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营商环境讲话题目(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营商环境讲话题目篇一

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做法。回顾前些年,在上届政府初期,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较大的挑战。我们保持定力,没有搞“大漫灌”式强刺激,而是注重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合理运用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同时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把很多精力放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上,从“简政放权”入手,进而推动“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形成了“放”“管”“服”三管齐下、互为支撑的改革局面,多年积累下来,收到了超出预期的重大成效。

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长期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得到明显改观。各类行政审批大幅压缩,中央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压减90%,非行政许可审批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施。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加强,改革和理顺市场监管体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成为日常监管的基本方式。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出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政务服务基本实现“一站式”和“网上办理”。企业开办原来耗时费力,现在不到5个工作日就能办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以前用时一两年甚至几年,曾有人称之为审批的“万里长征”,如今不超过120个工作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放管服”改革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改善营商环境、“筑巢引凤”,已经成为地区之间竞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行动。

“放管服”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与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共同促进经济发展。显著标志就是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2012年我国各类市场主体不到6000万户,到去年底数量翻了1倍多、达到1.2亿户。今年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出现短暂下降,一些已有市场主体也出现停业的情况,但很多企业坚持不裁员、少裁员,与员工一起共渡难关,充分表现出应对困难的韧性。从4月起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又开始恢复增长,前8个月日均净增企业1.2万户,已经与去年基本持平。市场主体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但能保持上亿户规模的存量并且有一定活跃度,稳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就有了坚实基础。

就业稳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标志。有就业就有收入,就能创造财富、改善民生、扩大消费。新增市场主体主要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他们提供了量大面广的就业岗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以来,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增加了1亿人以上。对于我们这样一个14亿人口大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是十分不容易的。今年城镇新增就业要达到900万人以上,仍然要靠上亿市场主体,特别是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保住上亿市场主体,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新增市场主体催生强大发展新动能。我们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在新增市场主体中,许多是之前想不到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他们由小到大、由点及面发展壮大,正在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现在的大型电商平台和互联网企业,大多是近些年爆发式发展起来的。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去年全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很多传统产业也利用新业态新模式进行改造升级,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是我们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希望所在。

在今年抗疫过程中,“放管服”改革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以网络购物、快递配送等为代表的新业态,为社区群众送去了生活必需品。远程办公、线上教育等新模式,为许多人居家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支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疫情精准管控、高效处置创造了条件。“无接触”、“不见面”等政务服务,有效维护了生产生活基本运行秩序、促进了企业复工复产。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挑战。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与以往经济金融危机明显不同,首当其冲的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而对就业稳定、低收入群众基本民生带来很大影响。在这样严峻形势下,我们必须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怎么稳就业、保民生?前提还是要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只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我们就能站稳脚跟、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做到“六保”特别是“前三保”,保住就业、保住民生、保住市场主体,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保住基本民生。有了这个基础,就能向更高目标去努力。

综合多年来的经验,要想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必须并重实施好宏观政策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二者互补互促、相得益彰,既助企纾困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财政货币政策是要花钱的,需要把握好度。“放管服”改革基本上不需要花钱或者花很少的钱,但能起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今年以来已经实施了一系列财税、金融、社保等惠企利民政策,政策本身的力度是很大的,如果不用“放管服”改革办法创新实施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落地见效。一旦错过时间窗口,就会有相当数量的市场主体撑不住、一些群众生活有可能陷入困境,到那时即使政策再加码,也会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在二者结合上下更大功夫,最大限度消除堵点、缩短时滞,提高宏观政策实施的时效性和精准性,这是今年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重要特征。

在财政政策方面,我们创新直达机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这也是简政放权。今年新增财政赤字1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同时实施了规模超过2.5万亿元的减税降费政策,其中又以降费为主。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主要靠市县基层落实,减税降费特别是减免社保费主要也是地方政府承担。为此,我们改变了过去的做法,对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通过改革建立了“一竿子插到底”的直达机制,及时把基层政府因减税降费产生的财力缺口相当程度地补上。往年财政资金层层分解下达平均用时超过120天,今年新增资金预算指标7天就下达到基层。如果不采取直达机制,由于基层财政大幅减收,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很难第一时间落地,即使名义上减了,也可能从其他方面多收费、增加企业负担。不仅如此,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等1.77万亿元直接用于民生的资金,也参照直达机制监控管理。为用好管好直达资金,我们建立了全覆盖、全链条、全过程的监控系统,动态跟踪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确保资金流向明确、账实相符。基层同志反映,今年的资金下达速度空前,为地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提供了支撑。市场主体也表示,今年对减税降费感受最深,特别是社保费降得多,有力支持了企业稳定岗位和生存发展。直达机制作为一个应急性举措、阶段性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积累一些经验,好的可行的做法将来也可以研究作为制度性安排。

在金融政策方面,要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利、更加优惠。一些银行推出线上信贷服务,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很多市场主体不见面就能申请到贷款。企业反映这种模式快捷便利,综合融资成本也有所下降,但还是希望贷款额度大一些、期限长一些、受惠面广一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继续创新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模式,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普惠金融上,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切实解决“首贷难”、“续贷难”等问题。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长至明年3月底,要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工作力度,优化操作程序,真正做到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并引导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利率水平。各级政府部门也要主动与金融机构对接,充分运用各类信用信息平台,加强水电气、纳税、社保等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为增加普惠金融服务创造条件。

在就业政策方面,要破除影响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的各种不合理限制。今年就业压力异常突出,稳就业是“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在保市场主体的基础上,要最大限度挖掘就业潜力。我国各类灵活就业有2亿人左右,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但部分行业还有不少限制,一些政策规定与灵活就业方式不匹配、不衔接。稳定和扩大就业,要转变观念,顺应就业结构变化的大趋势,加快调整相关准入标准、职业资格、社会保障、人事管理等政策,使之能够适应并促进多元化的新就业形态。要把灵活就业、共享用工岗位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地方政府要结合实际对设立劳务市场或零工市场给予支持、提供便利。通过改革释放就业潜力,覆盖面大、成本低、效果好,能使经济增长带动更多就业、实现比较充分就业的目标。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疫情防控压力仍然很大,需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继续优化常态化疫情防控,提高快速处置和精准管控能力,促进客运、餐饮、旅游、住宿等服务业加快恢复。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要动态调整优化外防输入管控措施,为中外人员往来创造安全便利的条件,提升国际货物运输保障能力。要及时清理取消疫情防控中恢复或新增的审批事项,防止将一些临时性审批长期化。总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行推进,给“放管服”改革带来新挑战新课题,要在探索中积累经验。

