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陕西省导游词新增 陕西省导游词字七篇(优秀)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省导游词新增 陕西省导游词字篇一

紫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却四季分明,境内南北植物奎莽,富硒资源天然珍稀,是我国已发现的第二个高硒区,自古就是“茶出长安,橘入宫廷”。毒重石矿是世界第三处可以形成开采规模的矿带,名贵产品板石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世界上完整的“特利奇阶笔石带序列”地质保护剖面,被国内外笔石界称为“笔石圣地”。

紫阳的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和特色文化是紫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末年,佛教传入紫阳后,僧侣们坐禅讲经,以茶提神,寺院来客只敬茶不敬酒,这种风俗逐渐被民间接受,从而形成了紫阳的茶文化。现在的紫阳茶已成为人们了解紫阳的一张名片,紫阳也因此有了茶乡的美誉。

紫阳不仅是茶乡,还是民歌之乡。紫阳民歌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紫阳,几乎人人会唱、爱唱紫阳民歌。由于艺术形式多样、普及程度高,已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

紫阳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境内的大巴山景观,任河奇景美不胜收,峡谷、瀑布、石林及江河景观随处可见。著名的擂鼓白风景区、茶山风情园、陕南汉口瓦房店、县城民俗小区及任河漂流,是紫阳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闻名省内外,是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常言说,名山名湖名茶。紫阳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紫阳焕古茶就是宫廷贡品,清代“紫邑焕镇毛尖”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从古到今,文人雅士对紫阳茶情有独钟,唐代金州刺史姚合(著名诗人,与贾岛齐名)开创紫阳雅士茶道,清代兴安知府叶世悼江上泛舟,写出了“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的著名诗篇。现在的紫阳茶已在紫阳毛尖的基础馏开发出了翠峰、银针、香毫、龙井、碧螺春等系列富硒名茶,并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科学研究证实,紫阳茶富含硒元素,长期饮用,不仅能抗癌防癌、抗原子辐射,还能健脾开胃、氧化抗衰老,是一种健康无污染的绿色饮品。

紫阳人离不开茶,视茶如生命。紫阳的茶俗重情义,待客茶为先。有客来访无茶不成敬意,并且会拿出家中上等的茶叶招待;生活中习惯以茶为礼,不管是探亲访友,还是出差,办事,都是以茶作为见面礼,就是女婿拜见丈母娘,四色礼中也不能少了茶叶,简直到了无茶不成礼的地步。

紫阳人喝茶讲究冲泡,茶具不分好坏,但必须干净。对水的选用很在意,认为好水能喝出茶的香味。紫阳适宜泡茶泡的很普遍,早在唐代,茶神陆羽就认定汉江中零水(江心水)为天下名水。烧水讲究冲泡,水要烧开,但冲泡时要灵活掌握。清明茶叶子嫩,用80度左右的开水冲泡,汤色碧绿,清香聚;口,回味醇厚;如果水温太高,则汤色发黄,香味失去,茶味苦涩。其他细茶用90度的开水,中低档茶用烧开的水立即冲泡。冲泡前先用温水洗茶,冲水时讲究“茶七酒八”,不能满溢,否则有欺客之嫌;高档茶冲泡时间要短,中低档茶冲泡时间稍长,喝茶不能一次喝干,要留三分水(茶沤子),以免茶水二泡、三泡寡淡无味……

到紫阳旅游,不了解紫阳的茶文化,不算真正到过紫阳。茶山风情园可以满足您的心愿。

茶山风情园是茶乡紫阳的一颗明珠,位于县城西南10公里的瓦房沟与营盘梁之间,占地180多亩,园内有良种茶树数十种,驰名中外的紫阳富硒茶就是在这里研发的。这里不仅是西北地区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也是闻名省内外的茶园风景区。

茶山风情园由采茶区、制茶阁、清明茶馆组成,四季茶香四溢,绿树环绕,风景如画,充满着浓郁而又地道的紫阳茶文化。茶园内有高级农艺师和茶艺小姐为您导游,在种茶、采茶、制茶、泡茶、品茶、购茶等所有的茶事活动中,您将学会怎样选购紫阳茶,知道阳坡茶为什么比阴坡茶好喝,真正领会紫阳茶文化的。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茶山风情园还要选定吉日,举行隆重的开园仪式。这一天的茶园实在是热闹非凡,采茶区茶香四溢,采茶女巧手飞舞,茶歌互对,不管您来自何方,身份地位如何,只要身在茶园,都可以实实在在地做一次茶人,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等茶事活动郡可以亲自动手,随意参加。还可以观看茶艺小姐高雅的茶艺、茶舞表演,听地地道道的紫阳民歌。

紫阳的茶艺表演独具特色,内容丰富、地域性强、民俗特点突出,整个表演过程都是在紫阳民歌和民歌音乐的烘托下完成的。

紫阳人爱喝茶,也爱唱歌,茶和歌融合在一起。紫阳民歌分号子、山歌、小调、社火歌曲。其中山歌是紫阳民歌中丰富有特色的歌种,分《山歌号子》、《山歌调子》、《通山歌》,《锣鼓草》四种类型。是人们在野外放牧、砍柴、锄草、采茶、挑担等集体或个体劳动中随意咏唱的一种短小民歌。唱歌的人完全不受劳动节奏的限制,兴之所至,引吭高歌,腔调具有自由、奔放、舒展、悠长的特点,唱词通常用人称,给人以亲切、真实感。

