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篇一

1、继续学习课文其它内容,能通过想象、体验等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进而从正确流利地读文上进一步做到有感情朗读。

2、创设情境,进一步巩固生字词的识记方法。

3、解决课后问题,学习小英雄江凡的品质,从而受到感染。

4、学习复述课文。

一、游戏,丰富学词。

设计意图:通过你说我猜的游戏形式,在活跃氛围的同时也缓解了低年级孩子连上两节课的疲劳;并且考查了孩子对上节课段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能力。

二、学文,读中再悟。

(一)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过渡:江凡的家住在五楼,他扶着奶奶从五楼走到四楼,却发现四楼楼道已经一片(烟雾腾腾)。

2、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情况,你能想象得出来吗?

3、体验:这种情况下人会有什么反应?(呛得……熏得……)边说边用动作表演“呛”。

4、默读:在烟雾腾腾的情况下,人们怎样表现,而江凡怎样做?默读第四五自然段,画一画动作词。

5、交流(1)人们:惊慌、挤来挤去、碰倒、撞上、却找不到

(2)江凡:思索、趴在、沿着、摸索、摸到、一把推开

(3)读一读,注意读好两个自然段中的这些动作词。

6、你读出了什么?人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太熟悉了,为什么找不到出去的大门?(读第四自然段)

7、再找不到出去的大门,就( )。怎么办??(读第五自然段)

8、体会用词:“思索了一下”。改成“思索了一会儿”,行吗?

9、再读。(你还读出了什么?)惊喜、激动。(从哪儿?)

设计意图与效果:这两段话整合教学,以词入手,抓住人物的不同反应,在强烈的对比中进一步突显和感受江凡的急中生智,慌而不乱的英雄行为,从而在反复朗读中走进人物,走进情感。

(二)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体验:啊,“门开了!门开了!门开了!”读(第六自然段)。

2、想象:事后,接大家都夸……(板书:事后,夸)当一位叔叔知道是小江凡救了他们,他激动地说——————;当一位阿姨知道是小江凡救了他们,她哭着说————;当一位爷爷知道是小江凡救了他们中,他——————。

3、可江凡却说(读,板书:却)请注意他说的话中有关键的地方,(再读)

4、听听江凡的话,再看看江凡的表现,你知道为什么江凡能够把奶奶和邻居从火中安全救出来的原因了吧?

5、江凡能称为小英雄吗?

6、补充介绍故事的背后。

设计意图:两段合并,再次进行对比感受,一边是想象着人们获救后内心的激动和感激,一边是江凡平静谦卑的表白,在朗读与故事补充中进一步感受江凡的英雄品质。

三、回顾,复述课文。

1、怎样复述课文。

2、得法复述。(看着板书的线索)

四、识字,拓展运用。

1、开火车认字词

2、重点学习:倒

读——发现特点——语境中认读——小结汉字特点——要求课后通过查字典进一步去了解。

慌乱中的人们碰( )了杂物,撞翻了自行车,这( )好,原本已经够乱的现场,这时就更乱了。

3、指导写“倒、烟、物”。

设计意图:黑板上的每个词不仅是关键词同时也是课文的`脉络,与生一起回顾再引导学生进行复述,这是本册的一个很重要的语文能力训练;课文的生字最终得回归到用,在认字检测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倒”字的学习,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二年级学生查字典的速度和习惯,培养学生会查会读会借字义去实现生字最大化的运用价值。

五、作业,延伸能力。

1、把这个故事生动地复述给家里人听。

2、与同桌互相听写词语,并互相检查。

设计意图与效果:作业设计既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又是技能与方法的巩固。如果课堂中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述,则引导课后采用抓住段中关键词,想着课文思路的方法去完成;安排听写词语,既是一种积累,又可以在互检中进一步落实写字习惯。

语文教案篇二

是一种很美丽的鸟,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多有描写,你能吟出几句吗?

有关“”的古代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两个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这些诗句通过描写的啼鸣、飞舞表现了娇好、美丽的形象,抒发了对“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那么在孙犁的这篇散文里,又是怎样的形象?作者抒发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呢?

孙犁 (1913~) 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1。浏览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阶段(环境) 形色神态

抗战 色彩鲜丽 声音诱人 姿态矫健 一闪而过

病中 追逐逗闹 安家落户

鸟市 悬空吊着 焦黄 凄惨

江南太湖边 群莺乱飞 全部美丽 极致

2。面对不同环境不同境遇的,作者感情态度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喜爱、遗憾——痴迷、惋惜——怜爱、愤懑——喜爱之极

2 4-7 8-16 17 22-23

朗读2 朗读6-7 齐读22-23

3。根据作者对不同遭遇的态度,你能领悟在作者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并进而明白作者一生不能割舍的真正原因么?

提示:还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语句。

(板书主题一)是美的事物的代表和象征。作者对的追寻实际上是对美的事物的热切(或狂热)追求。(答案来源:第三自然段)

至此我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联想到射杀海鸥的事了(这是戕害美的丑恶行径)

4。不难看出,作者认为理想的境遇在江南,认为只有在这里才能“使我看到了的全部美丽”“是一种极致”,从环境和的关系看,“极致”的含义是什么?

从几次记叙来看,的自由与美好的展现应该有它良好的生存环境,而这种“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的‘景物一体’的境界”便是文中所言“极致”的具体含义。景(环境)和物(形象神态)自然结合,互相发挥,达到最佳境界。

5。揣摩文末四段文字,用一两句话说明作者从的遭遇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6。这几段文字与上文叙述的作者几次追寻的经历有什么联系?