这些年“放管服”改革虽然取得很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营商环境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仍有不小潜力。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政府职能持续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监管和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是放要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现在市场主体反映比较突出的还是各种限制多、门槛高、审批繁,束缚了创业创新手脚。要对现有各层级的审批、各种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措施,进行系统梳理并形成清单,分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各类重复审批要大幅精简。在一些领域,针对一个事项往往存在多个审批甚至是重复审批。不仅行业部门要批,综合部门也要批;不仅有行政许可,还有公告备案、

计划

目录、布局限制、认证检测等管理措施;有的审批标准还相互打架,让企业无所适从。这些多头重复审批,即使取消其中的部分,仍可以通过其他许可把控风险。而且从经验来看,多头审批也不利于落实部门责任,谁都能审批,结果是谁都不负责。要对多部门重复审批进行清理,能整合的整合,该取消的取消。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谁审批谁负责”,绝不能“一批了之”、只要权力不负责任。还要全面清理规范各类管理措施以及借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名新增的审批环节,严防变相审批和违规乱设审批。

不必要的审批要下决心取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必要干预。比如,在一些地方、一些行业,市场主体购置大型专用设备、选择经营网点位置等,这些本应由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的事项,却需要有关部门审批。另一类是可以由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的审批。比如,现在仍有近300类产品要办理生产许可,130多类产品要办理强制性认证,哪怕只是对产品外观或不重要参数作调整都要重新办理许可或认证。这样的审批看似为了严格管理,但实际效果有限,反而使有关部门疏于监管。要从放管结合角度出发,加快清理不涉及重大项目布局又不触及安全底线的审批,切实改变“以批代管”的情况,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

审批方式要改革创新。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的可行性,一般来说政府工作人员很难也没必要在技术细节上把关,结果可能把审批时间拖得很长。要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生产许可、项目投资审批、证明事项等领域,广泛推行承诺制,实现政府定标准、企业或个人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严惩戒。这不仅能大幅提高核准审批效率,也有利于落实企业自主权和主体责任,强化诚信意识。

二是管要管出公平、管出质量。简政不可减责,放权不是放任。政府部门放权越多,监管责任越重、要求越高。要坚持放管结合、并重推进,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要把主要精力用在事中事后监管上,对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要及时跟进监管,真正实现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

要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只有监管公平公正,市场主体才能公平竞争。要提高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有效做法,减少人为干预,压缩自由裁量空间,使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要增强监管的威慑力,降低企业合规成本、提高违规成本,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加快完善各领域监管标准体系,实施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行业制定更高水平自律标准,推动产品竞争力提高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强化税务、社保、金融、市场监管等环节协同办理,扩大简易注销范围,让市场主体既能进得来、也能退得出。

要守好安全和质量底线。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领域,不能仅仅依靠随机抽查、飞行检查,必须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落实监管责任,把好每一道关口。目前有些领域之所以质量安全问题频发,主要是由于监管缺位、处罚过轻、违法成本过低。要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现和惩处力度,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领域,加快推出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等制度,使其不敢蓄意甚至恶意违法。

要继续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新兴产业很多是我们想象不到、规划不出来的,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新兴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的有益经验。当前,新兴产业跨界经营、线上线下融合等特点更加明显,传统监管办法很难适应其发展需要。要改革按区域、按行业监管的习惯做法,探索创新监管标准和模式,发挥平台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对新兴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与企业一起研究解决办法。有的领域要多一些柔性监管,有的领域要发挥智慧监管优势,对一些看不准、可能存在风险的,可以划定可控范围,探索试点经验再推广。

三是服要服出便利、服出实惠。各级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推进政务公开,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审批和监管也要体现服务理念。要强化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要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这不仅能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也可以大幅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目前,我国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已超过90%,要进一步拓展“互联网 政务服务”,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政务服务。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事项外,原则上都要做到网上全程可办。对现场核验、签字、领取等环节,可以采取电子认证、“快递 政务服务”等方式解决。要提升政务服务功能,完善全国一体化平台,年底前地方和部门平台要与国家平台完成对接,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在推进政务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兼顾好老年人、视障听障残疾人等群众的需求,采取必要的线下补充手段,有针对性地提供人工指导和服务,绝不能出现歧视现象。

要推动更多事项集成办理和“跨省通办”。充分发挥地方政务大厅等“一站式”服务功能,加快实现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对多个相关联的事项,要探索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减少办事环节和所需证明材料。对非紧急类政务服务热线,要加大整合力度,力争做到“一号响应”。我国有2.8亿人处于“人户分离”状态,其中很多人都是在外务工,风风雨雨、很不容易。人员异地工作生活、企业跨区经营活动日益频繁,群众和企业办事多地来回跑,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成本。要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加快政务数据共享,推进标准化建设和电子证照跨省互认,从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婚育和企业登记、经营许可办理等领域入手,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今年要有所突破,明年年底前要基本实现高频事项全覆盖。这也有利于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当然,数据共享要保障数据安全、保护隐私,防止滥用或泄露。

要提供公平可及的基本民生保障服务。虽然近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由降转升,但前8个月累计仍是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疫情直接影响量大面广、吸纳就业多的一般服务行业,对低收入群众就业和收入冲击相对较大。要将基本民生保障政策及时覆盖所有困难群众,进一步简化社保参保、转移接续等手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覆盖面。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借助大数据筛选等办法,使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保障。对因灾因病因残遭遇困难的群众,可以先行给予临时救助,绝不能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