每年的春秋两季,紫阳县都要举办民歌大赛,春季以采茶对歌为主,秋季以紫阳民歌为主要内容。紫旧民歌表现形式多样,歌唱内容无所不包,歌词大多精短,多为四句、五句、上下旬结构,但也有篇幅较大的多段式。在数以千计的紫阳民歌中,茶歌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歌唱内容都与茶事有关,题材多涉及男欢女爱,其中《倒采茶》和《顺采茶》非常流行,紫阳的男女老少都会哼唱几句。《顺采茶》是按正月到腊月的时序唱采茶,《倒采茶》则是从腊月唱到正月。

男男女女一边采茶,一边唱歌,多以互相逗趣为主,如“哥子”(男子)挑逗唱:么妹生得嫩花花,活像一棵清明茶。人人见了人人爱,伸手就想摘一把。被逗的“么妹”(女子)可以不客气地回唱:哥子生的黑又黑,活像一条乌梢蛇。站起不够三寸高,杀了没有二两血。也可以顺水推舟回唱:前年同哥喝杯茶,香到去年八月八。不信你到妹家看,窗前开着茉莉花。

这些只有在电视里边看到的情景,您都可以在茶山风情过里亲身感受。买几斤正宗的紫阳富硒茶,学唱几何地道的紫阳民歌,会使您身心受益,乐趣无穷。茶山风情园的山脚下,是有陕南汉口之称的瓦房店。相传瓦房店得名于一家客栈,这家客栈的房屋是用石板瓦盖成的,后来,当地的土著人和外来移民纷纷效仿,石板房便成了紫阳民居的主流。明清时期,瓦房店是陕南重要的山货特产集散地,各地商家纷纷在瓦房店修建会馆。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紫阳境内共有76家商号,其中瓦房店就有6馆17家。

瓦房店值得一看的是保存完整的明清会馆,有山陕会馆(也叫北五省会馆)、江西会馆和武昌会馆。以山陕会馆保存为完整,馆舍依山而建,雕梁画栋、气势宏伟。三重天井呈阶梯状,分为正殿、厢房和乐楼,大门左右雌雄双狮形象逼真,石栏杆上龙、虎、象、筷磷等动物雕刻造型多样,正殿内供奉关公塑像,四周墙壁上彩绘桃园结义和征魏伐吴的故事。乐楼前有两棵状如华盖的桂花树,每到秋季,桂花飘香,沁人心脾,因保存完整,建筑风格独特,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瓦房店是紫阳重点开发的旅游景点,可以赏茶山、听民歌、品富硒仙茗,观明清会馆,是紫阳民俗风情旅游景点为集中的地方。

紫阳老城的教场坝民俗小区很有特色,是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一的美术写生基地,位于县政府机关南侧。这里的紫阳民居保存完整,能体现紫阳的民风民俗。

走进民俗小区,首先看到的是建于1573年的东城门楼,八角形三层石建筑,结构巧妙,非常坚固。门楼两侧墙壁上刻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1948年10月10日发布的公告,宣传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基本政策,它比中国历史博物馆保存的布告油印稿时间还早,四字一句,共376句,字迹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东城门信步游览,道道巷巷的石板阶梯交织如网,两边的民居建筑大多是明清所建,泥巴墙、木牌面、石板瓦,古香古色、典雅别致,四合院、吊脚楼、小院,错落石致,景色如画。

浆巴馍、椒饼、洋糖饺子、豆腐包子等传统地道的紫阳风味小吃会让您大饱口福。走累了,随意走进路边一家茶馆,或品富硒香茗,或听紫阳民歌,或观紫阳茶舞,那种美妙的感觉有亲身体验。紫阳的汉剧团和文化馆也在小区内,到处都可以听到“汉剧自乐班”传来的汉凋二黄和民歌之声。正如著名作家贾平凹在《紫阳城记》中描述的:“有如重庆之盘旋,却比重庆更迷丽,有如天津之曲折,却比天津更饶趣。”

紫阳不仅茶好,歌好,而且山水也很美。省级森林公园擂鼓台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风景名胜区。唐代就被列为安阳县(今安康市)八景之一,素有“关南峰”和“陕南小武当”的美称。

擂鼓台森林公园位于紫阳、汉阴、汉滨3县(区)交接堆带的凤凰山中段,属于紫阳八庙林场。景区以奇峰擂鼓台为中心,东起莲花峰,西到黄龙洞,南起药王洞,北到龙王沟,总面积50平方公里,峰营盘梁海拔1891米。景区内山林苍翠,风景奇特,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华南虎等保护动物14种,是旅游观光的绝佳之地。

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215年,曹操破张鲁而取汉中,张鲁投降后,刘备命令张飞率精兵在此大战曹军。战事激烈,久战不下,张飞全身披挂,亲自登上顶峰擂鼓助威,士气大振终于打败曹军,擂鼓台由此得名。从唐代开始,这里就有道教活动,明代隆庆年间,道教信徒大兴土木,建造道观,到明天启年间,建成真武庙上下两殿。

