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2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一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社会《祖国在我心》,热爱祖国教育一直以来是一个传统而又经典的教学内容,《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从情感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与各项活动之中。"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我教学的重点。研究表明,3~6岁的孩子正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我园现在使用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台湾信宜基金出版社合作开发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由于教材来源于台湾,在小、中、大班的教材中都没有关于"热爱祖国"方面的主题内容。但这个关于民族灵魂的教育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的,金秋十月,人们将迎来最为盛大、喜庆的节日--祖国母亲六十周岁生日。"十月一日是谁的生日?""中国到底有多大?""我们中国有什么?"……这些都是孩子们想了解的。于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即将到来的国庆节,以及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班内开展"我爱祖国"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中国娃,知道中国娃的特征;了解我们祖国的全称;认识祖国的国旗、国歌、国徽;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是怎样的?等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弘扬祖国的正气,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基于此,我精心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就本活动我确定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道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

2、认识国歌、国旗和国徽,知道它们是祖国的标志,知道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的生日。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位于:知道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能在地图上找到中国;认识国歌、国旗和国徽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知道它们是祖国的标志,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为了有效突破重难点,我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讲述巩固幼儿对祖国的认识,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幼儿能够理解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较为抽象的"祖国"这一概念。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景游戏之中,我将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序。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参加过幼儿园的升旗仪式、看过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电视等。

2、教具准备:《祖国在我心》课件一套。

3、心理和环境准备:

培养爱祖国的情感,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不可忽视,注重创设教育环境,是对幼儿进行爱祖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在活动室的四周张贴中国地图;贴上国旗、国徽和各种抗日英雄故事的图片以及天安门、长城等有代表性标志的图片;做到让每一堵墙壁都说话,以"动情"到"晓理"过渡,使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下逐步产生爱祖国的情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活动中我较多地采用直观教学法,结合本园信息技术的发展平和具有网络探索室后幼儿会操作电脑的有利因素,综合考虑学科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及认知结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并有效落实于实践中。为幼儿理解抽象的内容展示一种情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有效辅助教学过程,将重点、难点内容巧妙突破,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还结合运用交流讨论法、审美熏陶法、游戏法、多种教法加以整合、层层深入。

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积极创设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运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经验,培养能力。在活动中,我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趣的气氛和愉快的体验中参与活动,努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指导幼儿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幼儿都受益,让每个幼儿都发展。从而促进学习方法的落实,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感官参与法,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看一看、听一听、找一找、想一想、认一认,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认知的过程和结果,了解有关祖国的基本知识,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此外,活动中我还采用了体验法,让幼儿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向国旗行注目礼,由于幼儿亲身体验了升旗敬礼的情节,有直接的经验,当以后再听到国歌、再看到国旗国徽时会有一种神圣的特殊的爱国情感。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认知-情感-行为"三大块,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科技,是"以人为本"的,人,终究是科技的灵魂!我这次说课时演示的课件,不是图教学使用时的方便,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做的话,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幼儿的思路引到电脑既定的流程上来,这样太程序化,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我选择的是多个按钮式组合课件,幼儿想到什么可以随时点击使用的单个独立小课件,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在教学时会更加游刃有余。同时根据幼儿认知、情感发展规律,通过创设教育环境,灵活运用体验感受、信息交流、自主活动、积极表现等多种教育方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一)开始部分:听听、寻寻,激发幼儿的兴趣。本环节预设用时5分钟。

1、听一听,知道祖国的全称。(播放课件《大中国》)爱因斯坦说:"兴趣是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请幼儿边倾听热烈激昂的歌曲《大中国》边欣赏与歌曲内容匹配的画面,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初步了解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它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国家。

2、寻一寻,我们的祖国在哪里?(播放课件《祖国在哪里》)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在动手过程中不仅易于引发兴趣,拓展思维,也有利于每一位幼儿自主、独立、创造性的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由于我园具有网络探索室,大班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技能,于是我让幼儿观察电子地图的各个版面,并请幼儿逐一点击画面倾听电脑中提示的国家名称,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动手操作帮助幼儿形成表象、建立概念。幼儿在点击画面、倾听声音、寻找自己国家的游戏中了解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二)基本部分:国歌声声、国旗飘飘、国徽闪闪。本环节预设用时20分钟。

1、想一想,中国地图像什么?(播放课件《祖国像什么》)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中国地图,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自由交流和表达,说说我国的地图像什么?待幼儿自由交流后演示课件,让幼儿明白中国的地图像只大公鸡。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思维的特殊形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找一找,首都北京在哪里?(播放课件《祖国首都》)有关祖国的基本知识比较抽象,光靠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更是不可能掌握的。只有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电、光、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有利于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幼儿充分领略视听效果,积极主动地学习。于是我出示中国地图,请幼儿点击地图中的圆点,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所在地,并逐一认识北京首都的着名建筑物--天安门、长城、天坛以及聆听讲解员的讲解。

3、辨一辨,雄壮的国歌。(播放课件《国歌声声》)在这个环节中,播放三种不同类型的乐曲,请幼儿辨别哪一首是我国的国歌,音乐鉴赏它不仅让我们在民族文化和不同的精神氛围下感受来自各方的熏陶,还让人对各个地域的人文、物质、感情、活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能通过音乐这面镜子照射出更广阔的大千世界。幼儿通过辨别,知道这首乐曲叫《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高唱的战歌,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人们无论何时何地听到这首歌,都会热血沸腾,充满希望,心中升起对祖国的崇高敬畏与仰望。

4、认一认,鲜艳的国旗。(播放课件《国旗飘飘》)

(1)出示众多的国旗,请幼儿自由谈谈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并指认出我国的国旗。并讲解国旗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热烈,象征革命,祖国大地似红霞一片。多媒体教学便于给幼儿提供知识素材,使每个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2)动手操作可以让幼儿经历、感受、体验全部过程。于是组织幼儿开展电脑操作游戏--制作国旗。运用电脑给国旗填上合适的颜色--红色,添上一个大五星和四个小五星。

(3)启发幼儿谈谈在哪些地方见过国旗,在什么场合看到过升旗活动。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设计这样的即时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4)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因此,我播放国歌,学习向国旗行注目礼,培养幼儿尊敬国旗、国歌的情感。

5、看一看,庄严的国徽。(播放课件《国徽闪闪》)演示课件,老师介绍国徽的组成部分以及象征意义。知道国徽、国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尊重国旗、国徽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通过音乐鉴赏、动手操作、口语交际、亲身体验等多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三)结束部分:共庆国庆节,将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本环节预设用时5分钟。

1、想一想,庆祝国庆节。

讨论:你们知道哪一天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呢?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呢?大家为什么这样热情地开展庆祝活动?我们怎样庆贺我们国家的生日呢?

自主讨论交流,让每个幼儿充分地阐述自己的见解、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在自己表达和倾听别人的阐述中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2、庆一庆,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愿。

在《大中国》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结伴载歌载舞,表达自己内心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愿。这样,首尾呼应将本次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结束本次活动。

(四)活动延伸:

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应该留给幼儿更多活动的余地。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就是依据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为根本出发点,优化幼儿的活动空间,以吸引幼儿主动投入,主动参与。为次,安排了教师和幼儿一起装扮教室,营造欢庆气氛,迎接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全园教师在升旗活动时,以身作则,表现出对国旗和升旗仪式的崇敬来感染幼儿等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到底。

(五)区域游戏:

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经,它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手段。于是我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区域游戏有机整合。在建构区提供大小不同的积木,让幼儿自己去建造天安门、长城等祖国名胜。在美术区中提供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材料,画画天安门、制作五星红旗等。

(六)家长工作:

陈鹤琴认为,儿童好模仿,易受成人的暗示,而且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开展家园合作的内容有: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有时间带幼儿出去旅游,领略祖国的美好风光;家长和幼儿共同玩中国地图的拼板游戏;带领幼儿观看能理解的时事新闻,通过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等活动。

幼儿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对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把"祖国妈妈"铭刻在心里,才能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幼儿爱祖国情感的形成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只有课内与课外相通,教学与活动结合,幼儿园与社会携手,让幼儿听得见,看得懂,摸得着,做得到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持之以恒,为幼儿从小爱祖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洒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我愿在幼儿的心里及早地播下闪烁着爱祖国光辉思想的种子,让他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二

《新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有趣地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找规律》,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主动创设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实践,这样幼儿身心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1、通过活动,幼儿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列;并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活动的重点: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

活动的难点:在有规律的排列中会表现2-3种规律。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方法,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活动中,边玩边学。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活动分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动手操作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尝试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让幼儿自由探索,活动一开始以游戏引入,让幼儿寻找卡片,观察卡片上有什么,找找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各种事物的不同排列,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运用游戏法能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发现、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这是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找出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补完整,以加深巩固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个幼儿都不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在补规律的操作活动中准备教学具时,按幼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的有2-3种规律,能力弱的有一种规律,再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发展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成为主动活动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第三部分是让幼儿尝试自由排列的活动。这是活动中的难点,让幼儿尝试在有规律的排列中表现出2-3种规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三

