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14篇(汇总)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篇一

记得那天接到一条新闻线索,说是湖区金井乡卫褚村有一户贫困家庭,家里有个患心脏病的女孩需要帮助。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叫相亚欢的小女孩,她在教室里显得是那么的“特别”,因为她的皮肤是青紫色,尤其是嘴唇更是有些发黑,只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是那么的炯炯有神。课间休息,同学们都跑到操场上快乐地玩着游戏,可是相亚欢却静静地靠在教室前的一棵树旁,远远地看着同学们,眼神里全是向往。这是因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再不及时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孩子病情一直在加重,连走路都成了问题,每走两步就需要蹲下来休息。在采访中,相亚欢的爷爷还告诉了一个让我吃惊的消息,原来这个小女孩是八年前他在城里打工时捡到的一个弃婴。亚欢是个非常聪明乖巧的孩子,她对学习非常执着。家里没有写作业用的书桌,她就把两个小板凳叠在一起,趴在并不平整的土炕边上,一笔一划地认真完成着作业。由于家庭贫困,小亚欢一年四季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村里的好心人给的,天热的时候给薄的,天冷的时候给厚的,就连学习用的削笔刀也是同学借给她的。

采访时,我问孩子的最大心愿是什么,她告诉我说长大后想当一名老师,或许是孩子觉得这个愿望太遥远,说完后她低着头沉默了。

告别亚欢一家人的时候,我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两位善良的老人再穷再累,都能把孩子养到了上学的年龄,可作为一名记者,我怎么能够眼睁睁看到一个花骨朵还没有绽放就匆匆凋零?回到家里,赶完这篇新闻稿已经是凌晨四点钟了,我满脑子都是孩子渴望的眼神,一刻都不想等待,我上网查阅了大量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资料,看看这个孩子是不是有救治的希望。

没有想到,在节目播出后的第三天,运城市急救中心打来了电话,在详细了解亚欢的病情后,他们表示能治好亚欢的病,并且全程免费。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说话也语无伦次,电话里只会重复地说着“谢谢”。随后,我们把相亚欢接到医院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由于相亚欢的病情复杂,专家们经过多次的研究讨论,终于确定了手术方案。

我清楚地记得12月24号,手术定在这天上午的十点开始,这次手术或许会是亚欢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在手术前,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床上,低头拨弄着手指。我走过去问她怕不怕,她没有回答我。沉默了片刻,孩子问我说:“阿姨,手术做完了可不可以带我去逛公园?他们说那里很好玩,我没有去过,我很想去那里坐船。”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几乎都要碎了。我强忍着眼泪说:“当然可以啊,公园里不光有船,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等你病好了阿姨一定会带你去!”她很开心地笑了,可我却哭了。

通过两次成功的心脏手术,如今的相亚欢已经彻底摆脱了病魔的纠缠,她现在已经完全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了。按照我们的约定,我带她去了公园,专门坐了她梦想已久的船,她玩得特别高兴,完全恢复了小女孩天真烂漫的天性。在这五年之间,每年的寒暑假是我和亚欢最快乐的日子。就算工作再忙,我也要把她接到家里住一段。

去年春节,我把亚欢接到家里过年。晚上睡觉前她好像有什么心事一样,犹豫了半天开口对我说:“阿姨,我想给你说件事,以后我可以叫你妈妈吗?”看着孩子期望的眼神,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没有妈妈,你像妈妈一样对我好,我感觉你就是我妈妈。听完后我紧紧地抱着她,这个孩子又一次让我流泪了,在我的心里我默默地认可了这个女儿。

每次看到同龄的孩子,都会想到我的女儿相亚欢,想着她也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地成长,我的心里就十分欣慰。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的媒体人,我常常思考着: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由此联想到功夫影星李连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他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爱。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两个字:大爱。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正是因为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开满爱之花,即便再弱小的生命,也会因爱而创造奇迹,收获梦想。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篇二

《好记者讲好故事》拉近了普通民众与新闻一线工作者——记者之间的距离。作为一个学习媒体的大学生,我不仅对记者的工作和生活,更对他们的职责和追求有了更多的理解。记者,应始终不忘初心,用家国情怀讲述平凡、歌颂伟大。

节目上的记者用深沉的情感讲述了他们工作中的所见所闻。

记者桂嘉晨骄傲地讲起了港珠澳大桥。这座大桥的建设极其困难。总工程师亲临的33次交接都在海底涌动的流中精准地进行。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民智慧勤劳的结晶,彰显了中国的团结富强。