整个景区可供游览的知名景点达49处,按所在方位分东,南、西、北4个景区。真武庙是风景区的主要建筑,分为上下两殿,始建于明代。1844年重建,上下殿均用石料砌成,石门、石壁、石瓦,十分罕见。位于金顶的上殿,原名叫玄天宫。在人工开凿约80平方米的台基上,建有正殿、签房、印房和土地庙、化钱炉,东侧崖边有石栏,工殿两扇大门各刻“龙”“虎”二字。殿内供奉真武大帝石雕像和周公、桃花,灵官等泥塑道教神像及发水大仙小石雕像。下殿位于顶峰南侧的狭窄阶地上,门额石刻“台鼓仙迹”四字,左右携刻“青山不墨千年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对联一副,上下殿自成体系,妙趣天成。

凡是到过紫阳的人都知道,紫阳的水好,清的能看见几米外河床下的五彩卵石,到紫阳游览,不亲身体验一下惊险刺激的任河漂流,您会终身遗憾。任河是汉江的支流,发源于重庆市城口县大竹河,进入陕西称任河,共计180公里,自古就是川陕商贸交通要道。任河两岸,林茂草丰,沙白鸳飞,风景如画,是美术写生、摄影创作的理想境地。乘舟沿河而下,挥桨击浪,挑战自我,尽情领略中流击水的乐趣,颇有一番“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情画意。任河漂流以紫阳县高滩镇为起点,终于芭蕉口,全长15公里,历经36道险滩,处处险象环生,虽然惊心动魄,但却是有惊无险,有“陕南漂”的美称。

紫阳之美,无法言表,山山水水,都在画中。走进紫阳,您就走进了茶乡,走进了歌乡,走进了橘乡、板石之乡、民俗之乡,那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石板房、戏楼、廊桥、吊脚楼,像无数颗蒙尘待拭的明珠,等待您去鉴赏。香醇的茶,悠扬的民歌,热情好客的紫阳人,会使您忘却烦恼,赏心悦目,如醉如痴!

陕西省导游词新增 陕西省导游词字篇二

毛主席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参观一座雄关,它叫金锁关。

金锁关雄峙于铜川市印台区金锁乡人民政府附近,这里两水交汇 (淌泥河与柳林河)、三山鼎立 (东马栏山、西仲家山、北女回山),峡谷绝壁,天然奇险,为关中的北大门,是三秦的军事和交通咽喉要地。有 “金锁天堑,鹰鹤难飞”之誉,是“榆塞秦关襟喉要地”,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金锁关。金锁关的左边峡谷为神水峡。它位于马栏山与女回山之间,是铜川漆水河的主要支流淌泥河的河谷。河谷两岸山峰突兀而起,峰峦叠樟,险峻异常。谷地有公路蜿蜒北上,是关中通往陕北的主要通道。

公路西侧山崖上清晰可见 “雄关天堑”四个大宇,为清光绪年间陕西巡府叶伯英所题刻。而有边川谷为柳林河谷,它处于女回山与仲家山之间。明净的柳林河水穿谷而过,与淌泥河交汇于此。此河谷则是通往宁夏及甘肃的交通要塞,自古就见证了唐朝皇室及其重臣和玄奘前往玉华宫避暑的情形。

据史料记载,1129年,宋军将领刘延亮曾屯兵于神水峡,截断了北上进犯宋地的金兵。1551年,陕西巡抚张菏认为“金锁关至为要冲,宜筑城戍守”,以防河套之地叛匪突犯西安。两年之后,同官知县亢庆鸿在三山之间筑建了高大的关城。至此,金锁关长期驻有重兵把守,变得更为险峻。1633年,陕北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率军攻破并烧毁关城。1678年,守备官由金锁关移驻耀州,仅留有外委把总1名,守兵20名驻守此营。从此,关城日渐废毁。

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金锁关关城遗址仍依稀可辨。关城东西约宽100米,南北约长500米。有南北两门。北门外桥北三岔路口,俗称 “三关口”(今西包公路从此通过),南口通西安,北口通陕北。淌泥河水从关口流过,称 “北水关”,分一道、二道卡门。西口通甘肃、宁夏,柳林河水从关口流过,称 “西水关”,一道卡门。卡门城墙,原用正方条石筑成,其城洞遗迹犹存。

这座古代雄关历经各朝,特别是唐、宋以后,北御辽金,西防西夏,屯兵驻守,攻占不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期间,金锁关成了国民党封锁我陕甘宁边区的重要据点。尽管如此,仍有无数热血青年冒死来到这里,冲关而过,奔赴延安。1946年9月,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在撤离西安时也曾在此与国民党激战,并取得了胜利。因此,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朱德、周恩来等曾路经这里,并留下了许多咏颂这雄关天堑的诗句。

金锁关崖壁陡峭,遍山劲松,谷幽水急。每逢初春,关外积雪消融,而关内仍属银白世界。清晨红日东升,映在白雪与绿草之上,将金锁关映衬得分外妖烧美丽。因此,金锁关的“三山春雪”自古就为文人们所乐道,也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句。我们现在身在雄关险谷,耳边似乎仍有刀载相撞、战马嘶鸣的回音,金戈铁马,兵戎相见的战争场面仍依稀可见。而在金锁雄关也确实残存着不少的古代遗迹,流传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趣闻野史,其中尤以宋时杨家将的故事广为流传。

