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16篇(汇总)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篇一

1.认识10个字,认识1个偏旁。

2、会写“人、七、儿、无、九”5个字;

3、学会猜谜语。

预习模块

自己读读52页,找出认识和不认识的字。

读音不规范的地方很多。

1、提问: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摆摆,游泳稳又快-----鹅。

大家一起背诵咏鹅。

2、提问:千条线,万条线,落在里看不见-----雨。

1、先将黑板上的10个字认读一下,仔细观察这些字,有没有哪个字的一部分你认识呢?然后领读课文。

2、解读意思

远看山有色:远远地看,山上绿色青葱;

近听水无声:走进了,却听不到流水哗啦啦的声音;

春去花还在:春天过去了,花儿没有凋谢,还在开放;

人来鸟不惊:人走近了,鸟不会惊走。

------------------画。

3、教师领读第二遍,然后圈起要认识的字,然后找2个学生领读,然后自己阅读。

4、黑板重点字领读5遍,然后自己读一遍,写2遍拼音。

老师示范人、七、儿、无、九的写法:

与之前的区分:八:撇低捺高,撇捺不接触;

入:撇低捺高,撇捺接触;

人:撇高捺低;

学习笔画:竖弯钩和横折弯钩

学习儿、无、九

教一个字学生练习写一个字,每教完2个后,老师检查,再练习5遍。

复习模块拓展提高性练习:

找到课本53页的反义词

检测性练习:

1、找到下列字的拼音,将序号填到括号里:

10个字

2、

无字共几笔?第三笔是?

九字共几笔?第二笔是?

课后反思优点:注重孩子兴趣发展

不足:生字词不熟练

改进思路: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加强复习巩固。

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篇二

《画》是第一册中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入学才两个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正在逐步培养过程中。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一则谜语,谜底即题目——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这首诗,基本上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我决定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内容。

师: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实际上是一则谜语,我们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画。

师:(故作惊讶)你们为什么猜它是画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小组长要把小组内同学的意见向大家汇报。

生:马上四人一小组围在一起,说开了。

师:慢慢巡视,时而凑过去听听小朋友都在议论些什么。教师走到一个小组旁边,弯下腰加入了他们小组的讨论。

生a说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b说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c表示赞同b的说法。

生d说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教师认真地听完每位同学的发言后,微笑着点点头,离开了。

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教师示意停下,请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xxx认为这则谜语边上挂着一幅画,因此说是画。陈子熙说题目是画,因此就猜是画。我认为,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就老早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肯定是画着的,所以猜是画。还有黄天宇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很认真,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马上又有一位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马上反驳)她汇报的不是他们小组的意见,而是她自己一个人的意思。

生:(另一位学生马上又接着说)她说的是这首诗的意思,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师:你们两位同学真了不起,会倾听,会思考。你们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带头为他们的精彩发言热烈鼓掌,其他小朋友也鼓起了掌。

1、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如,那两位提出质疑的学生,他们是具有何等强的学习力,他们已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2、毕竟是刚入学的七、八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教育。这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里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3、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篇三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生说,学生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弯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弯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 ”(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

(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远——近 来——去 有——无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 山——水 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14.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四

1毖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被崛5个字。

3闭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放大的插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生字“色、春”和要求会认的字“近、声、惊”的音。

随生字“画、听、春”的学习,认识偏旁“”(凶字框)、“口”(口字旁)和“”(春字头)。

指导写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偏旁识记字形,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注意“画”字上面的部分与“”不能离得太远;“听”字的口字旁要写得略靠上;“春”字中“”(春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些,盖住下面的“日”。

(三)朗读、背诵指导

本课是韵文形式的谜语,诗句节奏鲜明,讲究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边读每一行诗边看图,通过读和看图,体会诗中的“山、水、花、鸟”有什么特点,从而猜出谜底。然后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读一读。要求读的每一组词意思都是相对的,学生可以在读中巩固所学生字词。

(五)扩展活动

自己作一幅山水画。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篇五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两课时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俺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假如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假如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俺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同学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一、检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 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 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 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 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 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 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 抽读卡片。

(2) 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六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认识两个偏旁“辶”“忄”。了解文中出现的反义词(远-近,有-无,来-去)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1、课件准备“资料城”模块,学生朗读。

2、学生阅读。

3、学生汇报。

1、资源准备:课件中的说话训练材料

2、学生思考交流。

3、学生表达,教师评价。(鼓励为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篇七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4.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老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5、画杨桃

父亲: 是……就……

老师: 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我: 一生受用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这篇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点,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说来,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不过在第一课时设计的有些简单,学生书读的不透。

