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读书心得200字10篇(模板)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茶花女读书心得200字篇一

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一个受人供养的姑娘,或者说是妓女。一个无论是日常消费还是生病的医疗费用,都远不是一个小资家庭支付得起的供养得起的绝妙女子。

刚巧,她与一个小资家庭的公子,阿尔芒,陷入爱河。这次不同于以往的逢场作戏,也不是为了各取所需,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感的沦陷。阿尔芒并不因为玛格丽特身份的特殊而对她有所偏见,相反,原本的风尘女子却有着一种纯洁的气质,这种气质让阿尔芒疯狂着迷,千般万般的对玛格丽特表示关心和爱护。也正因为阿尔芒与别的“臭男人”不同,他的感情是真切的,玛格丽特才答应与他交往。可是谁都没想到这竟是一场悲剧。

爱情,是彼此的驯服,并且对对方忠诚。但是在玛格丽特这边不行,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的爱情,是精神上的忠诚,但是在物质上,她不得不依赖原来的老主顾,尽管这个老主顾——老公爵只是将玛格丽特当成了自己夭折的女儿。这使阿尔芒快要发疯了,他不确定自己与玛格丽特的其他客人有什么不同,不能忍受每次约会都要等玛格丽特“有空”,他甚至还会胡思乱想自己心爱的女人跟别的男人怎样过夜。他快要疯了。

风尘女子的爱情故事其实也听了很多,但是很少有看到写得这么有烟火味的。阿尔芒仿佛成了刚谈恋爱的小伙子,这表现在他的情绪非常极端:独处时,他疯狂迷恋玛格丽特,如痴如呆,甚至玛格丽特的一声咳嗽都紧紧攥着他的心;分离时,他又是那么猜忌,不安,脑子里永远排演着一场胡诌乱编的戏。老实说,我会屈服在他的柔情之下,但我也怪烦一个人胡思乱想的,可这又似乎是恋爱里的通病。

为了阿尔芒不发疯,玛格丽特打算变卖家产,还清债务,与阿尔芒过平淡的乡下生活。这又引来了阿尔芒的不满,他认为玛格丽特没必要为了他牺牲自己的生活,并且因为他爱玛格丽特,更加不能让她跟着自己过苦日子。

他们爱情悲剧的导火索,是阿尔芒父亲的出现。不得不说,阿尔芒的父亲是个非常优秀的说客。从家族的名声不允许阿尔芒娶玛格丽特,再到玛格丽特会坏了阿尔芒的前程,最后他们的爱情还会伤害到无辜的人——阿尔芒的妹妹会因为玛格丽特的坏名声嫁不出去!当然这番谈话,阿尔芒是不知情的。

这位父亲剥夺了玛格丽特幸福的权利,换取了自己女儿的幸福,直教人心痛!玛格丽特被说动了,她恳请阿尔芒的父亲像吻女儿一样吻她,我想这一吻,读后感在玛格丽特心里,证明了自己得到了阿尔芒父亲的认可,也欺骗着自己,他们的分开并不是受到逼迫,而是为了阿尔芒的前途着想!我太心疼玛格丽特了,这个女孩子,被迫成为了妓女,又因为这个身份,诅咒着她无法做一个正常的女孩子,难以得到寻常女子的幸福。

他为了报复玛格丽特的离开,去勾搭另一个妓女,并且为了他的新情妇辱骂玛格丽特!这让玛格丽特病情加重,最后留下一本日记,在生活的重压下死去。

玛格丽特的死很大的原因要归罪在阿尔芒的不成熟!作为局外人,我宁愿阿尔芒不要出现,不要用他所谓的善良和关爱,俘获人心以后,拿着不成熟的刀去考验人性!

茶花女读书心得200字篇二

前日观《茶花女》电影,以前也看了这本小说,感受颇多。其中男主角对于爱的理解,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爱,从而自己成为了很渺小的一种动物,诚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对于世间女子的态度。

这种崇高而伟大的爱,是不能参杂一点一点沙子的,因而两人总是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这种纯洁毫无杂质的,在欧美的爱情小说里面几乎都有。令人奇怪的是,那时候的欧美对于有夫之妇的追求,不会遭到当时舆论的指责。

不像有些书那样,光是序、跋或译者序、作者序等等就用了十几张甚至二三十张的篇幅,感觉累赘而烦闷。有些介绍或评价未尝不可,但那冗长的卖弄简直就是让人受罪。就像参加那种拖泥带、枯燥乏味的马拉松会议一样的感觉。读者是想看作品而不是去看作品研究分析或对作品褒贬评说的,更不是去领受什么教导或寻求指点迷津的。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观点,一种人有一种人的路,很不必引导和硬拉本属于这条路上的人到你处于某种目的而希望公众都该走的那条路上去,这往往是徒劳的,也是不现实的。何况,你自己可能已不想或根本就没在那条路上。每个人所走的都是他该走的路,不论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都是他的主观与客观元素经久协商后一致决定的,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些人可以去指定而固定的。