需要强调的是,“放管服”改革是在开放环境中推进的。营商环境竞争力就是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在硬环境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但软环境还有很大提升潜力。营商环境好了,就会吸引企业来投资,聚集人才和技术。我们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要在打造更优开放环境上下功夫,更大力度和更高水平吸引外资、发展外贸,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构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要严格执行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落实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确保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各地区各部门要落实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之外不得设限。针对一些外资大项目落地难的问题,要在用地审批、人员跨境流动等方面给予便利。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外资,进一步做好安商稳商、招商引商工作,充分听取外国商会、外资企业的意见建议,及时回应外资企业关切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要为拓展贸易提供配套服务和政策支持。继续优化通关作业流程,放开口岸服务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并降低收费标准。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信用保险等政策,支持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发展。近些年,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市场采购贸易年均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要继续推进试点建设,发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作用。要通过打造更优开放环境,使中国开放的决心让外商放心、开放的政策让外商受惠。

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过去40多年,我们通过改革开放,把中国打造成创业投资的热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今天我们面对新的困难挑战,仍然要靠改革开放破难题、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动部门和地方的“奶酪”,今年实施的直达机制改革也是这样,但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们必须坚决推进改革。国务院部门要带头,从全局利益出发,勇于打破部门利益,切实避免“跑部要钱”、“跑部要权”、“跑部要数”等不必要现象;各地区要强化责任担当,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切实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取得更多企业和群众满意的改革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提高改革的协同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审批监管事项下放到地方,基层政府存在接不住、管不好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权力和责任下放了,而相关的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没有同步下沉。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合理分配国家、区域、省市县之间的监管力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提升基层承接能力。部门之间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建立权威高效的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数据信息标准化,明确责任和流程,切实打通“信息孤岛”,提升“放管服”改革的整体成效。

要支持地方探索创新。我们国家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基层政府直接面向广大市场主体和群众,改革应该改什么、怎么改,他们最有发言权。要鼓励地方从当地实际出发,先行先试推进“放管服”改革。不少地方反映,地方自主推进改革要“一事一议”争取部门授权,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要通过综合授权等方式,支持地方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全国营商环境优化。“放管服”改革要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绝不能搞形式主义,增加人民群众和基层负担。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对企业诉求“接诉即办”。要以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评判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好差评制度,倒逼政府部门深化改革、改进服务。对改革进度慢、政策不落实的地区和单位,要及时督促整改;对严重损害营商环境和企业群众利益的,要公开曝光、严肃问责。对锐意改革的地区和单位要表扬激励,成熟经验和典型做法要尽快复制推广。

要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放管服”改革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现行法律法规的修改,政府部门要主动与立法及司法机构沟通协调,及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调整和授权工作。要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巩固已有改革成果,将行之有效并可长期坚持的做法逐步上升为制度规范,以法治手段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保障各项改革依法有序推进。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营商环境讲话题目篇二

同志们:

今天下午,我们接连召开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和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做强工业、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今年至2020年,深入开展为期3年的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我市结合实际,对标先进,对表要求,聚焦追赶超越,自我提标加码,制定了“1+12”政策文件,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措施、更严的要求提升发展软实力。刚才,桂寿书记对深化改革优化全市营商环境作了讲话,强调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认认真真干、踏踏实实做,全力打好优化营商环境这场硬仗。可以说,这是思想解放的大会,改革创新的大会,真抓实干的大会,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全力以赴推动落实。下面,我再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群众办事碰到“四大烦恼”。群众对政府机构窗口服务存在怨言,对某些操心事、烦心事反映强烈。一烦办证手续繁琐,材料多。要求出具的证明材料过多过滥,人口、法人、社会信用等基础信息库没有实现互联互通,群众办一件事需要跑很多部门才能搞定,反复提交材料的现象比较普遍。二烦不够人性化,办事不便利。部分办事指南描述不清晰具体,咨询电话总是占线或无人应答;

部分政务大厅不提供复印机,事前没准备复印件的办事群众需要重复排队;

政府网站内容不实用,群众想要的信息找不到;

一些基层窗口单位不够人性化,节假日休息,群众办事只能向单位请假,节假日有时间但是没有办事窗口。三烦审批不集中,办事满城跑。一些部门单位进驻政务大厅的事项“含金量”低,或者没有把所有审批事项完全集中到服务大厅,或者对服务大厅窗口的授权不到位,导致审批办件服务出现“体外循环”,申请材料仍需拿回原单位审批,群众时间成本并未实质性降低。四烦办事窗口少,等待时间长。一些政务服务大厅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善、服务窗口设置偏少、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缺乏真正意义的综合窗口、纸质申报材料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导致群众排队时间过长。

(二)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四大掣肘”。成本高、负担重、融资难、人才流失等“老大难”问题仍然突出。一是要素成本高。用地方面,项目用地落实难,土地指标不足、征拆难、建设滞后、使用效率低下、定价不规范等。抽样调查显示,67%的企业表示土地价格高,30%的企业表示厂房租金较高。广西睿奕新能源公司反映,所在园区虽有空地也有其他企业结业空出厂房,但就是拿不到新增用地,由于缺乏物料堆放场地,多上几条生产线计划也就落空。电力方面,电费偏高,如云浮市工业电价仅为0.45-0.5元/度,比我市工业电价低0.15元/度。用气方面,我市在供气方面多出了管网公司输送这一环节,收取0.36元/方的管输费,增加了企业用气成本。物流方面,如港口货柜装卸费云浮港仅为170元/柜,梧州港为350元/柜,每个货柜物流费用均比广东佛山、肇庆等地区高1700至2500元。二是费用负担重。不少企业反映,我市企业的各种费用负担偏重。调查显示,企业实际缴纳的法定税费占企业税前利润的比例,50%的企业达到20%至40%,16%的企业超过40%。我市社保最低缴费基数由2015年的2379元提高至2017年的2835元,虽然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缴纳比例从20%降到19%,仍难以抵消缴纳基数上涨增加的费用。相比之下,广东省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缴费基数均比我市低。三是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规模逐年减少,多数企业在办理信用担保手续时需要支付的手续费、担保费较高,办理时间也很长。调查显示,46%的企业反映不动产交易中心办理房地产抵押贷款手续耗时过长,31%的中小民营企业反映银行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达到30%-50%。四是招工难。一方面,由于工资水平低、就业机会少、子女就学就医难等原因,难以吸引大量劳力聚集,高学历的技术型人才留不住;

