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十篇(优质)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一、勤勤恳恳,积极研修

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英语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1、积极认真的观看视频学习,到目前为止在线学习时间达:11687分钟,并且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课程、话题留言达到314条,并发起了181条话题,认真撰写日志200篇。 2、积极建立个人工作室,并积极参与英语九班协作组的建设,被评为小组之星。3、积极参与班级资源管理,上传资源226条,得到广大老师的应用和好评。积极配合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参与班级建设,被推荐为第一批学员导师,被评为:第四期学员之星。同时被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推荐为:学习研修组长,协助、帮助我校英语教师的研修学习,我校的研修教师全都圆满完成了研修学习任务。 4、认真独立完成作业16篇,每次完成的作业均得到辅导老师和班主任的好评与认可,其中有3篇被评为优秀作业,多篇作业、留言等在班级简报中得到引用并得到好评。5、 熟练运用班级沙龙,留言板,tq,学习交流区,学习论坛,视频会议室等平台的管理功能,积极参加各种网上学习交流活动。与专家、学员进行及时有效的研修交流,成功地主持主讲了视频会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的实施小组合作性学习》效果很好,收获颇丰。

二、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我勤勤恳恳的研修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同时自己的付出也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与鼓励,我被淄博市第二期网络研修优秀学员,使我对此次研修有了新的认识,她成为了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之旅,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 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英语教学与教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网络研修是良师益友,是提高教育教学的平的一大基石。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中国教师研修网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基石,网络研修学习会助我们乘风破浪,飞向成功的彼岸。我坚信:我研修、我进步、我快乐!

总之,我在研修中的收获是沉甸甸的。对于现在已经尝到了网络研修甜头的我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研修中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带动其他老师积极参与,以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同大家一起在网络研修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与网络研修同行!让网络研修因我们而精彩!

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带着教徒般的虔诚,枯木逢春般的渴望,来到魂牵梦绕的北京大学“朝拜”。十天来沐浴着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熏陶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之中,感受北大这座中国最具精神魅力和学府气质的百年名校。十天来重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要求,砥砺德业;体味“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先训,改变精神结构。十天来我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信,看到了不足,必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践行北大“既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行事作风。

北京大学特点之一便是“老”。北大的历史是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创建算起。但究其渊源,则可以上溯到古代的太学、国子监。1920xx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每天六小时正课,每天一个蹭课(蹭讲座、演讲,蹭社团活动,蹭演出,蹭图书馆等),每天一小时北大游,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我感受最深的是北大敢为天下先,锐意创新之精神。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发祥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最初基地;也是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还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呐喊者和行动者,又是“小平您好”的高擎者和“承五四青年报国志,做科教兴国栋梁材”的倡导者……北大人身上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与创新特质。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表面上只拿到一张培训结业证,但这段经历足让我铭记终身,激情燃烧一辈子。我会自豪的说:我曾是北大人,北大的每一棵树,每一条路,每一块碑,每一栋楼既蕴含着历史的沧桑、文化的久远,又凝结着我这个后来人的感情与寄托。博雅塔雄健挺拔,体现着北大人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未名湖柔波荡漾,象征着北大厚德载物的阴柔之美。能在这里读书、做学问,真的是一种享受。

和其它高校一样,为改善学生住宿、生活条件,北大校园部分建筑滚动拆迁、维护,旧貌换新颜,但“整旧如旧”的建筑风格不会变,“既金玉其外,又金玉其中”的追求不会变,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不会变。

从略显寒意的早晨到灯光四射的夜晚,网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溜冰等场所身影矫健;周末舞会、“百团大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图书馆k歌高手云集,北大学子正从另一面展现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好情趣,锻炼他们的身体心理。

北京大学是一块神圣的土地。百余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 北大有400多名博导、800多名教授。

北大教育学院为我们安排的专家及课程完全是订单式的,精挑细选,匠心独具。既有北大的教授、专家(主体),又有教育部、北师大等领导、学者;课程立足管理又博采众识,涉及教育、管理、国情、外交政策、文学、艺术、校情等多个方面。

尚俊杰博士《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未来教育》、岳昌君教授《当代教育改革进展》、曹志祥教授《基础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等讲座,立足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以及教育信息化、国际化等时代特征,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诸如翻转课堂、游戏教育、云计算等学习方式、课程模式的再造;指明中外教育发展的变化和阶段性特征,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任务和教师成长的规律,可谓高屋建瓴、高瞻远瞩。