弹片飞溅的也门,中国人们唱起《义勇军进行曲》,乘上回到祖国的飞机。“中国人优先”,记者刘万利亲身感受祖国对她的人民无处不在的保护。中国的繁荣安定在国外战火纷飞的动荡中更加珍贵。

来自西藏的泽仁拉姆向我们讲述了“三人乡”——玉麦上的人家的故事。老共产党员带着亲人坚守在这高原上,拒绝了诱惑,等来了边防军人和家乡的兴盛。

此外,记者们讲述的故事中还有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平凡朴实的植树造林人、几十年始终坚守的守岛人和英勇顽强的军人们。这些人无不展现着爱国精神、家国情怀。但同样值得我们敬佩的还有讲述故事,同样砥砺前行的记者们。无论是横跨大海的桥梁、在艰苦中坚守着的军人,还是探索未知的植物学家,这些动人的故事都来自同样处在第一线的记者们。

记者的伟大同样不亚于他报道的人物:刘万利在枪林弹雨中报道:泽仁拉姆徒步十四公里,行走了四十多个小时到达玉麦。他们同样坚持着报道真实,做党和人民的喉舌的初心,砥砺前行。在这些记者身上,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顽强坚韧、独立自主、热爱祖国的精神。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一员,始终与人民群众共进退。

作为学习媒体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为这些故事中的人感动,也必须学会做一个为人民发声、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的新闻人、媒体人。学习优秀记者们不为艰苦、不惧危险、热爱国家、关注民生的品质,有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新时代下我们新闻人、媒体人所应该做到的。这一课,着实让我学到了很多。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篇三

这世上写故事的人千千万万,作家、导演甚至是艺术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述说着不同的故事。有的故事通过文字来记录,有的故事通过影像来述说,有的故事通过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来呈现。那么,记者这类故事讲述者,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想,这应该从新闻本质的特征上寻找答案,那就是——真实性。不同于作家的文字、艺术家的画笔,记者通过真实的事实来讲述这个时代中你我的故事。

有人为博眼球,故意使用血腥暴力猎奇的内容去迎合读者的窥探欲;有人为取利益,字里行间煽动情绪,挑起纷争,掩埋真相;有人打着记者的名义,搜寻公司的黑料,上门勒索敲诈;有人仗着自媒体的称号,在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里撕扯,批量制造只输出观点不顾事实的流量爆款文章。在今天这样的后真相时代,受众最看重的似乎是情绪的宣泄,而非事实的澄清。记者千辛万苦做出的调查报道,可能阅读的人寥寥无几。在市场和经济利益的双重压榨之下,站在新闻道德的十字路口,记者面临着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

在“好记者讲好故事”——20__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中,众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用他们的故事,回答了新的时代环境下记者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回答了应该如何坚守新闻理想的问题,为奋战在一线或是即将踏入新闻行业的媒体人指明了方向。

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但是在我看来,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就是好故事。不管是宏大如见证中国奇迹的故事,还是坚守如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转变的故事;无论是信仰如英雄连队的传承的故事,还是忠诚如一家人世代守护祖国边境线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不是从“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展现大时代”。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时代和国家是由一个又一个平凡的人组成的,展现他们身上的故事,也是从侧面反映时代和国家的变化与特征。

挖掘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故事,真实地记录和描写,自能准确地击中读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没有人喜欢冷冰冰地说教,也没有人喜欢夸大其词的宣传和不顾实际的赞美。许多新闻想要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树立正面的榜样,但是由于“假大空”的溢美之词,将人物包装成了“纸片人”,干瘪空洞没有血肉,反而弄巧成拙。一个好故事,应该以真实的事实为骨架,以独特的精神为神韵,以和人民的联系为经脉,惟其如此,才拥有打动人心的可能。

一个好故事的背后,包含着一个好记者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好记者写出的并不都是好故事,但是一个好故事必定由一个好记者写成。一个好记者,他应该是忠实地陈述事实,警惕地探索真相,温暖地传递价值。同时,好记者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去记录历史车轮的轨迹;更应该是故事的挖掘者,去洞察人性的幽微与丰富。

也许,探寻真相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和危险,暗访记者每一次深夜尾随都是和不法分子斗智斗勇的较量,驻外记者亲历纷飞的战火,死亡就在一米开外;也许,采访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高原上到故事主人公的家的路走了四天,暴风雪让车无法开动,他们扛着摄像设备冒着风雪走了十几个小时。

一个好记者,总是想着离现场近一些,再近一些,“人民的关注在哪里,我们的舆论阵地就在哪里”;一个好记者,总是心系人民,扎根土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记录一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的故事”;一个好记者,总是不忘自己的使命,不忘党和人民的嘱托,“‘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媒体人的职责使命,也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初心”。

作为一个新闻人,我们理应具有大格局。借用百年前理学家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也可以看作是媒体人的新闻理想和追求的写照。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篇四

在情怀与专业之间

好记者就要做这个有心人。怎样的记者才是好记者呢?