另一方面,全市职业学院毕业生大部分外流,不能支撑当地企业发展。如某园区一企业反映用工最多时高达1338人,最少时只有990人,用工荒时时打断企业正常生产。岑溪市优耐电子公司反映,企业缺工时常保持在250人以上。

(三)政务服务存在“四大梗阻”。群众办事烦,企业生产经营有痛点,折射出我市政务服务深层问题。一是信息化建设滞后。全市统一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信息平台没有真正建立,信息孤岛问题突出,政务服务“多套系统、多个流程、反复登录、反复录入”让人很揪心。比如,我市公民基本信息由公安部门管理,企业基本信息由工商部门管理,事业单位基本信息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管理,社会组织基本信息由民政部门管理,这些听来都烦,更何况去办事。二是简政放权不到位。一些部门审批权限下放不统一、不同步、不配套,多部门、多事项、跨层级的并联审批制度没有真正建立,各层级、跨部门的审批权责清单、审批流程不统一,导致审批耗时长、环节多。有园区反映,从项目落户到投产,有时需要花费近20个月的时间来办理近50项各种项目前期和报建报批等手续。还有少数审批事项只是在形式上集中到了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但审批权还在原单位,窗口成为“收发室”,窗口工作人员充当“传声筒”。比如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核发以及国内异地引进水产苗种检疫事项,市行政审批局受理后仍要移交到市农委进行检疫出证。三是政策落实“空转”。很多企业反映,一些单位对上级政策照搬照抄,缺乏针对性、操作性、申办流程,加上深入企业指导业务方式简单,企业对政策只能望“政”兴叹。如我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重点项目补助资金,去年12月底国家就拨付到地方,但由于有关单位指导不到位,

方案

考虑不周全,导致企业要反复报送材料,补助资金至今还没有落实到企业。一些部门只关注了政策“有没有”,没有更多关注政策“落不落地”,导致失去了政策适用的最佳时机,削弱了政策的红利。如税务部门尚未针对电商业务制定相关标准及优惠政策,企业对电商税费标准及相关优惠政策不明晰,电子商务业态发展缺乏政策支撑。四是干部不敢担当。优化营商环境说到底是考验各级干部的务实担当,近来年干部作风转变的“大环境”虽已形成,但“小气候”依然存在,为政不为、纪律涣散、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衙门恶习仍然存在,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层出不穷。调查发现,67%的企业至少遇到过一次相关部门对审批事项预先不提供一次性告知,或提供的告知不清晰、不完整的情况;

22%的企业经历过政府未兑现或拖延兑现优惠政策的情况。一些干部言行不一,承诺不兑现,企业苦不堪言。如我市某民营医疗机构反映,当时某城区盲目追求速度,在报批报建问题上承诺可以“先上车后补票”,然而企业上“车”了,但是“票”却补不来,企业正常投资变成违法建设,企业主心急如焚,透心地凉。有的政府“新官不理旧账”,遇到难题绕道走,碰到责任卸肩膀。如原苍梧县部分商品房因调整容积率问题,导致购房人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群众意见非常大,纷纷通过集体上访、网络问政等方式表达不满。但是有关单位以区划调整为由,你推我、我推你,市委主要领导批示了,分管领导也亲自协调,但就是办不下来。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面对群众的“烦恼”,企业经营的“掣肘”,服务的“梗阻”,我们必须直面正视、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以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为检验标准,采取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动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要在行政效能方面大提速。要加快落实“354560”审批改革,实现企业开办手续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园区建设项目施工许可45个工作日内完成、其他建设项目施工许可60个工作日内完成。要继续深化并联审批,创新开展“容缺受理”审批新模式,编制并公布“容缺受理”事项和材料清单,提升行政审批效率。要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五个优化”和投资项目审批“五个简化”,开通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加大“多证合一”“多评合一”“多

方案

合审”“多图联审”应用力度,进一步优化简化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程序流程,切实提高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审批效率。要全面落实“一事通办”改革,推进行政权力事项全面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力争绝大多数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直至“一次不用跑”。要深入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县、乡、村四级保留和取消的证明事项清单,全面清理各类“烦心证明”,解决“办证难、办事难”等问题。要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促进“证照分离”改革扩容提速。要加快网上政府建设,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一朵云”,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政府,加快大数据应用,积极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实现“统一进出、信息共享、并联办理”,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要优化政务服务窗口运行模式,建立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一次性告知、一章办结、公开公示、否定报备等制度,积极推行“一窗口受理、一平台共享、一站式服务”,逐步实现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二)要在便利投资方面出实招。充分发挥口岸对梧州外向型经济的促进作用,针对口岸通关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改进通关服务,提高效率、降低费用,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快构建统一信息系统公共平台,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深化“单一窗口”应用,争取年底标准版综合业务覆盖率超过70%。加强口岸通关流程管理,推行“先进区、后报关”“提前申报、运抵验放”和岸地联动等通关模式,推进“一站式”、无纸化作业,引进第三方查验服务,全面实行“联合查验、一次放行”,压缩通关准备、货物提离时间三分之一。加强口岸通关收费管理,对李家庄码头、紫金村码头、大利口码头、赤水港码头实行“进出港口码头国际标准集装箱(20尺箱、40尺箱)减半收取车辆通行费”,直接免除查验过程中没有问题的外贸企业的吊装、移位、仓储费,全面清理整顿报关、报检、货代、船代、港口服务等中介环节收费。要提升口岸基础设施,完善李家庄码头、赤水作业区口岸查验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监管查验资源共享共用。

(三)要在降本减费方面见大效。一方面,要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用地方面,强化用地供给,优化用地办理,降低用地成本;

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和灵活的土地供应方式,推广实行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限出让,扩大降低土地出让底价政策适用范围;

支持企业通过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清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