王新超教授《校园的高效率团队建设》、李志军教授《领导方式的哲学思考》、丁延庆教授《教育经济学研究对学校管理的启示》等讲座围绕高效和谐管理团队建设,提出管理创造生产力的思想,通过古今中外不同管理方式的比较,提出领导干部既要注重做事的思维方法,又要注重做人的人际智慧,做智慧而又有温情的领导干部。

卢晓东教授《中国国情现状分析》、王勇教授《中国对外关系与世界格局》、李义虎教授《我国国内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对台政策的思考》等讲座,为我们了解国内外形势及热点、焦点问题,掌握大政方向,加强时政教育,乃至进行国际教育交流奠定了基础。

王余光教授《阅读,与经典同行》、白巍教授《相看两不厌——中国传统山水画与现代人的心灵感悟》、刘小龙教授《盛世之音中国梦——中国现当代经典音乐鉴赏》、程郁缀教授《古典诗词鉴赏与人文素质提高》等讲座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音乐、绘画、诗词、经典等艺术对提高鉴赏力、陶冶情智、完善人格的重要作用。这着实让我这个艺术盲补了一课。有欣赏的心情,才有建设的动力。

洪成文教授《中小学校领导管理创新的技术与智慧》、沈名明教授《试答“钱学森之问”——创新人才培养三项改革》的讲座结合实例,展现了创新之美。钱志亮教授《生命视野中的教育管观》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让我们重新认识到珍惜生命、热爱学生、加强学生安全保护的重要性;也从遗传与后天努力的角度批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错误口号。杨虎教授《北大风物与北大精神的传承》从地理、历史多角度深度剖析了北大风物与精神的关系,感受“外未名而内博雅”的北大人文精神实质。

这些专家、学者中有以程郁缀教授为代表的“50后”学界泰斗,更多的是活跃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风华正茂的“60后”的后学——学术带头人。他们讲课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或引经据典,或大气磅礴;或讲解阐述,或探究答疑,但都无一例外地具有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严谨认真的态度,无一例外地以精深的学术造诣和完美的人格赢得阵阵掌声。

李大钊曾说过:“只有学术上的成就才称得起‘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的确,正是北大老师的努力,造就了基础深厚、思想活跃的优秀学生,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促进了北大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自豪地说,富于创新精神的北大人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成就。”

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期三个月的中青班培训学习已经结束,通过在党校这样一个大熔炉的锤炼学习,使我在政治理论、党性修养、政策水平、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总的来说有这样几点体会:

有心才有新。面对本职工作,要对工作有热心,对人民有诚心,对事业有忠心。只有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善于动脑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新的工作经验教训,才能使工作开拓创新;同时,牢记领导的嘱托,勤于思考,乐于奉献,勇于拼搏,才能创造新的工作局面。

有公才有功。必须做到一心为公,利为公所谋,事为公所办,名为公所取,功为民所立。秉公办事,公平待人,甘当人民的公仆。遵守公共道德秩序,自觉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争做人民的有功之臣。

有为才有位。首先立于“为”,多作为。要想一个单位的工作得到组织的支持和认可,要想一个人的工作得到人民的赞同和理解,也必须多作为,必须一心一意为党为国为人民。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官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要立足长远,顾全大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民掌好权,用好权,也只有这样,才能嬴得人民的拥护和信赖。

有劲才有进,在新的环境中和新的形势下,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就必须树立信心,鼓足干劲,迎接新的挑战。不畏艰难困苦,鼓足勇气,大胆工作。只有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热忱的工作情感,只有敢于面对自我,善于修正,工作才有进展,事业也才能前进。

通过学习,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做到:

一要清。一是要目标清楚。要时刻牢记自己永远是人民的“公仆”,立足于做大事、做好事、做实事,不能只要想着“做官当老爷”。要服从和服务于大局,以本部门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找准“坐标”,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责任,真正达到合心、合力、合拍。二是要政治清醒。在重大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自觉执行上级的决定,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要行政清廉。古人说:“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只要我们舍弃对财色名势的追求,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为人民秉公办事, 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要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用先进典型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提醒自己,争做优秀公务员。

二要正。能否分清公与私,是从政者品德良莠的试金石,也是善政和恶政的分水岭,更是检验自己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标志。一是要正直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牢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把改变我县贫困落后面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服从安排,自觉服从农民群众的利益。二是要公正无私。“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人和是胜利的保证,和则心齐、和则事顺、和则兴业、和则畅通。做到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三是要光明磊落。坚持民集中制原则,有事共同商量,有难共同承担,先民主后集中,先咨询后决策。不莽撞,不随意,不畏难,不偏袒,不固执,做到经济民主,公道正派。