好记者可能需要具备很多品质。

好记者需要勇气。好记者常常需要走进常人不愿踏足的地方,走进麻风村,与麻风病人近距离接触;走进战区,去记录那些被战火毁灭的无辜生灵;走进灾区,在那些地震、泥石流、台风发生的时刻,与英勇救援的战士们并肩作战。好记者需要走进,当不幸发生的时刻,好记者与大多数人奔跑的方向相反,一个向着生,一个冲向死。

好记者需要坚忍不拔。好记者需要用脚丈量土地,走遍沙漠、草原、雪地;好记者需要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下跑新闻;好记者习惯了被拒绝,同时又习惯了想尽办法不被拒绝。

好记者永远保持敏锐。他们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寻找闪光点;他们在偏僻和喧嚣之间发现新闻;他们对工作永远报以热情,热情之中还有谨慎。

好记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好记者需要善于观察,需要有良好的新闻采写能力,用自己的文字来展现新闻真实,保证客观,但要打动人心。新闻摄像要记录现场,新闻图片要还原事件。

好记者需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他们要能清晰地帮我们还原现场,清晰到即使没有字幕,我们也能听清。好记者说话要凝练,一针见血,直击要害。好记者说话还要委婉,抚慰伤者,传递温暖。

好记者还要善于学习。他们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科学素质,对自己采访的领域有见解,对未知的领域主动学习。他们需要综合多学科、多领域,设想各种可能面临的问题,对报道的内容做介绍。好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需要走在时代的前沿,察觉时代的变化,书写时代的变革。

要成为好记者很难,几乎要把自己锻炼成“完人”。要成为好记者又不是很难,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坚守奋斗,我们都是“好记者”!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篇五

今年8月底,我从太平洋一艘名叫“海洋六号”的科考船出海归来。这艘船上的中国地质人,常年在国际公海进行资源调查,为国家探寻海底矿藏。

起航没几天,大海就变得喜怒无常。七八级风,浪高4米,我感觉头晕目眩。船长蓝明华摇摇晃晃在四处排查隐患,他叮嘱我最好回屋躺着。层层巨浪疯狂地拍打着窗户,凌晨1点多,船要翻了似的发出坍塌般轰鸣,瞬间就把我从床上狠狠地甩了下来。蓝明华冲进驾驶台发出一连串指令:“艄向过左30度!船速降3节……”他跟我说,“海洋六号”摇到30度就可能翻船,一个横浪过来,船摇到了20多度,好险!就这样,“海洋六号”带着深海找矿的国家使命,与一个个台风擦肩而过。

海况一好转,大家就得忙着把上百件高精尖设备送到海底去采样。科考队员王俊珠拿给我一件救生衣穿,他说,甲板湿滑,设备多绳索。如果不小心套住脚或被摇晃的仪器撞到,都会容易落水。果然,就在送设备下水时,他一转身不小心碰伤了腿,但只是咧了咧嘴,就跳上1米多高的取样箱去挂钩了。还有一次,一台操作机器突然失灵,千米长的钢缆紧贴船尾,一旦卡住螺旋桨,整条船的人员和物资都有危险。抢修小组一头扎进40多度的机舱连续5小时排险,电机员说,这已经是今年第20次了,时间最长的一次是连续9小时抢险。就在这种压力下,科考队员们24小时不间断地测深海、采样品、做实验。

“海洋六号”也有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7月中旬,“蛟龙”号来到附近海域准备下潜,希望“海洋六号”协助测量深海数据,首席科学家刘方兰当即安排并全程跟踪测量。他告诉我,当年“蛟龙”号下潜7000米刷新世界纪录让全国振奋,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海洋六号”连续两年提供技术支撑。那时,“海洋六号”连续4个晚上穿越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最终测出地球最深点应该是10923米。我问他,为什么不用国外最新数据,还要反复去测4遍?他说:“这就是科学,追求精准,我们要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如今“海洋六号”再次协助“蛟龙”下潜,刘方兰把数据传送过去,收到对方的邮件说:“‘海六’为‘蛟龙’保驾护航,默默奉献,深潜英雄没有你们的名字,劳动奖章找不见你们的身影。即便这样,相信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对此,刘方兰说,恰如“海洋六号”常年开展的大洋资源环境科考,其实都是最基础的幕后工作,为的是在国际海底圈定中国自己的矿区,在大洋深处烙下“中国印”。