有的人,并且是大多数人,在表面上——肉体——走一条路,而实际上——精神——却是另一条路上的人。一条路为适应共性生活,另一条路却为满足个性生活。正如《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一样,表面上她过着人尽可夫的生活,可实际上在她的心灵中是在过着贞洁高尚的生活;她的肉体可以是无数人的,而她的心却只能属于阿尔芒一个人。

命运往往给每个人的脚下都摆好了独一无二的路,有时,绝大多数人是不容自己随意选择的,就像玛格丽特那样。不管你是否愿意走,只要你想活着,那么你的生命就只能在这条路上喜怒哀乐。除非你死后,失去了肉体的精神才可以踏上你所渴望的那条乐而无忧的道路。可是,对于一个活着的人,那又有什么意义?又有谁能够看到或证实那条路的存在呢?自欺欺人不过如此,人的可怜也不过如此。

金钱会是人生的深渊,偏见会是幸福的陷阱。许多人被前者吞没,而玛格丽特是被后者葬送的。一个人有了爱而且又被爱才是幸福的;有了爱但不被爱才是痛苦的。她有了爱,却无可奈何地失去了被爱,剩下的,只有痛苦的单相爱;阿尔芒有了爱,却因拒绝了被爱而受到折磨。然而两个人的折磨是不同的,她是被他折磨,而他却是因她而受折磨。她的爱里居住着宽容,而他的爱里却隐藏着嫉妒——因宽容而善良,因嫉妒而残酷。经过那样的幸福,她肯定了他的爱,可他却在猜疑她的爱,难道这就是她与他,男与女的区别吗?

人生真正最可怕的痛苦,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又被自己爱着的人才能给予,所以她真切的痛苦是他给的,而他的痛苦则是自己给自己的。然而他们俩的痛苦都有罪恶的现实呼出的毒气成分。我们应该同情善于给人宽容的人的不幸,而不应该对那些惯于负义才遭不幸的人给予同情。因此该同情她玛格丽特,不该同情他阿尔芒。

只有爱才能毁灭爱。客观世界所能给爱的最坏的打击不过是吹到脸上的冷风,而爱的本身才有刺进爱的心脏的尖刀。在爱情方面,猜疑就会动摇,动摇就是虚假。玛格丽特真诚而无私的爱被阿尔芒虚假而自私的爱所扼杀,并不该是由于世俗偏见要求维护什么姓氏纯洁所导致的这场灾难。爱情的幸与不幸和产生爱情前的妓女贞女或忠夫淫夫无关,而是决定于爱情产生后是否真纯。

人们因为得不到或不能整个得到所需所欲而嫉妒和诽谤,人类便由此产生了那么多无耻下贱和卑鄙残酷的行为与事件。然而这种行为与事件将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任何说教,任何咒骂,任何教训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你尽管按着自己合情合理的意愿去说和做,不要介意或迎合他人是怎样说和做的。无论你怎样认为,主观上我们大家都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然而,如果在客观上真的都为自己而活了,那么人类的是是非非也就相容而不敌对了,那就是悲剧。我好象就在这种悲剧之中。

一旦飞蛾扑火一般地投身于那片海洋之中,交出自己的心之后,便没有了回头的路。前方是一片--,但仍然义无反顾。

全书最让我震撼的一句话是教父为濒死的玛格丽特送终之时,所说一句话:“她生的时候过着像恶魔一样的生活,死的时候却是一个--”。且不论我理解得并不深刻的--,但这种刻入灵魂深处的、对于人世间凄凉命运的彻骨理解,对于真爱的渴望与追寻,以及分离之后的祝愿和独自忍受,莫不体现了一种宏伟品格是如何在一个看似卑微的妓女身上落地生根。这是人性的回归,是在经历众多磨难之后仍旧不忘初心的忠诚。

而一颗愚钝的心,走走停停,半路之时便会流离失所,更遑论坚定自我。如此的悲哀,若在每个人身上上演,那么整个社会必将被一个庞大的蒸笼所束缚,进去的是纯真美德,出来便成为了发酵之后的虚情假意。真正的贞洁不是纯净无暇,而是在世俗中流转之后,回来之时仍能辨得清真善美的存在。

