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个不为剖析材料三篇(通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四个不为剖析材料篇一

行政审批方面:大家普遍反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总体上作风有所转变,确实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办事仍然难,某些方面甚至比过去更难了。在一家企业调研时,负责人抱怨现在审批时间仍然较长,虽然有政务大厅,但还得挨个部门跑,有时一件事要跑七八个部门,有的部门要盖十几个章。有个企业听说我们调研,专门准备材料,反映有关部门对运送风力发电机设备等事项审批速度慢,护送费收取不合理。有的企业反映,一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较差,对需要提交什么材料不一次性告知,导致企业反复跑腿。有的企业反映,过去正常办理的事项,现在一些干部怕担责、不敢办,层层请示汇报,坐等上级指示。还有的企业虽然话没说透,但听话听音,从中还是可以感觉到对现在的行政审批有怨言。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在于:一是办事的制度、程序更严格更规范了,过去很多环节能绕就绕过去了、手续能省就省了,现在该走的程序必须走、该办的手续必须办,无疑增加了办理环节,延长了办理时间。二是有的干部觉得管得严、风险大,干得不好要被问责处理,于是要么循规蹈矩,不敢创新、不敢突破,要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三是过去有的干部办事时得了“好处”就办得快,规定七八天应办完的事三四天就能办好,现在管得严了,办事就没动力,往往是按部就班、拖到最后。四是个别干部本来就“不干净”,心里有鬼,怕被举报,不敢担当。

招商引资方面:大家普遍反映,现在各级对招商工作都很重视、抓得很紧,但确实越来越难干了。这既有经济大环境不好,企业新增投资动力不足等客观因素,也与一些干部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关。客观条件不好是事实,但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结果差异很大。比如中卫市在“转作风、抓发展”活动中,针对上半年招商引资降幅较大的实际,成立了由市领导带队的6个招商团队,每名领导都明确任务、明确方向,主动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上门对接,有的市领导平时正常干工作,周末外出招商,取得了积极效果;如果不主动努力,一味怨天尤人或坐等机遇,势必会雪上加霜,比如有的县1-7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同比下降超过三成,且仍未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大家觉得,当前影响干部外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的原因主要有五条:一是现在一些企业已过了粗放增长阶段,投资时不只看资源,还要看环境;地方招商的门槛也高了,不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有挑有选,要符合本地整体产业布局。二是过去有的地方只要是能招来商、引来资,什么条件都敢开、什么优惠都敢给,现在各方面管得严了,不敢轻易许诺了。三是觉得“八项规定”抓得太紧,招客商跑项目时请吃送礼管得严了,工作不好开展。四是随着“三公”经费不断压缩,外出招商时交通、住宿、伙食标准比过去有所下降,工作积极性下降了。五是一些干部和企业老板打交道时心存顾虑,怕被别人说成“傍大款”,影响不好,给自己惹麻烦。

争取项目资金方面:有些干部反映,现在争取项目资金时不得不“跑”,但又很难“跑”。不得不“跑”的原因是,一些上级部门在分配项目资金时,不是看实际情况、客观需要,而是看谁“跑”得多“跑”得勤,逼得下面多“跑”勤“跑”。很难“跑”的原因是,过去在“跑”的过程中觉得请吃顿饭、送点特产都是正常现象,容易拉近感情,现在都不合规了,而且八项规定出台后,也请不出来、送不出去,还得顶着压力、硬着头皮继续“跑”,左右为难。还有一些地方只注重争取、不注重使用,调研中了解到,有的县上级拨付的资金已经到位,但前期准备工作仍未做好,导致钱趴在账上花不出去。

对以上现象,要深入分析,辩证看待。一方面,要看到其中的积极变化。比如,服务意识有所增强,一些干部过去习惯被围着、捧着,现在低调了许多,对上门办事的群众,服务态度也好多了;程序意识有所增强,过去一些地方工作时片面追求速度、忽视程序,常是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现在都得按规定程序办,速度可能没以前快,但风险降低了、质量提升了;纪律意识有所增强,过去有的干部把敢踩红线、打擦边球,甚至顶风违纪当成有魄力、敢担当,现在对权力和法纪多了一些敬畏,不敢为所欲为了。对这些变化,不能认为是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而应正面评价,加以鼓励。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确实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等消极现象,但这不是反“四风”、反腐败造成的。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有的是认识上有偏差,一些干部把违规视为敢担当,认为只要是为了发展,怎么干都不会错;有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早做、做不好,到了适宜季节“硬上弓”;有的是因为不习惯,不适应当前的高标准严要求,一些企业把认真审核把关视为故意找茬刁难,一些干部把从严管理当做束缚了手脚,整日感叹“官不聊生”;有的是因为怕犯错,面对反“四风”、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是在严格自律的基础上积极有为,而是把不干事作为不出事的应对之道,消极被动适应;有的是因为找托辞,一些干部本身就不愿干不会干,就以执行制度为借口,以严格程序为幌子,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

我们认为,强力抓作风、铁腕反腐败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要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主动适应“新常态”,巩固支持积极变化,坚决纠正消极现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要持之以恒狠抓作风。现在出现的一些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问题,实际上是部分干部面对“新常态”搞出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本身就是作风问题。因此必须把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抓下去。一是深入分析思想原因,解决认识上的偏差以至错误,明确敢担当就是不怕困难,遇到问题不回避,敢于直面、积极解决;明确规定的办理时限是最低要求,实际工作中应力求提前,并将提前了多少作为考核奖励的主要指标。二是对一些具体问题,要列出具体表现,逐条制定措施,作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和第二批活动整改落实的重点,促使干部积极作为、勇于担当。

