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见闻500精选(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见闻500篇一

作为进入盛夏前的一个节气,端午节显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节的三天假日,可能会让很多人考虑出去找个阴凉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农村,端午节确是一个忙碌的节日,因为在中国蕴含丰富的农耕文化之中,端午节代表着夏收秋种。

在过去的北方,每年过端午正是新麦下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期待这个日子的到来,因为可以吃到新麦做的各种食品。而在过去的南方,端午节却是另外一种粮食稻收获的季节,新打下来的水稻碾成了大米,过节的前一天正好可以包成粽子,然后美美吃上一顿。

现在,南北差异已经没有那么大,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全中国人民的一大传统习俗。

中国人端午节吃粽子的历史由来已久,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那一天人们互相送粽子作为对屈原的纪念。

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据说,早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不过在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晋朝人周处《岳阳风土记》之中就记载道:“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中国的南北差异也还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今年,你准备吃啥粽子呢?

端午见闻500篇二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节终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妈妈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来,洗好粽子叶,准备开始包粽子。

我从来没粽子,于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会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妈妈说:“行,包粽子挺好学的,但是刚开始包很困难,你得耐心点儿。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叠成漏斗形状。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地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我跟着妈妈做,把粽子叶叠成一个漏斗。

“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满。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两颗小红枣。”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点水,然后将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锥形,再用剩下的粽子叶把粽子裹紧。最后用绳子或马兰叶把粽子绑紧。”这一步非常关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小小的粽子叶很“调皮”,就是不听我的话,“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紧时,里头总是有米漏出来,气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尽管形状看起来不是很美观,但这是我包的的一个了。

下一步,开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齐地摆在锅里,把锅帘压在粽子上面,再往锅帘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顺着锅边倒进去,大火煮40分钟,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

到了端午节这天早上,妈妈给我系上了五彩线,还嘱咐我不要随便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时才能扔掉。妈妈还告诉我了五彩线的来历,它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伏鬼怪,带走一切疾病。我们还在门口插上艾草,挂上纸葫芦,家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早上忙完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终于登场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软又黏,好吃极了。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见闻500篇三

我的家乡在湖北,时至五月,家乡的空气里弥漫着粽子的香味。是啊,端午节到了!端午节在湖北俗称端阳,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喝黄酒,龙舟下水喜洋洋!正如这首民谣所唱,在每年的端午节,湖北各地均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黄酒、悬艾草的习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在宜昌市秭归县端午龙舟竞渡,非常隆重,还有祭祀、招魂等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活动。

查看史书,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纪念直言敢谏的伍子胥之说、有同情孝女曹娥之说、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说。而在家乡,千百年来,尤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占据主流地位。

据史书记载,屈原为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天的湖北宜昌市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去职与流放,却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国家被侵略,含恨报石投江,楚国百姓闻讯奋起驾舟营救,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又怕江河里的鱼吃屈原的身体,就纷纷拿米团投入江中,后来便有了包粽子的习俗。每年的端午节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祭拜习俗,体现了百姓对爱国诗人的敬佩与思念。

从2008年起,我国将端午节规定为法定节假日。2009年,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千山万水粽是情,千秋犹怜屈子心,诗人仰天出门去,世间难觅离骚人!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文化源远流长,其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是中华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其高雅的文人气质和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又是一年端午节,随着知识的增长,我对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其风俗习惯及文化传承,增强了我们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端午见闻500篇四

又到了粽子飘香的端午节,台州晚报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怀念和敬佩,特意组织我们小记者在国贸肯德基餐厅举行包粽子活动。

二十五位小记者和家长欢聚一堂,欢呼雀跃,把肯德基餐厅挤得水泄不通。和蔼可亲的带队老师把我们小记者集合在一起,陪我们做了许多有趣、滑稽的小游戏

接下来就是进入今天的主题——包粽子。肯德基先给我们做了一次示范。看到姐姐动作娴熟的把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空心圆锥形,然后舀上几勺糯米放在里面,再折回来,用粽藤把粽子绑得结结实实。看上去,粽子的四个角棱角分明,漂亮美观。