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八

《画鸡》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通过对一只大白公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公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这首古诗以“画鸡”为题,从绘画的角度写“公鸡”,通过描绘的过程,赞美公鸡的美丽和贡献,培养儿童喜爱大公鸡、学习大公鸡的思想感情。全诗共四行两句,分两层。第一层(1~2行),具体描绘公鸡威武神气的样子。第二层(3~4行),点明公鸡言行作用。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抓住古诗的特点,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一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表;二是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汉语拼音l,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够感兴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用口头或图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1、认识5个要求认识的字,会写3个字。

2、学生能理解诗意,能背诵全诗。

3、体会学习拼音识字的乐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其中,学生能初步运用拼音试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创造新的自我。我们应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首先,我以看图说话的方式导人,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谈自己对公鸡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画鸡。这时我用拼拼音的方法,让学生试读生字,拼读生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拼音的注意。接着,通过引导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以拼音为凭借认识相应的生字词,并顺利过渡到试读古诗。

1、指导试读古诗,学习生字:

1)让学生试读古诗,初步运用拼音来学习生字;同桌间互读古诗,相互帮助学习生字。

2)用手指着书,跟着录音读古诗。从而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位置,纠正字音。

3)检查,指名读,引导学生评价。

4)小老师带读,利用学生之间识字量的差异,让识字量大的学生当小老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同桌合作,相互读。因为,这是初入学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6)师生接读,这是帮助学生记忆熟悉语言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儿歌的整体输入。

7)全班齐读

8)分组比赛读

2、教学生字词:

1)缩小语境,提出词语。

2)再从词中抽出生字。

3)灵活运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抢答”等多种游戏活动,使单个生字反复多次,不断与学生见面,激发学生兴趣,动静结合,最终达到准确快速认读的程度。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4)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生字进行多种方法构建、学习。

例如:a、猜字谜。平:一字五笔,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个字,有十撇。

b、编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壮,在跑道上奔跑。

c、数笔画。万:一笔横,二笔撇,三笔横折钩,一共有三笔。

d、看实物。门:观察教室的门框,学习“门”字。

e、找朋友。户:“尸”字上面加一点,就是“户”字。

f、出示生字,多种方法识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领读)

g、给生字戴帽子:拼音作帽子,找准生字给戴上。

总之,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大面积,分层次的听读、识字活动,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整体记忆,发展儿童了的语言;同时,利用拼拼音的方法和无意识的识字作用,达到识字的目的。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

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 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开

3、出示表格练习(口答)

4、突破难点,学习最后两行。通过认识祖国的地图,教读祖国的名字和欣赏祖国的风景图片等方式,学生情感得到了熏陶,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1、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1)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3)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4)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因为学生预习时,大多已经将古诗背诵会了,所以该环节只需要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即可。

1、按古诗原文填空。

不敢轻言细语,一叫开。

大公鸡

样子颜色打鸣

2、画一只大公鸡,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在画的左上角题上《画鸡》这首诗,左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

选择一种动物,介绍它的样子,从而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继续保持,并促进了学生间,学生和家长间的交流、沟通。

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篇九

一、通过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帮助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和语感、乐感的培养。

二、感受2/4拍子的强弱规律,认识2/4拍子的节奏规律。

最后一句乐句的:“rit符号,听出和唱出渐慢和渐弱的效果。

教学难点:

唱好一字多音的地方,也可随机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来发现新的难点并解决。

一、课前热身活动:全班一起背古诗两三首。(同学们,你们刚才朗诵得真好听,那时你们读出来的,可是你们听过唱出来的古诗吗?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下面的音乐,唱出来的古诗。、刚才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二、欣赏伴奏音乐,学生听后说出感受。(同学们可以跟着音乐做适合的动作、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是的,非常优美,宁静、抒情、动听,其实这是我国的一首古曲《春江花夜月》的旋律,它也,配上歌词就更好听了。、)

三、欣赏范唱音乐,说说出自哪一首诗。(相信同学们已经听出是哪一首诗了。原来古诗除了能读出来,还可以唱出来。)

四、学生谈听到歌词后的感受。(请同学们再听一次音乐,不要打开书,也不要唱,听听唱歌词时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看谁的小耳朵最尖、最灵敏)(同学们,你们有注意到最后一句吗?让我们来重听一次最后那一句音乐、这种唱法叫渐慢渐弱,用拉丁字母“rit”表示,以后我们唱歌遇到这个标记就要怎么唱啊?、)

