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讲话材料三篇(通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讲话材料篇一

一是引才途径更加广泛。这种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刚性人才的柔性使用上,就是以企业的创新平台来留智,通过与领军人才或创新团队开展项目合作来增强技术实力。全市上下解放思想,不断加大柔性引才力度,进一步拓宽引进渠道。特别是加快推进随州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继续深化与高校合作,通过引博工程、挂职服务、项目和技术合作、研究生实践等多种形式,争取到有份量的人才团队来随工作,为全市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正能量。例如泰晶公司,过去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现在正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从省级到国家级的跳跃,靠的就是高端人才的引进;程力公司通过新产品的开发,把与专汽产业相关的技术人才资源聚集到随州,做到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与此同时,我市还引进了一大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人才,有力推动了相关事业发展,得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充分认可。

二是育才形式更加多样。这种多样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项目抓人才。主动对接省级重大人才工程,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同时加强党委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启动了10项重点人才培养工程。二是立足本土抓人才。推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洋”教授与“土”专家联手、高校课堂与田间地头并重,因地制宜开展各类人才的培养活动。齐星公司光伏发电站建设,发电技术的主要负责同志是从公司一名普通电工成长起来的。这种本地培养的“土”专家比比皆是,在我市企业的发展壮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县炎帝科技公司的老总刘银同志,小学文化程度,从提着篮子卖香菇成长为企业家,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邀请到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与公司合作研发新产品。我曾经开玩笑问过张教授:“你是院士,与我们小学毕业的企业家交流起来有没有困难和障碍?”她说没有,每次交流都受益匪浅,因为做科研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地方企业家、“土”专家对市场的敏感性、对技术应用的理解,往往会对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科技成果转化有很大启发和帮助。这就是“土”“洋”结合的典型例子。三是瞄准市场抓人才。先后举办企业家、专汽技术研发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业领军人才等专题培训班,促进全市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用才平台更加坚实。坚持以用为本,组建随州高层次人才协会和博士服务团,促进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流动。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战略合作,新建省级重点产业创新平台5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企业技术(工程)中心4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6个,以及刚才市人社局的同志发言中提到的要建设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等等,都是我们引才用才很好的工作平台。我市成立的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常年有30多位教授、博士、硕士在这里工作,我们尽力提供了公租房、科研场所、仪器等工作生活保障和配套设施。这些都对随州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20xx年我市人才工作得到省委的高度肯定,在全省人才工作重点创新项目评比中获一等资助,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总体上来看,去年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有差距。一方面,人才的整体层次还不高。人才队伍就像金字塔,其宽度决定着高度。为什么北京中关村和武汉光谷会成为人才高地?因为有大量的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海归人才在那里创业,人才基数大,其层次水平自然水涨船高。随州由于人才总量不足,导致人才队伍的层次水平还有差距。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才工作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无论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还是开展引才引智活动,其目的就是要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价值,在这两个“创造”方面,我觉得还要加强。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其核心还是技术创新、人才管理工作创新。因此,人才工作任重而道远。

当前,随州面临着办好市场大学的“大市场”课题,迎来了武西高铁、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华能火电的“大项目”时代,拉开了建设“双百”城市的“大城市”格局,这些都为进一步发挥人才作用提供了宝贵机遇和广阔舞台,全市人才工作大有可为。在把握机遇的过程中,我们要认准“三个要求”:一是党管人才的基本要求。曾经说过,我们搞市场经济和简政放权,不能自由落体、放任不管,要有放有接。人才工作也是一样,我们聚集人才需要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就是党管人才。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其核心在于牵头抓总,重点在于统筹各方,关键在于各负其责。实践证明,凡是人才工作做得好的地方,都是党管人才核心战斗力较强的地方。这也是我们今天召开会议的初衷。二是以用为本的客观要求。鸿忠书记多次提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许多科研成果在湖北产生,效益却在外地产出,这种现象对于本地发展非常不利。因此,要摒弃花拳绣腿,坚持以用为本。抓人才工作,要把用好人才作为关键环节,在使用中培养人才,为使用而引进人才,以使用来激励人才,切实解决好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尽用、不善其用的问题。三是市场配置的现实要求。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人才是资源,而且是特殊资源,也应该由市场来配置。为什么中心医院能够成为我市引进人才的一个高地?不仅是因为医院提供了住房等生活保障,更为重要的是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因此,我们要将人才选拔、培养、评价、流动等具体环节交给市场,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建设好人才市场,强化人才公共服务,推进人才法制化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把握好这三个要求,人才工作才不会失之于虚、失之于偏。要落实好三个要求,抓好新一年的人才工作,需要我们在四个方面来努力:

一、畅通渠道、完善政策,以更加主动的作为引进人才

深刻指出,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引进人才与宣传产品一样,都需要吆喝,党委政府要吆喝,企业也要吆喝,要让人才知道随州、知道企业,通过我们的引领和主动作为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实践证明,引进一个优秀的人才,往往就可以带出一个团队,创造一批成果,兴旺一方产业。齐星公司的发展,一个核心的推动力就是人才。当初为建立模具车间,引进了日本高级技术人才;现在发展光伏等产业,也是通过引进人才带出的团队来支撑。在新常态下,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在巨大的压力中谋求发展,都需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强劲动力。希望各级党委政府要有求贤若渴的紧迫感,主动作为,帮助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借此推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持续发展。

第一,要主动对接,搭建资源连接轨道。武汉是华中地区高校最集中、人才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我们要就近取才,在武汉和随州之间搭建引才引智的轨道,吸纳武汉人才资源投身随州发展。最近我接待了几批武汉高校过来的专家教授,他们都觉得随州交通很便利,创业平台也不错,而且房地产市场持续保持稳定,生活环境和事业前景较好。我们要用好这些优势和便利条件,进一步深化与武汉高校、科研院所的政产学研合作,利用与高校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举办有针对性的校地校企合作活动。今年适当的时候,可以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吸引本地企业积极参与,赴高校、科研院所走访对接,加强校地校企联系交流,引才借智促发展。

第二,要主动投入,筑牢政策扶持通道。我们常说“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最重要的当然是事业留人,但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也不可或缺,三者相辅相成。泰晶公司引进的一个纳米专家,就是我们肖伏清主席通过老乡关系和感情帮忙联系的,人才来泰晶后,发现产品市场前景很好,事业发展平台不错,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建成了省级研发中心,叫纳米研究中心,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今后多领域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要像招商引资一样招才引智,舍得拿出“真金白银”,为人才引进工作输送实实在在的“养分”。要善于整合地区、部门和企业的资源,出台符合实际、务实管用的引才优惠政策,特别是以“人才特区”建设为龙头,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要有突破性政策。市委组织部、人才办要会同市编办等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具体实施办法,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为人才引进工作提供长效化的坚实保障。要健全帮助企业引才的相关机制,探索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适度给予生活补贴的办法,加大企业引才力度。

第三,要主动创新,拓宽柔性引才渠道。随州建市时间短,在发展阶段、经济基础、创业条件等方面相对弱势,要建设人才强市,就要创新办法,变刚性引进为柔性集聚,提高随州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在引客商、引资本的同时注重引进人才。要把引才与引智结合起来,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灵活引才机制,通过咨询讲学、技术指导、技术入股、合作经营、联合攻关等方式,吸引各类人才到随州干事创业。

二、突出重点、因地制宜,以更加务实的办法培养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引进只是在土壤里播下了一粒种子,要结出累累硕果还需要不懈的培育。要立足随州实际,突出人才培养的重点,以符合实际的办法抓好现有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第一,要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首先要办好“市场大学”,提高全市党政干部对市场的理解和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市场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没有人才,地方和部门的事业发展不起来,大家要有这种认识和紧迫感。下个月我们准备邀请企业家来为党政干部授课,谈谈创业的艰辛、对市场的认识,分享经营管理的智慧,帮助我们的干部认识市场、转变思想。其次要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如果我们的企业家眼光不够、视野不大、胸怀不宽,仅仅满足于小富即安、买辆好车舒舒服服过日子,那么不管党委政府怎么去引导扶持,企业都不可能发展壮大。因此,近几年我市不断加强企业家培养力度,先后组织重点企业负责人赴清华大学、杭州市委党校、北京大学等地研修,开拓视野,提升素质,效果非常好,今后这类活动还要继续举办。其三,要统筹推进其他人才队伍建设。要培养市场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针对市场需求开展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围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实践锻炼、技能竞赛等方式加大培养力度,更好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市场化的致富人才,做好农业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鼓励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相关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

第二,要坚持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两手抓。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同时,也要抓好我市现有人才资源的培养,做到内外联动、“土”“洋”结合。以公务员人才队伍为例,近几年每次省里遴选,不管是重要的综合部门,还是专业性的单位,只要面向全省,随州都没落空,而且入选比例很高。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是因为我们过去储备培养了一批行政人才。因此,坚持引进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两手抓很有必要。要引导本地人才在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自主消化吸收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政策和待遇上公平对待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促进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同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于正常的人才流动,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前几天我到市中心医院看病,顺便跟医院从十堰引进的一名主治医生交流,我说你愿意来随州工作,说明这里的平台好,我们非常欢迎,也会给予最大的支持;如果以后你发现其他地方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我们也不会设置障碍。人才在随州工作了几年,离开的时候高高兴兴的,走到哪儿都会说随州好,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来,我们欢迎;走,我们欢送”,要有这种胸怀,因为一潭死水是没有前途的。