最后想说的还是那句话:贞洁像一条白色的蝴蝶丝带。虚荣的女人用它蒙住双眼,率真的女人将它点缀于发梢。愚蠢的愈来愈看不见真情,灵性的愈发可爱与美好。

茶花女读书心得200字篇三

一个阴冷、黑暗、潮湿、没有阳光的墙角,钻出一朵茶花,糜烂是它的养料。然而,这茶花却比别的茶花,甚至别的任何一种花都美丽,美得脱俗,美得惊人,美得如痴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向往阳光的。努力、再努力一点,在茶花碰触到阳光那一刹那,在它因阳光的滋润而娇艳欲滴的那一刹那,无情的风折断了花枝,让它又倒在了阴冷的角落,无力再爬起,再去触摸那伸手可及的阳光。上帝是仁慈的,为了弥补命运对它的不公,没让它凋零后再死。而是让它保持着美貌离开世间。

——题记

情愁爱恨化作一江春水向东流,正因美丽的容颜带来却是无限的哀愁与无奈的悲剧。

妓女,这个几乎配不上职业的职业,在世人眼里,一谈到妓女似乎自然联想到淫荡、放纵、无耻之类的词,认为她们出卖肉体为生,为人所不齿。

这正是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真实写照,是那个时期人们内心的矛盾。他们明明鄙视放荡的妓女,却又要逼良为娼;那些处身于贵族富翁位置的人们妓女,自以为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教养,一面却用他们的金钱去占有玩弄她们,表面上还装出一副正人君子之相。他们把拥有情妇作为高贵成功的标志,他们虽然在妓女身上大把花钱但是始终都是为了自我的虚荣;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私的。而主人公玛格丽特就是被那些阔佬的虚荣品位所把玩的烟花女子之一,她被视为卖身的贱人,尽管陪的是有地位的人,自己却毫无地位可言,她们只能凭借美貌与整个资产阶级相抗衡。以狂欢狂饮缓解精神上所受的侮辱,以及灵魂的孤独。女主人公在这种环境中早趋麻木,但她终被阿尔芒真挚的爱唤醒,致使她向往过一般人的生活,和阿尔芒永远相爱,然而世俗偏见与她们所走的道路纠造就她们根本获得不了爱情的幸福,似乎就连上帝也不允许。

有关《茶花女》的故事情节我就不必细说了,不过,在我看来,《茶花女》的故事情节比《玛侬·莱斯特》更为悲更跌荡起伏,与《红楼梦》倒旗鼓相当。

玛侬是死在荒凉的沙漠里,但她是死在一个真心爱她的情人怀里的。玛侬死后,她的情人为她挖了一个墓穴,他的眼泪洒落在她身上,连同着他的心一同埋葬起来了。而玛格丽特呢,她像玛侬一样是一个罪人,也可能已像玛侬一样改邪归正了,但她却死在富丽豪华的环境里,死在她过去一直睡觉的床上;可是她们的心都是一片空虚,像被埋葬在沙漠里一样,而且这个沙漠比埋葬玛侬的沙漠更干燥、更荒凉、更无情。

而玛格丽特与林黛玉是多么相像啊。玛格丽特处于病态中歇斯底里的疯笑与林黛玉多愁善感的哭泣表达的都是同一种情感。玛格丽特与林黛玉的纯真之爱都是因为世态炎凉,爱人的愚昧无知再加上疾病,最终在自己的床上香消玉损,与世长辞。而她们的爱人,一个怀着忏悔的心与她最后一次相见,一个皈依佛门,不再与世俗之争。

多少女人向往玫瑰花般的爱情、热情、浪漫。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当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儿,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丽。

而茶花令我害怕,它们生前是那样的惊世骇俗,仿佛有一层神秘的薄雾笼罩着它们。但它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整朵整朵任性地、鲁莽地、不负责任地、骨碌碌地就滚了下来,真让人心惊肉跳。我大骇,从此怕了茶花,怕它的极端与刚烈。

可怜的妓女,可怜的女人啊!如果爱她们是一种过错,那么至少也应该同情她们。同情见不到阳光的瞎子;同情听不到大自然音响的聋子;同情不能用声音表达思想的哑巴。但是在一种虚假的所谓廉耻的借口之下,人们却不愿同情这种心灵上的哑巴。这些残疾使痛苦不幸的女人们变得疯狂,使她们无可奈何地看不见善良,听不到天主的声音,也无法表达爱情和信仰。

有时候,一个伟大挺身而出,用他的爱情,甚至以他的名誉来为她们恢复名誉。雨果刻画了玛丽翁·德·萝卡姆;缪塞创作了贝尔娜雷特;大仲马塑造了费尔南德。各个时期的杰出思想家和诗人都把仁慈的怜悯之心奉献给了妓女们。