托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喜欢游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游戏中认识自我,适应环境,了解未知,形成经验。我班幼儿在经过一学期的幼儿园生活中,他们的动作有了较大的进展。他们基本掌握了走跑、跳,爬等动作技能,并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中已经发展起了运动能力,学习更为复杂的动作技能。为幼儿认识世界开拓广阔的天地,但是他们的动作仍然不够协调和平稳,大肌肉群比控制手指小肌肉发育更早些。托班孩子的游戏必须有非常强的情景性,因此此时的孩子对游戏自主活动能力很弱,以来于承认印发的假想情景中,这就需要老师创设一定的情景。我选择的《小鸡当心》这次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情景贯穿其中进行游戏,幼儿在扮演自己喜欢的小鸡的同时,练习越过障碍,发展跨越动作和反应能力,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制定:练习越过障碍,发展跨越动作和反应能力。皮亚杰指出:在前运算时期(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小动物是幼儿最亲密的朋友,幼儿对小动物的叫声极感兴趣,并好模仿动物的动作,因此对本次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成了游戏的基础。本次活动涉及到“小鸡越过障碍,也就是跨过栏杆进菜园,因此发展幼儿的跨越动作是本次活动的新授动作,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将在活动中以鼓励,个别示范,提醒强调,儿歌等各种方法来突破此难点。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不错的幼儿活动的积极性,结合本次活动的情景贯穿,我适当地使用了一些能活动的教具,本次活动我作了以下准备:

1、椅子和皮筋搭成的菜园。

2、狐狸头饰一个。小鸡头饰若干。

3、各种菜(青菜、萝卜等,画好塑封,为人数的3—4倍。)

本次活动我共分为三部分来进行:

1、小鸡真快乐。幼儿扮演小鸡,在ji妈妈的带领下,边念儿歌边模仿动作。小鸡小鸡叽叽叽,会找虫子会吃米,跑到东、跑到西,开开心心做游戏。《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一开始,我就以ji妈妈的身份,融入到孩子当中,参与到其中,让每个幼儿扮演小鸡,模仿小鸡的动作,使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为下一个环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小鸡种菜。

(1)妈妈带小鸡到菜园:“栏杆有点高,你们能跨过去吗?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跨进去试一试,再跨出来。a请个别幼儿示范,ji妈妈用儿歌提醒小鸡:“小脚小脚抬得高,小栏杆呀别碰到”b集体练习。本环节是重点点所在,通过老师的不断提醒及示范,再加上练习来突破。

(2)菜园里现在空空的,什么也偶,我们来种菜吃,种什么菜呢?到每边四个筐里挑自己喜欢的菜,跨进栏杆,种到菜园里,提醒幼儿进出栏杆时别碰到。

3、小鸡和狐狸。ji妈妈:不好了,狐狸来了,我们快到菜园里躲起来。狐狸在栏杆外转一圈:栏杆这么高,小鸡一定不会躲在菜园里。看了又看,然后离开。受感知经验的制约,托班幼儿对游戏的自主选择能力比较差,经常需要承认通过表情、语言动作等,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其对教师预成不错的的或随机生成的游戏活动感兴趣。这里也是活动的高潮,我为孩子创设有准备的环境,通过适宜的玩具、宽松的氛围有计划地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运用夸张的语言、表情、动作,诱导幼儿进入游戏情景中。主要运用了引导法和吸引法。小鸡继续种菜,游戏2—3次。

4、天黑了,小鸡回家。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四

教学伊始,我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操《大公鸡》并问幼儿:今天大公鸡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欢迎吗?(出示公鸡图片)小朋友大家好!你们看我美丽吗?哪美丽?你能用语言夸夸我吗?从而引导幼儿从“冠子”“羽毛”“脚”等方面来形容公鸡的美丽。

有的幼儿说“冠子红红的,大大的”有的说“身上的羽毛五颜六色的”有的说“脚是黄颜色的”等孩子描述完大公鸡,我有模仿公鸡说:“我还为自己编了首儿歌,你们想听吗?”孩子们高息的说:“想听。”“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金黄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让幼儿对故事中的公鸡有一个整体印象,为下文的猜测故事打下基础。

待幼儿对故事中的公鸡有了感性认知后,我开始讲述故事的开头,当讲到公鸡得意洋洋地唱完歌,问孩子:“请你猜想一下这只公鸡要干什么去?”由于幼儿听了两遍儿歌很容易回答出“比美去”“比漂亮去”。接着出示“树林”让幼儿自由观察思考:公鸡来到了哪?看见了谁在干什么?它会说什么?“啄木鸟”会和它比美吗?让幼儿真正进入到故事情境中来,猜测它们会说些什么。

因为幼儿知道公鸡要和别人比美所以很容易猜出:“啄木鸟,咱们比比谁美?”“啄木鸟正忙着给大树捉虫子,会和它比美吗?”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他们一直认为不会,从而猜出啄木鸟的话。在此引导幼儿用得意洋洋的语气说公鸡的话,用冷冷的语气说啄木鸟的话,师幼共同分角色进行对话。放手让幼儿根据第一幅图讲述“果园”和“稻田”中比美的图片,幼儿能按原有经验进行讲述。

最后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它们不和公鸡比美?有的幼儿说“它们不愿意和公鸡比美”,有的说“它们正忙着呢”在回家的路上公鸡遇到了谁?老马会给它满意的答案吗?听了老马的话公鸡会怎么做?幼儿很轻松的猜出了故事的结尾,整篇故事都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幼儿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内容后,让幼儿观看碟片,在头脑中进一步建立表象,为下节课的复述故事和表演故事做好准备。同时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对于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看完故事后引导幼儿明白:美不美比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进而建立从小爱劳动的美德。本来在教学中还设计了谈话“你能为别人做什么事?”让幼儿懂得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进而师幼共同演唱《劳动最光荣》可由于时间关系没完成预设任务,有一点遗憾。

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只有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思考,才能不断地进步。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五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难点是: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图。(可通过照图片、图标、网上等办法收集各种图标)。

2、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要求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笔等制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禁止通行、禁止进入、禁止鸣喇叭、禁止停车、、警告标志:注意危险、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电视台得标志等

3、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来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这环节是难点。

在游戏中幼儿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六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故事欣赏活动《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

(一)说设计意图: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视,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故事极具创意,从问题—冲突—解决都充满童趣的处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于个体差异而受到别人的嘲笑,于是它想尽种种办法让耳朵竖起来,其实是带出小伙伴们与小兔子之间的关系。小伙伴们不仅没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两次地嘲笑小兔子,于是制造出了更多的问题。

最后小兔子通过医生的点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并用很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结果反而受到了别的小伙伴的欢迎。这个故事和生活比较贴近,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这个故事同样也适合我们广大的家长和老师,读后发人深省。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认识的对待它。

2、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结合相关动词短句讲述故事情节。

3、教育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它。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结合图片运用相关动词讲述故事情节。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耷拉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教学图片一套,故事课件一套。角色头饰若干。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伙伴们取笑你有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你会怎样?你会用什么方法让耷拉着的耳朵竖起来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和课件直接获得印象。猜测讨论法是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出示主要角色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迁移经验,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4、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着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并且通过一个提问直接进入了课题:小朋友,你们看看这只小兔子的耳朵和我们平常看见的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讨论并说说,学习词语:耷拉。)这只小兔子有点特别,他的一只耳朵总是耷拉着,怎么也竖不起来,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发生了许多事情。你们想听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吗?

(二)、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法和提问等方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

a、布布去找伙伴们玩,伙伴们是怎么对他的?他们怎么说的?(你的样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竖起来,你应该和我们一样才对。)

b、布布的耳朵和伙伴们的不一样,所以大家都笑话他。如果你是布布,你会怎么想呢?还会怎么做?让幼儿猜猜说说让耳朵竖起来的方法。

2、讲述故事第二段,先讲小兔子用的第一个方法,提问:

a、布布想了什么办法让耳朵变直?

b、你们猜猜看,布布还想了哪些办法呢?让幼儿说说故事中的原句(倒挂在树枝上、把烧汤的锅戴在头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里插胡萝卜、把树枝和耳朵绑在一起、用鱼竿把耳朵钓住、用氢气球绑着耳朵。)它想的这些办法有没有用?

c、可是小伙伴们还是取笑他,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讲述故事第三段,提问:因为小伙伴们的取笑,布布到医院去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但是医生是怎么告诉他的?布布又是怎么想的?

4、讲述故事结束部分,提问:后来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伙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布布是笑得最开心的?最后小伙伴们喜欢布布吗?

(三)、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伙伴们取笑的心情,使幼儿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

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通过看课件的形式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涵。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小兔子有着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伙伴们应不应该取笑他?总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我们小朋友也有特别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个子很矮,但只有加强锻炼,多吃饭,不挑食,身体就会很健康,各自也会慢慢长高;我们看到一些有特别的小朋友也不应该笑话他们。

分组:角色表演。

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绘画:小兔子还可能使用的方法。等等。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七

今天的课题是《学习3的组成》,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2以内数的组成之后,进一步学习数的组成知识。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我在设计《3的组成》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1、让幼儿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学习3的组成,知道3有2种分法和掌握数分合的规律。

2、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同伴之间的协助能力。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学习3的组成知道3有2种分法。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掌握数分合的规律,知道一个数,求另一个数。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习时,就设计了"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游戏。(点出复习题)在这种刺激下,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为学习3的组成做好铺垫。

在新课学习中,通过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激发幼儿学习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3的组成。请3个幼儿为一组,手拉手边念儿歌边走动:"你拉我,我拉你,我们都是好朋友,你蹲下我站起。"儿歌念完,有的幼儿蹲下,有的幼儿站起,请一个幼儿在黑板上用分合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继续游戏,引导幼儿把每一次游戏的情况记录下来。

然后教师引导幼儿小结游戏的情况,把3的分法列出来,引导幼儿发现几组分法里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知道分合的交换规律。把3的几种分法用综合式的方式记录,引导幼儿发现两边的数字排列规律。发现数量关系,

最后,游戏"当啄木鸟医生"以苹果树生病,请小朋友扮演啄木鸟医生为果树治病为引子,请幼儿把两个分半的苹果合在一起,要求两半个苹果身上的数字合起来是3。游戏"鞋子配对"把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两个两个排在一起。游戏开始,每组一对幼儿合作找到一对鞋子,要求两个鞋子上的数字合起来是3。看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对。

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感知复习3的组成;通过提高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八

1、通过幼儿动手制作,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使幼儿充分体验探究活动的快乐。

2、启发幼儿大胆表述在操作中的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蒜、牙签、橡皮泥若干、录音机、小木桥。

重点:使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

1、试一试。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很好玩的东西,怎样做呢?老师不教,需要你们自己动脑筋才能做成。现在请小朋友拿一棵蒜,放在手指上,你能让蒜站在你的手指上吗?