40多天很快过去了,我每天都认真写随船手记,把他们勇于担当、团结进取、科学务实和无私奉献的故事传播出去,也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人、这份事业。于是我申请了一个岗位,请求轮换凌晨1点到7点的大夜班。那一夜,海上疾风骤雨,我和队员们拼命拉住止荡绳,把1.2吨重的设备送到海底,把双手插进冰凉的海底淤泥去采样……我头一次知道,原来戴着厚厚的手套,粗糙的绳索在手里翻滚也会钻心地疼,原来热带太平洋的`夜晚也会让人感到刺骨的冷!我体会到,即便困乏到极点,鞋子和衣裤灌满了雨水,依然要顶着湿冷的海风坚守岗位的艰辛。

现在,这艘船已经在深海连续奋战了大半年。在实现海洋强国梦的航程中,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我心里打下了永恒的烙印,让我的新闻理想在一线扬帆远航!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篇六

今天我想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打工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__,驻马店西平县人,20__年从部队退伍后到深圳打工当小区保安。今年2月15日,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要求马上赶往深圳,当我见到李到信时,我惊呆了,他浑身高度烧伤,正躺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做着顽强的搏斗。

今年2月14日中午,李到信所在小区一栋高层住宅突发火灾。警报响起,正在轮休的李到信听到后,找到一个灭火器迅速赶到火场,在他撞开房门的一瞬间,巨大的气浪和凶猛的火苗一下子把他掀了起来,又重重地甩在地上,他爬起来再次冲进烟火弥漫的房间,救出了两名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业主,并把自己的呼吸器让给了他们。紧接着,他再次冲进屋内救人,就在这个时候,煤气罐发生爆炸,他瞬间被淹没在火海中。

消息传到驻马店,家乡人民非常关心这位见义勇为的好小伙儿,立即组织人员赶赴深圳协助救治和慰问。在医院里,主治医生杨维琦告诉我:“李到信全身重度烧伤面积超过了50%!抢救和治疗期间,李到信先后接受了5次大的植皮修复手术,头肿得像气球,甚至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4月14日凌晨3时,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年仅31岁的李到信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一天,距他突入火海救人整整60天。李到信与死神搏斗的60天里,我们采访组数次前去探望他。我亲眼目睹了他一次次在“鬼门关”前痛苦地挣扎,也看到了他对生存的渴望。

李到信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儿子才1岁,结婚8年,因为外出打工,夫妻聚少离多。出事后,妻子于克敏把孩子抱到李到信病床前,希望他醒来时能看到孩子。在李到信略微清醒的时候,我们问他伤这么重,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去救人吗?他说:“还救。”

4月29日,英雄魂归故里。因为我们的报道,整个河南、整个中国都在传颂他的故事。当载着他骨灰的灵车缓缓驶近家乡时,数万人打着“英雄一路走好”的横幅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回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篇七

提起我的女儿,今年已经十一岁了,她和普通孩子一样,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但就在五年前,我和她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一切都源于那年冬天的一次采访。

记得那天接到一条新闻线索,说是盐湖区金井乡卫褚村有一户贫困家庭,家里有个患心脏病的女孩需要帮助。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叫相亚欢的小女孩,她在教室里显得是那么的“特别”,因为她的皮肤是青紫色,尤其是嘴唇更是有些发黑,只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是那么的炯炯有神。课间休息,同学们都跑到操场上快乐地玩着游戏,可是相亚欢却静静地靠在教室前的一棵树旁,远远地看着同学们,眼神里全是向往。这是因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再不及时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孩子病情一直在加重,连走路都成了问题,每走两步就需要蹲下来休息。在采访中,相亚欢的爷爷还告诉了一个让我吃惊的消息,原来这个小女孩是八年前他在城里打工时捡到的一个弃婴。亚欢是个非常聪明乖巧的孩子,她对学习非常执着。家里没有写作业用的书桌,她就把两个小板凳叠在一起,趴在并不平整的土炕边上,一笔一划地认真完成着作业。由于家庭贫困,小亚欢一年四季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村里的好心人给的,天热的时候给薄的,天冷的时候给厚的,就连学习用的削笔刀也是同学借给她的。

采访时,我问孩子的最大心愿是什么,她告诉我说长大后想当一名老师,或许是孩子觉得这个愿望太遥远,说完后她低着头沉默了。

告别亚欢一家人的时候,我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两位善良的老人再穷再累,都能把孩子养到了上学的年龄,可作为一名记者,我怎么能够眼睁睁看到一个花骨朵还没有绽放就匆匆凋零?回到家里,赶完这篇新闻稿已经是凌晨四点钟了,我满脑子都是孩子渴望的眼神,一刻都不想等待,我上网查阅了大量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资料,看看这个孩子是不是有救治的希望。