第三,要坚持开展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全市近几年推进人才工作的一个突出抓手。从20xx年起,省委组织部等省直部门先后实施人才工作重心下移“六个一百”、万名创业人才计划、“双聘双挂行动”等重大人才工程,既给资金,也给政策,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与省重大人才工程对接,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加快我市人才资源开发。同时结合上级要求,设计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本地人才培养工程、人才引进工程、牵线搭桥工程以及服务保障工程,推动人才工作取得实效。比如传根副市长正在亲自抓的企业家市场大学,就是提升随州企业家素质的好办法。还有我们连续4年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和基层组织负责人,要乘势而上,继续深化项目成果,甚至让“一村一名大学生”变成“一村多名大学生”,从而助推新农村建设。

三、健全机制、激发活力,以更加完善的平台用好人才

人才工作以用为本。评价一个地方人才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人才的学历,也不是看人才的占比,关键要看是否把人才用好了。去年省里派驻随州的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组长是省科协的主要领导,她说随州科协在基础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还能有作为、出成绩,让省科协刮目相看,就是因为工作思路很清晰,始终在为企业和高校牵线搭桥,为发挥技术人才作用而努力。各地各部门要学习借鉴好的做法,为人才搭建平台,让人才学有所用、用有所成,争取有为有位。

第一,要完善更具开放性的用人平台。完善用人舞台,首先要解放思想。如果我们还以论资排辈、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陈旧思想看待人才,带着“有色眼镜”使用人才,就会导致人才变成庸才。过去评价人才,一看学历高不高,二看头发白不白,三看证书多不多,这种观念要改变。党委政府和企业都要有敢于用人的胸襟和胆识,要解放思想,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积极倡导重视人才就是促进发展、浪费人才就是影响发展、刁难人才就是阻碍发展的理念,坚决破除束缚人才施展才能的体制机制障碍,放手使用优秀人才。

第二,要完善更具实践性的用人平台。要继续发挥好专汽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示范基地等生产研发平台的引领作用,发挥好人才需求导向等机制的保障作用,发挥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的激励作用,发挥好项目对接、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推动作用,让人才在企业生产的一线和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目前我市的专用汽车等特色产业,已经创造了很多实用性的平台。过去随州只有一个牌子“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现在科技部叫我们“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工信部叫我们“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地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下一步还要授予随州“承接产业转移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其引领性极强,对于我市聚才用才留才有着积极意义。去年曾都区发掘出汉代竹简,被列入全国20xx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考古工作者在随州有了该项考古发现,才干和名誉双丰收,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省考古研究所黄凤春教授在随州发掘了叶家山曾侯乙墓地,通过这个实践平台的锻炼,现在已经成为研究曾国历史的资深专家。这个例子证明了实践平台对于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性。我们党委政府和企业家都要高度重视实践性平台的运用,把它用好用活用出成效。

第三,要完善更具创新性的用人平台。要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运用好科技进步奖、重大成果产业化项目、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等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的表彰奖励,坚持好市委人才办对人才创新项目的扶持办法,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人才在随州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要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继续深化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养一批技术骨干,解决一批技术难题,开发一批创新产品。要完善创新联动机制,统筹部门、高校、企业创新资源,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以创新资源的整合形成整体创新的合力。

四、提升服务、营造氛围,以更加优良的环境留住人才

引进人才靠政策,留住人才靠环境。指出,精神产品,创造发明,一切人的智慧结晶,只有在高度自觉、高度兴奋的时候才能奏效,我们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帮他们排难解忧,努力使他们处于最佳竞技状态!我们对人才,要倾心相交,宽容以对,对他们给予多方面的爱护和帮助。