鼓励对公共设施项目建设采取划拨、出让、租赁方式供地,同时改进土地出让金分期缴纳方式,进一步提升土地开发使用效益。用电方面,加快试验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力争峰谷分时电价在全市各工业园区全覆盖。用气、用水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市场供给主体,从源头上为企业提供更多选择。物流方面,除暂时保留东出口收费站外,全面撤销城市出入口路桥收费站,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要坚决执行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各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暂停征收涉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降低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缴费比例,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

(四)要在招才引智方面出好招。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全国各大城市都在开展“抢人大战”,必须高度重视招才引智工作,加快构筑人才小高地。要整合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资源,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培训,提供产业发展所需的中层技术人才。要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引进人才奖励力度,落实各项激励政策,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对企事业单位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允许其通过“绿色通道”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要优化用人环境,完善人才配套服务,在住房上采取建设人才公寓、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和加大住房补贴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类型人才的住房需求;

在教育上对落户我市的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其子女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可就近就便优先择校入学。要构建低门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业孵化平台,打造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环境。

(五)要在诚实守法重诺方面动真格。各级政府要带头讲诚信,依法兑现承诺,不得随意改变约定,杜绝“开空头支票”“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全面清理处置政府违约失信问题。对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要给予合理补偿,让企业投资放心、宽心。强化涉企信用监管,建立诚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采取限制、惩戒措施。推行“阳光执法”,对涉企检查全面施行“双随机一公开”,合理确定抽查检查频率,减少政府部门对市场主体直接干预。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和全过程记录制度,坚决查处滥用行政权力干涉企业正常经营的行为,对无法定依据或者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强制企业停建、停产,不得随意对企业停电、停水、停气。要建立企业问题反馈直通机制,鼓励企业讲真话、谈实情、建诤言,以实际行动解决企业诉求,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企业诚信度和全民诚信水平。

(六)要在缓解融资难题上见真招。既要注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又要更多地提高金融的活跃度,缓解当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引金入梧”战略实施,壮大市场主体,扩大“惠企贷”“政银保”业务覆盖面,创新信贷融资模式,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扩大新型政银担合作规模,建立企业转贷应急体系,争取设立我市六堡茶、宝玉石、新能源、健康养生等产业发展基金,不断丰富企业市场化融资手段。要降低融资成本,落实信贷“七不准”和服务收费“四公开”,着力规范金融机构收费和融资中介服务收费行为,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暂停收取本票和银行汇票的手续费、挂失费、工本费等6项收费。要提升融资效率,鼓励金融机构建立针对同一类型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信贷专业化分类、批量化营销、标准化审贷、差异化授权机制,探索建立贷款全流程限时制度,实现动产抵押登记“一次办结”,简化续贷办理流程,支持正常经营的小微企业融资周转实现“无缝衔接”,提高重大项目融资实效,帮助企业及时获得资金支持。

同志们,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项常抓常新的系统工程,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坚决打赢优化营商环境这场硬仗,推动新作为,树立新形象,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营商环境讲话题目篇三

这个会是我们春节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市性的工作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xx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迅速行动、真抓实干,吹响“项目大会战”的号角,打造营商环境的高地,奋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就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我再从两方面作个强调:

第一个方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强调四点

一要立夺标之志。对于营商环境建设,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全省作示范、全国走前列”。我们有勇气立下这样的目标,也要有志气夺下这样的目标。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九江同样能做到;别人能干好的,我们九江同样能干好。我们一定要顶住这口气,劲可鼓不可泄,势可造不可衰,要有追赶的劲头,要有反超的决心,不夺目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二要发精准之力。所谓精准,就是要抓具体求深入,抓细致求实效。优化营商环境尤其不能浮在面上、流于形式,要一个一个问题找准,一个一个问题分析,一个一个问题解决。要刀刃向内找问题。每个单位都要勇于向自己开刀,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找出来,千万不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生怕给自己找麻烦”的心态,搞蜻蜓点水、敷衍了事。要拓宽渠道找问题。通过企业反映、电话投诉、电视问政、走访调查,以及监督员、帮扶员和第三方反馈等多种渠道,收集存在的问题。要对照标准找问题。认真对照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的x个一级指标、x个二级指标,一样一样找,看看我们差在哪里、弱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营商办牵头进行汇总、梳理、分类,形成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督促整改落实,不整改到位坚决不放过。

三要用创新之法。遇到问题,要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遇到矛盾,要想新招而不是循惯例;遇到阻力,要找办法而不是找理由。

四要务实干之功。现在,有些干部激情不足、活力不够、担当不力,“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的问题在一些干部身上时有体现,“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仍然存在,这也导致有关问题一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实实在在办事,把任何一件小事都当作可能影响营商环境的大事来办。要实实在在服务,牢固树立乙方思维,把企业和群众当作甲方,千方百计满足甲方合理合法的要求。要实实在在为官,以诚信立身,千万不能信口开河、胡乱承诺,一旦承诺了,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兑现。

第二个方面关于项目大会战强调三点

一是战就要有战的气势。为期三年的“项目大会战”,今天正式拉开序幕。既然是大会战,就要拿出大会战的气势。这个气势体现在三个方面:大干快上之势。各地各部门要立即紧张起来、行动起来,鼓足干劲投入到“项目大会战”之中。要时时刻刻绷紧抓项目这根弦,持续不断谋项目、争项目、引项目、推项目,把抓项目贯穿于全年工作始终,做到“天天抓项目、月月上项目、年年成项目”,形成项目源源不断、滚动发展的格局。合力共为之势。项目建设没有局外人,没有一线二线,没有前方后方,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战斗员。责任领导要亲自抓,包挂单位要具体抓,职能部门要配合抓,力量向项目倾斜、要素向项目集聚,合力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见效。竞赛比拼之势。我们每个季度都要组织项目集中开工,年底要巡回看变化,项目办还要调度、督查、通报,这就相当于摆好了大擂台,各个县(市、区)和各领域、各部门、各产业链、各招商分队都在这上面比一比、赛一赛。希望大家鼓足精气神、拿出真功夫、全力争上游。