2、做一做。

导语:我们来做一个大蒜小人,请你们用蒜当小人的身体,用橡皮泥、牙签,把它变成一个能站在手指上的小人,看谁的小人站得直、站得稳。

(1)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大胆制作。

(2)在制作过程中提醒幼儿:你的小人能站在手指上吗?为什么?使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找出小人不能站在手指上的原因(a:头重脚轻b:两边重量不一样c:两腿间距离太近),从而调整自己的制作方法。

(3)提示幼儿:可让小人站在小木桥上,更清楚地观察操作结果。

3、说一说。

你是怎样让小人站在你的手指上的?

(1)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大胆清楚地表述出来。

(2)老师在幼儿表述过程中,适时丰富“平衡”一词。

4、玩一玩。

导语:看老师的小人和你们的小人有什么不同(下面又插了根小棍),请你们也来试一试,让小人站在你的手指尖上跳舞。

(1)鼓励再次尝试,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

(2)找一找小人不能跳舞的原因:a。插的小棍太长b。调整小棍位置c。加重底部重量

(3)让小人随音乐跳舞,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师小结:今天你们用蒜做了一个会跳舞的小人,你们觉得好玩吗?

这个小人是你们自己动脑筋做成的,你们真能干!你们做的小人为什么能站在手指上?(让幼儿充分回答,知道物体上边轻、下边重或两边一样重,才能站得稳,保持平衡。)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用到这个道理,请你们回去找一找,然后再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九

1、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小番茄也是小朋友们早已认识并喜爱的水果。我还采用了用辅助材料,让幼儿观察物体在清水和盐水两种不同状态的奇妙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小番茄在清水和盐水的不同的奇特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还为幼儿提供了简单而可操作的材料,用小番茄做两个不同的实验,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仔细观察运用实验得真知的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番茄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番茄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小番茄在两种水里的沉浮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4、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透明塑料瓶(红色、蓝色)、番茄、盐、记录表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此活动中使用的记录卡,幼儿并未见过,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卡的使用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小番茄在两种水里的秘密。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

2、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的讨论、交流活动提供依据。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1、猜测活动

“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番茄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番茄放在水里,番茄会怎样?”

(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他们众说纷纭,表达自己的观点。)

2、记录活动

介绍表格“小问号表示什么,小手表示什么”

探索记录方法“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记录下来”

“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蓝色瓶子的旁边。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

3、操作活动

“请你们去做实验,仔细观察一下小番茄放在清水里会怎么样”

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有趣、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结果,既提高了幼儿间的交流,又提升了幼儿在实验中兴趣。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将你们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记录板上,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实验结果。”

引导幼儿用“我发现小番茄在清水里会沉到水底”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

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4、猜测活动

“现在再给你们一杯清水,还有一小杯盐,怎样让清水变成盐水呢?”

(教师示范制作盐水,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己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运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到盐溶解的过程。)

“请你们猜猜看将小番茄放在盐水将会怎么样,将你们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

5、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先将清水变成盐水。

“请你们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记录板上。”

6、交流总结活动

总结实验的结论:小番茄在清水里会沉到水底,小番茄在盐水里会浮在水面上。

7、总结,迁移

出示两瓶水:一瓶盐水,一瓶清水

猜猜看哪瓶是盐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

8、延伸活动

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盐水里却会浮起来?请你们回家后试一试,再把你发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更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着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瓶子,以废旧的瓶子作为活动器材开展户外活动,既能发展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又可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能满足幼儿对各种事物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参与中,培养起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但是只有教师灵活掌握纲要提出的总目标和幼儿的年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据大班的身体发展水平,幼儿已经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所以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的走、跑、跳的能力,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为:发展幼儿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

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去创造、尝试、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又增强幼儿的体质,并使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新、新的提高,其创造性培养就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所以为了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品质教育,所以我制定本次活动的情感目标是:

1.激发幼儿探索瓶子多种玩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协同能力。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让材料促使幼儿动起来,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连贯性,达到活动目标。在考虑到幼儿已具备的关于瓶子的生活经验和动作能力的基础上。我做了以下的材料准备:1.经过装饰的瓶子若干,兔妈妈头饰一个,小白兔、小黑兔头饰若干,录音机一台;2.幼儿已经会做瓶子操;3.用粉笔画出顶瓶走,绕瓶跑,夹瓶跳所在的区域。这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快速地融入到活动中去。

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动作训练,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幼儿体质,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带着兴趣完成所要求的体育练习,要求幼儿在游戏的竞争氛围里,灵活的、协调的掌握新的动作要求。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要点大班幼儿正处于培养自制力、坚持性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制约自己、劝阻他人的能力,但是在进行规则游戏时,大班幼儿集体荣誉感增强,追求比赛结果,难免会出现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规则意识的建立不是靠说教和硬性规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养,需要我们在活动中的坚持、提醒。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幼儿在比赛中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是幼儿的支持者、活动者、引导者。所以此次体育活动中,我克服了传统的教授形式,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自主表达,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根据各个环节的要求和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教法:

1.讲解示范法:对于体育活动来说,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既有利于幼儿较快的掌握动作要领,游戏玩法。又可以避免幼儿因使用器械不当造成的身体损伤等意外发生。但是,对于这一教法,我只是在开展游戏的环节适当的采用,因为我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自主的探索。

2.语言提示法: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某些具体动作要点、规则的不能完全领会。所以,我采用语言提示法在本次活动中简洁、明确的提示、指导幼儿进行活动。

3.情感渗透法:情感渗透对幼儿活动中实现的情感目标的重要形式。在活动中,我会及时给予幼儿激励和表扬,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探索,玩出不同的玩法,注重与同伴的交流合作,在幼儿获得鼓励的同时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帮助其达到动作协调、灵活的目标,使他们感受体育活动的过程,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练习法:幼儿对动作的练习有利于幼儿较好的掌握动作。所以在幼儿自主探索后,教师进行个别示范,再提供机会给幼儿自由分散练习也有利于后面游戏环节的开展。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十一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数学活动课《分类统计》。

本册教材选自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新编幼儿多元智能整合领域课程。《分类统计》是选自大班数学上册主题三《我们会分类》中最后一篇活动,因为分类这一主题的内容前面都接触过,尤其分类统计对于本班幼儿学起来也都比较容易。所以我按复习课来完成的本节内容,特设计了几个游戏来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按特征分类》的认识,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选用平时孩子们都能看到的物体给他们操作既培养了兴趣也熟悉了分类的方法和培养了观察能力,而且也符合当前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取《分类统计》这一教材是因为: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要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

2、在“分类统计”这个数学活动中,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分类”的特征。因为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

3、这样的活动放成复习课,更适合孩子们完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常常会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本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颜色、大小的简单分类,但是不能按事物特征进行再次分类。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游戏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按特征分类”的规律。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2、学习按事物不同特征进行分类,鼓励幼儿初步学习记录分类结果,独立完成统计表。

3、训练幼儿观察动手能力及思考归类能力。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学习按事物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习记录分类结果,会用颜色,大小形状分类,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饶这一目标进行游戏教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根据幼儿平时的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训练幼儿观察动手能力及思考归类能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雪花片,大小颜色不同的筐子(为指令分类准备的)

2、课件(为观察思考、分类统计准备的)

3、红、黄、蓝三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宝宝和三种颜色的小房子和音乐。(这是为幼儿玩游戏而准备的)

4、小磁铁各色图形(为孩子自由操作而准备的)

5、课本分类统计(为活动延伸而准备的)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指令操作、游戏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法是因为通过观察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认真的思考,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指令操作为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对已有知识的学习兴趣巩固按特征分类。

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我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学习玩中学、学中玩的方法,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碰一碰》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积极参实现重点,突出难点。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做做、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课件直接获得印象。

游戏练习法是幼儿在玩《碰一碰》的游戏中,边游戏边练习找一找来分类。充分体现了五大领域各领域的相互渗透。

根据大班幼儿已经学习过的分类知识和本班幼儿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一)观察与讨论,引起幼儿学习分类的兴趣:

通过课件,让幼儿观察各色大小不一的蝴蝶来思考,引出这么多蝴蝶飞来飞去一点都不整齐,蝴蝶妹妹也想请小朋友们来为他们整整对,就像我们平时站队一样男孩一队女孩一队。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平时的知识来完成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由于没有电,所以我直接以观察区分颜色引入课。进入指令分类)

(二)通过刚才的内容,出示课题,进行指令分类

我出示准备好的雪花片和筐子:各色大小不一(幼儿边听老师说将大的黄的放在大的黄的筐子里,小的绿的放在小的绿的筐子里,边讨论边分)。

为了进一步确定孩子们是否分对我又将筐子拿起让孩子们再重复一遍黄色大的放在黄色大的筐子里。为此给摆对的孩子们增加信心。

(三)思考多种种类的分类,

出示红黄绿磁铁图,正方形和圆。提问老师这样摆很乱,没有规则,谁愿意帮老师摆的有规则?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到讲台上面表现自己。