这几段文字是上文作者几次追寻的经历的延伸和升华。这几段文字写作者的追寻终于有了结果:找到了的真正的家乡,看到了的全部的美丽。而且由转向大千世界,不仅,(板书主题二)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美的极致,都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从而给读者以哲理的启迪。可见,这几段文字是上文的必然延伸,那人生哲理也是从几次追寻的经历中升华出来的。

7、由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推导出主题三:在文艺创作中,要为典型人物创设与之相和谐适应的典型环境。(讲的文艺创作规律)。

主题四:呼吁为作家、人才乃至一切人的生存和发展创设宽松、和平、自由的社会环境。(这一点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分析。这一点也是教师用书所讲的,可以作为重点)

8、小结本文的主题多元性。(参《中学语文园地》20xx年3期)

四、语言运用技巧借鉴

过渡语:散文的说理贵在含蓄,重在形象。

课文最后五段文字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段?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对增强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

引用名句: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 增添文学色彩

排比 三个“这里的……” 勾勒太湖环境优美

对偶 “它们的啼叫……,它们的飞翔……” 对仗工整,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江南风景图。

句式:整散结合 长短结合 错落有致

多种修辞手法,整齐而有变化的句式,曲折回旋,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语文教案篇三

1 准确认读文中生词、把握结构安排及各种修辞手法。

2 学习写景与叙事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布置预习,辅导。

问答法、讨论法、诵读法。

1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2从民俗风情感受传统文化美的一面。

1 生词及文言常用词汇。

2 结构安排、语言组织、白描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点。

1 对钱塘潮形成直观整体的印象。

2 感受自然之美和传统文化美。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传看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讲诉自己心目中的钱塘潮。

讨论,描述。

2 要求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和当时的风俗,导入课文。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翻译。

1 指导学生朗读。

(1)放录音带,示读。

(2)自由朗读。

(3)抽取一名学生范读,并加以指正。

(4)学生齐读。

2 指导翻译。

(1)学生参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行翻译。

(2)由学生举出难以理解的语句,讨论,教师小结。

(3)抽取部分学生翻译重点语句。

(4)抽取部分学生翻译段落,一学生翻译全文。

(5)齐读课文。

三、梳理文章结构。

1 学生思考文章的行文思路及结构安排。

2 讨论并抽取几名学生回答。

3 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深入学习。

1 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本文所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艺术技巧及有关的民风民俗。

2 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

二、品味修辞。

1 速读一遍文章,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修辞方面的内容。

2 逐段分析讲解修辞的运用,及其对文章内容的表达作用。

三、民风民俗的延伸

1 讲述一些民风民俗的知识。

2 讲述的过程中一起翻译文中的段落。

四、指导完成课后练习题。

1 学生自主完成。

2 讨论交流。

3 教师小结。

语文教案篇四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3、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抓住课文重点句子,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把话说得简洁明了的习惯。

学习边默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分析、理解

明白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加何修改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就让我们跟着小熊一起来《收购废话》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1)“收购”是什么意思? 从各处买进

(2)“废话”可以收购吗?

(3)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对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生字,用括号括出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带生字词。

1、开火车认读

2、指导重点生字读音

“驶”:翘舌音,注意与平舌音“s”区分; “废”:声母是f,不是h; “录”:读“lù”,与“nù”区分; “斤”:前鼻音,注意不要读成“jīng”

3、跟着老师读

4、擦拼音读

5、同桌互相正音,练读

6、指名读生字词

(2)出示句子,了解“了”的两种读音。

“这个人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废话”中的.“了”怎么读?

“小熊帮助大家把话说的简洁明了”中的“了”又该怎么读? 你还能给“了liǎo”组几个词吗? 了解 了断 了结 了得 多音词“重、了”组词。

1.观察生字特点,全班交流,汇报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字或易写错的字。

要点:“购、酒、驶、郊、段”都是左右结构。其中,“酒”与“洒”要区分清 “驶”与“使”要区分,不要多横 “段”的笔顺要注意。

“废、疾”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区分“广字旁、病字旁”

“毕、录”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录”下不是“水”,最后一画是捺,不是点 “斤”是独体字,在田字格里居中。

2.出示生字“毕、废、斤、录、段”,读一读,写笔顺。

3.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写好及时评议,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四)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讨论学习余下生字。

语文教案篇五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三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

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

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

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②掌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①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③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

第二题:见前。

六、结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

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

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敞”的反义词“狭窄”。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结

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部分,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部分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

六、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

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特点:大

类属:哺乳动物

鲸 种类:须鲸 齿鲸(虎鲸)……

吃食

生活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语文教案篇六

1、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用处,激发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愿望。

2、学会叔、永、号、市、存、入等6个字。

3、有感情朗读课文,对话用恰当语气。

:理解课文内容,用恰当语气朗读对话。

书上两幅插图投影片。

:2课时

一、导入

你有迷路经历吗?同学介绍,小方也迷路了,这节学习29课《小方找舅舅》板书。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读,思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三、分析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方找不到舅舅急切心情的'句子。

同学们开始画。

指名说句子,并体会其中句子和词的含义。

是谁帮助了她?民警叔叔用什么方法帮她找到舅舅的?

个小组分别讨论。指名分别汇报。指导朗读课文。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计算机的用处(讨论)。

指名介绍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表演故事情节,再现课文内容。六、教师总结。

一、复习

二、在文中画出本课生字所在词和句子。

三、学习本课生字。

四、小组讨论怎样识记每个字。各小组汇报

五、指导书写。

六、同学讨论,给每个字组词、造句。

七、作业 阅读《课外读物》的第70篇文章《蝙蝠和雷达》。

八、教师总结。

语文教案篇七

 

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语文教案-我的母亲...。

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2、导语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的母亲...》。”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四、探究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

四个片段: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五、小结

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四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