没有想到,在节目播出后的第三天,运城市急救中心打来了电话,在详细了解亚欢的病情后,他们表示能治好亚欢的病,并且全程免费。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说话也语无伦次,电话里只会重复地说着“谢谢”。随后,我们把相亚欢接到医院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由于相亚欢的病情复杂,专家们经过多次的研究讨论,终于确定了手术方案。

我清楚地记得12月24号,手术定在这天上午的十点开始,这次手术或许会是亚欢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在手术前,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床上,低头拨弄着手指。我走过去问她怕不怕,她没有回答我。沉默了片刻,孩子问我说:“阿姨,手术做完了可不可以带我去逛公园?他们说那里很好玩,我没有去过,我很想去那里坐船。”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几乎都要碎了。我强忍着眼泪说:“当然可以啊,公园里不光有船,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等你病好了阿姨一定会带你去!”她很开心地笑了,可我却哭了。

通过两次成功的心脏手术,如今的相亚欢已经彻底摆脱了病魔的纠缠,她现在已经完全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了。按照我们的约定,我带她去了公园,专门坐了她梦想已久的船,她玩得特别高兴,完全恢复了小女孩天真烂漫的天性。在这五年之间,每年的寒暑假是我和亚欢最快乐的日子。就算工作再忙,我也要把她接到家里住一段。

去年春节,我把亚欢接到家里过年。晚上睡觉前她好像有什么心事一样,犹豫了半天开口对我说:“阿姨,我想给你说件事,以后我可以叫你妈妈吗?”看着孩子期望的眼神,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没有妈妈,你像妈妈一样对我好,我感觉你就是我妈妈。听完后我紧紧地抱着她,这个孩子又一次让我流泪了,在我的心里我默默地认可了这个女儿。

每次看到同龄的孩子,都会想到我的女儿相亚欢,想着她也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地成长,我的心里就十分欣慰。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的媒体人,我常常思考着: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由此联想到功夫影星李连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他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爱。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两个字:大爱。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正是因为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开满爱之花,即便再弱小的生命,也会因爱而创造奇迹,收获梦想。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篇八

在“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节目中,十位优秀的记者在台上讲述他们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故事,字字掷地有声,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他们都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一个缩影,他们所讲述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充分展现出了全国广大的新闻工作者,以党的十九大为时代征程新起点,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决心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优秀形象。

在雪花飞舞的玉麦乡,桑杰曲巴、卓嘎和央宗父女三人以放牧为生,他们怀着“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的信念,守护了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半个多世纪。寒冷的冰雪冷却不了内心的热情,巍峨的雪山阻挡不了守护的决心,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西藏广播电视台记者泽仁拉姆,将“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故事讲给全国听、讲给全世界听,用自己的文字和镜头向全世界展现美丽新西藏的信仰、厚度、生动、温暖和力量……同时展现了中国人民忠贞爱国的形象,传递了中国正能量,传播了中国好声音。

战地记者刘万利,辗转多个战场,为战地报道提供第一手资料。他在危难中工作,战火在他的身旁燃烧,子弹在他脚下落地,生死考验和战火硝烟没有使他退却,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恪守一份职责;在心的最高点,挂有一面国旗。刘万利记者就是中国众多?优秀中国记者的代表,他们有温度、有力量、有感情,对党和人民始终怀着忠诚,对新闻职业理想一直饱含热忱。他们相信通过媒体的力量,能振奋人心,给人温暖,给人希望。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崔真真说,她感谢融合媒体时代下经历的磨砺和锻炼,让她不断成长。时代在不断变迁,中国在飞速发展,在诸多的挑战和困难面前,他们没有忘记初心,永远牢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时代的列车呼啸前进,他们也在砥砺前行。

作为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对于新闻专业和职业前途,我也曾一度感到困惑:我应如何坚守和追寻心中的新闻职业理想?应如何坚定信念、提高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应以怎样的心态记录这美好的时代?“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中,优秀的记者代表们给了我答案。他们的故事和经历亲切而生动,深深感染了我,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更是深深地激励了我。新时代变化再多,我们的初心永远不变,我们一直相信:坚定信念,能带来力量;传播温暖,能够带来希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以赤子之心维护无暇的新闻理想,认真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记者身上的光亮,永不褪色。