让举手的幼儿到黑板上来摆,并说出自己是按什么来分的?这么分好不好,还可以怎么分,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比如刚才是按颜色分的,那你还怎样分和他们分的不一样,鼓励多个幼儿上来分,以此来实现重点,按颜色,形状等来分。

它是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完成了第二个活动目标。

在提问时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游戏活动。

1、引导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边游戏边思考自己要找的是什么颜色突出重点。

教师说游戏:找个朋友碰一碰?(幼)碰哪里?x色碰x色。训练幼儿的速度和反应能力看谁最快找到朋友碰了。

2、进一步游戏。

这个游戏还可以怎么玩,比如红色衣服的和红色衣服的,扎辫子的和扎辫子的等,这就突出了难点按特征分类。

(五)活动延伸

1、分类统计,图形宝宝玩累了,我们一起送他们回家吧!这里有三座房子,我们应该怎样把图形宝宝送回家呢?引导幼儿将红宝宝贴在红房子里,黄宝宝贴在黄房子里,蓝宝宝贴在蓝房子里。数一数红房子里一共有几个宝宝回家了,将数字写在下面进行统计。

2、在讨论中完成27页《分类统计》。

从整体来讲,我觉得本次活动还是没有实现游戏的目的性:

1、我为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保护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了孩子们喜欢的积木雪花片,体现不到的用课件完成可惜没有用课件。

2、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得比较积极,很开心,因为平时不爱讲话的方杰在本节课表现的佷不错,敢于到黑板上摆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认为他们很喜欢这次活动。活动目标都能够突出。课后孩子没有完成统计表非常快,也会按颜色,大小分这一重点实现了。

3、大多数的幼儿都愿意静下心来观察,并且想像看别的小朋友做对了没有。

但是,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课件没有用,好多环节需要观察的没有进行,我随机换了两个游戏来完成本节的内容,所以原有的游戏材料太少,只能一组一组来分。以致组织不够好有些孩子都没有参与到当中,引导的不到位。

2、幼儿表达得不够积极,原因:在观察图形的时候孩子们的思维过于局限想到的知识颜色大小,不愿意动脑这和平时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关系,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不说话。到黑板上的也不敢摆。

3、幼儿把站起游戏时大多幼儿都说你看我的是什么颜色的,你的和我的不一样,所以这环节我没有引导直接游戏,导致后面的游戏孩子们不敢参与,时间拖长了但效果没有,以致后面的自己按小朋友之间有什么不同找朋友活动没有进行。在小朋友们不敢参与的时候我就应该换个游戏,要么我就应该及时总结收住来引导。

4、整个活动时间长了,以至于后来让完成统计表的时候都有些忙,只能把书本中的知识让孩子们下去完成。不过下午我去检查时孩子们都完成了,问不喜欢游戏还是不会说不敢玩。

以上是我对大班数学活动《按特征分类》的说课稿,本节课存在很多问题还请大家给我多提意见,谢谢各位老师!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十二

各位领导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的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下面我将分:说活动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

春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到处洋溢着一片春的气息,我班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开展了《春天的童话》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个多雨时节,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幼儿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因此,我就生成了音乐活动《大雨小雨》。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幼儿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幼儿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为此,我制定了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铃鼓,使其不发出声音。根据活动目标及幼儿实际,我把重点定位于: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难点: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为了使活动能更好地开展,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1、教学挂图《大雨和小雨》。

2、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每人一个铃鼓。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教法:情境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问法,结合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观察,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解决难点。示范法,解决难点,用富于情感、较夸张的示范榜样来诱导幼儿模仿。

本次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听唱法,幼儿通过听来感受乐曲的不同音色和节奏,锻炼幼儿的自学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观察发现法,是解决个别幼儿差异的好方法,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体现《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环境,激发师幼互动,利于幼儿想象。表演体验法,幼儿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想象表演,能直接而充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这些方法我将在说活动过程中详细体现出来。

本次活动,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每个环节作了精心设计,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在音乐实践里。

1.设置谈话,回忆导入。

活动一开始,我设置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由于幼儿喜欢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能激发真正的学习动机。因此,我这样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雨吗?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小雨又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歌曲,感受意境。

这是活动的重点,我引导幼儿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节奏后用动作来表现出来:小朋友说得真好,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用动作来把大雨表现出来?我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后和同伴讨论并表演出来,幼儿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知道了大雨的声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动作表示。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及节奏。

3.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我利用图片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刚才小朋友听到老师唱了《大雨和小雨》,谁来告诉老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儿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回答:哗啦――哗――啦,小雨的声音是:嘀――嘀――嗒――嗒――嘀――嘀――嗒――嗒。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挥发的话语有完整、不完整之分的,我就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当幼儿说出一句,我就以夸张的示范节奏朗读出来,让幼儿加深印象,从而模仿,等幼儿全部说出后,再完整节奏朗读。于是,我再引导幼儿: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我一边唱一边请幼儿配上动作。

4.出示铃鼓,模仿音色。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用铃鼓来演奏大雨、小雨的声音。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于是,我让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演奏大雨的声音,并提出要求:我们在唱到哗啦哗啦时,才用铃鼓把下大雨的声音演奏出来,开始两个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是不用演奏的。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探索演奏小雨的声音。(用手碰铃鼓,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小雨的声音)。接着我请幼儿用铃鼓完整演奏歌曲的节奏。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更高兴趣,我将幼儿分成大雨和小雨组。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让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以上是我对《大雨小雨》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我想一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其中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如果选用“七说”的说课模式,则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

1、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时确定的本节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须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类。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密切联系学生情况,同时尽量紧扣现实生活。

2、说教材重点和难点:教材重点是教材内容表现出来的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本质。教师在教学中应弄清一般教学和重点突出的部分,其确定的依据主要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来说明。教学难点是由教材内容本身和学生特征所决定的,因此教学难点确定的依据要从造成学生难以理解的原因来分析。学生难懂的原因从教材内容来看,一是内容较深、抽象性强,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要求偏高;二是综合性较强,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广泛;三是分散性较大,对学生的归纳能力要求偏高。从学生来看,一是年龄和心理特征;二是原有知识基础。

3、说教法:

说教法,是指说教学方法,即说怎样教的问题。

教法的选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教学内容的特点等来确定。一节课选用的教法一般以1—2种为主,1—2种为辅。教法不宜过多,否则就成了教法的展示课,同时学生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也难以适应。

说课时先概括地说教法的类别,再具体阐述选用的理由,然后在说教学程序时穿插进去具体介绍怎样运用。

4、说学法:

学法是指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说课中说的学法,严格意义上讲,实际上是指学法的指导,就学习的方法而言,它包括学习的态度、法则、程序、手段等等。教师可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实际情况,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模式的大前提下具体进行学法指导,并在说课时解释清楚进行某些学法指导的做法和原因。

5、说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具体选用了哪些教教具,采取了什么样的组织形式,通过哪些评价方式来激励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等等。对于选用的教学手段,都需要说清楚其目的性何在。

6、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应该以激励为主。教学评价有针对学生群体的评价,也有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其主要方式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等,最常见的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通常又有语言评价、行为评价、软件评价、制度评价(操行)等方式。说教学评价时,既要说明采用的何种评价方式,也要简单介绍其操作办法,并着重解释其好处。

7、说精彩教学片段:(在无教学课件的情况下)

所谓精彩教学片段,即是指说课教师就所设想的一节课,将在场的同事当成学生,即兴展示自认为设计最精彩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对精彩教学片段的展示应该以组织性或者叙述性的语言为主,不仅要演示这个片段中的教师活动,更要说清楚学生的活动,同时阐明自己认为这个片段精彩的原因是什么。

或着7、说教学程序:(在有教学课件的情况下)即教师利用教学课件或其它辅助教学用具、媒体,向同行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在叙说教学程序时,需将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目的解释清楚,并说明整体设计的好处和理由是什么。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十三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社会《祖国在我心》,热爱祖国教育一直以来是一个传统而又经典的教学内容,《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从情感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与各项活动之中。"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我教学的重点。研究表明,3~6岁的孩子正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我园现在使用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台湾信宜基金出版社合作开发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由于教材来源于台湾,在小、中、大班的教材中都没有关于"热爱祖国"方面的主题内容。但这个关于民族灵魂的教育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的,金秋十月,人们将迎来最为盛大、喜庆的节日--祖国母亲六十周岁生日。"十月一日是谁的生日?""中国到底有多大?""我们中国有什么?"……这些都是孩子们想了解的。于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即将到来的国庆节,以及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班内开展"我爱祖国"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中国娃,知道中国娃的特征;了解我们祖国的全称;认识祖国的国旗、国歌、国徽;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是怎样的?等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弘扬祖国的正气,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基于此,我精心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就本活动我确定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道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

2、认识国歌、国旗和国徽,知道它们是祖国的标志,知道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的生日。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位于:知道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能在地图上找到中国;认识国歌、国旗和国徽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知道它们是祖国的标志,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为了有效突破重难点,我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讲述巩固幼儿对祖国的认识,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幼儿能够理解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较为抽象的"祖国"这一概念。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景游戏之中,我将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序。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参加过幼儿园的升旗仪式、看过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电视等。

2、教具准备:《祖国在我心》课件一套。

3、心理和环境准备:

培养爱祖国的情感,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不可忽视,注重创设教育环境,是对幼儿进行爱祖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在活动室的四周张贴中国地图;贴上国旗、国徽和各种抗日英雄故事的图片以及天安门、长城等有代表性标志的图片;做到让每一堵墙壁都说话,以"动情"到"晓理"过渡,使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下逐步产生爱祖国的情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活动中我较多地采用直观教学法,结合本园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具有网络探索室后幼儿会操作电脑的有利因素,综合考虑学科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及认知结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并有效落实于实践中。为幼儿理解抽象的内容展示一种情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有效辅助教学过程,将重点、难点内容巧妙突破,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还结合运用交流讨论法、审美熏陶法、游戏法、多种教法加以整合、层层深入。

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积极创设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运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经验,培养能力。在活动中,我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趣的气氛和愉快的体验中参与活动,努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指导幼儿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幼儿都受益,让每个幼儿都发展。从而促进学习方法的落实,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感官参与法,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看一看、听一听、找一找、想一想、认一认,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认知的过程和结果,了解有关祖国的基本知识,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此外,活动中我还采用了体验法,让幼儿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向国旗行注目礼,由于幼儿亲身体验了升旗敬礼的情节,有直接的经验,当以后再听到国歌、再看到国旗国徽时会有一种神圣的特殊的爱国情感。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认知-情感-行为"三大块,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科技,是"以人为本"的,人,终究是科技的灵魂!我这次说课时演示的课件,不是图教学使用时的方便,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做的话,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幼儿的思路引到电脑既定的流程上来,这样太程序化,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我选择的是多个按钮式组合课件,幼儿想到什么可以随时点击使用的单个独立小课件,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在教学时会更加游刃有余。同时根据幼儿认知、情感发展规律,通过创设教育环境,灵活运用体验感受、信息交流、自主活动、积极表现等多种教育方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一)开始部分:听听、寻寻,激发幼儿的兴趣。本环节预设用时5分钟。

1、听一听,知道祖国的全称。(播放课件《大中国》)爱因斯坦说:"兴趣是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请幼儿边倾听热烈激昂的歌曲《大中国》边欣赏与歌曲内容匹配的画面,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初步了解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它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国家。

2、寻一寻,我们的祖国在哪里?(播放课件《祖国在哪里》)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在动手过程中不仅易于引发兴趣,拓展思维,也有利于每一位幼儿自主、独立、创造性的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由于我园具有网络探索室,大班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技能,于是我让幼儿观察电子地图的各个版面,并请幼儿逐一点击画面倾听电脑中提示的国家名称,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动手操作帮助幼儿形成表象、建立概念。幼儿在点击画面、倾听声音、寻找自己国家的游戏中了解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二)基本部分:国歌声声、国旗飘飘、国徽闪闪。本环节预设用时20分钟。

1、想一想,中国地图像什么?(播放课件《祖国像什么》)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中国地图,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自由交流和表达,说说我国的地图像什么?待幼儿自由交流后演示课件,让幼儿明白中国的地图像只大公鸡。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思维的特殊形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找一找,首都北京在哪里?(播放课件《祖国首都》)有关祖国的基本知识比较抽象,光靠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更是不可能掌握的。只有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电、光、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有利于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幼儿充分领略视听效果,积极主动地学习。于是我出示中国地图,请幼儿点击地图中的圆点,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所在地,并逐一认识北京首都的着名建筑物--天安门、长城、天坛以及聆听讲解员的讲解。

3、辨一辨,雄壮的国歌。(播放课件《国歌声声》)在这个环节中,播放三种不同类型的乐曲,请幼儿辨别哪一首是我国的国歌,音乐鉴赏它不仅让我们在民族文化和不同的精神氛围下感受来自各方的熏陶,还让人对各个地域的人文、物质、感情、活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能通过音乐这面镜子照射出更广阔的大千世界。幼儿通过辨别,知道这首乐曲叫《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高唱的战歌,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人们无论何时何地听到这首歌,都会热血沸腾,充满希望,心中升起对祖国的崇高敬畏与仰望。

4、认一认,鲜艳的国旗。(播放课件《国旗飘飘》)

(1)出示众多的国旗,请幼儿自由谈谈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并指认出我国的国旗。并讲解国旗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热烈,象征革命,祖国大地似红霞一片。多媒体教学便于给幼儿提供知识素材,使每个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2)动手操作可以让幼儿经历、感受、体验全部过程。于是组织幼儿开展电脑操作游戏--制作国旗。运用电脑给国旗填上合适的颜色--红色,添上一个大五星和四个小五星。

(3)启发幼儿谈谈在哪些地方见过国旗,在什么场合看到过升旗活动。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设计这样的即时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4)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因此,我播放国歌,学习向国旗行注目礼,培养幼儿尊敬国旗、国歌的情感。

5、看一看,庄严的国徽。(播放课件《国徽闪闪》)演示课件,老师介绍国徽的组成部分以及象征意义。知道国徽、国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尊重国旗、国徽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通过音乐鉴赏、动手操作、口语交际、亲身体验等多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三)结束部分:共庆国庆节,将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本环节预设用时5分钟。

1、想一想,庆祝国庆节。

讨论:你们知道哪一天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呢?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呢?大家为什么这样热情地开展庆祝活动?我们怎样庆贺我们国家的生日呢?

自主讨论交流,让每个幼儿充分地阐述自己的见解、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在自己表达和倾听别人的阐述中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2、庆一庆,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愿。

在《大中国》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结伴载歌载舞,表达自己内心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愿。这样,首尾呼应将本次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结束本次活动。

(四)活动延伸:

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应该留给幼儿更多活动的余地。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就是依据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为根本出发点,优化幼儿的活动空间,以吸引幼儿主动投入,主动参与。为次,安排了教师和幼儿一起装扮教室,营造欢庆气氛,迎接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全园教师在升旗活动时,以身作则,表现出对国旗和升旗仪式的崇敬来感染幼儿等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到底。

(五)区域游戏:

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经,它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手段。于是我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区域游戏有机整合。在建构区提供大小不同的积木,让幼儿自己去建造天安门、长城等祖国名胜。在美术区中提供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材料,画画天安门、制作五星红旗等。

(六)家长工作:

陈鹤琴认为,儿童好模仿,易受成人的暗示,而且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开展家园合作的内容有: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有时间带幼儿出去旅游,领略祖国的美好风光;家长和幼儿共同玩中国地图的拼板游戏;带领幼儿观看能理解的时事新闻,通过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等活动。

幼儿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对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把"祖国妈妈"铭刻在心里,才能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幼儿爱祖国情感的形成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只有课内与课外相通,教学与活动结合,幼儿园与社会携手,让幼儿听得见,看得懂,摸得着,做得到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持之以恒,为幼儿从小爱祖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洒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我愿在幼儿的心里及早地播下闪烁着爱祖国光辉思想的种子,让他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十四

《新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有趣地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找规律》,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主动创设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实践,这样幼儿身心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1、通过活动,幼儿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列;并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活动的重点: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

活动的难点:在有规律的排列中会表现2-3种规律。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方法,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活动中,边玩边学。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活动分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动手操作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尝试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让幼儿自由探索,活动一开始以游戏引入,让幼儿寻找卡片,观察卡片上有什么,找找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各种事物的不同排列,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运用游戏法能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发现、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这是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找出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补完整,以加深巩固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个幼儿都不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在补规律的操作活动中准备教学具时,按幼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的有2-3种规律,能力弱的有一种规律,再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发展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成为主动活动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第三部分是让幼儿尝试自由排列的活动。这是活动中的难点,让幼儿尝试在有规律的排列中表现出2-3种规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十五

托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喜欢游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游戏中认识自我,适应环境,了解未知,形成经验。我班幼儿在经过一学期的幼儿园生活中,他们的动作有了较大的进展。他们基本掌握了走跑、跳,爬等动作技能,并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中已经发展起了运动能力,学习更为复杂的动作技能。为幼儿认识世界开拓广阔的天地,但是他们的动作仍然不够协调和平稳,大肌肉群比控制手指小肌肉发育更早些。托班孩子的游戏必须有非常强的情景性,因此此时的孩子对游戏自主活动能力很弱,以来于承认印发的假想情景中,这就需要老师创设一定的情景。我选择的《小鸡当心》这次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情景贯穿其中进行游戏,幼儿在扮演自己喜欢的小鸡的同时,练习越过障碍,发展跨越动作和反应能力,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制定:练习越过障碍,发展跨越动作和反应能力。皮亚杰指出:在前运算时期(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小动物是幼儿最亲密的朋友,幼儿对小动物的叫声极感兴趣,并好模仿动物的动作,因此对本次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成了游戏的基础。本次活动涉及到“小鸡越过障碍,也就是跨过栏杆进菜园,因此发展幼儿的跨越动作是本次活动的新授动作,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将在活动中以鼓励,个别示范,提醒强调,儿歌等各种方法来突破此难点。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不错的幼儿活动的积极性,结合本次活动的情景贯穿,我适当地使用了一些能活动的教具,本次活动我作了以下准备:

1、椅子和皮筋搭成的菜园。

2、狐狸头饰一个。小鸡头饰若干。

3、各种菜(青菜、萝卜等,画好塑封,为人数的3—4倍。)

本次活动我共分为三部分来进行:

1、小鸡真快乐。幼儿扮演小鸡,在ji妈妈的带领下,边念儿歌边模仿动作。小鸡小鸡叽叽叽,会找虫子会吃米,跑到东、跑到西,开开心心做游戏。《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一开始,我就以ji妈妈的身份,融入到孩子当中,参与到其中,让每个幼儿扮演小鸡,模仿小鸡的动作,使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为下一个环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小鸡种菜。