据说,800多年以前,北番辽国日益强大,不时南下侵犯宋朝疆域。一日辽将率兵十万,将长安围困。杨六郎骑马应战,搭弓射箭就射得辽兵抱头鼠窜。待跑出300里之后,辽兵发现杨六郎射出的箭插在了金锁关的南门之上。见状,辽军一面惊叫,一面逃出了金锁关。

杨六郎在收复了金锁关之后,就率兵驻扎在这里。直到今天,仲家山上还有杨六郎插旗杆石;女回山上有其屯兵的山寨;杨家坪相传为杨六郎演练军马的场所;而附近的岩洞称“六郎洞”,据说曾为六郎的居所;而棋盘川里的马家寨有一清澈的山泉,据说是巾帽英雄穆桂英的黄骡马马蹄刨出来的;因此叫做“马刨泉”。虽说这一切只是传说,但是金锁关南门在毁坏以前,上面确实插有一文铁箭。

我们眼前的那座山名叫女回山,也叫做 “搬转山”。如果仔细观看,大家会发现,这里的山峰走势都为南北方向。而女回山却特立独行,为东西走向。这里也有一个凄苦的传说:秦时始皇征集百万民工建造长城,孟姜女的新婚夫也未能幸免,据 《旧唐书》记载,孟姜女为陕西同官人。

她在苦等丈夫数年之后,因相思甚苦而决意到陕北寻夫。殊不知,其夫已死,且尸骨已被砌入长城之中。孟姜女长哭不止,哭倒了长城。为了躲避秦兵追赶,孟姜女身背丈夫遗骨选到了此处。而此时秦兵己追到身后。只见孟姜女使尽全身力气,硬是将这一南北走向的山峰搬转了方向,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此山挡住了秦兵。孟姜女也得以逃回家乡----同官,即今天的铜川。这座山峰因此被称为 “女回山”或 “搬转山”。

现在我们来到了西水关外北山下。这里山上曾造有太量摩崖造像,后来在炸山取石时毁坏。而关城南门外淌泥河东岸细砂石崖上,有公元689年雕刻的阿弥陀佛像,1573-1619年雕刻的作品也有遗存。我们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石窟摩崖造像20多拿。大的近似真人,小的不及手掌,个个生动逼真。

陕西省导游词新增 陕西省导游词字篇三

勉县的定军山,拜谒一位“中华智多星”,他就是诸葛亮。

三国时期,魏蜀相争。汉中成为曹操进攻刘备、魏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也是刘备北伐曹魏的军事基地。诸葛亮在汉中度过了他一生为呕心沥血的岁月。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他在汉中屯兵8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终归葬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

武侯墓修于公元234年,它的特点之一是墓区内有两座墓穴,均称是真的。位于寝殿之后的武侯墓,高6米左右,墓碑立于1735年。位于半山腰的墓,高6米左右,墓碑立于1799年。目前,孰真孰假,尚无定论。

武侯墓的第二个特点是墓后种有世上少有的结子桂花树,人称“护墓双桂”。

武侯墓的第三个特点是带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定军山,是蜀国北大门汉中的门户,号称“陕南十二连山一颗珠”。诸葛亮遗嘱葬于此处,防止北方的强敌。正所谓“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

下面我把诸葛亮的生平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年,天下军阀割据,诸葛亮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囊阳),被称为“卧龙先生”。刘备为了统一汉室天下,三顾茅庐,已成千古佳话。年方27岁的诸葛亮宏图在胸,他分析了当时天下的格局,以及足以和刘备抗衡的曹操、孙权的势力,一席话便刘备茅塞顿开。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刘备临终的一句叮嘱,一份寄托,便有了诸葛亮一句经典话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六出祁山的超负荷运转,他的生命也随着他的誓言随风而去了!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武侯墓。

大家会问,为什么叫“武侯墓”?是因为诸葛亮辅佐刘备创建了蜀国,官至丞相,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刘禅溢封“忠武侯”,所以,人们就称他的坟冢为“武侯墓”。

现在的武侯墓区,总占地面积片万平方米,明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70余间。进入陵园大门,便可以看到山门内侧的两幅壁画,分别是“三顾茅庐”和“诸葛亮临终托付遗言”时的场景,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

经过拜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殿。大殿前的匾额上书“功盖三分”四个大字。请大家跟我走进这座雄伟宽敞、庄严肃穆的大殿。

殿内正中神拿上端坐的便是集忠诚和智慧于一体的诸葛武侯,他左手持《六稻》书卷,右手按膝,羽扇纶巾,气定神闲,伊然一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态。两书童侍立左右,一持宝剑,一棒印缓,拿下关兴、张苞各持令箭、钢鞭卫护两侧。威武雄壮、生动逼真的塑像,再现了当年的场景。武侯坐像后,还绘有屏风式壁画四幅,内容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例如:定军山下老黄忠刀劈夏侯渊;诸葛亮三气周喻等。这些短小精悍的画面,突现了当年历史岁月里为精彩的'瞬间。

大殿后这一形如“覆斗”的坟冢,就是诸葛武侯的长眠之所,家高5-6米,方圆60米,今人在四周砌八卦花墙,刻有很多的三国故事,以纪念这段历史。墓向头西脚东,暗示着“永怀西蜀,不忘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凤愿,这也是孔明遗表中提出的,由费祎,呈奏后主:“丞相临终;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后主从之;择吉日,亲自送灵枢至定军山安葬。