感谢小仲马塑造了这样一个可悲可怜的美丽女人,不管小说是如何地虚构,它带给了我最真挚的情感,催泪而下。但愿这朵茶花来世不再在阴暗的墙角,能整日与阳光相伴。

仰望茶花,仰望一个圣洁的灵魂,愿她今后不再像前世那样美丽而又凄惨地生活。

茶花女读书心得200字篇四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成名之作,根据小仲马真实经历改编而成。很早之前听说过这本著作,但从未读过。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便借回来瞻阅。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故事以拍卖女主的遗产揭开序幕,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妓女生活,在腐朽糜烂的法国上流社会挥金如土,穷奢淫逸,风流造作,遇到真爱阿尔芒,却被现实压力,流言蜚语,被逼无奈离开心爱的人,最后患上疾病结束了年轻漂亮的生命。

女主玛格丽特的原型是玛丽·杜普莱西,看了照片,真的是相当美丽动人,大方庄重。写作仅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小仲马把所有情感与思想倾入笔尖,酝酿出一位经典传奇的妓女人物形象。玛格丽特成就了小仲马的同时,小仲马也成就了玛格丽特。

小仲马的父亲大仲马也是一位风流人物,对小仲马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十九世纪的法国上层社会,金钱腐蚀着人性,所谓的伯爵贵妇人都是一匹匹披着羊皮的狼,自私自利,邪恶浪荡,吃人不吐骨头。玛格丽特去任何场合都佩戴着茶花,纯白无味,“茶花女”的外号就是这样传开的。玛格丽特虽然是个妓女,但她身上集中了很多美德,善良无私,大方可爱,和那些贵族人物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多么美丽的茶花,在社会的风吹雨打下奄奄一息,陨落凋谢。

小仲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通过怜惜悼念玛格丽特,抨击讽刺所谓的上流社会,那些虚伪淫荡的贵族。为女性发声,伸张正义,尊重爱护女性。

过去,现在,这样的职业现象也是屡见不鲜。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妓女有罪,难道嫖娼的人无罪吗?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但愿这个社会可以给女性更多的宽容和尊重。少一点性别歧视,少一点刻薄狠毒,少一点抱怨嫌弃。

茶花女读书心得200字篇五

一如《泰坦尼克号》温婉与激荡的旋律在我心中浅吟低唱;一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与缠绵的温存在我心间缓缓流淌;一如《罗密欧与茱丽叶》炽热与奔放的激情在我心底回环往复。一束洁白的茶花,一本久负盛名的《茶花女》,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旷世爱情淡淡地驻进了我的心田。

她——玛格丽特,一个绝代风华,温柔绰约的女子;他——阿尔芒,一个谈不上家财万贯,也称不上俊朗刚毅的男子。而他们,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邂逅与相爱。黑暗的世界中,注定他们要饱受生活的压迫。她曾妩媚骄纵,而他追随她的身影不曾有过幻灭;她曾火热地生活,欲望与嫉妒又吞噬他早已伤痕累累的脆弱心灵;直至她疾虐缠身,相隔两重天后又使他跌落在懊恼的边缘。一波三折后,一次超越心灵的爱情神话早已镌刻在我们心底。

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这样写到:“的确,我试图从细小的论题里得到伟大的结论,这似乎太狂妄太胆大了。但是,我相信,小处能包容一切,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脑袋虽然狭窄,却也能蕴藏无限的思想,眼珠只不过一丁点大,却也能极目海阔天空。”

对于我,在这部享誉世界的名著中,感受到玛格丽特是一个高洁而淡默的女子,带着只有公爵夫人的微笑,在香榭丽舍大街与圆形广场间孤僻地行走,获得片刻的宁静与慰藉;感受到她是一个甘于牺牲和为爱痴狂的女子,情愿放弃习惯的奢华生活,变卖自己的首饰,马车,也不愿情人四处借债;感受到她是一个思想与灵魂都已升华的女子,骄傲与独立地生活着,对空虚生活的厌恶中纯洁的心灵坚守着繁花似锦。

还有阿尔芒,一个听不见任何劝阻即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为的只是寻的爱情真谛的倔强男子;一个忍病不休,在长途跋涉中殚精竭虑只为再看一眼一直珍爱的爱人的多情男子;一个思想解放后笑谈曾令他锥心彻骨痛的往事的大度男子······

在他们的催人泪下中,我窥探的是希望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在超越容貌,金钱与欲望的基础上,仍能够留下一片澄澈的空地虔诚地对待别人。如玛格丽特,在肉体的挣扎中,仍然对阿尔芒高唱着忠贞的歌;如阿尔芒,在精神的崩溃下,依旧对玛格丽特保存着心头完整的爱。

淡淡的茶花,淡淡的香;炽热的茶花,炽热的真。斗转星移,花开花落,愿生命的芳香永不停息,愿人性的真诚永不破灭······

茶花女读书心得200字篇六

我小学第一次读《茶花女》的时候,年纪还小,尚且不懂男女之间的爱恨纠葛。

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一个受人供养的姑娘,或者说是妓女。一个无论是日常消费还是生病的医疗费用,都远不是一个小资家庭支付得起的供养得起的绝妙女子。