(1)妈妈带小鸡到菜园:“栏杆有点高,你们能跨过去吗?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跨进去试一试,再跨出来。a请个别幼儿示范,ji妈妈用儿歌提醒小鸡:“小脚小脚抬得高,小栏杆呀别碰到”b集体练习。本环节是重点点所在,通过老师的不断提醒及示范,再加上练习来突破。

(2)菜园里现在空空的,什么也偶,我们来种菜吃,种什么菜呢?到每边四个筐里挑自己喜欢的菜,跨进栏杆,种到菜园里,提醒幼儿进出栏杆时别碰到。

3、小鸡和狐狸。ji妈妈:不好了,狐狸来了,我们快到菜园里躲起来。狐狸在栏杆外转一圈:栏杆这么高,小鸡一定不会躲在菜园里。看了又看,然后离开。受感知经验的制约,托班幼儿对游戏的自主选择能力比较差,经常需要承认通过表情、语言动作等,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其对教师预成不错的的或随机生成的游戏活动感兴趣。这里也是活动的高潮,我为孩子创设有准备的环境,通过适宜的玩具、宽松的氛围有计划地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运用夸张的语言、表情、动作,诱导幼儿进入游戏情景中。主要运用了引导法和吸引法。小鸡继续种菜,游戏2—3次。

4、天黑了,小鸡回家。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十六

教学伊始,我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操《大公鸡》并问幼儿:今天大公鸡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欢迎吗?(出示公鸡图片)小朋友大家好!你们看我美丽吗?哪美丽?你能用语言夸夸我吗?从而引导幼儿从“冠子”“羽毛”“脚”等方面来形容公鸡的美丽。

有的幼儿说“冠子红红的,大大的”有的说“身上的羽毛五颜六色的”有的说“脚是黄颜色的”等孩子描述完大公鸡,我有模仿公鸡说:“我还为自己编了首儿歌,你们想听吗?”孩子们高息的说:“想听。”“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金黄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让幼儿对故事中的公鸡有一个整体印象,为下文的猜测故事打下基础。

待幼儿对故事中的公鸡有了感性认知后,我开始讲述故事的开头,当讲到公鸡得意洋洋地唱完歌,问孩子:“请你猜想一下这只公鸡要干什么去?”由于幼儿听了两遍儿歌很容易回答出“比美去”“比漂亮去”。接着出示“树林”让幼儿自由观察思考:公鸡来到了哪?看见了谁在干什么?它会说什么?“啄木鸟”会和它比美吗?让幼儿真正进入到故事情境中来,猜测它们会说些什么。

因为幼儿知道公鸡要和别人比美所以很容易猜出:“啄木鸟,咱们比比谁美?”“啄木鸟正忙着给大树捉虫子,会和它比美吗?”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他们一直认为不会,从而猜出啄木鸟的话。在此引导幼儿用得意洋洋的语气说公鸡的话,用冷冷的语气说啄木鸟的话,师幼共同分角色进行对话。放手让幼儿根据第一幅图讲述“果园”和“稻田”中比美的图片,幼儿能按原有经验进行讲述。

最后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它们不和公鸡比美?有的幼儿说“它们不愿意和公鸡比美”,有的说“它们正忙着呢”在回家的路上公鸡遇到了谁?老马会给它满意的答案吗?听了老马的话公鸡会怎么做?幼儿很轻松的猜出了故事的结尾,整篇故事都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幼儿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内容后,让幼儿观看碟片,在头脑中进一步建立表象,为下节课的复述故事和表演故事做好准备。同时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对于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看完故事后引导幼儿明白:美不美比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进而建立从小爱劳动的美德。本来在教学中还设计了谈话“你能为别人做什么事?”让幼儿懂得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进而师幼共同演唱《劳动最光荣》可由于时间关系没完成预设任务,有一点遗憾。

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只有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思考,才能不断地进步。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十七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难点是: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图。(可通过照图片、图标、网上等办法收集各种图标)。

2、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要求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笔等制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禁止通行、禁止进入、禁止鸣喇叭、禁止停车、、警告标志:注意危险、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电视台得标志等

3、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来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这环节是难点。

在游戏中幼儿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十八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故事欣赏活动《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

(一)说设计意图: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视,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故事极具创意,从问题—冲突—解决都充满童趣的处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于个体差异而受到别人的嘲笑,于是它想尽种种办法让耳朵竖起来,其实是带出小伙伴们与小兔子之间的关系。小伙伴们不仅没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两次地嘲笑小兔子,于是制造出了更多的问题。

最后小兔子通过医生的点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并用很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结果反而受到了别的小伙伴的欢迎。这个故事和生活比较贴近,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这个故事同样也适合我们广大的家长和老师,读后发人深省。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认识的对待它。

2、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结合相关动词短句讲述故事情节。

3、教育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它。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结合图片运用相关动词讲述故事情节。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耷拉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教学图片一套,故事课件一套。角色头饰若干。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伙伴们取笑你有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你会怎样?你会用什么方法让耷拉着的耳朵竖起来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和课件直接获得印象。猜测讨论法是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出示主要角色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迁移经验,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4、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着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并且通过一个提问直接进入了课题:小朋友,你们看看这只小兔子的耳朵和我们平常看见的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讨论并说说,学习词语:耷拉。)这只小兔子有点特别,他的一只耳朵总是耷拉着,怎么也竖不起来,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发生了许多事情。你们想听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吗?

(二)、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法和提问等方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

a、布布去找伙伴们玩,伙伴们是怎么对他的?他们怎么说的?(你的样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竖起来,你应该和我们一样才对。)

b、布布的耳朵和伙伴们的不一样,所以大家都笑话他。如果你是布布,你会怎么想呢?还会怎么做?让幼儿猜猜说说让耳朵竖起来的方法。

2、讲述故事第二段,先讲小兔子用的第一个方法,提问:

a、布布想了什么办法让耳朵变直?

b、你们猜猜看,布布还想了哪些办法呢?让幼儿说说故事中的原句(倒挂在树枝上、把烧汤的锅戴在头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里插胡萝卜、把树枝和耳朵绑在一起、用鱼竿把耳朵钓住、用氢气球绑着耳朵。)它想的这些办法有没有用?

c、可是小伙伴们还是取笑他,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讲述故事第三段,提问:因为小伙伴们的取笑,布布到医院去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但是医生是怎么告诉他的?布布又是怎么想的?

4、讲述故事结束部分,提问:后来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伙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布布是笑得最开心的?最后小伙伴们喜欢布布吗?

(三)、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伙伴们取笑的心情,使幼儿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

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通过看课件的形式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涵。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小兔子有着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伙伴们应不应该取笑他?总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我们小朋友也有特别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个子很矮,但只有加强锻炼,多吃饭,不挑食,身体就会很健康,各自也会慢慢长高;我们看到一些有特别的小朋友也不应该笑话他们。

分组:角色表演。

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绘画:小兔子还可能使用的方法。等等。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十九

今天的课题是《学习3的组成》,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2以内数的组成之后,进一步学习数的组成知识。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我在设计《3的组成》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1、让幼儿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学习3的组成,知道3有2种分法和掌握数分合的规律。

2、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同伴之间的协助能力。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学习3的组成知道3有2种分法。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掌握数分合的规律,知道一个数,求另一个数。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习时,就设计了"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游戏。(点出复习题)在这种刺激下,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为学习3的组成做好铺垫。

在新课学习中,通过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激发幼儿学习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3的组成。请3个幼儿为一组,手拉手边念儿歌边走动:"你拉我,我拉你,我们都是好朋友,你蹲下我站起。"儿歌念完,有的幼儿蹲下,有的幼儿站起,请一个幼儿在黑板上用分合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继续游戏,引导幼儿把每一次游戏的情况记录下来。

然后教师引导幼儿小结游戏的情况,把3的分法列出来,引导幼儿发现几组分法里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知道分合的交换规律。把3的几种分法用综合式的方式记录,引导幼儿发现两边的数字排列规律。发现数量关系,

最后,游戏"当啄木鸟医生"以苹果树生病,请小朋友扮演啄木鸟医生为果树治病为引子,请幼儿把两个分半的苹果合在一起,要求两半个苹果身上的数字合起来是3。游戏"鞋子配对"把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两个两个排在一起。游戏开始,每组一对幼儿合作找到一对鞋子,要求两个鞋子上的数字合起来是3。看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对。

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感知复习3的组成;通过提高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二十

9月1日上午,太原市五一路小学的校园里格外热闹,因为今天还有今年新入学的孩子们到校报到。为了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欢迎仪式,学校特意在课间操时间进行了升旗仪式和开学典礼。开学典礼上一年级新生家长代表的讲话让学生们个个听得专注,而高年级的欢迎仪式也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我是小学生,我光荣,我骄傲;我是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在五一路小学一年七班,它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们一起加油!”伴随着学生们的宣誓,学生们的第一课开始了。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好!首先允许我做自我介绍,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也是你们的班主任,还是你们的大朋友,很高兴认识你们,非常欢迎你们来到五一路小学,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祝贺你们。”伴随着班主任老师的自我介绍,五一路小学一年级七班的第一课开始了。