第一,要营造大氛围。大氛围就是干事创业的氛围、万众创新的氛围。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各地各单位要把握“求、诚、用”三个字。“求”就是求贤若渴,无论是对“土”人才还是“洋”人才,都要有求贤若渴的态度。“诚”就是真心诚意、真心待人,这种真诚体现在方方面面。齐星公司老总徐德同志年纪比我们在座的都大,工作比我们很多企业家和干部们都忙,但为了引进高端人才,经常亲自驾车到机场去接人。我们多少企业家能够做得到?多少干部做得到?就这一条,感动了许多来随州工作的人才。“用”就是大胆使用,曾都区引进的清华博士,一来就担任副区长,接着就是、组织部长,这就是大胆用才的典型例子。人才如果不能用当其时,时间长了必然会埋没才华。所以,在人才的使用上,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第二,要优化小环境。随州不产柑橘,但大小水库边上柑橘还是很甜,这就是小气候、小环境的作用。同样,我市人才工作也要加强小环境建设,这是对整个大氛围的有力支撑,也是有机组成部分。“人才小环境建设”是随州人才工作的特色亮点,曾被评为全省组织工作优秀创新项目,得到省委组织部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我们要继续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特色。各地各部门要当好“保障部”,采取综合措施,多角度为人才搞好服务,努力创造科研有条件、创业有保障、干事有舞台的工作环境,创造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创造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创造生态优美、身心健康、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确保各类人才在随州干得开心、住得安心、生活舒心。

第三,要建立真感情。感情上的纽带往往比利益上的联系更加牢固可靠。对于人才不能一引了之,要加强跟踪服务,哪怕在随工作时间较短已经离开的人才,也要加强联系,为以后可能产生的合作埋下伏笔。比如科技副职,省委组织部从武汉高校先后选拔了20多名科技副职来随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经离开了随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举办寻根节等机会,把他们请回来,通过加强联系谋求合作机会。各地各部门既要当好人才的“服务员”,更要当好人才的“贴心人”,引导人才适应随州水土、热爱随州文化、融入随州风情;经常与人才交流沟通,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一道树立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品质、健康的情趣,做人才的知心朋友。

同志们,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我们要牢牢把握新常态下人才工作的新要求,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用人才工作的新作为创造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绩。

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讲话材料篇二

今天,召开这次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主要是总结上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落实下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以及落实措施。借此机会,讲四点意见。

一、正确判断和把握“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20xx年以 来,我市围绕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和措施,实施了一大批“三农”工程和项目,城乡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应当说,这 一时期是我市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也是多年期盼的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农村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进步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稳定发展,这为我们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对比较困难的经济形势,推进整个经济实现稳中求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果没有这几年农业农村的科学发展,没有这几年农业的连年丰产增收,没有这几年农村惠民政策的落实和一系列统筹城乡项目的实施,农业农村没有今天这样的稳定,农民的情绪没有今天这样的平稳。在目前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农业农村比较稳定,所以说全市上下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应对各种市场压力。

总结起来,农业农村持续向好的发展成果,主要体现在 “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统筹城乡,领导和工作力度不断加强。 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和落实“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从领导分工、机构建设、干部配备、政策和资金支持上,都给予了强化和倾斜。同时,按照四个层级统筹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六个一体化”建设,建立形成了较完备的领导和工作格局。应该说,城乡统筹这一块从组织领导力量上、从政策上是一步一步强化的。

二是坚持务实创新,“三农”工作富有活力 。前几年,坚持“一个主体、两轮驱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中实施“建设农村殷实小康十大工程”,配套开展“联片创建”、“联手共建”活动、现代农业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使整个的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态建设、农村村庄建设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带动整体工作上水平。 粮食生产实现 “ 九连增 ” ,今年夏粮再创历史新高 ; 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 今年上半年在这种形势下,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 了 18.2% ,这是来之不易的。 这个基本面,是 “ 三农 ” 工作 “ 稳 ” 的重要基础。 因为这个“稳”,我们也在“稳”上努力求“进”,“ 进 ” 也有几个标志性成果:有机农业生产面积 超过 10万亩,认证品牌238个 ,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向科技创新、生态有机方向转化 ;建成都市农业示范园区70多个; 在 全省 率先 全面实现小麦、玉米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完成139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60公里骨干河道景观治理、 多 处生态湿地公园建设;造林 面积超过 10万亩, 这都是在稳定的前提和基础下,实现的突破。这就是所谓的“进”。

在看到我们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的发展阶段。现在仔细分析,信息化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太突出了,信息化把市场结成一体,把距离大大缩短,实际上把城乡连接在一块,把三个产业连接在一块,实际上就是“四化融合”向前推进的一个阶段,必然带来农业农村的深刻变革。农业农村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归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整体环境仍然严峻。 大的来看,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除,欧债危机持续恶化,世界经济低迷、复苏乏力、下行态势未变,由此带来国内经济环境偏紧,外需萎缩、内需不振、投资增长乏力,没有形成稳定回升态势,“稳增长、保发展”压力加大;经济社会转型处在关键期,既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还要面对和解决各类利益冲突、矛盾问题,“促和谐、保稳定”压力加大。

