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一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
页到65页《10的认识》。
1、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教材先是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及多位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概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
4、教具、学具准备
flash课件,为每两个学生准备一张记录纸和十个卡片苹果。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住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象或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准确把握概念内涵。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设计了一个小朋友都喜欢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课堂,故事主要是说“在数字王国里,9以为自己是最大的数,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后来1和0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9……”课件演示到这,我就让学生来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来对付9?这么一问,学生的思维就像被激活了一样,同学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兴致盎然,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积极性高。同时,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块儿就变成“10”,然后就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学习新知的有效平台,在这一环节中,我就设计了孩子们喜爱的魔术表演情境,让学生边看魔术表演边复习1——9的数数过程,并体会“9添上1就变成10”的过程。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真观察,让学生说说画面中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可以用“10”来观察,如“画面上有10朵花、10颗星星……”最后让学生用“10”来说一句话,这样设计,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数字娃娃找家”
在这一环节中,我就把教学直尺图这一枯燥的内容改为小朋友非常喜爱的“数字娃娃找家”。这里先是课件演示“0——10”各数字娃娃在玩耍的情况,到了回家时,其它数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数字娃“5、6、9、10”不会回家,还在走来走去。然后,我就请小朋友帮这些数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数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后,我就让小朋友说10以内数的顺序,如:5相邻的前面一个数是谁?这一教学形式新颖,富有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也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落实。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5例6
教材分析: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
(2)认识用两位小数表示商品价格的形式,知道用元作单位标价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人民币元和角之间换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爱惜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重点:掌握人民币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并使用小数表示商品价格。
突破方法: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来突破。
难点:在熟悉人民币之间进率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换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突破方法:让学生置身于实践活动中来体会换算方法。
人民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许多家长喜欢带孩子上超市并让他们在一定范围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许多学生较早有了钱的概念,会看价格标签,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实际购物经验,因此,这节课设计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又好又快的进行学习。
1。从复习旧知入手,帮助学生牢牢地记住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以便轻松地突破元和角之间的换算难点。
2。创设情景,到超市里购物,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在学生回忆平时看到的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已经知道价格表示方法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3。人民币的计算离不开购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通过选购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进率()的换算,让知识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4。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及时的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5、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阅读学习小结,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让所学的知识清晰化。
一、复习引入:简要的回顾上节课的知识,人民币的分类,及1元=10角,1角=10分重要的关系后出示几道单位换算的题目。意图是让学生能回忆起上节课的内容及为本节课的做好铺垫。在这一环节学生做得不错,好像表面上大部分都会做。因此就很容易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联系生活,经验转换知识
1、教学1元2角
先用课件出示一张1元钱和一张2角钱,让学生认识这表示多少钱?再和学生一起玩换钱的游戏,你用教师准备的零钱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表示出一元二角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了多种换法。接着又让学生换算1元2角=()角,12角=()元()角。最后再用课件出示类似的人民币的转算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生新知。
2、创设生活情境,认识商品标价
用课件创设学习情境,走进超市认识商品标价。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前面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三、巩固练习
有一道练习题是拿出买每件东西要付的人民币。我课前为学生准备了一盒子零钱,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真钱表示要付的钱。学生集思广益,拿法多种多样,较好的巩固了人民币的换算这一知识点。
四、知识整理
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会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于是我用课件出示学习小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让思路更清晰。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三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9的认识和有关9的加减法》第二课时。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数10以内数、认数字、写数字、10以内各数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这部分教材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课题之一。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打好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一般来说,儿童在入学前都会数10以内的数,有些还能认数字,即使有些还不认识,逐步记住数字的字形,也不困难。而写数字就比较困难了。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另外,手指也不灵活,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一些,因此,教学生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
数学一年级上册“9”的认识说课稿:10以内的加、减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10以内加、减法,教材在讲认数的时候,出现数的组成,在知道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讲加、减法。因此,学好10以内的数的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今天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9的组成、基数与序数的含义、指导9的写法。
在教学9的组成时,教材强调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摆,自己归纳9的组成。初步培养分析、综合的能力。
在教学基数与序数的含义时,教材要求把序数与基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在指导9的写法时,因为9与6容易混淆,要加强分辨字形的练习。