二是战就要有战的章法。不能手忙脚乱、胡乱出招,要坚持统筹谋划,务求蹄疾步稳。一要调度有序,构建“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格局。就是要干着头个月的、看着下个月的、想着第三个月的,要干着本季度的、看着下季度的、想着第三季度的,要干着今年的、看着明年的、想着后年的。后面开工的项目,一定要在前期做足准备;现在做前期的项目,一定是后面要开工的项目。要按照轻重缓急和成熟程度排好序,紧急的、重要的先上,条件成熟的先上,确保项目个个不落空、月月有进展、季季有突破、年年有成效。二要破难有方,运用“问题导向+解决方案”的做法。推进项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拿出解决方案,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优先解决什么问题,努力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三要推进有力,落实“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机制。市里已经印发了“项目大会战”工作方案,工业、农业、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城建设施、公共服务等x大领域,都要在1个月之内研究制定出台各领域的专项方案,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上,落实到具体时间节点上,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员上,然后挂图作战,压茬推进。

三是战就要战出胜果。我们既不打无准备之战,也不打无胜果之战。一要体现在进度指标上。一个是开工率,要把项目选好,把前期工作做足,定了什么时候开工就什么时候开工,定了开工多少项目就开工多少项目,绝不能搞“开而不工”“假开工”。另一个是投资率,每个项目当年完成多少投资,这都是有要求的,一定不能拖拖拉拉,要抢时间、抓进度、赶工期,确保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二要体现在考核指标上。现在省里对园区和工业的考评,都设置了“蜗牛奖”,要对项目建设开展暗访督查,还要进行通报。我们市里也可以参考这种做法,出台相关的考核方案和奖惩机制,真正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排座次、以项目定奖惩。三要体现在发展指标上。项目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当中。最直接的固定资产投资、用电量,还有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税收、消费额等,项目抓得好不好,在指标上就能看得到。统计部门要加强调度,确保各项经济指标能够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项目大会战”的胜果,反映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我们要建立相应的约谈机制,倒逼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倒逼大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营商环境讲话题目篇四

同志们:

市局已制定了《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实施方案》,下面,我从纪检监察的角度,就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讲几点意见。

1、新冠疫情半年以来对我国经济建设影响很大,许多企业复工复产面临很多问题,许多服务行业受到很大冲击,市场疲软。就麻城而言,经济下行严重,上半年财政收入锐减,全市三公经费压缩了10%,项目经费压缩了20%,市级财政支出压力很大。企业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经济运行迫在眉婕。

2、市委将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年度考核评价办法,对市直部门采取季度考核,并与各项年度考核评比挂钩,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不力、行动迟缓、工作被动、企业投诉多、社会反响差,年度排名后5位的市直单位,考核评定为“较差”等次,取消先进单位评选资格。对营商环境年度考评后3位的市直单位进行通报约谈,对连续两年居后3位的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处理。

3、优化营商环境是今年市委市纪委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市委已成立了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6个常委、5个副市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规格之高足以说明市委市政府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视程度,市纪委肯定会加大暗访检查力度,抓破坏营商环境典型,并对坏典型进行全市通报或媒体曝光。市纪委监委已建立破坏营商环境追责问责机制,对吃拿卡要、“钓鱼”执法、乱执法、乱摊派、乱罚款和慢作为、不作为等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追责问责。

1、“行政审批办事卡”的问题。市局政务服务窗口少数个别工作人员存在业务不熟悉、服务态度差、办事拖拉,上班迟到早退,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推进“一门全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着力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度、企业和群众满意度,着力打造企业和群众“双满意”的一流政务服务窗口。

2、行政执法工作方面的问题。一是执法业务不熟悉。对本系统执法法律依据不熟悉,权力界限和边界不清晰,适用法律法规不准确;二是执法程序不规范。受理投诉不及时,不持证上岗,办理案件超时效,文书制作不规范;三是滥用自由裁量权,搞“钓鱼执法”“狮子大张口”,选择性执法,该立案不立案,办关系案、人情案,大案小办,执法不透明等。要完善315投诉举报平台,及时回应、解决企业和消费者诉求。严控涉企检查执法频次,规范自由裁量行为,依法慎重实施行政强制。严格执行企业“宁静日”制度,严格落实“不诉不查”“不举不查”原则,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严格执行涉企行政处罚“首违不罚”“轻违不罚”情形清单,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处罚决定审核心三项制度。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营秩序,依法依规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3、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的问题。一是责任未压实,特监股与各监管所责任边界不明确,监管责任未认领。到目前为止有鼓楼所、龙池所、开发区所、铁门所、歧亭所、乘马所、福田河所、木子店所、阎河所、田河所等十个监管所未认领监管任务。二是各监管所主要负责人和监管人员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认识不够,监管人员怕担责。三是监管能力不足,对特种设备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业务不熟悉,对现场监察缺乏直观认识,安全监管工作基本未展开。要求特监股要继续组织人员培训,必要时要组织考试。同时每月每周要到各基层监管所进行现场指导、示范,逐步提高基层监管所特种设安全监管能力。

4、财务方面的问题。一是事前审批履行不到位,先办事后请示,导致费用报销手续不合规,程序不合逻辑。二是报账员对自己单位的财务监督履行不够。三是结算不及时,2020年半年将过,部分所收入费用一次都未结算。这里我强调一下,各所要严格按照财务规定的时间结完帐、结好帐,逾期的所写说明给我,没有写的要通报,搞工作不能拖拖拉拉。

5、“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担当意识不够,责任心不强,市局党组部署的工作选择性落实,有的党组会议或安排的工作不传达或打折扣。有的同志上自由班,迟到早退,工作散漫,有的对领导安排的工作讲价钱、讲困难、推三阻四。二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批评的不够,总是从关心爱护同事出发,教育的多,问责的少。三是对上级及党组部署的工作纪检监察督办的少。各单位负责人、各党支部书记一定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扛起管党治党责任,敢于向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作风亮剑。

6、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两个责任,要树立不抓主体责任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理念,各单位要根据自已的职能职责,制定好本单位主体责任清单,细化到室、组、人,责任上肩,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履职尽责,确保市局党组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实。把两个责任常记心头,不断健全各项制度,形成责任落实长效机制。提高主体责任履职能力。