墓家选在定军山下,除了北伐曹魏八年之久而不忘统一大业外,更有喻意的是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吸引着诸葛亮的又一根据。他一生研练着周易八卦,死后为自己算一清静之所也是情理之中。当您登上定军山,领略诸葛墓冢,只见九条山冈如巨龙腾伏,从四周翻滚而来汇聚于武侯墓,犹如垒起的屏障降服在周围,故有“九龙捧圣”之美誉。凡来拜谒者,无不兴叹于此。

在庙院之内,引人注目的是那古朴、通天的古柏,柏树向来是“寿与天齐”的通灵、吉祥之物,而在诸葛坟冢一周分散着当时种植的翠柏54株,象征着孔明的在生之年。这就是人们所称的“护墓双桂”。高30米以上,直径1米以上,枝千四伸,犹如车盖般遮护着墓冢。北京林学院专家曾用碳十四测定,这些古柏、汉桂树龄均在1700年以上,当为东汉时期所植无疑了,这一棵裸树木也成了武侯安息于此的见证。

每到清明或仲秋之际,人们来到武侯墓,都会静静地感悟到这里的寸草寸木宁溢祥和的氛围!

武侯墓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下一站我们将去武侯伺参观。在这段时间内,我先把与武侯词相关的背情况给大家作一个简单介绍。

武侯祠位于汉中勉县城西3公里处,川陕公路以南,汉江以北,始建于公元263年,比成都的武侯祠还早50年,是全国早,也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因而有“天下武侯词”之称。诸葛亮死后,朝廷上下都纷纷恳求为他修建祠庙。但是因为刘备的宗庙建在成都,多有不便,于是公元263年在勉县武侯墓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祠庙。明代,因为原来的武侯祠已过于破烂,于是人们在当年武侯相府之地,即现址重修了武侯祠。

武侯祠占地50余亩,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7个院落,现存有大殿、拜殿、木楼、木牌坊、琴楼、钟鼓楼、截门、祟圣词、琴亭等古建筑叫座、80余间,匾联幻余副,石碑知多块,多为明、清建筑。它们融书法、文学、绘画、古建、雕刻、园林于一体,格调高雅,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公元234年,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54岁。诸葛亮为蜀汉求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逝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词"。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大门。迎面的这个建筑叫乐楼。乐楼是历代人们在每年八月庙会期间祭祖诸葛亮演戏的舞台,楼台口檐柱上部各有斜柱一根支撑檐擦,上有浮雕戏剧人物。从服饰上来看,当为羌族文化遗物,这些浮雕为研究汉水流域羌人活动提供了可靠依据。

位于乐楼广场东、西两侧的是东、西辕门,它修建在当年出人蜀地的必经之道上,千百年来文武百官路经此处必须下轿下马,以表示对诸葛亮的崇敬。

请大家看这座高大的牌楼,牌楼的正面写着: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另一面则撰有:天下流。意思是诸葛亮一生充满传奇、充满忠诚,他是天下流的忠诚之士,流的智慧之星。看完牌楼,我们便进入第二院落。

这座楼叫琴楼。相传它是诸葛亮设“空城计”谋略之地(历史上“空城计”发生在勉县老城之西的地方)。琴楼的两侧,为钟鼓楼。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这里的钟鼓楼方位不同于传统的钟鼓楼建筑的方位,即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取晨钟暮鼓之意。我们这里的钟楼位于西面,而鼓楼位于东面,意为诸葛亮不忘北伐,统一汉室,故而西钟东鼓。

穿过琴楼,我们将进入主体院。

这个门叫戟门。它是历代排列兵器之所,两侧悬挂著名法家于右任先生的题联:“此处始终关大汉,何年将相似先生”,说明了孔明在蜀汉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戟门前方的殿堂叫拜殿。拜殿内两侧山墙及正面檐下唐、明、清各代碑石林立,窟联众多,竖有碑石70余块,代名人如李白、苏轼、王安石、陆游、顾炎武等,都在祠有诗文刻石。杜甫留诗日:“武侯词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请大家看这几个“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风”,是于右任先生感慨诸葛亮的际遇而书写的。是啊!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诸葛亮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

正如岑参诗日:“遗庙空肃然;英灵贯千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就是祭祖诸葛亮的大殿,请大家随我进人。正中的神拿中,是诸葛亮的塑像。但见他端坐其中,神情自若,右手扶古琴,左手持兵书,给人以超凡入圣的感觉。其塑像旁边为侍立的琴童,神拿下两侧分别为侍卫关兴和张苞,大殿上悬挂书有“忠贯云霄”四字的愿额,是嘉庆皇帝亲题,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一生。

大殿后为祟圣祠,又称寝宫,古代宗庙分为两部分,前面的叫庙,后面的叫寝,一般称其为“前庙后寝”或“前堂后寝”。寝宫东南边是琴台,世传诸葛亮在世时曾在此抚琴。登上此台,放眼南瞰,汉水东流,沃野千里,使人心旷神怡。琴台边有一裸皂角树,有趣的是,一般皂角树都长刺,可它不长,当地人附会说,因为长在武侯伺,由于孔明一生仁慈爱民,所以连皂角树都不长刺,连草木都有情呀!