刚巧,她与一个小资家庭的公子,阿尔芒,陷入爱河。这次不同于以往的逢场作戏,也不是为了各取所需,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感的沦陷。阿尔芒并不因为玛格丽特身份的特殊而对她有所偏见,相反,原本的风尘女子却有着一种纯洁的气质,这种气质让阿尔芒疯狂着迷,千般万般的对玛格丽特表示关心和爱护。也正因为阿尔芒与别的“臭男人”不同,他的感情是真切的,玛格丽特才答应与他交往。可是谁都没想到这竟是一场悲剧。

爱情,是彼此的驯服,并且对对方忠诚。但是在玛格丽特这边不行,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的爱情,是精神上的忠诚,但是在物质上,她不得不依赖原来的老主顾,尽管这个老主顾——老公爵只是将玛格丽特当成了自己夭折的女儿。这使阿尔芒快要发疯了,他不确定自己与玛格丽特的其他客人有什么不同,不能忍受每次约会都要等玛格丽特“有空”,他甚至还会胡思乱想自己心爱的女人跟别的男人怎样过夜。他快要疯了。

风尘女子的爱情故事其实也听了很多,但是很少有看到写得这么有烟火味的。阿尔芒仿佛成了刚谈恋爱的小伙子,这表现在他的情绪非常极端:独处时,他疯狂迷恋玛格丽特,如痴如呆,甚至玛格丽特的一声咳嗽都紧紧攥着他的心;分离时,他又是那么猜忌,不安,脑子里永远排演着一场胡诌乱编的戏。老实说,我会屈服在他的柔情之下,但我也怪烦一个人胡思乱想的,可这又似乎是恋爱里的通病。

为了阿尔芒不发疯,玛格丽特打算变卖家产,还清债务,与阿尔芒过平淡的乡下生活。这又引来了阿尔芒的不满,他认为玛格丽特没必要为了他牺牲自己的生活,并且因为他爱玛格丽特,更加不能让她跟着自己过苦日子。

他们爱情悲剧的导火索,是阿尔芒父亲的出现。不得不说,阿尔芒的父亲是个非常优秀的说客。从家族的名声不允许阿尔芒娶玛格丽特,再到玛格丽特会坏了阿尔芒的前程,最后他们的爱情还会伤害到无辜的人——阿尔芒的妹妹会因为玛格丽特的坏名声嫁不出去!当然这番谈话,阿尔芒是不知情的。

这位父亲剥夺了玛格丽特幸福的权利,换取了自己女儿的幸福,直教人心痛!玛格丽特被说动了,她恳请阿尔芒的父亲像吻女儿一样吻她,我想这一吻,读后感在玛格丽特心里,证明了自己得到了阿尔芒父亲的认可,也欺骗着自己,他们的分开并不是受到逼迫,而是为了阿尔芒的前途着想!我太心疼玛格丽特了,这个女孩子,被迫成为了妓女,又因为这个身份,诅咒着她无法做一个正常的女孩子,难以得到寻常女子的幸福。

他为了报复玛格丽特的离开,去勾搭另一个妓女,并且为了他的新情妇辱骂玛格丽特!这让玛格丽特病情加重,最后留下一本日记,在生活的重压下死去。

玛格丽特的死很大的原因要归罪在阿尔芒的不成熟!作为局外人,我宁愿阿尔芒不要出现,不要用他所谓的善良和关爱,俘获人心以后,拿着不成熟的刀去考验人性!

茶花女读书心得200字篇七

我合上书,望着灰白的天空。窗外的雨浠浠沥沥地下着,似乎也在为这名不幸去世的女子的悲惨命运垂泪。我闷闷地叹了口气。

可怜的玛格丽特!你既然选择了茶花作你最钟爱的花,却为何不能像它一样坚强、自爱地活呢?那些穷奢极侈,骨子里却空无一物的人戏称你“茶花女”,是因为你贫寒的出身,还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有资格将你看作一个卑贱的人?如果是前者,难道你不该活得像朵惊艳不俗的茶花,让他们自惭形秽吗?如果是后者,难道你不该跳出这种寄人篱下,供人寻欢作乐的不堪生活,重新寻找自己的幸福天地吗?

可是你没有。面对自己的沉沦,你只是偶尔抱着希望,更多的时候却是听之任之。我不懂,我真的不懂。既然周遭人都如此不堪,为何你要为了他们的眼光和议论放弃了自己的真爱?你放浪的外表下是如此淳厚善良的心,为何面对世俗的丑恶和现实的无理,你不能挺起脊梁,义正严辞一些?你为何宁愿受黑暗社会的蒙蔽,认定自己是污秽不堪不可救药的,为何心甘情愿做封建门弟等级观念的牺牲品呢?我不懂,我真的不懂!