7、抓好营商环境问题整改。市局这个方案提出了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五大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各项任务都明确了责任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大家要结合各自的岗位职责,把握好时间节点,按照任务清单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市局纪检监察、主责办要加强任务清单督查督办,确保任务清单全面完成。

市局纪检监察、主责办结合各基层监管所、直属单位、机关各股室职能,立足于单位部门岗位职能,强化履职尽责监督。领导班子层面:主要是强化对领导班子成员履行党风

廉政

建设责任制的监督,既要监督领导班子成员又要监督其分管联系单位,竖持“责任制管责任人,责任人管一班人”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机制,使责任制在领导干部心中有位、身上有责、肩上有压、工作有效。同时强化对中层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监督,一是

廉政

勤政方面,看各单位是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各级规定的廉洁纪律,是否存在接受行政相对人吃请,是否存在工作日饮酒、是否存在收受行政相对人礼品礼金、是否存在吃拿卡要行为。二是履职尽责方面:看各单位是否认真落实上级和市局党组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是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监管到位。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各级规定的廉洁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同志们,上面我讲到的问题,希望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当前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希望大家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纪律,履职尽责,守住纪律红线,做个清楚人、明白人。

营商环境讲话题目篇五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局党委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森工系统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部署我局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动员全局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状态、转变作风,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树立攻坚克难、奋发进取、敢闯新路的新风正气,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面决胜林区小康社会建设、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和转型发展的实践中,树立新作风,展示新风尚,实现新作为。

去年以来,面对转型发展和国有林区改革的重任,局党委把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工作作为助力和保障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整治作风顽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从思想教育入手,以“网络课堂”、“手机课堂”、“电视课堂”、“板凳课堂”四大课堂教育为平台,创新“六学”模式,通过开设“理论新视点、热点面对面、发展之声”等栏目和邀请局领导干部为党员干部视频授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等形式,切实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思路破题,找准短板症结,破除软肋制约,打通思想脉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作风突出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认真落实总局平山会议精神,先后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全局领导干部会议、机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党群部门工作会议和全局预警整改工作动员会议等5次专题会议,持续发力,推进作风整顿工作整改落实。开展了“四查”活动,查思想、查形象、查管理、查执行力,对全局基层单位实行划片监督检查,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和专项检查,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庸、懒、散、慢、奢”等问题,查摆基层党组织基本制度执行落实问题240余个,制定整改措施280余项,全局各级领导班子查摆问题145条,党员干部查摆问题2000余条,限时全部整改完成,有效推动了全局工作的开展。三是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积极对接总局“486”产业布局,在“完善两处产业园区”、“加快推进两石开发”、“建立三大基地”、“延伸三条产业链”、“实现三个全面提升”、“ 实施林区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中,全局各基层领导班子、广大党员干部细化任务措施、深化跟踪问效,积极担当作为,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总局党委要求相比、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职工群众和营商环境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失责失信、不依法行政的问题损害林区形象,行政执法随意性强。二是执行政策打折扣,变相设卡、抬高门槛、弄权勒卡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三是还存在流程不优、机构臃肿、办事环节多,“四零”承诺服务不落实,人浮于事的现象。四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又有新的表现,改革政策“空转”,调研变作秀项目搞“盆景”,文山会海,数字造假。五是工作不细不实、能力不足,基本功不扎实,政策研究不透,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陈旧的问题表现的还比较突出。以上这几个方面问题集中反映了广大职工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必须要加以解决。

作风建设需要从严从实抓好,营商环境需要强力推进落实。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把深入开展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作为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作为打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有效措施,从思想深处认清存在问题的危害, 紧紧围绕打造“五个好作风”,明辨是非、突出重点、深入整改、抓出成效,推动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取得实质性突破,为新时代现代化新林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作风保证。

下面,就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讲三点意见。

开展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是省委着眼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走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和总局党委工作部署上来。

第一,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市场意识、紧跟时代步伐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要解放思想,作风和环境问题,实际上就是思想认识问题,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改进作风、优化环境、林区改革、转型发展都是空谈。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一以贯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实践。当前,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有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思想没有转变过来,工作理念不适应新时代;有的存在盲目自满、小富即安、盲目乐观、小胜即安、不求进取的消极情绪;有的在推进改革中,有不想改、不愿改的思想,存在求稳怕乱、患得患失的情绪。“铁饭碗”“平均主义”、“大锅饭等陈旧的思想观念还占有较大市场。这些陈旧的思想观念与时代的客观要求、与当前林区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加快从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不要抱残守缺,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积极融入市场经济,结合林区改革,在行动上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新作风,展示新风尚,实现新作为。

第二,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法治意识,做到知规守矩的实际行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和保障。在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法治意识、规矩意识淡薄问题,这是影响营商环境最突出的症结所在。多年来,森工政企、管办不分,导致个别党员干部法律知识欠缺,对合同法、公司法不但不学习,甚至视而不见,保障职工群众和林区企业的意识淡化、能力不足、依法行政工作流于表面;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不同程度存在“权大于法”观念,认为在自己管辖的地盘上自己就能决策;有的单位常年不搞普法宣传,执法不够规范、执法能力有时出现偏差;有的党员干部认为依法行政条条框框太多,习惯于托门子、找关系,热衷于“摆平”“搞定”,违法违规办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切实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信仰,强化法治宣传,加强普法教育,让基层干部学法懂法用法,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学习好党章党纪党规,切实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党纪党规意识。要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企,着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切实增强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理念。

第三,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宗旨意识,倾心服务于民的现实需要。党政机关就是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机关干部的作风虚实、能力高低、形象好坏,关系到全局各项重要工作的运转,关系到为职工群众服务的优劣。应该说,我们的机关作风总体是积极作为、奋发向上、服务群众的。但是,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还比较淡薄,有的服务水平不高,态度“生冷硬”;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放,有的变相为难,推诿扯皮;有的单位和部门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却积极插手;还有一些单位和部门特别是窗口服务单位和部门过去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是门好进、脸好看,事照样难办;擅离岗位,出勤率、到岗率、专注率不高,办事拖拉。面对与全省一起进入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从内心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积极回应职工群众新期盼,始终把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最高准则,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精心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敢于担当的机关干部队伍,才能实现森工工作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才能不断开创林口林区各项事业新局面。