然而,同学们并没有安分下来,第一排仍有小男生的抽泣声,后排总有奇奇怪怪的声响。这在做了22年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李冰看来再正常不过。“下面我教大家举手、起立和坐姿。”在老师李冰的引导下,学生们按小组进行示范和练习。“一要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包括书本、练习本、铅笔、橡皮、文具盒等,每天上学前或放学时检查自己的学习用品有没有带齐。二是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课,坐姿端正,积极举手发言,并做到声音洪亮、大方得体。三是下课之后马上先去厕所,去过之后再玩耍,并做到不争不抢,文明入厕。四要尊敬老师,向所有见面的老师问好,和小朋友之间文明相处,团结友爱。五是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要及时向老师求助,找老师帮忙。六要按时作息,晚上早睡,早上不懒被窝,并认真吃早餐,按时上学,不迟到。七要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坚持每日刷牙,每周洗澡,特别是要勤剪指甲,衣服要干净整洁。八要做一个爱读书的好孩子,并且注意不随便乱吃零食,在校园、在班级不乱扔果皮纸屑。九要做到爸爸妈妈不来接送,不得私自走出校园,和小朋友做游戏时要时刻注意安全。”与此同时,老师李冰宣读了他们成为小学生后对自己提出的9项要求。“这9项要求会跟随他小学6个年头。”老师李冰称。

“初次相见,老师如果能给孩子们留下好印象,那他们就会喜欢她,就愿意上她的课;反之,学生就会可能对她产生排斥。”数学老师郭颖告诉记者,“班主任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已给同学们讲了有关学校的纪律和班级的规定,以及安全方面的内容,孩子们对此都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于第二节的数学课来说,自己会去掉安全教育这一环节,准备着重在‘如何调动孩子们数学学习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如何掌握好的数学学习方法’这三方面对他们进行引导。”对老师郭颖来讲,数学第一课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开始上课。”在老师的宣读下,数学第一课开始了。有了班主任李冰第一课的引导,学生们规矩了许多。“数学课堂上你该如何做?回忆数学课的作业本书写格式及要求。你喜欢怎样的数学老师?”接下来,郭颖老师的提问学生们个个很热情,尤其是第三个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举手,也让学生和老师有了第一次较为深入的互动。

郭颖老师讲述,这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提问会引导孩子们畅所欲言。由于老师对学习的要求是“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动脑思考问题,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尝试别人没有用过的做法或方法解决问题,如此学生对自己的要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如果能真正做到,那真是太不简单了。同时这些就成了我们数学课堂的规定。其实聊数学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发言、善于发言的能力。”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二十一

1、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小番茄也是小朋友们早已认识并喜爱的水果。我还采用了盐用辅助材料,让幼儿观察物体在清水和盐水两种不同状态的奇妙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小番茄在清水和盐水的不同的奇特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还为幼儿提供了简单而可操作的材料,用小番茄做两个不同的实验,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仔细观察运用实验得真知的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番茄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番茄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小番茄在两种水里的沉浮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4、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透明塑料瓶(红色、蓝色)、番茄、盐、记录表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此活动中使用的记录卡,幼儿并未见过,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卡的使用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小番茄在两种水里的秘密。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

2、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的讨论、交流活动提供依据。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1、猜测活动

“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番茄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番茄放在水里,番茄会怎样?”

(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他们众说纷纭,表达自己的观点。)

2、记录活动

介绍表格“小问号表示什么,小手表示什么”

探索记录方法“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记录下来”

“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蓝色瓶子的旁边。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

3、操作活动

“请你们去做实验,仔细观察一下小番茄放在清水里会怎么样”

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有趣、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结果,既提高了幼儿间的交流,又提升了幼儿在实验中兴趣。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将你们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记录板上,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实验结果。”

引导幼儿用“我发现小番茄在清水里会沉到水底”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

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4、猜测活动

“现在再给你们一杯清水,还有一小杯盐,怎样让清水变成盐水呢?”

(教师示范制作盐水,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己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运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到盐溶解的过程。)

“请你们猜猜看将小番茄放在盐水将会怎么样,将你们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

5、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先将清水变成盐水。

“请你们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记录板上。”

6、交流总结活动

总结实验的结论:小番茄在清水里会沉到水底,小番茄在盐水里会浮在水面上。

7、总结,迁移

出示两瓶水:一瓶盐水,一瓶清水

猜猜看哪瓶是盐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

8、延伸活动

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盐水里却会浮起来?请你们回家后试一试,再把你发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更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着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二十二

各位领导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的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下面我将分:说活动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

春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到处洋溢着一片春的气息,我班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开展了《春天的童话》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个多雨时节,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幼儿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因此,我就生成了音乐活动《大雨小雨》。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幼儿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幼儿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为此,我制定了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铃鼓,使其不发出声音。根据活动目标及幼儿实际,我把重点定位于: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难点: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为了使活动能更好地开展,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1、教学挂图《大雨和小雨》。

2、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每人一个铃鼓。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教法:情境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问法,结合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观察,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解决难点。示范法,解决难点,用富于情感、较夸张的示范榜样来诱导幼儿模仿。

本次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听唱法,幼儿通过听来感受乐曲的不同音色和节奏,锻炼幼儿的自学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观察发现法,是解决个别幼儿差异的好方法,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体现《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环境,激发师幼互动,利于幼儿想象。表演体验法,幼儿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想象表演,能直接而充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这些方法我将在说活动过程中详细体现出来。

本次活动,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每个环节作了精心设计,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在音乐实践里。

1.设置谈话,回忆导入。

活动一开始,我设置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由于幼儿喜欢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能激发真正的学习动机。因此,我这样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雨吗?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小雨又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歌曲,感受意境。

这是活动的重点,我引导幼儿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节奏后用动作来表现出来:小朋友说得真好,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用动作来把大雨表现出来?我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后和同伴讨论并表演出来,幼儿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知道了大雨的声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动作表示。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及节奏。

3.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我利用图片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刚才小朋友听到老师唱了《大雨和小雨》,谁来告诉老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儿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回答:哗啦――哗――啦,小雨的声音是:嘀――嘀――嗒――嗒――嘀――嘀――嗒――嗒。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挥发的话语有完整、不完整之分的,我就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当幼儿说出一句,我就以夸张的示范节奏朗读出来,让幼儿加深印象,从而模仿,等幼儿全部说出后,再完整节奏朗读。于是,我再引导幼儿: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我一边唱一边请幼儿配上动作。

4.出示铃鼓,模仿音色。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用铃鼓来演奏大雨、小雨的声音。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于是,我让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演奏大雨的声音,并提出要求:我们在唱到哗啦哗啦时,才用铃鼓把下大雨的声音演奏出来,开始两个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是不用演奏的。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探索演奏小雨的声音。(用手碰铃鼓,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小雨的声音)。接着我请幼儿用铃鼓完整演奏歌曲的节奏。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更高兴趣,我将幼儿分成大雨和小雨组。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让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以上是我对《大雨小雨》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我想一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其中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如果选用“七说”的说课模式,则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

1、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时确定的本节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须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类。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密切联系学生情况,同时尽量紧扣现实生活。

2、说教材重点和难点:教材重点是教材内容表现出来的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本质。教师在教学中应弄清一般教学和重点突出的部分,其确定的依据主要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来说明。教学难点是由教材内容本身和学生特征所决定的,因此教学难点确定的依据要从造成学生难以理解的原因来分析。学生难懂的原因从教材内容来看,一是内容较深、抽象性强,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要求偏高;二是综合性较强,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广泛;三是分散性较大,对学生的归纳能力要求偏高。从学生来看,一是年龄和心理特征;二是原有知识基础。

3、说教法:

说教法,是指说教学方法,即说怎样教的问题。

教法的选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教学内容的特点等来确定。一节课选用的教法一般以1—2种为主,1—2种为辅。教法不宜过多,否则就成了教法的展示课,同时学生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也难以适应。

说课时先概括地说教法的类别,再具体阐述选用的理由,然后在说教学程序时穿插进去具体介绍怎样运用。

4、说学法:

学法是指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说课中说的学法,严格意义上讲,实际上是指学法的指导,就学习的方法而言,它包括学习的态度、法则、程序、手段等等。教师可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实际情况,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模式的大前提下具体进行学法指导,并在说课时解释清楚进行某些学法指导的做法和原因。

5、说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具体选用了哪些教教具,采取了什么样的组织形式,通过哪些评价方式来激励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等等。对于选用的教学手段,都需要说清楚其目的性何在。

6、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应该以激励为主。教学评价有针对学生群体的评价,也有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其主要方式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等,最常见的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通常又有语言评价、行为评价、软件评价、制度评价(操行)等方式。说教学评价时,既要说明采用的何种评价方式,也要简单介绍其操作办法,并着重解释其好处。

7、说精彩教学片段:(在无教学课件的情况下)

所谓精彩教学片段,即是指说课教师就所设想的一节课,将在场的同事当成学生,即兴展示自认为设计最精彩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对精彩教学片段的展示应该以组织性或者叙述性的语言为主,不仅要演示这个片段中的教师活动,更要说清楚学生的活动,同时阐明自己认为这个片段精彩的原因是什么。

或着7、说教学程序:(在有教学课件的情况下)即教师利用教学课件或其它辅助教学用具、媒体,向同行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在叙说教学程序时,需将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目的解释清楚,并说明整体设计的好处和理由是什么。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二十三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数学活动课《分类统计》。

本册教材选自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新编幼儿多元智能整合领域课程。《分类统计》是选自大班数学上册主题三《我们会分类》中最后一篇活动,因为分类这一主题的内容前面都接触过,尤其分类统计对于本班幼儿学起来也都比较容易。所以我按复习课来完成的本节内容,特设计了几个游戏来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按特征分类》的认识,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选用平时孩子们都能看到的物体给他们操作既培养了兴趣也熟悉了分类的方法和培养了观察能力,而且也符合当前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取《分类统计》这一教材是因为: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要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

2、在“分类统计”这个数学活动中,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分类”的特征。因为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

3、这样的活动放成复习课,更适合孩子们完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常常会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本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颜色、大小的简单分类,但是不能按事物特征进行再次分类。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游戏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按特征分类”的规律。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2、学习按事物不同特征进行分类,鼓励幼儿初步学习记录分类结果,独立完成统计表。

