真,发问也比较多。她不仅在课上把兰老师讲过的棋形挨个记下来,更是把中级练习册上的题目挨个做完再请兰老师批改指导。相信这样下来,她们的围棋专业知识一定能够提升起来,这样她们有“一小桐水”的时候才能给孩子们“一杯水”,保证启蒙阶段的教学质量。

归根结底,围棋组能不能做起来还是在教学上,只有严谨的教学态度、有保障的教学质量,再加上用心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围棋有口皆碑,留住老学员,引来新学员。

感受颇多,奈何笔力有限,今日的心得总结暂告一段落。

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九

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在此,谈谈自己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他们放录音《哆唻咪》,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想看这部电影吗?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时,已经三次出现所要学的《雪绒花》的旋律部分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第二声部的难点部分和歌曲处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

导入的目的是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具有关联性,因此,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课题内容,然后再去酝酿合适的导入内容,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归纳,定会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设计,为每一节音乐课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导入。

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非常丰富,各领域的知识有可能比老师懂的多。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一定不要再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学生厌学,使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

在这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我拿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师:“现在问题开始,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生、旦、净、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但若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没被选中的其他学生兴趣也都很浓厚,甚至都站起来举手,大家在一片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中回答完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学到课外知识,而且对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学生来说,老师采用一些接近生活、接近社会的形式以及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且对音乐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而学生的情感也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较容易进入状态,也较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体验,将学生的内心情感转换到外在情感,而且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情感进一步陶冶与升华。

1、如何避免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

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枯燥,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势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我自始至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目的,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

2、调整唱歌教学的发声练习。

过去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唱歌教学前的发声练习还有必要吗?这些音乐标准对于学生来讲是不是太“专业”?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于是我思索并大胆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摸索不再单一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撅起来,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

3、识谱教学还要不要教、如何教?

咨询好多同行众说纷纭。我在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有的学生基础差,根本对识谱没有兴趣。不教识谱吧,的确降低了知识难度,唱会歌曲也一样能体验音乐情感;教识谱吧,学生兴趣不大也很枯燥。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因为有了一定知识和技能后,学生才有可能对音乐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音乐素养。

以上这些都是在实施课改后我的一些教学体会。新世纪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进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进行的音乐学习个性研究表明,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他们在音乐审美认知、音乐审美经验以及音乐创造等方面都较少年儿童有了很大的进步。

教学心得体会篇二十

今天单位组织去学习新课程标准,在一天的新课标学习中,本人感触颇深。

在课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进行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备课组活动或者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对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强化基础”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如何向学生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时指导”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实践”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本学期中,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是针对高一教学知识背景不完备,知识体系不健全,课时数不足的现象提出来的。应当说这样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通过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平。本学期中,我们数学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先让每一位任教老师独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然后备课组再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开展研讨活动,从板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态、课堂的“应急预案”等全方位的进行研讨,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师个人的综合授课能力。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已从单一的终结性考试发展为考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为适应这一转变,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在继续大力推进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同时,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分年级制定了数学学科分类评价标准,从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表达和应用,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活动与课外学习,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等五个方面对学生的数学学。我们采用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灵活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更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动力,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并努力吸收、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做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为全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努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通过近期学校及教研室组织的培训学习,我认真地阅读了小学《语文课程课标》,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新课标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从理念到目标、从实施到评价都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从中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我们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

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总而言之,我觉得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走出新的一条道路!

教学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无意注意也就是不随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事物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没有既定意图的、不需特别努力的一种注意状态。在我们的教学中,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部分或文中的精彩绝妙,教师绞尽脑汁,绘声绘色地向学生讲解,教师口干舌燥又疲惫不堪,可学生往往如蜻蜓点水一样一掠而过,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上,如能设计一种新颖的教学环节,唤醒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往往会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效果呢!

《花之咏》是新课程北师大版第八册教材第三单元一篇借花喻人的文章,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作者和花融为一体,包含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它的课题“花之咏”实际上就是“咏花”。那么课题是不是也可以改为“咏花”呢?乍一看好像是可以的,但结合课文细细一想,就不可以了。因为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我是一句话”“我是一颗星星”……这是花儿自我歌唱,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是“花之咏”的本意。而“咏花”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赞美花,这与课文内容是不相符的。如何帮助学生领会课题的精妙呢?这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处理得好了,能起到“牵一而发动全身”的作用。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是不动声色地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咏花”。这下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在下面窃窃私语,就连艺东同学(是后进生,平时对学习产生了厌倦)也积极参与讨论。一会儿,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指出老师把课题写错了。于是我就顺水推舟,问学生那怎么写。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花之咏”。这时,我又在旁边写上“花之咏”。并故意装作难为情地说:“我觉得也可以换题啊!你们认为呢?”学生听后,立刻对改题非常感兴趣。看到这一情景,我开始趁热打铁,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交流、汇报。