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质是一场体制改革、机制创新,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各部门各单位要以提高服务效率、提升素质能力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细查深剖、深入整改。

第一,要找深找准问题,明确整改方向,持续严查重惩。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必须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深入查找问题,确保问题找得准抓得实。一是找深找准问题。要结合省委和总局党委要求、岗位职责、发展需要和群众反映,摆现象、找差距、查原因。要有亮丑揭短的勇气,采取多种形式,深挖顽疾问题,坚决防止和克服敷衍塞责和消极厌战情绪,坚决杜绝与我无关的思想和不愿找、不想找和找不准的现象,要突出查找问题的针对性,围绕“五个方面”,针对作风和环境建设找短板、差距和不足,扎实找准存在的问题;二是明确整改方向。要突出表率性,局(场)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亲自查、查自己、作表率,摆进去,带头公开承诺,带头接受监督;要突出广泛性,领导干部到一般职工,都要参与查找,不仅找自身,还要帮助他人找;要突出群众性,坚持走群众路线敞开大门,广开言路,发动群众,真正把问题找出来,进一步明确整改方向,为深入整改奠定基础;三是持续严查重惩。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要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岗位,集中开展专项清查整治,查到底、改到位,形成震慑效应,各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切实把这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把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当做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后哪个单位出现问题,就通报哪个单位,严厉批评哪个单位,并对负有责任的领导和直接导致作风问题的责任人要进行严肃处理。对制约营商环境的经济管理、执法监督、服务大厅、办事窗口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深入整治懒政怠政、行政执法不规范、破坏营商环境等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对窗口单位服务不优、流程不畅、弄权勒卡等突出问题要进行管理攻坚,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全面的改、一个不落的改。

第二,强化整改措施,打造过硬本领,提升服务水平。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要敢于得罪人、敢于触及矛盾,敢于直面问题,坚决反对好人主义、形式主义。要拿出刮骨疗毒、猛药去疴的决心和勇气,以“钉钉子”精神出重拳、下狠招,求实效。一是强化整改措施。无论是单位和个人都要对找出来的问题全面梳理,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实行账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针对性分析问题根源,从根源上整改问题,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强化专项整治,每个专项行动都要形成工作方案,拿出硬措施和实的办法,敢于较真碰硬,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打造过硬本领。当前,林口林区面临着转型发展和国有林区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而我们的一些干部还存在凭经验,吃老本,“知识透支”和“本领恐慌”的问题。全局党员干部必须接新的挑战,切实加强学习,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省委关于深化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并要和已有的专业林业知识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更好的推动发展。三要提升服务水平。按照总局党委制定的森工系统窗口服务参考标准,全面落实省委“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要求,优化再造流程和路径,通过制度化再造流程、建立标准,把好的做法固定下来,长期坚持下去,围绕重点,集中攻坚,扎实做好集中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工作,努力实现窗口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根本性好转。还要坚持开门整顿,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新闻媒体和社会的监督作用。

第三,倡导精细态度,弘扬“工匠精神”,狠抓推进落实。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走在前列、冲在一线。一是要倡导精细态度。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现在有的单位领导干部当二传手”,文件照抄照转,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齐,没有自己的特点,也没有自己的操作性,导致工作盲目,没有目标。我们领导干部要提倡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特别是对分管工作要研究实、研究透,把阶段性的工作按照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分阶段梳理和部署,分阶段的推动;二是要弘扬“工匠精神”。现在有的单位、有的干部工作推着干,粗懒散,能敷衍就敷衍,能应付就应付,有的连基本数字、基本概念、基本逻辑都说不清楚。这与总书记提出的 “工匠精神”有很大差距,我们一定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始终保持钻劲和韧劲,把每一项具体工作抓实抓细抓到底,切实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见境界、见水平。 三要狠抓推进落实。现在一些干部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碰到矛盾就绕、遇到困难就躲,不积极想办法,消极懈怠不落实。我们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不需要吹吹打打,要坚持一把手率先抓落实,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分解,一项任务一项任务落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动,要持之以恒抓落实,对看准的事要较真,就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深入开展调研,积极谋划工作,真正为局党委、林业局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提供依据。

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也是我们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营造林区改革发展良好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机关作风整顿活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日程、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确保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对作风整顿工作的领导,建立建强领导机构。成立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推进组和政法专项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各单位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抓好本单位工作的开展。要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把压力层层传导下去。组织部、机关党委、纪委监察局、宣传部等牵头部门要分工负责、协调联动,建立责任到岗、任务到人、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合力推进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入开展。

二要深入抓好落实。各单位要按照局党委下发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全力抓好推进落实,一个活动都不能少、一个程序都不能缺,一个环节都不能落,坚决杜绝落实不力、浮于表面、走过场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功能,深入宣传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全面营造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正面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及时剖析曝光个别反面典型,发挥警示效应。各单位都要向社会公布专项举报电话,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媒体、网络和群众广泛参与的氛围。服务部门和窗口单位要向社会公开承诺服务事项和服务标准,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让职工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体会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要从严督导问责。监督问责组要站在事关林口林区发展全局的高度狠抓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采取专项检查、明查暗访、走访群众等形式,自上而下对各单位改进作风的具体做法、推进情况、实际效果等开展监督检查。要紧盯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工作,对机关出勤率在岗率专注率低、慵懒散、慢拖瞒,推诿扯皮等突出问题进行明查暗访,把督查问责贯彻作风整顿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要从严查处问责,对作风方面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进行提醒函询诫勉;对作风问题频出、影响恶劣、性质严重的部门或单位,视情节给予主要领导批评教育、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对作风问题典型案件,点名道姓通报,公开曝光、形成震慑。

同志们,作风问题关乎党的形象,营商环境关乎林区振兴发展。让我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抓好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促进我局机关作风和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干部素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为推动国有林区改革、转型发展、决胜全面建成林区小康社会、奋力走出林口林区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