五、认识2/4拍子,感受其强弱规律。(接下来我们再听音乐,请同学们找出这首歌的强弱规律,并拍出来、)(同学们的耳朵和小手真棒,都能听出来,也能拍出来了,表扬你们自己。)

六、学唱歌词,解决难点“一字多音“的唱法。(现在我们来学唱这手歌,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学唱。)(你们觉得哪里最难唱,告诉老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

七、运用:将学过的古诗套进本曲旋律来唱。(我们已经会有感情地唱《画》了,大家注意一下,古诗“画”每一句是几个字,那我们可部可以也选一些五个字的古诗套进去唱呢?同学们自己试一下。、)(有哪位同学准备好了吗?请你来、好听吗?老师也来唱、)

八、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我们学习了用朗读和唱的方法来表现音乐,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可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和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你们见过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吗?让老师来模仿、)

九、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请请到的同学自己到台上选乐器,选要快,还要互让,不能抢、)(另外叫两位同学来学古人朗读、)

十、整合:(全班朗读一次,音乐响起,没表演的同学唱,其他的表演和演奏,让老师们听听是唱的同学唱得好还是演奏的好还是乐器伴奏好。)

十一、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什么?

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十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两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十一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两课时

(出示挂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2、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1、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

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

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 一年级语文《画》原创教案设计

(游戏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练,提高了教学效率。)

1、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1、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3、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教会学生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十二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整幅画面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读读这首诗,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充满勃勃生机和浓浓春意的画面。

教学的重点是练习朗读,认字。教学的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一)课前准备

1、带领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准备一幅山水画。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利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字音是否读准,注意容易读错的字音,如“色”的声母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如果有的学生读错,就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帮助正音。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可能已认识了一些汉字,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如“元”加上“辶”是“远”,“斤”加上“辶”是“近”,“不”加上“辶”是“还”。“”“”是新学的偏旁,学生认识它以后,让他们自己认记“春”“惊”的字形。此外,要指导学生比较区别“人、八、入”和“无、天”的音形义。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笔画都比较简单,可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把字写匀称。“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三)词句

要让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熟诗句,然后引导学生弄懂每行诗在字面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再结合看图和启发学生回忆郊游时看到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诗中说“山有色”,那么山会是什么颜色?流水会发出哗哗的声音,为什么诗中却说走近流水仍听不到声音?使学生弄清诗句说的是画中的山和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理解第三、四行诗句与画上内容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是画。

诗中有几对反义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来说的。可以举例说明,如“小明的家离学校远,小英的家离学校近”,让学生知道远和近所表示的距离不一样。

(四)朗读、背诵

1、学生理解诗意后要反复朗读。朗读时要注意掌握好停顿和重音。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可以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还可以教师引读,如“远看——,近听——,春去——,人来——”。

2、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根据板书“山、水、花、鸟”,回忆诗句的顺序和内容,自己先小声试背,再齐背,最后指名背。

(五)实践活动

1、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音乐伴奏下跳舞,做找朋友的游戏。

2、布置学生回家找谜语,课后开展谜语竞猜活动。在规定的时间里谁说得多,猜得对,并说清楚是怎么猜出来的为优胜。先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胜者,然后在全班比赛,评出优胜小组。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一)指导看图

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二)理解诗句

让学生借助拼音读熟诗句,然后启发他们说说每行诗的意思。最后完整地读一读,说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三)创设情境

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四)指导朗读、背诵

(五)复习巩固字词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2、做反义词找朋友的游戏。

(六)指导写字

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十三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十四

1.认识8个汉字,能找出字与画的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认识图标小话筒。

4.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

学认8个汉字,知道字与画的关系。

图卡、字卡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负责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饭。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拿起树枝照着远处山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山(贴图),旁边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来,看到地上的图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她也向哥哥学在地上画图,她照着小河的样子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贴图),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用山、水图来表示字,慢慢地变成现在的字。汉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小组合作。

过渡: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发明了汉字,多么不简单!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请大家看图猜字。

1.出示图卡:

2.学生猜字。

3.猜中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1.出示图卡:

2.启发:太阳用一个字表示是什么?小幼芽从什么地方钻出来?