二是农业形势复杂。 现在,农业现代化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还明显滞后,传统农业仍然占有相当的比重。 首先,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特别是对于淄博市来说,耕地减少、水土流失、用水紧缺、面源污染十分突出,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对淄博市来说将是一个不断趋紧的态势。 其次,是生产经营成本趋高。 能源价格的高企,促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老龄人口占到10%,社会人工成本增加,农业劳动力价格快速提高;农业生产的集中集聚,使得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量增大、运距拉长,物流成本增长,农业生产经营进入成本上升时期。 第三,青壮年劳动力紧缺。 经过长时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进入工业和服务业,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从事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二是出现结构性短缺。农业生产副业化、农民就业兼业化、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越来越突出,现代农业后继乏人的问题很突出。 第四,各种自然风险加大。 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前段台风“达唯”对我市的影响。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重发,自然风险加大。现在看各种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加大,农产品市场价格涨跌是很剧烈的,这些问题容易使各种风险重合叠加,使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非常突出。

三是目标任务艰巨。 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四化融合”,这个目标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我市搞“两区三村”改造,已经整村改造了270个村,实事求是讲,全市实施整村改造,一年连改造完成50个村也做不到。解决中国农村的问题,从目前的发展和老百姓的要求看很迫切,但是我们现在的工作量是相当突出的,这个矛盾也将越来越突出。具体到我市,当前农业农村已进入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城乡统筹为总抓手的发展阶段。过去,我们一开始单纯追求“增长”,主要解决“有”的问题;到后来追求“发展”,主要解决“好”的问题。现在,我们追求生态文明、内涵发展,追求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和谐可持续,主要解决“优”的问题。这一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和矛盾,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四是条件逐步优化的趋势。 中央和省市委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连 续9 年以一号文件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大家看到,“四化融合”、 工业反哺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不管是投入上、还是工作措施上,各级都是加强的态势,这为我们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现代农业建设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时我们也创造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借鉴。总的看,农村农村工作的四个特征还是很明显的,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保民生,首先要稳住农业、稳住农村。越是经济环境趋紧,越是工作形势复杂、压力增大,越要坚定不移的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重点来抓。无论形势怎样变化,人都需要吃粮食,种地这块无论如何不能动摇,一动摇就马上面临吃饭问题。当前美国的旱情一定会带来农产品剧烈的变化。十三亿人吃粮食的问题必须要靠自己解决。现在要认识到不管“三农”工作在gdp中占的比例多么低,都是战略性的、基础的、必保的。只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农产品供给有了充分保障,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农村消费需求潜力得到激活,才能为扩大需求、调整结构注入强大动力;只有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农村发展,才有底气去应对和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农业农村发展,对我们现在的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我讲的第一部分,分析农业这些情况和当前的形势,希望农村领导小组的同志们能有个科学的研判和正确的把握。我们从事这项工作面临的是什么形势,好的方面在哪里,差的方面在哪里,矛盾在哪里,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我们应该清楚。

二、强力推进和落实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重大任务

今明两年的重点,就是突出城乡统筹,以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为重点,集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庄“五化”建设。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特别是牵头责任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力促项目落地,尽快抓出实物工作量,实现“农村一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目标。重点解决好“四个问题”:

第一,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 我们搞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搞现代农业建设,要明确工作的重点在哪里。一 是思路理念。 用科学、城乡统筹、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理念来指导,就是要坚持统筹发展,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来抓农村建设。坚持统筹抓好中心镇和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中心镇和村庄规划要体现生态文明理念,注意保持和体现田园风光、乡土风情、民俗风韵。农村经济发展要走生态高效的路子,通过保护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乡风文明建设要着重提升农民素质,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五化”建设。 从最基础的工作、从力所能及的事情抓起 ,穷村“穷”干,富村“富”干, 力 争用3 年左右的时间 ,使不能实现整村改造的村庄达到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的标准。 三是环境整治。 从环境最脏、最乱、最差的镇村入手,治脏治乱治污,持续抓好垃圾清理、“六乱”治理、河道清淤、路域绿化和村庄环境治理,建立健全村容保洁长效机制。

第二,典型培育问题 。今年,省里已经确定了要抓一批示范样板的小城镇、我市是7个。同时也确立了一部分中心镇、中心村,要集中精力抓出典型来。各区县要以省、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突破口,重点抓好每年 要抓2-3个示范镇,每个镇每年要抓5-7个示范村,用5年左右的时间整体提升一遍。前段,全市选择24个镇办68个村居,建立了工作联系点,各区县也 抓了一批重点镇、重点村,要积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 。