这时有些心急的小记者蠢蠢欲动,他们变得不安分守己了,叫的叫、嚷的嚷、都跃跃欲试。姐姐先分给我们每人两片粽叶。小记者们就开始七手八脚的忙开了。我心里暗暗得意:嘿嘿!包粽子对我来说小菜一碟。我一定大显身手,让别人对我刮目相看。我迫不及待拿起粽叶,抢在同学前面,去舀了几勺糯米放在粽叶上,然后赶紧拿起粽藤往上面缠紧。就在我觉得一切大功告成的时候,突然,糯米就像调皮的孩子接二连三的跳了出来。粽叶也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在地上。“哎约,倒霉死了。”我自言自语道。这时姐姐向我走过来了,笑眯眯地说:“你刚才绑得绳子太紧了,重新再包吧!”我汲取了上次的教训,终于包好了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

这时,我看看其它小记者们纷纷地也包出了自己的劳动“果实”。瞧!他们包的粽子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把米粒都裸露到了外面,还有包得七零八落,看到那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粽子,小记者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笑得前俯后仰。

包粽子活动在一睡欢笑声中结束了,记者姐姐给我们拍了一次集体合影。我们就恋恋不舍得回家了,难忘今天美好的相聚时刻,难忘今天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江屈死的日子、难忘那一个个散着浓郁香气的粽子、难忘。

端午见闻500篇五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一大清早,我就被一股奇特的香味吸引了,我寻着气味找去,只见院门边插着几根细细高高的植物,灰白色的叶子。原来那股清新而又奇异的香味就是它散发出来的。我好奇地用手摸了摸,手上立刻也沾上了这种气味。这到底是什么呢?我立刻飞奔到厨房喊着:“奶奶,奶奶,门边放的是什么?味道好奇怪呀,你闻闻,我手上都是呢!”

奶奶笑着说:“那是艾草。”

“为什么放在门边呢?”我更加不解了。

“傻孩子,今天是端午节。有句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一习俗从我们祖辈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奶奶顿了顿,神秘地说,“据说啊,门边放艾草能驱邪避灾呢!”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点了点头,又跑到门边,仔细地研究起那新鲜玩意。

过了一会儿,妈妈喊:“陈骥,快来,包粽子啰!”我一听,来劲了,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客厅。嘿,真热闹!爸爸、妈妈、姑姑、姑父……全都围在桌子边,他们有说有笑,手里正在忙活着。我走近一看,原来大伙都在裹粽子。我赶紧挤上去,嚷道:“我也要包,我也要包。”妈妈笑着说:“正好,我也是门外汉,咱们就来比比谁学得快。”“好哇,好哇,我一定比你学得快!”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心想,那还不容易。

还没等奶奶做完示范,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两片棕叶,想把它窝成一个漏斗状,可是,怎么卷都卷不起来,我有点不耐烦了。奶奶说:“别急,慢慢来。”说着就手把手地教起来。很快,我也上手了,卷出一个漏斗型,抓起一把糯米塞进它的肚子里。奶奶在一旁指点道:“得把它塞得鼓鼓的,再用筷子捣一捣。”我一一照做后,便开始裹了。我把叶子的两端从上绕到下,然后用线把它五花大绑起来。“哈哈,做好了!”我拎起粽子得意洋洋地对妈妈说,“怎么样,我说比你强吧!”话还没说玩,粽子就开花了,米一粒粒地直往下掉,我傻了眼。

妈妈说:“光吹牛,有什么用?”我不服气地说:“哼!我没吹牛,一定做个好的给你看。”于是,我又开始了第二个“杰作”,这一次,我吸取了教训,捋好粽叶,把糯米封得严严实实的,绳子也捆得更紧了。还别说,成了。虽然样子不好看,但总算没露肚子。我越裹越起劲,一个比一个裹得好。奶奶不住地直夸我:“我的孙子果然不一样,真聪明!”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粽子裹完了,奶奶开始煮粽子了。粽子还没熟,一阵阵粽叶的清香弥漫开来,把我馋得直流口水,叫嚷着要吃。终于,粽子熟了,奶奶挑了个我裹的粽子。我剥开粽叶,尝了尝,觉得特别香甜可口。我又咬了一大口,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呀。

今年的端午节真难忘啊!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