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板三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篇一

①审读题干。(从问题中获知有效信息,带着疑问通读全文)

②阅读全篇,在阅读过程中对材料做整体理解,宏观把握。(明确文章或话题的写作背景,明晰文章的行文框架与思路,把握文章体裁特点与语言风格,感知文章主旨与情感基调。)

③筛选信息。(依据问题,划定与作答相关的信息区域;把握解读角度或解题切入点。)

二、关注细节

①关注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去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②理清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重点句、归纳句,这些句子常常是提炼文段内容的依据。)

③重视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比如记叙类文章里,有议论、抒情的句子;议论文及抒情散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总结性的语句;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等,这些句子常常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着作者的观点。)

④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这些词语常常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不可忽视。)

三、作答技巧

①关注题目后的分值。(从分值推测答题要点,避免漏答,标清序号。)

②联系上下文作答。

③要尽量使用原文中的话,或者稍加修饰后的话语作答。(实际上,一套阅读题,四个题目中至少有两个题目是可以直接或间接用原文中的语言回答,所以,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答案在原文中,看你会找不会找。)

④多角度分析,条分缕析。

⑤使用术语,润色语言。(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等)

四、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1.描绘类

如: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2.结构类

如:某两个或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够交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3.修辞类

如: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分析。

(二)有关谋篇布局的题型

如: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如:文章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或效果?

答题模式:方法+内容+效果

(四)有关鉴赏人物的题型

1.人物形象鉴赏

如:请简要分析人物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做出一个定性分析,再从几个方面做具体分析。

2.人称使用鉴赏

如:使用第一/二/三人称有何好处?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篇二

2、报名条件

报名条件

报名参加我省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考生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户籍、就读学校(限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或居住证申领地在山东省的中国公民。山东省内考区选择要求请查看第四部分“报名流程”。

(二)符合相应的学历条件和要求。

1.报考幼儿园、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报考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2.符合相应学历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三年级(含)以上在读学生及应届毕业生可报考。普通高校全日制三年级(含)以上在读学生是指普通高校全日制在读三年级及以上专科、本科学生和普通高校全日制在读专升本本科生、研究生。其中,初中入学的“3+4”本科生,“三二连读”和“五年一贯制”专科生的年级按转段高等教育后即注册高等教育学籍后起算。其他在读生不能报考。

(三)符合教师资格认定的其他条件,如思想品德、身体条件(可参考山东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发布的《2021年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公告》的身体素质要求)、普通话平等方面的要求。

(四)丧失教师资格人员,不得报名参加考试;被撤销教师资格的人员,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处以1-3年暂停参加考试的人员,处罚期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

(五)在山东省或外省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所报类别笔试各科目均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有效期内合格的笔试各科目可重复使用。

(六)港澳台居民报考有关要求。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无犯罪记录,思想品德良好。

2.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在我省学习、工作或居住,持有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五年有效期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3.符合本公告规定的学历、身体条件、笔试成绩条件等要求。

4.符合相应学历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三年级(含)以上在读学生及应届毕业生,可凭在校学籍证明报考,其他在读生不能报考。

(七)实习支教师范生报考有关要求。

实习支教师范生是指由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选派,到农村中小学校实习支教的高校在读师范生。以实习支教师范生身份报考本次面试的实习支教师范生,须符合本公告报名条件,且未曾以实习支教师范生身份报名面试。

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在古代诗歌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含有“梅花”意象的诗词,下列适合的是( )。

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c.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d.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a出自林逋《山园小梅》,是梅花意象;b出自李清照《醉花阴》;c出自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所写意象为荷花;d出自苏轼《海棠》,所写意象为海棠,故本题选择a。

2.教师在教学《登高》时,引领学生回顾同诗人的其它五言律诗,下面作品不适合的是( )。

a.《望岳》 b.《春望》

c.《旅夜书怀》 d.《望月怀远》

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登高是杜甫所作的五言律诗,四个选项均为五言律诗,其中,d选项是由张九龄所作,故本题应选d。

3.教师在讲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时,讲到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为帮助学生理解,老师举了几个同类修辞的例子,以下不符合的一项是( )。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题干中的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选项中除c以外都用了对偶的修辞,故本题选择c项。