三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是一个国家公务员的人格尊严的体现。一是要忠贞爱民。要有一个爱民之心,怜民之情,要始终牢记: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二是要坚守气节。要不断加强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绝不能为了个那点蝇头小利、蜗角虚名而丧失党性、丧失人格。三是要修身养性。一定要志存高远,严于律己,高标准严要求。牢记告诚的两个“务必”,始终保持俭朴、宽容的作风,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四要廉。古人曰:“公生明、廉生威”。真正做到慎独、慎欲、慎权、慎微。慎独就是要求在个人隐处、独处、无人监督、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政治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欲就是要求控制好个人的各种欲望,不贪婪,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慎权就是要求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不损公肥私,既要管好自己,也要管好家属,自觉接受党组织、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做到“思考问题应换位,履行职责要到位,相互配合去补位,找准坐标不越位”。慎微就是要求在细微之处表现出应有的品德和风格,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他人不说的自己坚决不说,要求他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他人干的自己带头干。

五要勤。一是脑要勤。遇事多动脑筋,做到三思而后行,同时要加强学习,用丰富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文化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既要学理论知识、又要学专业知识,既要学有专长、又要博古通今,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在实践中学习。不能靠吃资本、吃学历过日子,应该靠真知灼见、真才实学。在工作上要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腿要勤。多深入基层,到第一线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基层排忧解难,不图享受、不图轻松。三是口要勤。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多讲理少指责,多引导少谈论,不恶言伤人,不阿谀奉承,不说三道四,不言不符实。

六要实。坚持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是要忠实,为人正派,忠诚老实,忠实党和人民的事业,踏实工作。二是要落实。做到言行一致。工作中做到既有安排部置、又有检查督办,既人有事做、又事有人做,不打官腔,不只炼“嘴功”。改变工作作风,把落实放在第一位,急需办的事及时办,需要办的事抓紧办,不拖泥带水,不人浮于事,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三是要实干。要有争创一流的精神,争当第一的勇气。讲求实际,力求实效,善于用“十指弹琴”的工作方法,有先有后,有急有缓,勇于攻难点,善于解难题,推动工作的不断深入。

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篇四

根据组织安排,我参加了清华大学——淮阴区领导干部社会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期间,我能认真的转换角色,严守纪律,我按照培训班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努力提高理论修养,不断增长能力才干,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次学习时间虽短,但安排的内容系统、新颖、贴近实际,使我受益匪浅,启迪较多。

第一,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把握世界发展潮流,借鉴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是在深刻总结我国发展的实践经验,合理借鉴国外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我认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继承邓小平“发展是个硬道理”的优势,同时又避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单纯追求gdp,要正确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实体产生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我国高投资,高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高经济增长下的低就业增长,高工业化下的低城市化进程,高碳耗下的低减排增长,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外贸依存度偏高等问题要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环境污染加重的问题,中国的汽车手机等行业都缺核心技术,在生产、制造,销售的过程中利润较低,外贸出口利润也很低。要制定可行措施立足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通过推进城镇化调整城乡结构。在发展过程中,要努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科技创新,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经济成本,避免物质资源过度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努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怎样分析和思考问题,形成科学决策,是领导水平的直接体现。要努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坚持辩证思维,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分析问题,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议大事,抓根本,把事关大局、影响全局的问题分析透、研究透,特别要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增强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站在群众的立场来分析问题,牢固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面对面、心连心地做好群众工作,保证工作的正确方向,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要抓住难点、重点来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做到纲举目张,重点关注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长期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要注重运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认识一个事物,要从多个角度着眼,避免犯“盲人摸象”的错误;分析一个事物,要考虑到多种可能性,避免“一根针”认死理;求解一个问题,要努力寻求多种答案,避免教条思维、保守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应变能力。

第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更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素质就是命运,学习力就是创造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一个人要想不落伍,要想做时代的弄潮儿,就必须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把学习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在工作中学习,边学习边思考、边工作,把知识转变成智慧,推动工作的开展。要学会科学读书,学会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多、最有益的知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要用“扬弃”的思维,学习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第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人民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包括职业责任、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态度、职业作风和职业纪律等。要秉承清华大学校训,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好公民。要公正廉洁、勤政为民,用感恩之心做人,用敬业之心做事。要高度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使道德行为经常化、巩固化和自动化。要注重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包括日常举止、看事角度、接待群众等方面。要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

以上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所学的知识认真的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更高的要求自己,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篇五