第三,分类指导问题。 主要是“四种类型” : 一是近郊镇城市化发展类型。 加快合村并居或旧村改造步伐,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新社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促进农民变市民。如傅家镇、马尚镇、果里镇等。 二是工业化带动发展类型。 强化规划导控,合理划分工业区、商贸区、居住区、行政服务区等功能分区,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也就是工业园区和城镇一体化,如齐鲁化学工业园区、新的化工区和各区县的开发区可以和镇一体化,镇就是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就是镇,合理规划出哪里是工业园区,哪里是住宅区,实现了镇和园的一体。三是山区生态建设类型。 引导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品牌,建设绿色、生态型山区新农村。如池上镇、东里镇等。 四是农区现代农业建设类型。 具有高端高质高效现代农业园区的,要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如南部山区有机农业发展、北部平原精准农业建设、高青县黑牛产业化发展等。不具备这样条件的,像太河水库流域,要发展生态农业,打游击农业品牌。

第四,实践路径问题。 重点推广“六条路径”: 一是 突出生态农业发展,走强农富农的路子; 二是 突出环境综合整治,走生态环境美化家园的路子; 三是 突出村庄建设改造,走村容村貌换新颜的路子; 四是 突出历史文化传承、古村落保护、生态休闲观光,走乡村旅游兴村富民的路子; 五是 突出镇办和园区一体化建设,走工业强镇强村富民的路子; 六是 突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三、全面统筹抓好 农业农 村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中心镇中心村规划建设。 我们统筹城乡,除了加快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建设以外,突出抓“中心镇、中心村”这也是城乡统筹的重要节点。中心镇、中心村处在“四个层级”的关键节点上,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要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区域功能定位,进一步细化深化优化整体规划,科学谋划和构建中心镇、中心村发展格局,以完善的规划引领各项建设;要坚持产城融合,把产业和城镇融为一体,统筹考虑、协调发展,如昆仑、金山、凤凰、马桥、东里这几个镇都具备这样的条件。要坚持项目推进,把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公共服务、基层组织建设等具化为工作项目,靠项目建设实现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新突破;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区分情况、分类推进,不能搞“一刀切”。

二是农业现代化建设。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南部生态涵养和有机农业区、 中部休闲观光都市农业区、北部高产高效农业区“三大板块”, 加强有机农产品基地和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培植淄博现代农业新亮点。 大力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全面落实 粮食、棉花、蔬菜、畜牧等产业 振兴计划, 推动百万亩粮棉、百万亩林果、百万亩蔬菜和高青生态畜牧养殖等主导产业 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尽快形成加工、销售、技术推广服务龙头集群发展态势。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进步和食品安全,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平台、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技力量要主要靠镇办,农业科技人员要搞全科,到村、到户、到地,推行责任农技员制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三是农村民生保障。 农村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滞后,是城乡差距和二元结构的集中表现。要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推进农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旧村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就医条件和文化休闲环境,认真抓好新农保、新农合、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救济救助等社会保障工作。

四是农民持续增收。 农民增收要着眼于淄博实际,一方面加快城乡就业统筹,另一方面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家庭加工业,促进在乡农民兼业就业、充分就业。围绕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支持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持续性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增加财产性收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各类财产性权利。围绕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认真落实强农富农政策,确保给予农民的实惠一分不少,努力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化收入新格局。

五是深化农村改革。 省里正在研究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要求和举措。结合淄博实际认真落实省市委要求,坚持积极稳妥、系统推进各项工作。通过搞好适度规模经营权流转,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股权化、证?化经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持续向前推进。

四、切实提高“三农”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是强化组织 领导。 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口综合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市委农工办要充分发挥好牵头抓总和综合协调职能,积极衔接争取,强化督查考核,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市农口其他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主动衔接沟通,加强指导服务。

二是强化 政策落实。 坚持抓好各项农业政策落实,抓好各项农业项目的落实,以政策和项目的落实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推进城乡统筹,要探索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问题,来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坚持把上级强农惠农扶农政策与各地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意见。各区县要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落实支农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目前各类政策叠加的机遇,找准适合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资 “三农”项目, 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强化作风和能力建设。 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是一篇大文章,既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又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要加强学习,努力掌握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农业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等。 要吃透民情,做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要积极研究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规律,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 严格按照政策和法律开展工作,善于用政策凝聚人心、用法律教育引导农民。 要始终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凝神聚力抓落实。今年市委、市政府分解落实了 81 项农业农村工作项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必须瞄准一流水平抓好落实,整体工作要走在全省前列,单项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

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讲话材料篇三

同志们:

从刚才凡华局长通报的情况看,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确实存在反弹迹象,形势仍然严峻,可能在工业、扬尘、垃圾围城、涉气小企业违法生产等方面出现全方位反弹的不利局面。8月25 日以来,我市o3 浓度开始升高,造成大气污染,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没有达到省定目标任务。这说明我市还存在涉气小企业非法生产及黄标车、高排放车辆没有真正淘汰到位等问题,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总体上,我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大气污染防治出现了好的态势,8 月份pm10 、pm2 .5平均浓度尽管还高于全省平均浓度,但与平均值更加接近。4 月28 日至9 月28 日是商丘被环保部约谈后的整改期,9 月份是整改的关键期,如果我市能够通过整改,就能解除;否则,就会受到限批。

刚才,副市长李思杰同志对前一段工作进行了点评,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副市长江文玉、王仲田同志分别对分管系统内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点评与安排。希望大家认真贯彻,抓好落实,巩固成绩,确保9 月份我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为我市做好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下面,就贯彻落实陈省长讲话精神,切实做好我市下一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讲以下几点。

一、 树牢理念,坚定信心

第一,要清醒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是需要长期坚持和近期见效的一项工作。 陈润儿省长在豫北四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大气环境的治理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要着力完善治理体系,突出治理重点,健全治理机制,强化治理手段,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持续改善大气环境。陈省长的讲话站位高远、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要深刻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实质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可以说,无论是今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明年的水污染治理,还是后年的土壤污染治理,都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是一项应急措施和短期行为,既要在短期内必须见效,又要建立长效机制。要深刻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最基本的一项工作,确保做到更有质量的发展,更有效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发展中的负能量,增加更多正能量。要牢固树立“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障民生”的理念,在增加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推进民生改善等方面,都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尽量减少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要带污染的gdp ,不以污染空气和水体、消耗资源换取发展,不能因为发展而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第二,要坚决摒弃麻痹松懈思想,克服厌战情绪,久久为功。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开展两个月有余,持续时间较长,执勤的同志较多,很容易造成松懈麻痹思想,产生厌战情绪。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要深入宣传,广泛开展思想发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环境治理和保障改善民生的理念,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第三,要严防反弹,确保9 月份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从我市7 、8 两个月大气污染防治的成效看,我们以较快的速度扭转了5 月份以前空气质量不降反升、持续恶化的局面,工作成效明显。要继续坚定信心,严防反弹,确保我市9 月份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因不明原因,自9月3 日开始,豫北四市包括郑州市的空气质量一度反弹,我市周边的信阳、周口也有反弹,而我市除了o3 在8 月底出现反弹以外,空气污染基本上得到控制,这说明我们有控制反弹的条件、举措和机制,继续防止反弹、保证空气质量持续好转能够实现。

二、着力薄弱环节,强力整改

目前,我市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我们要围绕薄弱环节,着力提升管理能力,强化管理措施,优化管理办法,巩固提升治理成效。

第一,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要清醒认识到,我市部分项目施工管理还较为粗放,尤其是道路施工的粗放管理没有根本性转变。比如,8 月份,我们启动了道路提升活动,对城市主次干道的道板、道牙进行提升、维修、维护,目的是消灭道路范围内的黄土裸露,防止黄土扬尘,改善城市整治的基础条件。但是从刚才通报的情况看,有些项目施工特别粗放,尤其是市城市管理局组织的几个工地,完全是无组织的民工队在施工,没有环保意识,缺少相应的文明施工的方法措施。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在管理上下的功夫不够,教育培训的力度不到位,管理措施落实的不到位。市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要尽职尽责,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对施工企业主体的培训和管理,倒逼施工企业增强环保意识,改进施工工艺,切实达到“六个百分之百”的要求。

第二,解决“三个围城”的问题。 一要着力解决堆料围城问题。 从9 月份开始,我市要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百日会战行动,大量工程要复工,各种建筑材料需求量要增加,堆料围城问题一定会反弹。要在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搅拌站等各类搅拌站施工过程中严格实行湿法作业,绿色施工,做到无扬尘生产。支持市公路局、市政总公司等建设无扬尘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搅拌站,继续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兴建无扬尘的混凝土搅拌站和达标排放的沥青搅拌站,立即整改、逐步淘汰不达标的企业,控制价格,提升搅拌质量,改进摊铺方法,确保工程达标。二要解决垃圾围城问题。通过近段时间的治理,垃圾围城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要持续加大清扫设备投入,加强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建立完善的督查考核机制,进一步解决垃圾围城问题。中心城区要在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出榜样,示范带动县城、乡镇、农村做好垃圾处理工作。三要解决“十五小”企业围城问题。要集中开展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内的小、散、乱“十五小”企业专项整治。刚才会议上通报的整改任务要以问题案件形式派发到各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县(区),不整改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尤其是要追究企业的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不作为的责任。