玛格丽特正如她所爱的茶花,既顽强坚韧有脆弱无助。她可以在满身负债时断然拒绝瓦尔维勒以存款生息为诱的求婚;可是爱人诋毁她的一句话,却又可以彻底将她击溃。

你也是可怜的。这种可怜建筑在你的懦弱上;而你的懦弱,又建立在这个腐朽不堪的饿社会赋予人们的扭曲的伦理、价值观念上。是的,尽管你曾拼尽气力要冲破这些阻碍,但一个人的呐喊,在一千、一万个人的唏嘘揶揄声中是那么渺小。你终究敌不过这个畸形的社会形态——况且在这样的社会中成长起来,自己本身就注定不可避免地带有这种畸变。所以,你对玛格丽特的爱是深切真挚的,却又无法不是浅薄浮躁的。

如果说玛格丽特是冬季饱受风霜,奄奄一息的茶花,那么阿芒就是她久违的和熙春光。这束生命的阳光穿破一路雨雪要为她倾泻,却最终钻不透那层厚重的乌云,只能与她隔世相望。而茶花也在渺茫的希望和凛冽的寒风中逐渐枯败、死去。

我再次仰望窗外的雨和灰白的天,深深吸了口气,又重重地吐了出来。愿这匆忙的世间,能随人的吐纳尽卸虚伪功利,不再重演悲剧。

茶花女读书心得200字篇八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成名作,她开创了通俗剧的先河。使得人们对世俗情感有了一个较深的理解,也使得人们心中的一些世俗偏见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茶花女》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巴黎名妓悲情的的一生。这里采用了倒叙的写法,男主角那痛苦悲伤的回忆,使得情节看起来更加煽情。巴黎名妓玛格丽特是一位貌美钟情的女子,她生活在一个充满金钱和色欲的肮脏的社会里。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一个纯洁的生灵也会身不由己而走上歧途。往往这种人又正是被人们所忽视的,甚至是歧视的。而谁又知道像玛格丽特这样柔弱女子在那荒淫无度的生活下,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玛格丽特是位貌美的女子,她也正是靠着这点姿色去讨好那些贵族以维持生计。但她的内心世界其实是很空虚的,没有人能给她真爱,没有人能去理解像她那样的人,为此使我想到了妓女这个讨人厌、而且又是很可怕的名词。

在小仲马那个时代,资产阶级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贫富分化严重,不少人为了生存只好走向极端,而当时的一些妓女就是这样情非得已,但生活所迫只有出卖肉体才有一丝希望。这样的生活可能是寝食无忧,但是这些妓女们还是要尽量力摆脱这种生活,她们依然是向往那种平淡自由的生活毕竟只有那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幸福,那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做到真实的自己,那样的生活才有可能摆脱世俗的偏见,就像普通的百姓一样。

玛格丽特正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宁愿舍去一切和心爱的人一起过上平淡幸福的生活。但世俗的偏见的力量就是那样的强大,男主角甬迪的父亲因为她有损于他们家的名誉,毅然要求玛格丽特离开他的儿子。人都是自私的,但那位遭人贱视的妓女用自己的幸福无私的换取了一个家族的名誉。

玛格丽特和甬迪两位悲情恋人最终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偏见,阴阳分隔,这本著作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妓女这个特殊的人群,在我们对这些人警惕和批评的同时也情给予一些的怜悯吧,毕竟没有人甘心堕落,没有人愿论位唾骂之人,只不过有苦衷罢了。

茶花女读书心得200字篇九

一个阴冷、黑暗、潮湿、没有阳光的墙角,钻出一朵茶花,糜烂是它的养料。然而,这茶花却比别的茶花,甚至别的任何一种花都美丽,美得脱俗,美得惊人,美得如痴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向往阳光的。努力、再努力一点,在茶花碰触到阳光那一刹那,在它因阳光的滋润而娇艳欲滴的那一刹那,无情的风折断了花枝,让它又倒在了阴冷的角落,无力再爬起,再去触摸那伸手可及的阳光。上帝是仁慈的,为了弥补命运对它的不公,没让它凋零后再死。而是让它保持着美貌离开世间。