得到县委组织部的关心,我有幸于**年9月17日至24日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举办的领导干部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在几天的学习时间里,我们与国家十几位资深教授、专家零距离接触,认真聆听了《新型工业化与自主创新》、《招商引资策略》、《领导理念与领导艺术》、《创新思维与科学决策》和《领导干部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等13个科目的精彩讲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思想上受到了强烈振憾,理念得到一定更新,知识得到了一定提高。下面简要总结在清华学习的几点收获与体会,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收获

一是感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本次学习通过《清华文化与清华精神》课程讲解和漫步清华校园,让我对这个中国的最高学府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清华是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当我第一次置身于清华园中,便深为清华浓厚的学术氛围、历史文化所倾陶,水木清华一百余载,清华大学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务实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始终引导着学生走“爱国、成材、奉献”的道路。

二是获与各位学员学习交流机会。此次在清华大学举办的xx省族自治县领导干部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学员来至我县xx个乡镇和xx个县直部门部分副科级以上共xx名领导干部,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这给从教育部门刚转到乡政府从事服务工作的我,是一次学习交流的大好机会。在短短的清华学习生活时间里,我努力找机会、抽时间向各个乡镇的领导学习交流工作方式方法,虚心向县直部门领导请教工作经验,互相取长补短,为我今后工作开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是学习了系统专业的理论知识。参加系统专业的理论学习一直是个人比较强烈的主观愿望。此次培训的内容广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文等方方面面,同时又渗透到以上各方面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实际问题,诸如市场经济、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环境保护、农业农村发展、领导艺术等等,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系统性。此次培训,教授们都站在至高的角度,举一反三,结合案例综合分析。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明白了在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时要学会从各角度、多方面科学系统地思考。

二、体会

一是在学习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次学习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适用。包括:领导科学与艺术、突发事件与舆论导向、领导者语言表达艺术、领导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和县域经济等等。加之十几位教授、专家渊博的知识、精彩的演讲,特别是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牢记于心,给我带来很多感慨和思考。在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我越来越觉得学习对于提高自我和指导工作而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把这次所学习的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向领导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所学到的知识去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法律知识水平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增强自己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如通过学习《领导理念与领导艺术》,让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怎样运用科学方法和领导艺术等,既有利于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增强干部的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事半功倍。

二、在工作上要尽心尽力,力求更好。 作为一名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一定要尽心尽力。作为一名副职的我,怎样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抓好本职工作。只要尽心尽力地抓好本职工作,主要领导就不会被其他琐碎事物所纠缠,就能让其腾出精力议大事、谋大事和抓大事。二是搞好团结协助。团结出战斗力,出生产力。一个班子,要统一思想,加强团结,要讲大局,识大体,要坚持民主集中,实行分工负责,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努力形成一个团结协助的战斗集体。三是当好参谋助手。在工作中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多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四是履行社会责任。由于爱和热爱,我们才会在履行我们的责任时拥有成就感,并同时拥有快乐。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本人置身于社会的哪一层面,无论能力如何,我将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给周围的人、给群众等给予更多的爱、付出更多的爱。只有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才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五是强化为民意识。注重以民为本观念,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重点,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准则。只有这样,一个地方才会得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鼓励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锻炼品质,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以更多的精力,更好的状态,更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基层工作和事业中去,不辜负领导和组织的托付与期望。

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篇六

在这次远程研修学习中,我认真按照课程要求按时观摩学习了每一个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教学的指导和解读。对每一个专题的问题都发帖请教和交流,广泛阅读了同学们提交的作业及发表的文章并及时做出评论,认真阅读了每一期了班级简报,学习时间远远超出了课程要求,同时按时完成了作业。现在谈谈我的一点学习收获:

一、主动才能得到收获

教师要教好学生,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而研修就是一种可以不出家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好途径。这次培训给我们组织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利用。远程教育只是一种学习形式,唯有主动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种主动包括主动学习课程视频和文本资料,主动参与在线研讨、班级研讨,主动学习、收集、整理平台上每日发表上传的好资料,同时主动做出自己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主动接受专家的引领,主动与同行交流等等。

二、交流才能常进步

学习,需要耐得住寂寞,关起门来用心钻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远关起门来闭门造车,交流是我们学习成长的手段之一,很多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能因为对方的一句点拨就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三、远程研修打破了我原有的思维方式