课堂上,学生对换文章的题目问题进行了各抒已见。

乖巧的艳萍同学一本正经地说:“老师,《咏花》这题目跟我们读过的诗歌《咏梅》《咏柳》是一样的,其中“咏”的意思都是诵读的意思。”这时我为艳萍同学学习“新知”能联系“旧知”感到高兴。

“机灵鬼”宗辉同学说:“可《咏梅》《咏柳》这些诗都是写别人在赞美它们啊!”对他那有着广阔的思维我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这时我微笑着说:“那《花之咏》这篇课文是写谁呢?”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花!”

“是谁在写花的呢?”我迫不急待地追问。

学生若有所思地说:“好像是花在对自己说话。”

“你们怎么知道是花在写自己的?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我喜笑颜开地说。

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了。“从‘我是一句话’、‘我是一颗星星’、‘我是大地的女儿’、‘我是……’……”此时我为学生们现在能把预习准备得如此充分我打心眼里高兴,要知道为了让同学们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我花费了多少功夫啊、磨了多少嘴皮呀!

“老师,这是用第一人称写,所以这篇课文当然不能用《咏花》作题目。”雅蓉理由充分地说。

“小小演讲家”明达同学接着说:“这本来题目才是花在写自己,表达自己的心声,所以我也觉得不能换。”

“调皮鬼”剑锋同学补充道:“‘咏花’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地歌咏花,与课文内容不相符合;而‘花之咏’与‘花的歌唱’是与课文内容吻合的,所以还是原来的题目好不能改。”对他的完整表达,教室里响起了热热的掌声。

“那把文中的‘我’改为‘他’就可以用‘咏花’了。”明达手舞足蹈地说着。我被他那敏捷思维深深地感动了。

……

显而易见,这“顺藤摸瓜”比老师“苦苦摘瓜”更胜一筹。在教学中运用无意注意,正是为引导学生“于不疑处有疑”,使无意注意沿着必要的方向前进,借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心得体会篇二十二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学会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等。我在这些年的教学中发现小学生在平时的书写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小学生书写姿势不正确,并且形成了不好的习惯;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学生的写字教育,但无法引导;有不少学生想写好字,但写字不得法等。

如何让小学生写出一手好字,真正领悟到硬笔书法艺术的丰富内涵,从而为将来学习书法艺术奠定基础呢?在我多年的写字实践中,边教边悟。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写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

1、创设情境,故事激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我给学生讲我国古代许多大书法家习字学书法的故事。如讲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如书法家智永大师曾住在永欣寺楼上,刻苦学书三十年,用秃无数支笔的故事。写字课上我讲滴水穿石的故事,讲铁杵成针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写字兴趣。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我在写字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汉字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介绍中国近代书法家在世界上取得的成绩,展示一些小学生能看懂的书法作品,让孩子们明白书法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

2、优化课堂,趣味横生。

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很重要的,在学习中将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幽默的比喻等等,如:把同一个字不一样的写法写在一起对比;把偏旁三点水看作几个人互相顾盼;把汉字比喻成一个舞者,动作如何的飘逸等等。如此教学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激励评价,作品展览。

激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激励性评价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我在写字教学活动中,以亲和、信任和期待的态度对待学生,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学生在习字过程中的闪光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激发练习书法的兴趣。我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设了“作业园地”,将所有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从上硬笔课的第一天开始,就让学生上完写字课后每天写一页挂在“作业园地”,第二次上课前排成队到“园地”前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并请学生进行评价,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过一段时间后,我让学生的作业与第一页同时展出。很多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对写字的兴趣。整个班级也因此形成了良好的写字氛围。