第三,消灭建城区内的卫生死角和盲区。 目前,城区内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道路扬尘、黄土裸露,垃圾运输处理不到位等问题。要着力消灭这些卫生死角和盲区,并逐步向社区、庭院延伸,向立体绿化推进。甘肃兰州市曾是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在防治过程中,采取从房顶到地面的立体绿化、立体防治措施,很快扭转了被动局面。我们要学习借鉴兰州市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第四,集中开展高排放车辆专项治理。 交警支队、交通局等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继续依法推进高排放车辆专项治理。要逐步淘汰道路施工物料运输机动三轮车,持续加大货车远程分流力度,坚决淘汰中心城区高排放的公交车辆,不断巩固“控车”治理成效。

第五,着力抓好燃煤锅炉拆改等“三项治理”工作。 环保局、技术监督局要全面推进燃煤锅炉拆改工作,今后凡是达不到环保标准的,不在产业集聚区内的锅炉一律不得备案,不得核准。抓住9 月份的有利时机,集中拆解整改燃煤锅炉,确保锅炉拆解到位,整改到位,防止反弹。继续加大燃煤散源治理,要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产业集聚区内的工业燃煤散烧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达不到环保标准的必须全部关停或取缔;工商、质检部门要依法打击劣质散煤销售点,从源头控制燃煤散烧问题。集中开展砖瓦窑厂专项治理,严格落实“断水断电、拆除设施、清除原料、吊销执照”四项要求,严防死灰复燃。同时要持续抓好河湖渠道垃圾收集处理工作。

三、着眼长远长效,完善机制

第一,完善环境卫生整治机制。 前段时间,我们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购置了清扫机具和设备,在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在管理使用方面还不够规范,有的交给了办事处,有的交给了机关局委,短期内还能保持运转顺畅,但要长期运转就必须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建立以国有公司为主导的市场化环卫保洁机制,强化职能部门对环卫公司的监管考核,不断提升环卫保洁水平。

第二,压实网格化管理责任。 目前,在城市管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我市已经建立网格化管理体制。工作中之所以出现汽车维修店继续喷漆、饭店不达标运营等反弹现象,主要原因就是网格化管理的基层责任压得不够实,抓落实不到位。如果由于领导干部要求不到位、部署不到位、督导不到位,造成办事处、网格长、网格管理员出现问题而受到处理,领导干部就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管理责任。要继续完善网格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切实调动网格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和考核考评机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对出现问题的一次通报批评,二次黄牌警告,三次追究责任。

第三,建立各类责任主体的责任追究机制。 环保、住建、质监、市政等部门要依法履行好检查、监督、服务等职能,融服务于管理之中,强化对各类责任主体的教育培训,帮助企业达标排放,取得实效。对达不到排放标准,造成大气污染的责任主体,要严格依法追究责任。

四、严格执法监督,兑现奖惩

第一,严格行政执法。 陈省长强调,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行政单位的执法不能有半点含糊,对企业的处罚不能有半点含糊,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也不能有半点含糊。环保、住建、城管等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落实“放、管、服”的有关要求,加快建立“一网多单”,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和绩效考核考评机制,调整充实执法人员队伍,深入企业、工地和基层,严格执法程序,强化过程监督,切实推动责任主体全面落实环保举措。

第二,强化执纪监察。 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环保、城管等执法单位的监督检查,推动职能部门敢于、善于进行依法监管。

第三,严管重罚。 要严格依法办事,硬起手腕进行治理,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认真落实好严管重罚的措施,确保形成惩戒一例、教育一方的导向作用,倒逼各类企业完善各项治理措施。

五、提升治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商丘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过去对企业或者各类主体以及机关工作人员管理相对粗放,水平较低,难以适应现在日益繁重的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要清醒认识自身存在的基础差、底子薄、管理相对粗放等现实问题,进一步引起重视,采取措施,提升能力,逐步改变落后局面。要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重要载体,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强化业务培训,切实转变干部思想观念,尽快提升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相关业务培训,着力提升自身领导能力和治理能力。要加强对各类责任主体的教育培训,促进各类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组织能力,为持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污染防治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在发展中控制排放,控制扬尘,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实现无尘施工、无污染的绿色发展。

最后,各县(区)要发扬夏季秸秆禁烧工作好的作风和经验,高度重视,提前部署,切实做好秋季秸秆禁烧工作。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