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中国大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新课改,我们教师持怀疑态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能行吗?尤其是浦江模式,学生如果能探究出结论,要我们教师何用?通过这次研修,消除了我的顾虑,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的知识,不同的老师教,学生乐学程度就大不相同,教学效果自然就大相径庭了。所以从这一点看来,教学要“为学生服务”,同样的知识要有针对性的考虑不同学生的求知要求,时时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四、远程研修引领我前进,给我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远程研修改变了我的生活,给了我前行的动力。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我们的班级,在新的作业、日志、话题中汲取我需要的营养。从网上的专家学者那里学到了很多,也从身边的优秀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学习的过程是短暂的,但学习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五、收获。

通过参与此次远程培训活动,我们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更新了自我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在此次培训中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篇七

作为一名刚加入教师行列两年的新教师,非常有幸踏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参与研修。北大研修,是一场非同凡响的教育盛宴,听了闻名全国的名师们的讲座,深深受到感触,也深深感受到北大浓厚的文化氛围与人文特色!

《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曾描述:教师的外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北大附中校长赵钰琳教授的低调务实,吴昌顺校长的批判精神,华应龙教授的融错见解,张思明教师的终身学习,赵希斌教授的幽默风趣,孙庆均教授的智能开发……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充分展现了名师们的大家风范,还有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和乐观宽容的人生态度,让人感觉犹如春风拂面,清新悦目,让人尽情享受心灵丰收的愉悦!

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于人性化育的职业。在面对职业生涯初始阶段的种种困惑与忧虑,北大研修,无疑给予我一次精神喂养和隐形引导。何为优秀教师,何为专业化成长,何为有效教学,何为最好的教育,何为教师的幸福生活……让我更深层次地领略教育的深度内涵,选择性地反思自身的教育现况,在此愿同大家分享、共勉。

1)我所知

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在于优秀教师聚集了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两者,即优秀教师=知识魅力+人格魅力。正如曹志祥副主任所说:一名优秀教师,应在“术、器、道”这三方面上有所建树。术,指有一定的思想观点,对教育有一定理解与看法;器,指教学有一定的方法;道,更高层次的追求,指研究教学规律。一位教师要想做到跳出学科,跳出教育,更好地上台阶,必须使个人获得发展,从教学新手到专家型的教师,其间有一个专业成熟的过程,而教师进行的“教育探索”是达成专业成熟的重要途径。做到专业成熟,教师应培养专业眼光、专业品质、专业技能,先探索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后开展基于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的教学叙事研究,逐步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而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一种追求状态,都是一个积攒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贵于坚持,拒于惰性,不能急功近利,只单纯停留在‘术’方面的追求。

2)我所悟

非常赞同一句话:自己给自己的舞台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人只有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生命实践中创造人生,才会活得有意义、有智慧、有尊严、有深层次的快乐和幸福。无意义的工作只会孵化出无意义的人。同样,今天教师生活的无意义,很大程度上缘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呆板僵化。场景在变,学生在变,可内容形式不变,用同样的方法,教同样的内容,接受同样的考试,被同样的标准评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重复不老的“旋律”。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内容、新特征、新细节,才能感受教育工作的真正意义,享受教育的快乐与幸福。教育是一个创新的天地。思考学生的个性,分析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考虑学习方法与教学策略,在生活中反思这些内容,会发现这里有收获和发现,有欢乐和痛苦,是积累而不是重复。教师生活因为研究而不断丰富起来,教育的幸福因为创造而获得意义。

3)我所思

教师存有“反思之心”,就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就会有所求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不断反思,给自己更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那教师必然沉淀无比深厚的教育智慧。而学生是成就名师的最好专家,而教师的反思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实现。教师需行走在有效的课堂管理和科学化的班级管理之路上,且行且吟。领略了在教学一线的名师们的教育思想蕴含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1)如何突破自己的教学领域,如何拓展自己的教学上升空间,如何突破教学停滞瓶颈;2)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出学科特色;3)如何克服浮躁之心,享受职业幸福。在没有听名师们的讲座以前,总觉得为人师表就是授业解惑,要不断地充分完善自我,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却没想到做一名好老师,就得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修养,还要有一颗爱心,善待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要健康快乐地成长,还有教师的专业成长会和自己的幸福人生密不可分——原来,教师的专业成长源自于教师的幸福人生。从名师们身上,有太多的亮点值得我学习。例如赵钰琳校长的成功论:成功=知识+见识+胆识;已经退离教育第一线多年,却对教育发展动向仍了如指掌的吴昌顺校长,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将有教学研究价值的报纸剪下粘贴在笔记上,一年一本,收藏至今笔记本堆起有几米高;华应龙老师的融错论;名师张思明老师,自学成才,十七年坚持不懈地研究数学建模,坚持终身学习,他的事迹让我明白:教育需要等待,教育需要坚持,教育需要用心;赵希斌教授大胆剖析,勇于揭露自身短处,从追‘功’到淡泊明志的历程,让我感受到名师的风范与个人修养;马健教授的“教师幸福论”,更是春风化雨,绵绵不息。

