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案设计教案篇一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
“建构式”文言文阅读(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语言规律,归类建构并强化文言认知体系;在文本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文本的整体认识;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中建构起相关的人文知识体系)
1、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3、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发表自己的感悟。
1、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2、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3、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1.加强朗读学习,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全文内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3.明确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
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文言文“五读法”:诵读——品读——演读——审读——悟读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写有物品名称的纸牌8张
一、讲述,走近陋室
给大家讲个有关刘禹锡的小故事吧: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大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文章,并请他的好朋友,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人会记住那个势利的县官,但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
(设计意图:讲述故事,营造情境,唤起学生对陋室了解的渴望,激起学生对《陋室铭》及其刘禹锡的探究欲望。)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案设计教案篇二
《陋室铭》教案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
一课时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铭文体的初步认识,作者介绍,找寻压韵。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教师范读。
4、齐读。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
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分组译文,最后一句教师承包)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师:陋室陋吗?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1)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比兴引陋室—馨
对偶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对仗夸朋友——雅实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2)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3)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学生互相背诵师生竞赛学生齐背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案设计教案篇三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课时。
(刘禹锡)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带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1.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
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
予谓菊谓: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鲜:少。(xiǎn)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板书
菊花正衬莲花
菊花隐士陶后鲜有闻
牡丹反衬莲花
牡丹富贵人宜乎众矣
莲花君子同予者何入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