二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改革。一是自治区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各种收费改革,要尽可能多取消、少下放。二是对项目资金分配中“跑”的问题,要改革分配方式,该给谁的就给谁,而不是多“跑”多得。对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最好不要提前下达指标、分配任务,而是明确扶持什么、扶持标准,谁干了就扶持谁,干多少扶持多少,引导基层把更多精力用在干事上,而不是到区、市、县“跑”上。三是对有些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应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如高龄津贴发放可从公安、人社等部门获取信息后自动甄别确定,办理婚姻登记所需证明可通过部门间联网获取信息,企业一些审批事项也可在网上受理等,让信息多跑路,努力减少以至不让法人、自然人因行政审批而跑腿。自治区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应列出服务、民生事项清单,依托信息化手段再造流程,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办事。

三要健全完善奖惩机制。要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对一心为公敢于干事的,要撑腰打气,即使出现失误也要给予包容,使他们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选拔重用作风实、力度大、成效好的干部,同时及时问责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的干部,加大惩治力度,形成正确导向;制定能调动各层次、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的措施,使广大公务员都有奔头。

四个不为剖析材料篇二

自懒政怠政“四个不为”专项治理活动开展以来,睢县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采取“七个一"助推“四个不为”专项治理学习活动得到有效开展。

一是成立一个领导组。成立开展“四个不为”专项治理学习工作领导组,由局长任组长,局党组书记任副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纪检监察室,纪检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局领导班子带头研究部署,带头查摆问题,带头整改工作,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确保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二是召开一次整顿会。召开“四个不为”专项行动和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活动动员会议,深入贯彻领会魏小东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治庸、治懒、治散、提质、提速、提效”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政治敏锐度,把学习“四个不为”专项行动提到以前“三治三提”的高度,狠抓落实。

三是阅读一本廉政书。结合全局正在开展的“爱读书、读好书、勤读书”活动,局纪检室为每个股室队所送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书籍,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四是主讲一堂廉政课。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治理‘四个不为’促进廉洁从政”为主题,结合局工作实际,由一把手组织全局党员干部上一堂廉政课,引导党员干部增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意识。

五是参加一次报告会。组织局党员干部参加“传达魏小东书记讲话精神报告会”--“把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作为干事创业的唯一价值追求,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将名利抛在脑后,看淡一己得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有所作为”,立足岗位,务实肯干,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进一步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六是召开一次座谈会。就如何开展“四个不为”专项行动、“廉洁国土”等内容开展集中座谈,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增强建设“廉洁国土”的信心。

七是制作一个警示牌。及时为局机关8个行政职能股室、6个事业单位和21个国土所制作廉政风险警示牌,警示牌显示各股室和国土所存在的风险点和防控措施,实现廉政风险防范由事后监督向事中和事前预防转移。

四个不为剖析材料篇三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由于一些原因,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懒政不作为,“不敢为”“不想为”“不会为”等现象在一些官员身上不同程度存在。为了不出事、不担责,一些官员甘当“太平官”“庸官”“懒官”,能推就推,能拖就拖。

在从中央到地方密集的“打虎”、“拍蝇”之后,一个随之出现的问题是,官方群体中出现了慵懒畏避之风,怕担责、怕出事,能躲就躲、能停就停,已经上马的项目暂停,正在审批的项目暂缓,给国民经济及社会治理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当然,出现这样的局面并不难理解。在相继落马的“老虎”、“苍蝇”里,曾被誉为“干吏”、“能人”者不在少数,这给人造成一个感觉,干得多、错得多、贪得多、倒得快。实际上,这种感觉在某种程度上并不错,在一些潜规则、不正之风严重泛滥的领域,一些被证实“塌方式”腐败的地区,干得多,所附带的,确实是贪得多。上马一个项目,即产生一笔灰色收入,提出一个规划,就暗含着一块非法利益。在这样的畸形生态下,“大干快上”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意味着“大贪快贪”。

那么,这一问题怎么解决,随着反腐的持续推进,腐败者被清理之后,如何防治因恐惧、怕担责而出现的懒政畏避、消极施政?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地区拿出了自己的方法。有的地方将懒政不作为者“召回”、“回炉再造”;有的地方开出了严厉的问责条例,问责懒政不作为;有的地方则提出在考核中引入群众考评,以群众考评考量部门工作。

不能否认这些方法有其效果,但总的来说,这些措施的局限也相当明显:一则,这些措施的目的主要是“治吏”,而非“治官”,但现实中,为官不为、懒政退避问题的核心乃是“官”的不作为;二则,这些措施终是治标而非治本、治一隅而非治全局,虽有一时之效,但无法建长久之功,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官场风气。

就此而言,治理懒政退避、为官不为的问题,一是应该以“官”为治理对象。“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腐败官员、懒政官员将恶化一片机关的生态;同样,一个有作为、有魄力、有才能的官员将带动起一个领域、一个部门整体工作面貌的焕然。解决了“官”的不作为,提纲挈领、以大官带小官、以官带吏,“吏”的懒政也将迎刃而解。二是应该通过奖惩、选人用人机制,从根本上扭转政府工作作风,将被动的“要我干”转变为主动的 “我要干”、“我想干”,将背后鞭策的力量内化为想做事的内在动力,使“勇于改革”、“勇于任事”成为新的官场“成功学”。三是通过反腐从“治标”向“治本”的调整,为能人干吏创造“能干事”的平台,以及依法依规也能干成事的清明空间,这一点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解决懒政不作为、畏避不施政,即是建立“有为者上”的政治生态。而这并非简单地“问责”一两个小官、“召回”几个小吏就可以实现的,所需要的,是中央层面上的“顶层设计”,是配套机制的“一揽子”调整,是持续深入的“打虎拍蝇”对官场风气的廓清,是敉平不同利益板块之间的断裂、疏通政令“中阻梗”。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