4.某位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板书,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原意,并且体现了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这主要体现了板书设计的( )原则。

a.规范性 b.概括性 c.针对性 d.条理性

4.【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板书设计的针对性原则表明,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实际,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设计的板书要符合教学内容的原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逻辑关系来设计板书。教室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来设计不同的板书,以板书来体现教学目标,借助板书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掌握本堂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同年龄的学生差异很大,因而在涉及板书时要因人而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设计。故本题选择c项。

二、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4分,共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8题。

粥之真味

①轻启碗盖,一股白气扑面涌出,浓郁的米香弥漫满室。奶奶用木勺盛起一碗粥,送入口中,浓稠的米粥滑过唇齿,无味胜有味,清淡浓郁。那是我尝过最清淡的滋味,亦品出最有味道的人生,此乃粥之真味矣。

②夕阳渐落,日近黄昏,黄晖的光洒在奶奶如雪发丝上,如嵌金边。我蹲坐在奶奶身边,看她为我挑米熬粥。她干枯龟裂的手捧起一堆堆米,细小如流沙从她指缝中滑出,幼白滑嫩的米磨挲过她如土地般深黄的宽大手掌,更显白皙。

③奶奶埋着头,白花的头发在风中颤抖。她粗大的手指挑出一颗颗晶莹剔透,饱满圆润的米,放入洁白如瓷的碗中,如珠玑滚盘,落底有声。看她优哉游哉,不紧不慢的挑米,我有些急了:“是米就行,干嘛这么费劲?”

④奶奶缓缓抬起了头,深邃的瞳眸闪过一丝睿智:“米是粥的底料,底料不扎实,哪怕经过再繁杂的工艺,也掩盖不了其劣质的根本。”语气淡淡的,似说粥又非说粥,滑过心间,留下厚重的香。

清水滑洗过米粒,使其更加通透明亮。奶奶淘洗着米,清洗水时不时溅起,如珠屑,如碎玉,湿了奶奶的衣襟,她却一脸享受。用手背抹去额顶的水珠,眼角皱纹笑得眯起来,如两朵绽开的花,灿烂耀眼。

⑥细碎的阳光撒下来,奶奶沧桑的眸底闪烁着光芒,一脸清澄透彻。她把淘洗好的米放入陶泥罐中,盖上罐盖。汤用瓷器,粥用陶泥。奶奶煮粥素来用陶泥罐,她说:“米本从泥生,自从泥中熟,忘根不忘本,才是佳上品。”摇着蒲扇旺炉火,溢出的米香与蒲香交织在一起,如梦如幻。

⑦粥熬好了,熄了文火,舀上一碗,晶莹饱满的米粒拥簇一起,散发浓郁的米香。喝一口,味极清淡纯粹,似无味,又似包容百味,夹着奶奶的意味深长,留香唇齿,久久不散。

⑧奶奶去世后,我也曾如法炮制,却总觉得缺些什么。现在想来,怕是只得工艺三分,却差岁月七分,情一帖,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各一味,熬得一生清清淡淡,此为粥之真味,亦为人生之真味!

17.请找出第②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和第⑦段中的一处病句,分别指出并修改。

17.【参考答案】

错别字:“光洒下来”中的“洒”应为“撒”;“磨挲”中“磨”应为“摩”。

病句:成分残缺“夹着奶奶的意味深长”应该改成“夹着奶奶意味深长的话语”。

18.请为这篇文章写一段评语,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8.【参考答案】

本文的过人之处是其深刻细腻的细节描写,勾勒出一位睿智慈祥的奶奶的形象。开篇“无味胜有味,是最有味道的人生”统领全文。“底料不扎实,哪怕经过再繁杂的工艺,也掩盖不了其劣质的根本”“本质恶劣,再好的包装也是徒劳”“忘根不忘本”,这些蕴含在熬粥的过程中的悠悠话语道出了文章的主旨:清淡的是粥,浓郁的却是人生中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背后的岁月静好、质朴纯粹。人生亦是如此,经历风霜后,依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文章以自己熬粥却不得真味收束,既表现了我对奶奶的思念,又表明了我理解了奶奶的用心,可谓匠心独具。

以上就是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模拟卷,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更多教师招聘模拟题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模拟试题频道。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