武侯祠内还有一株奇花树----“旱莲”,旱莲是汉中市的市花。此树为稀有的木本植物,己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所植。每年阳春三月,武侯祠内的古旱莲花满枝兴,花朵红、白相间,花蕊略呈粉红色,酷似莲花,故称为“旱莲”。旱莲树是植物中的“大熊猫”,属木兰科,又名“应春树”。武侯词内的这株旱莲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一一株。1979年文物普查时,专家用碳十四测定它的树龄为400多年,相当于明代万历年间,与祠内的墓志相吻合。

旱莲的奇异之处是先花后叶。它每年5月开始长花蕾,经过夏、秋、冬三个季节,第二年3月开花,先花后叶,花期很短,仅十多天。花苞刚开放时呈红色,艳如桃花。花越开颜色越淡,宛如粉莲,花团锦簇,丽冠群芳,颇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姿。人们把它理解为是诸葛亮淡泊廉洁、奇才大志、名闻于世的象征。人们把旱莲花蕾的生长比作生命孕育的艰难过程,把开花季节比作生命诞生时的可爱。传说能看到早莲花的人,当年一定好运。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智慧与忠诚的代表,他的高风亮节为世人所敬仰,所以历来文人、显贵经过此地,都要亲临武侯祠,来拜谒诸葛孔明。因此,千百年来,武侯墓和武侯词香火不断。现在,武侯墓和武侯祠已成为汉中吸引中外游客的著名旅游胜地。

陕西省导游词新增 陕西省导游词字篇四

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距省会西安25公里。全市辖2区10县1个县级市,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市区非农业人口53万。

咸阳历史文化悠久,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都咸阳。咸阳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咸阳还是汉、晋、隋、唐等12个王朝的京畿重地,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素以"秦都、帝陵、明城"闻名于世。

咸阳地理位置优越,咸阳自古为交通要冲。古时,咸阳北有关中通往河西走廊的泾河谷地;南扼渭水漕挽天下;西通陇西;东处泾渭交汇地带。现在,咸阳位于亚欧大陆桥中部及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中部,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西北地区的空港城市,具有承东启西的经济地理位置。

咸阳交通便捷,咸阳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距市区9公里的航空枢纽-咸阳国际机场已开辟了国内外60多条航线,年旅客吞吐量1000多万人次;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横穿东西,西安至平凉的铁路即将动工兴建;公路纵横交错,西安至榆林、西安至宝鸡、福州至银川的高速公路和312、310、210国道横穿全市。市区公交车、出租车服务文明周到,非常便利。

咸阳是陕西重要的旅游城市,是的中国金字塔之都,目前已发现帝王陵墓27座,其中4a级景区、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乾陵,是世界上一座两朝皇帝、一对夫妻的合葬墓,乾陵东边西望,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乾陵司马道两侧的大型石刻华表、翼马、驼鸟、翁仲、六十一蕃臣像、无字碑和述圣纪碑等是乾陵石刻的杰出代表,体现了唐王朝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和石刻艺术。

"南方才子北方将,咸阳塬上埋皇上"。在浩如烟海的五陵原上,东西一字排开,星罗棋布地屹立着9座俨如金字塔般气势恢宏的汉代帝王陵墓。西汉十一位皇帝中的九位埋葬在这里。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百里汉文化旅游长廊。4a级景区、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是汉陵中规模的一座,战将霍去病墓前的石刻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有艺术价值的大型石刻群,被视为人类艺术之瑰宝。

汉景帝刘启的阳陵已发现90多座从葬坑,出土文物4万多件,其中断臂兵马俑被称为"东方维纳斯",汉阳陵是世界上第一座全地下遗址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座将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完美结合的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真实展示现场发掘过程和文物遗存的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让游客零距离、多角度观赏文物遗存的博物馆。

3a级景区、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开创了中国古代皇家墓葬依山为陵的先河,是世界上的皇家陵园。被誉为"天下名陵"。昭陵碑林是中国三大碑林之一,共收集昭陵六骏碑、唐太宗像碑、昭陵图碑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咸阳不仅历史文化悠久,而且自然景色秀美,山水风光旖旎。位于旬邑县的石门山森林公园,林木参天,流水潺潺。礼泉关中香湖水面广阔、景色宜人,与乾陵、昭陵遥相辉映,相互衬托,是关中地区最美的水上乐园。淳化仲山、永寿翠屏山、泾阳张家山也是省内外游客休闲娱乐的喜爱之地。

咸阳是中国文化之都,地域文化积淀深厚。昭陵的70余通书法名碑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宝库;昭陵六骏被称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被列为国宝的茂陵石刻,以其造型简洁粗犷,创意大胆新颖,刻功精准细腻征服了无数专家和游客。后稷教稼台犹如写在大地上的中华农业史书,记载了炎黄民族发展农业远在世界各国之先的光荣历史。咸阳宗教文化影响深远,彬县大佛寺主尊大佛高20米,为陕西第一大佛。咸阳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三原孟店周家大院、旬邑唐家庄园民俗风格独特,砖雕、石雕、木雕巧夺天工。民间剪纸、刺绣、编织以及踩高跷、皮影戏、牛拉鼓等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为我市开发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陕西省导游词新增 陕西省导游词字篇五

哈喽!接待各人来到西安,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刘琳,我和各人首次晤面,请各人多多看护,下面我们就前去清华池吧!