——题记

情愁爱恨化作一江春水向东流,正因美丽的容颜带来却是无限的哀愁与无奈的悲剧。

妓女,这个几乎配不上职业的职业,在世人眼里,一谈到妓女似乎自然联想到淫荡、放纵、无耻之类的词,认为她们出卖肉体为生,为人所不齿。

这正是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真实写照,是那个时期人们内心的矛盾。他们明明鄙视放荡的妓女,却又要逼良为娼;那些处身于贵族富翁位置的人们妓女,自以为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教养,一面却用他们的金钱去占有玩弄她们,表面上还装出一副正人君子之相。他们把拥有情妇作为高贵成功的标志,他们虽然在妓女身上大把花钱但是始终都是为了自我的虚荣;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私的。而主人公玛格丽特就是被那些阔佬的虚荣品位所把玩的烟花女子之一,她被视为卖身的贱人,尽管陪的是有地位的人,自己却毫无地位可言,她们只能凭借美貌与整个资产阶级相抗衡。以狂欢狂饮缓解精神上所受的侮辱,以及灵魂的孤独。女主人公在这种环境中早趋麻木,但她终被阿尔芒真挚的爱唤醒,致使她向往过一般人的生活,和阿尔芒永远相爱,然而世俗偏见与她们所走的道路纠造就她们根本获得不了爱情的幸福,似乎就连上帝也不允许。

有关《茶花女》的故事情节我就不必细说了,不过,在我看来,《茶花女》的故事情节比《玛侬·莱斯特》更为悲更跌荡起伏,与《红楼梦》倒旗鼓相当。

玛侬是死在荒凉的沙漠里,但她是死在一个真心爱她的情人怀里的。玛侬死后,她的情人为她挖了一个墓穴,他的眼泪洒落在她身上,连同着他的心一同埋葬起来了。而玛格丽特呢,她像玛侬一样是一个罪人,也可能已像玛侬一样改邪归正了,但她却死在富丽豪华的环境里,死在她过去一直睡觉的床上;可是她们的心都是一片空虚,像被埋葬在沙漠里一样,而且这个沙漠比埋葬玛侬的沙漠更干燥、更荒凉、更无情。

而玛格丽特与林黛玉是多么相像啊。玛格丽特处于病态中歇斯底里的疯笑与林黛玉多愁善感的哭泣表达的都是同一种情感。玛格丽特与林黛玉的纯真之爱都是因为世态炎凉,爱人的愚昧无知再加上疾病,最终在自己的床上香消玉损,与世长辞。而她们的爱人,一个怀着忏悔的心与她最后一次相见,一个皈依佛门,不再与世俗之争。

多少女人向往玫瑰花般的爱情、热情、浪漫。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当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儿,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丽。

而茶花令我害怕,它们生前是那样的惊世骇俗,仿佛有一层神秘的薄雾笼罩着它们。但它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整朵整朵任性地、鲁莽地、不负责任地、骨碌碌地就滚了下来,真让人心惊肉跳。我大骇,从此怕了茶花,怕它的极端与刚烈。

可怜的妓女,可怜的女人啊!如果爱她们是一种过错,那么至少也应该同情她们。同情见不到阳光的瞎子;同情听不到大自然音响的聋子;同情不能用声音表达思想的哑巴。但是在一种虚假的所谓廉耻的借口之下,人们却不愿同情这种心灵上的哑巴。这些残疾使痛苦不幸的女人们变得疯狂,使她们无可奈何地看不见善良,听不到天主的声音,也无法表达爱情和信仰。

有时候,一个伟大挺身而出,用他的爱情,甚至以他的名誉来为她们恢复名誉。雨果刻画了玛丽翁·德·萝卡姆;缪塞创作了贝尔娜雷特;大仲马塑造了费尔南德。各个时期的杰出思想家和诗人都把仁慈的怜悯之心奉献给了妓女们。

感谢小仲马塑造了这样一个可悲可怜的美丽女人,不管小说是如何地虚构,它带给了我最真挚的情感,催泪而下。但愿这朵茶花来世不再在阴暗的墙角,能整日与阳光相伴。

仰望茶花,仰望一个圣洁的灵魂,愿她今后不再像前世那样美丽而又凄惨地生活。

茶花女读书心得200字篇十

前日观《茶花女》电影,以前也看了这本小说,感受颇多。其中男主角对于爱的理解,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爱,从而自己成为了很渺小的一种动物,诚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对于世间女子的态度。

这种崇高而伟大的爱,是不能参杂一点一点沙子的,因而两人总是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这种纯洁毫无杂质的,在欧美的爱情小说里面几乎都有。令人奇怪的是,那时候的欧美对于有夫之妇的追求,不会遭到当时舆论的指责。

不像有些书那样,光是序、跋或译者序、作者序等等就用了十几张甚至二三十张的篇幅,感觉累赘而烦闷。有些介绍或评价未尝不可,但那冗长的卖弄简直就是让人受罪。就像参加那种拖泥带水、枯燥乏味的马拉松会议一样的感觉。读者是想看作品而不是去看作品研究分析或对作品褒贬评说的,更不是去领受什么教导或寻求指点迷津的。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观点,一种人有一种人的路,很不必引导和硬拉本属于这条路上的人到你处于某种目的而希望公众都该走的那条路上去,这往往是徒劳的,也是不现实的。何况,你自己可能已不想或根本就没在那条路上。每个人所走的都是他该走的路,不论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都是他的主观与客观元素经久协商后一致决定的,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些人可以去指定而固定的。