4)我多求

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由自己的行为所铸造,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因此一个人的行为与行动至关重要。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人,是一个善于对自己提出要求的人,我的所求如下:一、做一个‘四心之人’,即用心,恒心,细心,留心;二、坚持学习,发展个性,扬长为主;三、做一个有幸福感的老师。吸取他人精粹,发展已有之长,保持持续动力,达到以下目标:一、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结构;二、形成自身教学风格;三、形成学科特色,打造科技基地品牌;四、终身学习。目前,作为一名新教师,自身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但每个人的能量都是无限的,在反思的基础上,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必会在教师生涯中做出自己,成就自己!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从自己的课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篇八

作为一名刚加入教师行列两年的新教师,非常有幸踏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参与研修。北大研修,是一场非同凡响的教育盛宴,听了闻名全国的名师们的讲座,深深受到感触,也深深感受到北大浓厚的文化氛围与人文特色!

《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曾描述:教师的外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北大附中校长赵钰琳教授的低调务实,吴昌顺校长的批判精神,华应龙教授的融错见解,张思明教师的终身学习,赵希斌教授的幽默风趣,孙庆均教授的智能开发……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充分展现了名师们的大家风范,还有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和乐观宽容的人生态度,让人感觉犹如春风拂面,清新悦目,让人尽情享受心灵丰收的愉悦!

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于人性化育的职业。在面对职业生涯初始阶段的种种困惑与忧虑,北大研修,无疑给予我一次精神喂养和隐形引导。何为优秀教师,何为专业化成长,何为有效教学,何为最好的教育,何为教师的幸福生活……让我更深层次地领略教育的深度内涵,选择性地反思自身的教育现况,在此愿同大家分享、共勉。

1)我所知

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在于优秀教师聚集了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两者,即优秀教师=知识魅力+人格魅力。正如曹志祥副主任所说:一名优秀教师,应在“术、器、道”这三方面上有所建树。术,指有一定的思想观点,对教育有一定理解与看法;器,指教学有一定的方法;道,更高层次的追求,指研究教学规律。一位教师要想做到跳出学科,跳出教育,更好地上台阶,必须使个人获得发展,从教学新手到专家型的教师,其间有一个专业成熟的过程,而教师进行的“教育探索”是达成专业成熟的重要途径。做到专业成熟,教师应培养专业眼光、专业品质、专业技能,先探索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后开展基于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的教学叙事研究,逐步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而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一种追求状态,都是一个积攒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贵于坚持,拒于惰性,不能急功近利,只单纯停留在‘术’方面的追求。

2)我所悟

非常赞同一句话:自己给自己的舞台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人只有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生命实践中创造人生,才会活得有意义、有智慧、有尊严、有深层次的快乐和幸福。无意义的工作只会孵化出无意义的人。同样,今天教师生活的无意义,很大程度上缘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呆板僵化。场景在变,学生在变,可内容形式不变,用同样的方法,教同样的内容,接受同样的考试,被同样的标准评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重复不老的“旋律”。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内容、新特征、新细节,才能感受教育工作的真正意义,享受教育的快乐与幸福。教育是一个创新的天地。思考学生的个性,分析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考虑学习方法与教学策略,在生活中反思这些内容,会发现这里有收获和发现,有欢乐和痛苦,是积累而不是重复。教师生活因为研究而不断丰富起来,教育的幸福因为创造而获得意义。

3)我所思

教师存有“反思之心”,就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就会有所求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不断反思,给自己更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那教师必然沉淀无比深厚的教育智慧。而学生是成就名师的最好专家,而教师的反思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实现。教师需行走在有效的课堂管理和科学化的班级管理之路上,且行且吟。领略了在教学一线的名师们的教育思想蕴含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1)如何突破自己的教学领域,如何拓展自己的教学上升空间,如何突破教学停滞瓶颈;2)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出学科特色;3)如何克服浮躁之心,享受职业幸福。在没有听名师们的讲座以前,总觉得为人师表就是授业解惑,要不断地充分完善自我,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却没想到做一名好老师,就得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修养,还要有一颗爱心,善待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要健康快乐地成长,还有教师的专业成长会和自己的幸福人生密不可分——原来,教师的专业成长源自于教师的幸福人生。从名师们身上,有太多的亮点值得我学习。例如赵钰琳校长的成功论:成功=知识+见识+胆识;已经退离教育第一线多年,却对教育发展动向仍了如指掌的吴昌顺校长,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将有教学研究价值的报纸剪下粘贴在笔记上,一年一本,收藏至今笔记本堆起有几米高;华应龙老师的融错论;名师张思明老师,自学成才,十七年坚持不懈地研究数学建模,坚持终身学习,他的事迹让我明白:教育需要等待,教育需要坚持,教育需要用心;赵希斌教授大胆剖析,勇于揭露自身短处,从追‘功’到淡泊明志的历程,让我感受到名师的风范与个人修养;马健教授的“教师幸福论”,更是春风化雨,绵绵不息。