根据编者意图以及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发现9的组成。
(2)通过说一说、对一对、连一连、拍一拍等游戏熟悉9的组成。发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培养学生对应的思想方法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3)会写数字9。
本课的重、难点:发现9的组成。
3、练习安排。
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在练习的安排上,我采用学练结合的方式,其中,在9的组成的练习上,我先让学生说9的组成卡片,再对口令,然后连线,最后击掌,采取了多种方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由不熟悉到熟悉,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作业的安排上,我安排了练习九第1题和在□中填数,使学生对9的组成作进一步的练习。
1、现有基础:
学生通过9以内的数的学习,对9以内的数的组成以及发现过程已十分熟悉,对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写数时,还不够圆滑、匀称。
2、学习动力:
一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习能力: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根据本课知识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动手操作,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抽象性。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教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时,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一摆、弄一弄,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2、寓学于乐,逐步提高。
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学法: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2、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分析、综合、整理。
本节课为新授课,具体步骤如下:
1、复习:9以内数的顺序。
2、新授:
(1)学习“9”的组成。
先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找出四种不同的摆法,再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按顺序填在书上。
(2)熟悉“9”的组成。
通过填数的组成卡片、对口令、连线、击掌等形式逐步熟悉“9”组成。
(3)区分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把基数与序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进一步加深对基数与序数含义的理解。
(4)指导“9”的写法。
加强9与6的比较,指出9的上面象个0,下面象个1,但要连续起来写,还要注意笔顺。
3、总结:对本课所授内容进行回顾。
4、作业:
练习九中的第1题和在□中填数。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四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知道口算时“要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同时也较熟练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教学的这些都为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本班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正确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激发数学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进位原理,提高计算能力。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加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本节课中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带孩子们游玩的情景,接着带孩子摘苹果,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接着让学生说出243,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然后让学生观察游乐场两位小朋友为大家准备矿泉水这个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尝试计算,询问孩子:249到底是不是等于33,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能很快算出249等于多少。然后板书课题,引出了新知。这样的设计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想去游乐场吗?(想)那就跟我来吧。你们看,这是游乐场。这里有魔天轮,这里有跷跷板乐园,还有划船乐园呢。咦,一群小朋友在树下干什么?我们去看看吧。原来树上挂了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摘吗?(想)那好吧。先来摘这个苹果。(挑学生口算,摘苹果)师:对不对呢?(对)全班来,好真棒!(对了)
谁能告诉老师243,你是怎么算的呢?(先算43=7,7再加20等于27)对不对?(对)真好!在游乐场里,有两位小朋友正在为大家准备矿泉水。
箱子里有24瓶矿泉水,又买来了9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非常好!谁会列算式?(249=33)你们
说等于几?(33)到底249是不是等于3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能很快地算出249等于多少?你们有信心吗?(有)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摆小棒
左边摆上24根小棒,右边摆上9根小棒,你能用小棒算出得数吗?
孩子遇到了249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接着同桌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然后请孩子说说自己的摆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从13根里拿出10根捆成一捆,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204
13
(2)从9根里抽出6根放在4根那里,捆成一捆,20加10,再加3就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63
30
(3)把24分成23和1,1和9凑成十
展示算法
249=33
231
10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2、总结
好,下面同学们把小棒收进袋子里,动作快一些。同学们,24加9,刚才大家想了几种算法?(3种)
教师归纳第一种算法。我们看第二种算法是把几凑成十(真棒,把24凑成十)第三种算法是把几凑成十?(9)在这3种算法里,你觉得哪一种算得很快?(第3种,因为……)(我喜欢第1种)有没有人喜欢第2种?(我喜欢第二种)
在这3种算法里,有先算出整十,也有先凑成整十的,为什么都有整十?(因为用整十加起来好计算)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1)出示课件:游乐场有一些蘑菇,左边有35朵蘑菇,右边有7朵蘑菇。你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谁会列算式?(357=42)对不对?(对)真棒!谁能
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我是把35分成30和5)很好,还有其它的算法吗?(――)还有吗?(——)哦,非常好。掌声表扬。
(2)出示课件:下面我们去跷跷板乐园。有18人在跷跷板乐园里玩,又来了8人,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188=26)对吗?表扬一下。
(3)出示课件:下面我们去划船乐园。划船乐园里有手划船9条,天鹅船56条,一共有几条船?谁会列式?(569=65)谁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
(4)好,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在书上的62页,大家打开书看一看例2。好,请拿出笔,认真地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做好的同学请坐正!做好了吗?(做好了)我们对一下答案。(对)全班同学鼓掌,祝贺自己。真好!
(5)好,小朋友们赶快合上书,游乐场里还有更好玩的地方等着大家,你们想去吗?(想)
看,这是水陆岛,你们想到岛上玩吗?(想)水陆岛上可好玩啦!你们必须选好路线,算对口算,才能安全地到达岛上。否则,就会掉进河里,撞到大鲨鱼,准备好吗?我们从1号开始,全班一齐读(428=50)正确!接下去你会选择几号?(2号)我们一齐读(446=50)二号卡片为什么没有变成绿色?(因为后面没路了)可见我们上当了。好,赶快回来走3号呀。接下去走几号呀?(4号、5号)接下去走几号呢?(走6号、7号、8号)真好!10号草地填或-,你们猜应该填什么?(加号)564=60,60大于57,祝贺大家!我们勇敢地闯到了水陆岛。我们上岛玩去了。
通过以上的练习,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什么叫进位?找一个学生说。
请大家仔细观察243、249一个等于二十九,一个为什么等于三十几呢?(因为4加9等于13,超过10,以要进位。)对,4加9等于13,超过十,应该向哪里进位?(向十位进位)243=27,43=7,4加3不满十,所以不向十位进一。4加9已经满十了,所以要向十位进一。
四、自主尝试,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今天我们学习了进位加法,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处呢?
老师有20个苹果,要分给大家吃。其中男生有15人,女生有6人,够不够分?(不够)为什么?
现在是春天,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同学们看,老师准备带大家去春游,其中大车要坐28人,中巴车要坐19人,小车要坐3人。那大车和小车一共要做多少人呢?(283=31,是31人)那中巴车和小车一共要做多少人呢?(193=22,是22人)
(这样的教学巩固了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进位原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