3.读字。

4.学生讨论对比图与字的想象之处。

8人举图片,8人拿字卡,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1.出示小话筒,讲要求,教儿歌。

小话筒,嘴边放,比比谁的声音最洪亮。

2.练习口头组词。

发一字开花卡,学生练习组词。

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哪些词语中有这些字,发现一个记住一个,增加一个花瓣,比比谁的花瓣多。

山 水

月 火 田 石

日 土

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十五

《看画识字真有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第二课。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儿歌,第二部分是会认字和会写字的书写内容。儿歌分别写了红日、月牙、河水、火苗、鸟儿、小虫、马儿。此外,文中还印有一些图和有关象形字。教材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能借助图与字的关系帮助识字。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是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规律,本课主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看画识字,在情境中识字。课堂教学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认识8个会认字和4个生字,并能组词。

3.引导学生学会书写"上、月、日、马",并掌握出现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能正确书写4个会认字并掌握它们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图画(各种动物、象形字演变过程的彩图等);识字、音节卡片。

一、图画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太阳、月亮、马、鱼画面,让学生说说:图上出现的是什么?

2.出示象形字:日、月、马、鱼让学生猜一猜,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师讲解:这是古代人用于记录事物的符号,是一种象形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文字很多都是象形字。

3.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看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音节。

2.用"○"和"△"。分别找出这课中的会认字和生字,再反复拼读。

3.同桌之间互相读读:互相纠正读音。

4.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5.让学生遮住拼音,自己自由读课文:看看是否能读准字音。

6.出示课文(去掉拼音部分),老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1)让学生读句子。

(2)读错字音时要及时出示拼音让学生再读。

7.小结表扬。

三、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和会认字

贴出1个会认字和2个生字。

1.师:大家还记得学习生字的四个步骤吗?生:①读准音;②记住形;③组词解意;④认真书写。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生字的四个步骤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和会认字(会认字不要求学生会写)

3.集体学习。师:火、日、月这三个汉字的读音有什么地方想要提醒大家吗?生:①日是整体认读音节,请跟我读……②日是翘舌音,请跟我读……

……

师:同学们真棒,能读准字音。那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汉字呢?

生a:我有个好办法,可以记住日字,把口字加一横就是日;

生b:我有个好办法,可以记住月字,目字的最后一横去掉就是月……

生c:老师,我有个意见,月字的第一笔是撇,而目字的第一笔是竖……

……

师:同学们不仅能想出办法记住这些汉字,而且认真观察。下面,我们来给这些汉字找找朋友。

生给会认字和生字组词。

师:同学们对这些汉字朋友不仅能读准音、记住形,还能给它们找到许多朋友。下面,老师也想表现表现。师范写,生唱笔画,一起说说每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最后,学生描描写写生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巡视学生的写字情况,包括笔画是否写对、笔顺是否正确、写字姿态是否规范等)。

(3)师生互评共赏。(写得好的给予表扬、奖励,不足之处及时指出、纠正)

四、做游戏,巩固学会的字。

1.找朋友

放音乐《找朋友》,学生在音乐声中,手拿生字卡找找自己的音节朋友。

2.猜字游戏。

生:日字加一横是个什么字……

3.总结。

通过活动和游戏,巩固识字,生动有趣,学生乐学乐记。

一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十六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12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词语卡片,与课文相关的四季美景影像资料。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看谁最会猜,请听好:“云儿见它忙让路,花儿见它点点头,小树见它招招手,小草见它弯弯腰。”它是什么?(风)风娃娃可真了不起了,它是一位画家,能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今天,他办了一个画展,邀请我们去参观欣赏呢,你们想去看看吗?(想)那让我们一起走进风娃娃的画展中欣赏欣赏吧!(课件出示:一年四季的美景图)

2、你在风娃娃的画展中欣赏到了什么?

3、一个小朋友在欣赏了风娃娃的画展后,被风娃娃的画迷住了,情不自禁用优美的语言把风娃娃的画描绘了出来。孩子们想不想读一下?(想)告诉你们,其实这篇文章就收在我们的语文书中。(板书课题:3、风是一位画家)学生齐读课题。

4、读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风画了哪些画?为什么说风是一位画家?)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你们想知道的内容好多都在课文里写着呢!在读课文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2、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我们来做游戏:丰收的季节。

3、生字宝宝带上他的好朋友,咱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出示词语卡片全班齐读。)

4、认熟了生字宝宝,你能读通顺课文吗?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掉字。(学生自由读课文。)

5、比一比哪组同学课文读得最熟。(分组赛读,一组读一段。)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以读带讲,学习第四段。

(1)风娃娃,最爱画画,一年四季画个不停,画出的画可美啦,这次它托老师为大家送来了一幅名为《美丽四季》的画卷。不过这次风娃娃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在看完画卷后回答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只有细心观察的孩子才能找到答案。风娃娃的画卷中都画了哪些景物,是哪个季节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风娃娃的作品《美丽四季》。