记者们的小幸运,展现了大时代。现在已经是20xx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亿万中华儿女正怀着满腔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心,在复兴之路上意气风发、矢志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献词中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展望新时代,我们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唯有披荆斩棘、风雨兼程,才能让中国更加富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的责任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需要每一个人身体力行。使命在心,重任在肩,努力做一个具有出色的表达能力、优秀的沟通能力的讲故事者,认真地讲好故事、传递声音,中国故事会更加精彩,中国力量会更加澎湃。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篇九

怎样的记者才能够被称为好记者?这个听起来简单的问题,我在《媒介素养》与《新闻学概论》的课程学习中看着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字,好像得到了似懂非懂的回答,但是直到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这一节目后,我才对“好记者”这一名词有了更进一步、更清楚的了解与感悟:好记者,不是名利双收、荣耀满身,而是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传递每一个“沉甸甸”的故事。

《好记者讲好故事》这一节目,利用荧幕的方式,让优秀的记者们在观众面前分享他们记录的新闻,历经的故事。尽管每一个故事看似都很平凡,但是就是这些普通的故事,其背后自有万钧之力,传送着满满的能量。

令我最受感触的是记者郑晋鸣分享的“开山岛守岛英雄王继才”的故事。他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去讲述着这一个用32年去守护祖国岛的男人的故事,传递着这个憨厚男人忠诚坚定的精神。“世上的路,总被诗人写作山高水长;世上的人,总被追问要过怎样的一生。”郑晋鸣在讲述老王用11680天去恪守忠诚的故事后不禁发问。一个记者或许会花费自己大半辈子离家万里,在外奔波,行走在别人的家庭与生活中,这样的一生值得吗?

老王的故事、老王的精神和我们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只要为了心中的那盏灯,一直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好了。好记者讲好故事,传递正能量,郑晋鸣肩负着自己的职责和本分,身怀忠诚和担当,行走于天下而默默记录故事、传播能量。他是好记者,尽他的努力让观众了解背后的故事,感受那些向上的正能量。

好记者应当把党的“48字职责使命”时刻牢记,坚持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站在镜头前分享的记者们,有的体验着媒体行业的转型升级,有的亲历了港珠澳大桥的时代建设奇迹,有的“穿梭”在危险战地之中,有的深入平凡群众的日常生活……他们,给观众带来的是不一样的中国故事,却有着同样震撼。他们,将那些感动他们的故事与能量分享来拨动我们的心弦。

这样的记者们,走进别人的生活,再来影响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前行指引着。好记者们的存在,让这个社会行进多了一束光。作为后起之秀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将每一个“沉甸甸”的故事讲述,将每一份满满的能量传递,让这个社会更加光亮。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篇十

这世上写故事的人千千万万,作家、导演甚至是艺术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述说着不同的故事。有的故事通过文字来记录,有的故事通过影像来述说,有的故事通过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来呈现。那么,记者这类故事讲述者,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想,这应该从新闻本质的特征上寻找答案,那就是——真实性。不同于作家的文字、艺术家的画笔,记者通过真实的事实来讲述这个时代中你我的故事。

有人为博眼球,故意使用血腥暴力猎奇的内容去迎合读者的窥探欲;有人为取利益,字里行间煽动情绪,挑起纷争,掩埋真相;有人打着记者的名义,搜寻公司的黑料,上门勒索敲诈;有人仗着自媒体的称号,在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里撕扯,批量制造只输出观点不顾事实的流量爆款文章。在今天这样的后真相时代,受众最看重的似乎是情绪的宣泄,而非事实的澄清。记者千辛万苦做出的调查报道,可能阅读的人寥寥无几。在市场和经济利益的双重压榨之下,站在新闻道德的十字路口,记者面临着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

在“好记者讲好故事”——20__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中,众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用他们的故事,回答了新的时代环境下记者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回答了应该如何坚守新闻理想的问题,为奋战在一线或是即将踏入新闻行业的媒体人指明了方向。

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但是在我看来,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就是好故事。不管是宏大如见证中国奇迹的故事,还是坚守如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转变的故事;无论是信仰如英雄连队的传承的故事,还是忠诚如一家人世代守护祖国边境线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不是从“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展现大时代”。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时代和国家是由一个又一个平凡的人组成的,展现他们身上的故事,也是从侧面反映时代和国家的变化与特征。

挖掘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故事,真实地记录和描写,自能准确地击中读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没有人喜欢冷冰冰地说教,也没有人喜欢夸大其词的宣传和不顾实际的赞美。许多新闻想要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树立正面的榜样,但是由于“假大空”的溢美之词,将人物包装成了“纸片人”,干瘪空洞没有血肉,反而弄巧成拙。一个好故事,应该以真实的事实为骨架,以独特的精神为神韵,以和人民的联系为经脉,惟其如此,才拥有打动人心的可能。