伴侣们,我们正在走廊,请各人往前看,那就是黄河母亲,她一身洁白,还抱着不到一岁的孩子,用乳汁哺育这他,这黄河母亲或许有两米多高。我们遐想一下我们小时辰,妈妈必定也这么爱你吧!

黄河母亲各人已经看过了,我们就去扑面那座山吧!它叫作鸟山,必需坐缆车去。请各人做好筹备,缆车要出发了!请各人往下看,这就是清华池,很瑰丽吧!

好了!各人该下缆车了,我们已经达到鸟山了。请各人往内里走,看!那是八哥!何等可爱呀!各人本身看吧!可不要掉队哦!好了!各人应该看完了,我们下山吧!

look!那是芳华泉!传闻只要用那边的泉水洗脸,脸上永久不会有皱纹哦!芳华泉的左面是皇上和他的妃子沐浴处所,只要往内里头一两个硬币,就会来年有好运!

好了!本日的清华池一日游竣事了!我也要和各人说再会了!请各人不要健忘本日哦!

陕西省导游词新增 陕西省导游词字篇六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的一座,位于礼泉县城东北20多公里处。陵园规模宏大,总面积2万余公顷,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的皇家陵园。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来到昭陵,一定要给大家先讲讲李世民这位伟大的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被公认为垂范千秋的皇帝楷模,他有勇有谋,帮助父亲李渊打下江山,于公元627年由高祖李渊禅位登上皇帝的宝座,在位23年。这位皇帝即位后任人贤、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顺应民心和历史发展的政策,开创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吏治清明、思想文化日益繁荣、民族关系友好和睦的一代盛世,因而声名远播,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盛极一时的“贞观之治”。

公元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病故。太宗遵其 “因山而葬”、“俭薄送终”的遗嘱,选距长安约80公里的九嵕山为陵址,定名昭陵,安葬了文德皇后,此后继续营建。九嵕山海拔1888米,山势突兀,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等山峰遥相对峙。东西两侧,层峦起伏,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九嵕山主峰颇为神奇:从南面观之,形似圆锥;从西南面望之,形若覆斗,很像日本的富士山;从东面看之,形同笔架,号称“笔架山”。公元649年,唐太宗病故,与文德皇后合葬后封固陵墓,陵墓修建工程至此竣工。陵墓地宫坐北朝南,建在南面山腰的峭壁间。从唐贞观十年 (636年)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人葬到唐开元二十九年 (741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105年之久。

昭陵是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陪葬多的一座。同时它还开创了中国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河,也可以说是唐代“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因山为陵,就是选择自然山峰,从旁边凿洞为埏 (音yan,墓道)道,在山峰的底部修造地下宫殿。据有关资料记述,昭陵从埏道至墓室深约230米,前后安置五道石门。

地宫宽敞富丽,几乎与长安城的宫殿差不多。埏道两侧设东西两厢,厢内放置石柜,柜内有装殉葬品的铁匣。陵山上还为护陵人员修建了游殿和房舍等。为了解决来往不便的困难,又沿山崖修了栈道。经过1000多年的沧桑变换,昭陵的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现仅存几处废墟,如朱雀门、献殿、祭坛、司马门、皇城等。据记载,皇城建筑曾经遭到火焚,公元798年重修房屋378间。

昭陵陵园方圆60公里,共有陪葬墓167座,其中以魏徴、李靖、李勣 (徐懋功)的墓与众不同;太宗李世民的灵寝位于陵园北端,像皇宫在长安城北部一样,居高临下,气势壮观雄伟,为以前帝王陵园所无法比拟。因山势陡峭,来往不便,于是顺山旁架设栈道,绕山300米,才能到达墓门。后来为了围固山陵,将栈道拆除,与外界隔绝。陵山有内外两重垣墙围绕,外城遗址已难考证,方形的内城依山婉蜒,墙四隅建有角楼,正中各开一间: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陵园内主要建筑是献殿和寝宫。

献殿位于朱雀门内,正对山陵,存放李世民生前使用器物,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1992 年在献殿遗址曾发现一件残缺吻,高1.5米,宽0.65米,底长1米,重约150公斤,可见原建筑规模之宏伟壮观。寝宫建筑在陵山垣墙外的西南角,去陵十八里,封内一百二十里,是供太宗灵魂起居的场所,为守陵官员、宫人所住。诗人杜甫在《重经昭陵》中写道:“灵寝盘空曲,帝子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可见,当时昭陵不但险峻,而且已是松柏成阴。

昭陵的营造工程是由唐代著名美术家阎立德设计的,在规模和布局上都有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就是唐太宗在公元636年埋葬文德皇后长孙氏以后,诏令雕刻列置于昭陵北麓祭坛内的。六骏是六匹曾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唐王朝的统一战争立过战功的骏马。石刻骏马姿态各异,但都矫键雄强,生气勃勃。