罗·阿谢姆说过:“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老师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在课堂上,教师的字写得棒不棒,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和热情。因为教师是学生的重要模仿对象,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特别重要。我平时加强自己的书法练习,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和钢笔字,并利用我的优势为学生树立榜样。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我展示给学生的都是一个个端端正正、漂漂亮亮的汉字。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写字课上,我在黑板上讲解完写字的要领后就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着老师写一写,课下练习时我也和孩子们一样每天完成一页字的练习,然后也同样张贴在“作业园地”上,无形当中我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学生健康的关键。我在强调学生坐姿的同时,十分注重自己的写字姿势,经常提醒他们:“一坐、二握、三检查。”一坐是指坐姿:要求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平。二握是指握姿:要求是大拇指与食指捏住笔杆,中指托住笔杆,无名指与小指紧随其后,笔杆在虎口间,形成一空拳。三检查是检查手指是否离笔尖一寸,身体是否离书桌一拳,眼睛是否离写字本一尺。只要写字就先提醒自己,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更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榜样”,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和影响,长期以往就形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学习书法不仅能磨练人的意志,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如果书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只顾自己横竖撇捺地演练一番,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1、重视基本笔画练习。

主要学习正楷的笔画。汉字是由最基本的横、竖、撇、捺、点、提、折、钩八种笔划组成的。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划。而每一个笔划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三个过程。我从开课的第一天就注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划指导,教他们如何起笔、行笔、收笔。虽然他们有时不能理解,但对以后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教学竖画时除了教材上的口诀,我又给学生编了形象的顺口溜:写竖画,仔细分,有垂露,有悬针,用力垂直向下伸。垂露圆,悬针尖,竖画都是走直线。再如教撇画时教材上只讲了撇画的几种形式,至于怎样才能写好,学生还是弄不清楚,我就又总结了写撇画的口诀:写撇画,都一样,长短弯

斜要适当,起笔重,收笔轻,收笔都要撇出尖,仔细观察才漂亮。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调独体字的练习。

主要是通过把每个字、每个笔画的位置、比例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给出准确的定位,交给学生,使他们牢牢地掌握,运用自如,因为这些字是组成其他字的基石。

3、字体结构特点分析。

在所学的独体字的基础之上,分析总结出字的结构特点,以及做左右偏旁的时候、做字头和字底的时候等,在字的不同位置时的变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和交流,最后师生一起总结,这样学生经历了探究字体结构的规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便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4、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由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硬笔书法班是一个“大复式”班,我结合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而进行不同的教学,因材施教,分类辅导,从激发学生的写字热情和潜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极大地提高了写字教学的效率。

5、劳逸结合,提高效益。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我在教学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关注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度”。在教学中努力注意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变化,从而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当然也应注意课间的休息。

以上几点,仅是我个人在硬笔字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写字教学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更是一门新的教学艺术,只有遵循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顺利实现写字教学目标

教学心得体会篇二十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论述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观念。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获得丰富、真实的写作素材,教师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把他们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鼻子去嗅闻,用双手去记录,用心灵去感悟。学生只有体验生活,体验情感,发现新奇的事物,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感受生活,教育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如种植花草树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如感受成功时的喜悦,受到表扬时的欢乐,遭遇困难和挫折时的沮丧……生活就像源头活水,为学生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教师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乐趣,学生才能在作文中张扬个性,展现生命的灵性。

知识面狭窄,就会缺乏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因为“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所以,学生只有储备丰富的知识,在写作中才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就会有话可说。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怎样让学生储备丰厚的知识呢?课外阅读是学生储备丰厚知识、积累语言材料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如把学生一周五天的阅读内容变换花样,分类抄写在黑板一角,利用学生课前休息时间和午休后的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记一记,读一读。另外,教师要提倡五谷杂粮式的“杂读”。例如,读文学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读科技类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读历史读物,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以古鉴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大量地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储备丰厚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巩固许多常用字词,识记更多的名言警句、诗文佳作,并最终使语言的运用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不再有“无米之炊”的烦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这无疑是对小学生作文要求的重新定位,相应淡化了语法、修辞的概念,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少了语法、修辞的束缚,小学生的童言、童趣、童心、童真便可以灵动地飞扬起来。因此,平时在习作训练时,教师应创设多种作文形式。一方面,教师要重视话题作文,因为话题作文可以自立文意,自由表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写成不同的文体。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写作优势。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一旦被某件事或某个人所触动,就立刻自主写作。自主写作的方式很多,如自主命题、续写、扩写、瞬间接词想象等。这些方式,可以是以师生的情感互动的方式进行,也可以是学生独自进行。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评价能够多样化,使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就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要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教师评价交流的方式就应多肯定、多鼓励。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采取鼓励的方法――多保留,少改动。教师应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尽可能地挖掘出来,哪怕是一个好词或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应尽量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教师可以通过高分刺激法、多次加分法、分层评价法、荣誉称号法(如:作文大王、小作家……)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