教师配图解说。(和暖的东风伴着润如酥的小雨,为我们送来了“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的春天;火热的南风伴着无穷碧的接天莲叶,为我们送来了“过雨荷花满院香,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夏天;温柔的西风伴着红于二月花的枫叶,为我们送来了“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秋天;凛冽的北风伴着扑鼻香的梅花,为我们送来了“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的冬天。)

(2)看完了《美丽四季》这幅画卷,谁能回答刚才的问题?风娃娃的画卷中都画了哪些景物,是哪个季节的?教师相机板书:春、夏、秋、冬。

(3)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课文哪段在写秋天?听老师读第四段,看看课文写了秋天的哪些事物?用“---”勾出来。(师配乐范读。)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媒体,点击相应画面:苹果(红了),葡萄(紫了),柿子(黄了),遍地的稻穗(金灿灿的)。或出示相应的丰收画面。

(5)小朋友看到这丰收的景象,你想说点什么?

(6)是呀,风画家画出了果实累累的秋天。请同桌的互相读读这句话,如果读出了秋天的美,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他。

(7)果实累累的秋天真美,怎样才能把秋天的美读出来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读的时候展开想象,眼前仿佛看到了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金灿灿的稻穗,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读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全班齐读)

(8)秋风不仅画出了美丽的风景,“秋风还画出人们幸福的脸庞,那上面绽放着最美的笑容”。人们脸上为什么绽放着最美的笑容?

(9)引读秋天一段:看着丰收的苹果、葡萄、遍地金灿灿的稻穗,我们不禁感叹:读秋天一段。

2、小组合作学习春、夏、冬三个段。

先分组学习。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合作学习喜欢的季节,小组先商量商量,喜欢哪个季节就先学哪个季节。再抽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引导的顺序)。

(1)“春天”部分。

①喜欢春天的小朋友一起读读这一部分。

②小朋友一边读一边都想到了些什么?东风都画出了春天的那些景物?

③春天多美呀!老师用摄像机将春天留下来了,让我们一起边欣赏春天的美景边听喜欢春天的同学为我们朗读课文(出示课件,配乐朗读)。

(2)“夏天”部分。

①指名读课文,孩子思考:南风画了夏天的哪些景物?

②交流,勾画“西瓜、星星、青蛙、荷花”。(简单指导:写四季美景时应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

③你觉得这段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④出示课件,指导朗读:请同桌的互相读读这一段,如果读出了夏天的美,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他。

⑤得到同学夸奖的同学请自豪地举起手,哪位勇敢的小朋友来读给全班同学听?

⑥(听着同学们优美的朗读,老师都沉醉在夏天的美景中了,在听的过程中,有谁发现了那些与众不同的词?)出示“西瓜、滚圆的西瓜、滚圆滚圆的西瓜”。读一读“滚圆的西瓜”、“滚圆滚圆的西瓜”,“晶亮的星星”、“晶亮晶亮的星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在反复地读中比较、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谁能说一说类似的词语。然后再出示abab式的词语,如:雪白雪白的梨花、粉红粉红的桃花……进一步体会此类词语的表达效果。

⑦教师有感情地引读本段。让我们再次走进盛夏时节,齐读夏天这一部分。

(3)“冬天”部分。

①老师采访喜欢冬天的孩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冬天。

②是呀,冬天景色很美,也很有趣,你们看(出示媒体):多可爱的雪花呀,它给寂静的冬天带来了生机……请喜欢冬天的小朋友走进小雪花,走进冬天,一起来读读课文冬天部分的课文。

③美读这一段。

3、读课文最后一段。

(1)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都很美。这是谁的功劳?(风)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2)此时此刻,你想对风画家说点什么?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孩子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发现一年四季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呢?(美丽)。那就让我们用眼睛去观察四季的美,用小嘴去朗诵四季的美,用小手去画出四季的美,用心去感悟四季的美,老师相信,你们也会越来越美!

五、布置作业。

课下大家可以动笔写一写,画一画你心中的四季!

六、板书。

风是一位画家春夏秋冬美丽的四季

通过对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我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教学生字时“你说我猜”的游戏形式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学过程看,几个环节彼此衔接,识字和朗读的环节重点突出,引领作用明显,师生互动自然有效。在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对学生说话的规范、态度、习惯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

在本课教学中不足之处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对诸如“白霜、冰山”一些自然景物还不甚了解,应对此加以说明,通过媒体的直观效果,将这些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画面,这样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对词语加深了理解。

合作学习是主体性教学的一种形式,它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时间与空间,放手让他们先在小组中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自己识字的好方法,然后再以“你说我猜”的游戏形式组织全班交流。“猜”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它强化了识字环境,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也使他们相互增强了学生字的自信,识字过程成为学生间愉快的学习分享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