4)我多求

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由自己的行为所铸造,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因此一个人的行为与行动至关重要。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人,是一个善于对自己提出要求的人,我的所求如下:一、做一个‘四心之人’,即用心,恒心,细心,留心;二、坚持学习,发展个性,扬长为主;三、做一个有幸福感的老师。吸取他人精粹,发展已有之长,保持持续动力,达到以下目标:一、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结构;二、形成自身教学风格;三、形成学科特色,打造科技基地品牌;四、终身学习。目前,作为一名新教师,自身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但每个人的能量都是无限的,在反思的基础上,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必会在教师生涯中做出自己,成就自己!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从自己的课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篇九

20xx年日照市名师名校长高级研修班于11月20日至26日在美丽的江南大学开班,历时6天。这是我参加的一次最高级别的培训,对我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专业能力的提升。现怀着对学术的敬畏和渴望提升的自我的心情认真做一下总结,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加本次培训的授课老师大部都是来自江南大学的知名教授及无锡的教育专家教授等。他们都是在某一领域很有影响力的专家。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日照市名师名校长工程的骨干教师和骨干校长,实行班级授课制。在培训过程中,各位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联系多年的经验,从理论到实践,分别进行了精彩了论述,内容包括优质教师的成长、利用大数据对学情进行诊断、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阅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培训的形式主要有听报告、互动交流、参观学习等。6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

(一)、正确进行优质教师定位,用实际行动塑造优质教师。首先给我们讲课的是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的储建明教授,他给我们讲课的题目是《“优质教师”的角色意义和行动路径》。储建明教授从角色愿景、角色规划、角色塑造三个方面惊醒了讲述。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必须坚定自己的教师角色信念,这是一种缄默的力量,鼓舞着自己进行努力学习,同时基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对自己的工作要有一个美好的愿景,进行贴合实际的规划,进行自我定位和目标设计。根据自己的目标设计,进行优质教师的角色塑造。在进行角色塑造的过程中,始终不忘:一种责任,活着就要存在;一条路径,学习,就要反省,一个境界,教学,就要师生交心。

(二)、正确利用大数据,科学进行学情诊断。无锡市辅仁高中沈志斌校长的《学情诊断的变革——大数据让教学与管理从模糊走向精准》报告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沈校长主持开发了教学大数据应用软件,广泛地应用与学情诊断管理中。在应用这个软件,首先进行常态化的有痕数据采集,然后进行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尤其是精准备课、评讲纠错、基于证据精准辅导等;最后是基于数据的教学管理:规范作业量,优质减负,扎实的教学反思、班级管理、评价管理、校本资源的自动生成等。通过大数据应用,深度驱动精准的课堂教学。

(三)扎实进行阅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尤敬党教授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阅读,阅读的内容、读书的好处等方面对阅读进行了引人入胜的阐述,让我们耳目一新。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基于教师的职业使命需要阅读,基于教师的专业使命需要阅读,基于的生活方式需要阅读

一进苏州大学校门,便为苏大“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所震撼,而一周来的充实学习,大脑里灌满了名家教授的精辟思想,面对现实的教学生活,心中充满了自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十年树木任重,百年树人道远。教书育人,我将继续努力,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操场这个主阵地,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让学生获得快乐的成功体验,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坚实靓丽的基础。

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篇十

作为一名刚加入教师行列两年的新教师,非常有幸踏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参与研修。北大研修,是一场非同凡响的教育盛宴,听了闻名全国的名师们的讲座,深深受到感触,也深深感受到北大浓厚的文化氛围与人文特色!