“昭陵六骏”石刻吸取了佛教艺术的浮雕法,以熟练的技巧、简洁的手法刻画真实的事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可惜这几件艺术珍品在19世纪20年代遭到破坏,其中有两件被盗运到国外,现存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件在盗运时被发现,运回西安,今陈列在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内。在盗运过程中,这六件石刻都被打成数块,马身上原刻有射中的箭,现已模糊不清;太宗所题赞词和马的名称也都看不见了。所幸还有北宋游师雄立的昭陵六骏碑,以线刻手法记录了六骏浮雕的细部、名称、毛色特点、战功及太宗赞六马的全文。

这里是与六骏石刻一同列置在祭坛的十四国君长石刻像。这些石像早年也被毁,现仅存四座像的题名像座。石像的形象没有具体记录,有些资料只说是“逾常形”,可知比普通真人的形体高大、魁伟。

唐代盛行在墓前立碑和在墓室内放置墓志石的风气。昭陵大部分墓前有碑,几乎每座墓内都有墓志石。大部分碑石现都保存在昭陵博物馆内。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太宗又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因此昭陵被誉为 “天下名陵”。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到的这里就是唐朝三朝元老李勣墓。李勣(594-699年),原姓徐,名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人。唐初大将,诸葛亮式的人物,能掐会算,曾运筹惟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17岁时,参加隋末的瓦岗农民起义军,与秦琼、罗士信不同,李勣可是瓦岗军元老级的人物,因功封东海郡公。瓦岗军失败后随李密旧部归唐,任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赐姓李,因避唐太宗讳,单名勣。他曾奉事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代皇帝,在很多战役中建有大功,深得唐太宗赏识。在他生病时,唐太宗曾经亲自为他剪须和煎药。

李勣死后,唐高宗为他修建了陵墓。他的墓冢由3个高约6丈的锥形土堆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个山头,象征阴山、铁山和乌德鞬山,意思是为表彰他生前破突厥之战功。这座墓前有一遍石碑,高5.6米,碑座为1.2米巨龟形,碑首雕刻6条龙。碑文由唐高宗李治亲自撰书。武则天称帝时,李勣的孙子徐敬业起兵讨伐。李勣不但被剥夺官爵,他的坟墓也曾经被挖开,棺材被劈碎。武则天死后,唐中宗为李勣追复官爵,并重新安葬。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昭雪平反后重新修复的李勣墓。墓前有石人1对,左侧有石羊、右侧有石虎各3对。墓内出土的一顶三梁进德冠,是目前发现的一唐帽。还有一幅《歌舞图》,也是研究唐代舞蹈的极为珍贵的资料。在其他很多陪葬墓中也出土了神态各异的胡俑和骆驼俑,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初唐时期 “丝绸之路”的盛况,体现着初唐时期中国各民族的大融合。

50多年来,从昭陵及其陪葬墓里发现和出土了大量碑石和墓志铭。这些碑石不仅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也是研究唐代历史的稀有文字资料。因为这些碑石和墓志的内容除对死者歌功颂德外,对其官品职务、重要功绩及立功年代也有较详细的记载,这些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重大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昭陵碑石形体高大,雕刻精细,均为初唐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名人墓碑。另有唐高宗李治御制御书的《李勣碑》、孔颖达碑座的刻字,尉迟敬德墓志盖的“飞白书”等都是稀世珍品。

初唐盛行楷书,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储遂良、褚世南和薛稷,号称 “初唐四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他们的典范佳作。例如,褚遂良所书的房玄龄碑,书法秀逸柔婉,笔力丰满;欧阳询所书的温彦博碑,字体疏朗,笔力道劲,是欧阳询传世的后一件作品。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碑石均有破损。

这批艺术瑰宝在20世纪20年代曾遭令人痛心的破坏。当时军阀混战,碑石无人过问,一些不法书商勾结地方官吏,将碑石拓片出售,价格高达20xx两银子。为了进一步抬高价格,他们拓片后把碑上关键的字,如时间、人名、地名砸毁,让后人再拓不出完整碑文。后来的拓碑者也如法炮制,以致有的碑石甚至被砸成几段。

昭陵及其陪葬墓出土文物中数量多的是陶俑。这种彩绘釉陶俑的制作工艺也很独特:它以瓷土作胎,焙烧成型后,施以铅釉,然后再经烧制便成釉俑。昭陵出土的这种彩绘釉陶俑造型美观,姿态多样,神情生动。

多种多样的发型和服饰反映了当时的物质文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例如披翻领长大衣的男立俑,着翻领袍的女站俑和头戴翻沿帽、足登小蛮靴的骑马女俑等。还有头戴翻沿帽、敞胸襟、满脸络绸胡、深目高鼻的陶俑,很明显,这些都是西域人的形象。携带水葫芦及野鸡、野兔的骆驼,则表现商旅们在“丝绸之路”上长途跋涉的情景。彩绘釉陶俑仅流行于初唐,是这一时期特有的,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陕西省导游词新增 陕西省导游词字篇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是——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孔庙遗址,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数量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

孔庙遗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门照壁上的“孔庙”两字是由清代书画家刘晖书写的。现在的大门东西开,俗称“礼门”、“义路”。走进博物馆大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气坊”。

西安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石质书库”、“书法的故乡”。西安碑林是为保存唐代《石台孝经》、《开成石经》而建,经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

游客朋友们,碑林博物馆的参观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配合,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谢谢大家!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