一个好故事的背后,包含着一个好记者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好记者写出的并不都是好故事,但是一个好故事必定由一个好记者写成。一个好记者,他应该是忠实地陈述事实,警惕地探索真相,温暖地传递价值。同时,好记者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去记录历史车轮的轨迹;更应该是故事的挖掘者,去洞察人性的幽微与丰富。

也许,探寻真相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和危险,暗访记者每一次深夜尾随都是和不法分子斗智斗勇的较量,驻外记者亲历纷飞的战火,死亡就在一米开外;也许,采访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高原上到故事主人公的家的路走了四天,暴风雪让车无法开动,他们扛着摄像设备冒着风雪走了十几个小时。

一个好记者,总是想着离现场近一些,再近一些,“人民的关注在哪里,我们的舆论阵地就在哪里”;一个好记者,总是心系人民,扎根土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记录一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的故事”;一个好记者,总是不忘自己的使命,不忘党和人民的嘱托,“‘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媒体人的职责使命,也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初心”。

作为一个新闻人,我们理应具有大格局。借用百年前理学家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也可以看作是媒体人的新闻理想和追求的写照。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篇十一

今天于班会“好记者讲好故事”中,我认真的聆听着每位记者所讲的故事。其中令我最为肯定的开篇语是张烁女士所说的“既要有踏破铁鞋的上下求索,也要有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

是的,作为一位记者,这难道不是最为重要的品质么,看完这次《好记者讲好故事》中好几位记者讲述的故事以后,我深受感动,原来,在祖国的各处,还有那末多默默贡献着本身的人们,含着泪,我看完了这38则演讲视频,心底满是震动和敬重。

这些故事中,有走在改革前列见证祖国成长的记者,有在海洋中无边际漂泊的记者,有战乱国度冒命带来最新消息的记者,有行走与雪山与农田间的记者。他们男女各有,也许在人们看来是各自触及不同的领域,但绝不能疏忽的是:他们必定会干同一件事——用自己最真实的感触谱写最震动人心的乐章。

在看完这篇报导后,我不由产生了一则思考,究竟是好新闻成绩好记者,还是好记者成绩好新闻呢?在我看来,好记者才是关键,视频中的确是处处充满感动、励志的故事,看到了很多平凡却伟大的人生。但在深受这些故事感动之余,更加我所感触之深的,还是各记者在报导这些新闻事件进程之余所付出的艰辛与奋斗,简单又简洁的新闻报导背后,是我们难以想象刻苦努力。记者就是这样一个职业,须承载着自己的使命,在新的时期中为人民带来信息,知识。

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线人喉舌,是人民的线人喉舌,我们看到的,是平凡的职业,但是,在背后,却包含着不平凡的自豪。好记者讲好故事,更是一次新闻成绩。我由衷的感到,记者职业是光荣的。

在杜鹃《永不磨灭的英雄誓言》中,她向时期展现了英雄的光辉,向我们展现了何谓英雄,何谓国义,何谓军人!正如她自己所说“没有一个固定的形象和标准,但它一定有一种让我们血脉偾张的气势,让我们心潮澎湃的情怀。”她向我们展现了:国家英雄在这个时期依然存在,正是借这份报导,从而带来当今的一种蓬勃向上豪情的气力。

记者,作为一个时期的记录者,背负的是时期的责任,在这以后,我会学习一边“看见”的同时“记录”,在“思考”的同时进行“沉淀”,并有心的对记者们表示敬佩与赞美。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篇十二

观看完《好记者讲好故事》以后,更让我了解到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中,记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期风云的记录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从开山岛,再到雪域高原,再到跨海大桥建设……它们记载于记者的笔端,凝聚新时期中华民族的新精神,为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供给精神的气力。

其中最使人印象深入的便是就在我们身旁的港珠澳大桥的故事。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跨海通道,被一些外国媒体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由于有了这座桥,珠江口东西两岸,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它集桥、岛、隧于一体,其中开凿6.7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成为世界级的工程困难。20__年5月,第一节沉管成功安置。一节沉管的大小,超过一艘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如此巨大的沉管要在最深44米的海底对接,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而港珠澳大桥要完成的则是30屡次这样的“深海之吻”。其中,近500项专利技术,为全球同类工程提供了“中国经验”。

其中林鸣最使我感动,而为超级工程的总工程师,他全部工作亲身坐镇指挥,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即使是在因过度劳累而致使鼻腔出血,手术后4天,他又回到了工程现场随船作业。正是由于有这些大国工匠,才能成绩这件世界工程。