《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曾描述:教师的外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北大附中校长赵钰琳教授的低调务实,吴昌顺校长的批判精神,华应龙教授的融错见解,张思明教师的终身学习,赵希斌教授的幽默风趣,孙庆均教授的智能开发……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充分展现了名师们的大家风范,还有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和乐观宽容的人生态度,让人感觉犹如春风拂面,清新悦目,让人尽情享受心灵丰收的愉悦!

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于人性化育的职业。在面对职业生涯初始阶段的种.种困惑与忧虑,北大研修,无疑给予我一次精神喂养和隐形引导。何为优秀教师,何为专业化成长,何为有效教学,何为最好的教育,何为教师的幸福生活……让我更深层次地领略教育的深度内涵,选择性地反思自身的教育现况,在此愿同大家分享、共勉。

1)我所知

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在于优秀教师聚集了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两者,即优秀教师=知识魅力+人格魅力。正如曹志祥副主任所说:一名优秀教师,应在“术、器、道”这三方面上有所建树。术,指有一定的思想观点,对教育有一定理解与看法;器,指教学有一定的方法;道,更高层次的追求,指研究教学规律。一位教师要想做到跳出学科,跳出教育,更好地上台阶,必须使个人获得发展,从教学新手到专家型的教师,其间有一个专业成熟的过程,而教师进行的“教育探索”是达成专业成熟的重要途径。做到专业成熟,教师应培养专业眼光、专业品质、专业技能,先探索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后开展基于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的教学叙事研究,逐步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而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一种追求状态,都是一个积攒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贵于坚持,拒于惰性,不能急功近利,只单纯停留在‘术’方面的追求。

2)我所悟

非常赞同一句话:自己给自己的舞台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人只有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生命实践中创造人生,才会活得有意义、有智慧、有尊严、有深层次的快乐和幸福。无意义的工作只会孵化出无意义的人。同样,今天教师生活的无意义,很大程度上缘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呆板僵化。场景在变,学生在变,可内容形式不变,用同样的方法,教同样的内容,接受同样的考试,被同样的标准评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重复不老的“旋律”。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内容、新特征、新细节,才能感受教育工作的真正意义,享受教育的快乐与幸福。教育是一个创新的天地。思考学生的个性,分析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考虑学习方法与教学策略,在生活中反思这些内容,会发现这里有收获和发现,有欢乐和痛苦,是积累而不是重复。教师生活因为研究而不断丰富起来,教育的幸福因为创造而获得意义。

3)我所思

教师存有“反思之心”,就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就会有所求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不断反思,给自己更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那教师必然沉淀无比深厚的教育智慧。而学生是成就名师的最好专家,而教师的反思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实现。教师需行走在有效的课堂管理和科学化的班级管理之路上,且行且吟。领略了在教学一线的名师们的教育思想蕴含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1)如何突破自己的教学领域,如何拓展自己的教学上升空间,如何突破教学停滞瓶颈;2)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出学科特色;3)如何克服浮躁之心,享受职业幸福。在没有听名师们的讲座以前,总觉得为人师表就是授业解惑,要不断地充分完善自我,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却没想到做一名好老师,就得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修养,还要有一颗爱心,善待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要健康快乐地成长,还有教师的专业成长会和自己的幸福人生密不可分——原来,教师的专业成长源自于教师的幸福人生。从名师们身上,有太多的亮点值得我学习。例如赵钰琳校长的成功论:成功=知识+见识+胆识;已经退离教育第一线多年,却对教育发展动向仍了如指掌的吴昌顺校长,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将有教学研究价值的报纸剪下粘贴在笔记上,一年一本,收藏至今笔记本堆起有几米高;华应龙老师的融错论;名师张思明老师,自学成才,十七年坚持不懈地研究数学建模,坚持终身学习,他的事迹让我明白:教育需要等待,教育需要坚持,教育需要用心;赵希斌教授大胆剖析,勇于揭露自身短处,从追‘功’到淡泊明志的历程,让我感受到名师的风范与个人修养;马健教授的“教师幸福论”,更是春风化雨,绵绵不息。

4)我多求

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由自己的行为所铸造,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因此一个人的行为与行动至关重要。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人,是一个善于对自己提出要求的人,我的所求如下:一、做一个‘四心之人’,即用心,恒心,细心,留心;二、坚持学习,发展个性,扬长为主;三、做一个有幸福感的老师。吸取他人精粹,发展已有之长,保持持续动力,达到以下目标:一、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结构;二、形成自身教学风格;三、形成学科特色,打造科技基地品牌;四、终身学习。目前,作为一名新教师,自身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但每个人的能量都是无限的,在反思的基础上,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必会在教师生涯中做出自己,成就自己!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从自己的课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