3、训练幼儿观察动手能力及思考归类能力。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学习按事物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习记录分类结果,会用颜色,大小形状分类,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饶这一目标进行游戏教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根据幼儿平时的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训练幼儿观察动手能力及思考归类能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雪花片,大小颜色不同的筐子(为指令分类准备的)

2、课件(为观察思考、分类统计准备的)

3、红、黄、蓝三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宝宝和三种颜色的小房子和音乐。(这是为幼儿玩游戏而准备的)

4、小磁铁各色图形(为孩子自由操作而准备的)

5、课本分类统计(为活动延伸而准备的)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指令操作、游戏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法是因为通过观察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认真的思考,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指令操作为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对已有知识的学习兴趣巩固按特征分类。

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我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学习玩中学、学中玩的方法,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碰一碰》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积极参实现重点,突出难点。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做做、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课件直接获得印象。

游戏练习法是幼儿在玩《碰一碰》的游戏中,边游戏边练习找一找来分类。充分体现了五大领域各领域的相互渗透。

根据大班幼儿已经学习过的分类知识和本班幼儿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一)观察与讨论,引起幼儿学习分类的兴趣:

通过课件,让幼儿观察各色大小不一的蝴蝶来思考,引出这么多蝴蝶飞来飞去一点都不整齐,蝴蝶妹妹也想请小朋友们来为他们整整对,就像我们平时站队一样男孩一队女孩一队。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平时的知识来完成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由于没有电,所以我直接以观察区分颜色引入课。进入指令分类)

(二)通过刚才的内容,出示课题,进行指令分类

我出示准备好的雪花片和筐子:各色大小不一(幼儿边听老师说将大的黄的放在大的黄的筐子里,小的绿的放在小的绿的筐子里,边讨论边分)。

为了进一步确定孩子们是否分对我又将筐子拿起让孩子们再重复一遍黄色大的放在黄色大的筐子里。为此给摆对的孩子们增加信心。

(三)思考多种种类的分类,

出示红黄绿磁铁图,正方形和圆。提问老师这样摆很乱,没有规则,谁愿意帮老师摆的有规则?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到讲台上面表现自己。

让举手的幼儿到黑板上来摆,并说出自己是按什么来分的?这么分好不好,还可以怎么分,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比如刚才是按颜色分的,那你还怎样分和他们分的不一样,鼓励多个幼儿上来分,以此来实现重点,按颜色,形状等来分。

它是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完成了第二个活动目标。

在提问时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游戏活动。

1、引导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边游戏边思考自己要找的是什么颜色突出重点。

教师说游戏:找个朋友碰一碰?(幼)碰哪里?x色碰x色。训练幼儿的速度和反应能力看谁最快找到朋友碰了。

2、进一步游戏。

这个游戏还可以怎么玩,比如红色衣服的和红色衣服的,扎辫子的和扎辫子的等,这就突出了难点按特征分类。

(五)活动延伸

1、分类统计,图形宝宝玩累了,我们一起送他们回家吧!这里有三座房子,我们应该怎样把图形宝宝送回家呢?引导幼儿将红宝宝贴在红房子里,黄宝宝贴在黄房子里,蓝宝宝贴在蓝房子里。数一数红房子里一共有几个宝宝回家了,将数字写在下面进行统计。

2、在讨论中完成27页《分类统计》。

从整体来讲,我觉得本次活动还是没有实现游戏的目的性:

1、我为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保护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了孩子们喜欢的积木雪花片,体现不到的用课件完成可惜没有用课件。

2、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得比较积极,很开心,因为平时不爱讲话的方杰在本节课表现的佷不错,敢于到黑板上摆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认为他们很喜欢这次活动。活动目标都能够突出。课后孩子没有完成统计表非常快,也会按颜色,大小分这一重点实现了。

3、大多数的幼儿都愿意静下心来观察,并且想像看别的小朋友做对了没有。

但是,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课件没有用,好多环节需要观察的没有进行,我随机换了两个游戏来完成本节的内容,所以原有的游戏材料太少,只能一组一组来分。以致组织不够好有些孩子都没有参与到当中,引导的不到位。

2、幼儿表达得不够积极,原因:在观察图形的时候孩子们的思维过于局限想到的知识颜色大小,不愿意动脑这和平时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关系,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不说话。到黑板上的也不敢摆。

3、幼儿把站起游戏时大多幼儿都说你看我的是什么颜色的,你的和我的不一样,所以这环节我没有引导直接游戏,导致后面的游戏孩子们不敢参与,时间拖长了但效果没有,以致后面的自己按小朋友之间有什么不同找朋友活动没有进行。在小朋友们不敢参与的时候我就应该换个游戏,要么我就应该及时总结收住来引导。

4、整个活动时间长了,以至于后来让完成统计表的时候都有些忙,只能把书本中的知识让孩子们下去完成。不过下午我去检查时孩子们都完成了,问不喜欢游戏还是不会说不敢玩。

以上是我对大班数学活动《按特征分类》的说课稿,本节课存在很多问题还请大家给我多提意见,谢谢各位老师!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二十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瓶子,以废旧的瓶子作为活动器材开展户外活动,既能发展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又可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能满足幼儿对各种事物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参与中,培养起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但是只有教师灵活掌握纲要提出的总目标和幼儿的年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据大班的身体发展水平,幼儿已经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所以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的走、跑、跳的能力,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为:发展幼儿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

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去创造、尝试、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又增强幼儿的体质,并使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新、新的提高,其创造性培养就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所以为了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品质教育,所以我制定本次活动的情感目标是:

1.激发幼儿探索瓶子多种玩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协同能力。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让材料促使幼儿动起来,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连贯性,达到活动目标。在考虑到幼儿已具备的关于瓶子的生活经验和动作能力的基础上。我做了以下的材料准备:1.经过装饰的瓶子若干,兔妈妈头饰一个,小白兔、小黑兔头饰若干,录音机一台;2.幼儿已经会做瓶子操;3.用粉笔画出顶瓶走,绕瓶跑,夹瓶跳所在的区域。这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快速地融入到活动中去。

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动作训练,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幼儿体质,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带着兴趣完成所要求的体育练习,要求幼儿在游戏的竞争氛围里,灵活的、协调的掌握新的动作要求。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要点大班幼儿正处于培养自制力、坚持性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制约自己、劝阻他人的能力,但是在进行规则游戏时,大班幼儿集体荣誉感增强,追求比赛结果,难免会出现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规则意识的建立不是靠说教和硬性规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养,需要我们在活动中的坚持、提醒。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幼儿在比赛中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是幼儿的支持者、活动者、引导者。所以此次体育活动中,我克服了传统的教授形式,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自主表达,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根据各个环节的要求和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教法:

1.讲解示范法:对于体育活动来说,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既有利于幼儿较快的掌握动作要领,游戏玩法。又可以避免幼儿因使用器械不当造成的身体损伤等意外发生。但是,对于这一教法,我只是在开展游戏的环节适当的采用,因为我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自主的探索。

2.语言提示法: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某些具体动作要点、规则的不能完全领会。所以,我采用语言提示法在本次活动中简洁、明确的提示、指导幼儿进行活动。

3.情感渗透法:情感渗透对幼儿活动中实现的情感目标的重要形式。在活动中,我会及时给予幼儿激励和表扬,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探索,玩出不同的玩法,注重与同伴的交流合作,在幼儿获得鼓励的同时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帮助其达到动作协调、灵活的目标,使他们感受体育活动的过程,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练习法:幼儿对动作的练习有利于幼儿较好的掌握动作。所以在幼儿自主探索后,教师进行个别示范,再提供机会给幼儿自由分散练习也有利于后面游戏环节的开展。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篇二十五

1、通过幼儿动手制作,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使幼儿充分体验探究活动的快乐。

2、启发幼儿大胆表述在操作中的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蒜、牙签、橡皮泥若干、录音机、小木桥。

重点:使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

1、试一试。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很好玩的东西,怎样做呢?老师不教,需要你们自己动脑筋才能做成。现在请小朋友拿一棵蒜,放在手指上,你能让蒜站在你的手指上吗?

2、做一做。

导语:我们来做一个大蒜小人,请你们用蒜当小人的身体,用橡皮泥、牙签,把它变成一个能站在手指上的小人,看谁的小人站得直、站得稳。

(1)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大胆制作。

(2)在制作过程中提醒幼儿:你的小人能站在手指上吗?为什么?使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找出小人不能站在手指上的原因(a:头重脚轻b:两边重量不一样c:两腿间距离太近),从而调整自己的制作方法。

(3)提示幼儿:可让小人站在小木桥上,更清楚地观察操作结果。

3、说一说。

你是怎样让小人站在你的手指上的?

(1)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大胆清楚地表述出来。

(2)老师在幼儿表述过程中,适时丰富“平衡”一词。

4、玩一玩。

导语:看老师的小人和你们的小人有什么不同(下面又插了根小棍),请你们也来试一试,让小人站在你的手指尖上跳舞。

(1)鼓励再次尝试,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

(2)找一找小人不能跳舞的原因:a。插的小棍太长b。调整小棍位置c。加重底部重量

(3)让小人随音乐跳舞,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师小结:今天你们用蒜做了一个会跳舞的小人,你们觉得好玩吗?

这个小人是你们自己动脑筋做成的,你们真能干!你们做的小人为什么能站在手指上?(让幼儿充分回答,知道物体上边轻、下边重或两边一样重,才能站得稳,保持平衡。)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用到这个道理,请你们回去找一找,然后再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