正是由于各经济特区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充分发挥“实验田”和“窗口”作用,才能成绩我国改革开放来的光辉成绩,实现历史性变革、获得历史性成绩的一个生动缩影。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上,回望来时路:那是创造中国奇迹的道路,那是沿着改革开放行进的道路,那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而我们做为一名媒体人,我们虽不能像那些工程师一样为国家建设雄伟的建筑和伟大的工程。但是我们可以为社会报导更多有益的新闻,让这些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匠们的精神广为人知。为社会主义前进的凝聚新的精神气力,高举社会主义的精神火把,让社会主义建设做的更加顺利。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篇十三

“探访真相的脚步,追逐时光的身影,挥洒汗水的青春。”这一次如约而至的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让我打心底地敬佩记者这一职业。作为时期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他们用手中的笔、麦克风和镜头,传播每种声音,发掘每个真相,替百姓发声,宣扬党的意志,同时也记录着这个时期的进步。

我敬佩那一个个坚守岗位,不辞辛苦的记者,用千万个日昼夜夜,给百姓带来一个个报导,一个个故事,让大众能听见来自大江南北的声音。在危险中记录着战争的面貌,刘万利在生死中砥砺前行,支持他的,是责任和一颗爱国的心。他为国家自豪,在他心里最深处,是一面国旗;在军队中陪伴解放军,记录军人的艰辛,感悟英雄的含义,杜娟在人民军队中传播他们的故事,感染着我们每位,燃起我们心潮澎湃的情怀;见证着“一带一路”的兴起的李承泽,一路播报,一路收获,一路前行;看到榆林治沙造林成功的郝冲,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路上传播着属于这里的声音。

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20__年4月在淄博产生的故事,一个孩子掉入10米多的枯井,通过网络直播,让大众的心连在一起。由于发掘机不够,用网络将消息分散,半小时转发量超百万,成功地让21台发掘机同时工作终究救济成功。这一次事件,是融媒体报导的实践,也是其优势的最好利用案例。利用不同的载体进行传播,用创新报导方式推动救济成功,让无数的观众在线见证一个新闻的产生。我由衷地为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专业而感到自豪,也是这时候才明白,我们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优势和意义所在,肩负责任,与大众同行,观众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对新闻记者来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的座右铭;对全国观众来讲,大国故事,能给予我们气力;作为广大网友,凡人小事才能感动人心,最珍贵的是真诚。心中有信仰,笔端有气力,我们每个记者都要有自己的价值方向,要有坚定党的信心,讲好中国故事,记录伟大时期,用笔尖刻下每个瞬间,用镜头见证每场剧变。

牢记使命,讲好中国故事,是每位记者的使命。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篇十四

在情怀与专业之间

好记者就要做这个有心人。怎样的记者才是好记者呢?

好记者可能需要具备很多品质。

好记者需要勇气。好记者常常需要走进常人不愿踏足的地方,走进麻风村,与麻风病人近距离接触;走进战区,去记录那些被战火毁灭的无辜生灵;走进灾区,在那些地震、泥石流、台风发生的时刻,与英勇救援的战士们并肩作战。好记者需要走进,当不幸发生的时刻,好记者与大多数人奔跑的方向相反,一个向着生,一个冲向死。

好记者需要坚忍不拔。好记者需要用脚丈量土地,走遍沙漠、草原、雪地;好记者需要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下跑新闻;好记者习惯了被拒绝,同时又习惯了想尽办法不被拒绝。

好记者永远保持敏锐。他们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寻找闪光点;他们在偏僻和喧嚣之间发现新闻;他们对工作永远报以热情,热情之中还有谨慎。

好记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好记者需要善于观察,需要有良好的新闻采写能力,用自己的文字来展现新闻真实,保证客观,但要打动人心。新闻摄像要记录现场,新闻图片要还原事件。

好记者需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他们要能清晰地帮我们还原现场,清晰到即使没有字幕,我们也能听清。好记者说话要凝练,一针见血,直击要害。好记者说话还要委婉,抚慰伤者,传递温暖。

好记者还要善于学习。他们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科学素质,对自己采访的领域有见解,对未知的领域主动学习。他们需要综合多学科、多领域,设想各种可能面临的问题,对报道的内容做介绍。好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需要走在时代的前沿,察觉时代的变化,书写时代的变革。

要成为好记者很难,几乎要把自己锻炼成“完人”。要成为好记者又不是很难,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坚守奋斗,我们都是“好记者”!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