有的人,并且是大多数人,在表面上——肉体——走一条路,而实际上——精神——却是另一条路上的人。一条路为适应共性生活,另一条路却为满足个性生活。正如《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一样,表面上她过着人尽可夫的生活,可实际上在她的心灵中是在过着贞洁高尚的生活;她的肉体可以是无数人的,而她的心却只能属于阿尔芒一个人。

命运往往给每个人的脚下都摆好了独一无二的路,有时,绝大多数人是不容自己随意选择的,就像玛格丽特那样。不管你是否愿意走,只要你想活着,那么你的生命就只能在这条路上喜怒哀乐。除非你死后,失去了肉体的精神才可以踏上你所渴望的那条乐而无忧的道路。可是,对于一个活着的人,那又有什么意义?又有谁能够看到或证实那条路的存在呢?自欺欺人不过如此,人的可怜也不过如此。

金钱会是人生的深渊,偏见会是幸福的陷阱。许多人被前者吞没,而玛格丽特是被后者葬送的。一个人有了爱而且又被爱才是幸福的;有了爱但不被爱才是痛苦的。她有了爱,却无可奈何地失去了被爱,剩下的,只有痛苦的单相爱;阿尔芒有了爱,却因拒绝了被爱而受到折磨。然而两个人的折磨是不同的,她是被他折磨,而他却是因她而受折磨。她的爱里居住着宽容,而他的爱里却隐藏着嫉妒——因宽容而善良,因嫉妒而残酷。经过那样的幸福,她肯定了他的爱,可他却在猜疑她的爱,难道这就是她与他,男与女的区别吗?

人生真正最可怕的痛苦,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又被自己爱着的人才能给予,所以她真切的痛苦是他给的,而他的痛苦则是自己给自己的。然而他们俩的痛苦都有罪恶的现实呼出的毒气成分。我们应该同情善于给人宽容的人的不幸,而不应该对那些惯于负义才遭不幸的人给予同情。因此该同情她玛格丽特,不该同情他阿尔芒。

只有爱才能毁灭爱。客观世界所能给爱的最坏的打击不过是吹到脸上的冷风,而爱的本身才有刺进爱的心脏的尖刀。在爱情方面,猜疑就会动摇,动摇就是虚假。玛格丽特真诚而无私的爱被阿尔芒虚假而自私的爱所扼杀,并不该是由于世俗偏见要求维护什么姓氏纯洁所导致的这场灾难。爱情的幸与不幸和产生爱情前的妓女贞女或忠夫淫夫无关,而是决定于爱情产生后是否真纯。

人们因为得不到或不能整个得到所需所欲而嫉妒和诽谤,人类便由此产生了那么多无耻下贱和卑鄙残酷的行为与事件。然而这种行为与事件将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任何说教,任何咒骂,任何教训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你尽管按着自己合情合理的意愿去说和做,不要介意或迎合他人是怎样说和做的。无论你怎样认为,主观上我们大家都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然而,如果在客观上真的都为自己而活了,那么人类的是是非非也就相容而不敌对了,那就是悲剧。我好象就在这种悲剧之中。

一旦飞蛾扑火一般地投身于那片海洋之中,交出自己的心之后,便没有了回头的路。前方是一片--,但仍然义无反顾。

全书最让我震撼的一句话是教父为濒死的玛格丽特送终之时,所说一句话:“她生的时候过着像恶魔一样的生活,死的时候却是一个--”。且不论我理解得并不深刻的--,但这种刻入灵魂深处的、对于人世间凄凉命运的彻骨理解,对于真爱的渴望与追寻,以及分离之后的祝愿和独自忍受,莫不体现了一种宏伟品格是如何在一个看似卑微的妓女身上落地生根。这是人性的回归,是在经历众多磨难之后仍旧不忘初心的忠诚。

而一颗愚钝的心,走走停停,半路之时便会流离失所,更遑论坚定自我。如此的悲哀,若在每个人身上上演,那么整个社会必将被一个庞大的蒸笼所束缚,进去的是纯真美德,出来便成为了发酵之后的虚情假意。真正的贞洁不是纯净无暇,而是在世俗中流转之后,回来之时仍能辨得清真善美的存在。

最后想说的还是那句话:贞洁像一条白色的蝴蝶丝带。虚荣的女人用它蒙住双眼,率真的女人将它点缀于发梢。愚蠢的愈来愈看不见真情,灵性的愈发可爱与美好。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