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篇一

梭罗讲的就是他倡导的'是一种什么生活,虽然这种生活他自己也只过了两年多。其中不乏让人感同身受的美好的描写,比如通过木板的缝隙飘进来的晨雾,躺在床上就能呼吸到的新鲜空气

莫名觉得梭罗很像中国的嵇康。区别可能就是他积极让别人了解自己,用自己的理想影响世界。而嵇康不屑向世人解释自己的生活,死前留下一句感慨:“《广陵散》于今绝矣。”

因为看《瓦尔登湖》有所感慨,特意翻过《梭罗传》,卢梭其人无时无刻都在践行自己的世界观。在铺设第一条用于发电报的横跨大西洋的电缆时,科学家和工人们经历了数次挫折,几乎破釜沉舟。对于这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卢梭有些阴阳怪气地评论说:我们需要从欧洲收到什么消息呢?小姐太太们的宴会吗?

传记里面还有一句话印象深刻:“瓦尔登湖从此被公认属于梭罗”,因为一种执着和理想,而让一片天地永远属于自己,这是世间能给一个作者的最美的纪念碑吧。瓦尔登湖当然属于梭罗。记得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曾经写到他在巴黎的咖啡馆里写作,进来了一个美女,坐在窗边等人。海明威非常激动,他心里默念着:这一刻,你属于我,你属于我。作家以独特的审美领略了美好的事物,那在精神上,事物的美好就属于他。既然海明威在几分钟内就把一个陌生的美女归于自己,梭罗默默欣赏、辛勤耕耘了两年的瓦尔登湖,当然属于他。

人类需要卢梭,但不能都是卢梭;世界需要瓦尔登湖,但是无需刻舟求剑。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美丽又虚幻,我没有去瓦尔登湖实地游览缅怀的想法,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经常游荡的某个湖泊代入进去。我想我没有离群索居的梦想了,因为有爱着的家人。我的瓦尔登湖,只可能在心里,我只有辛勤搭建修缮,开荒耕耘,才能带给我平静和满足。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篇二

从1845年7月4日起,到1847年9月6日,一位生活在美国东北部的普通人梭罗,放弃了舒适的小镇生活,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差不多正好两年零两个月。

他没有钱和朋友,而仅仅靠自己的节俭造起了他的第一栋小屋。他自己种豆子、土豆和玉米存活下来,偶尔也会去旁边的瓦尔登湖钓鱼来补充营养。在旁人看来,这样的生活十分孤苦无依、十分凄凉,但在作者看来,他很享受与这里的树木一起工作,他与自然也渐渐成为密友,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梭罗所处的时代,美国工业迅速发展、经济发展迅速。那个时代,大家都不停地工作,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对财富的追求似乎成了生活的唯一目的。在梭罗看来,这些人们被生活所摆布,劳累得无时间和心思欣赏美好的事物,精神上十分贫穷。

梭罗宁可贫穷卑微,也不愿失去精神上的财富,因为那才是最重要的。

让我佩服的除了梭罗的文字,还有他对自然的广泛认识,他熟知每一种动植物,知道根据春夏秋冬来改造房子,播撒种子,他是一位猎人、渔夫、匠人,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他不单单是从书中学到一点学问,他贡献的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这也使我反思,每天路边的.树木,有几棵可以准确地叫出名字?若家中断了电,你又能帮上什么忙?你能坚持远离手机几分钟?你有追求过真理吗?你有经常独自思考问题吗?

从书中,我也知道了不少真理。第一,生活可以很简单。这些日子在湖边,他一直坚持着这一观点并付诸行动。他认为过度地追求物质,为了那些浮华之物,反而忽视了简单生活的本质,这是不可取的。第二,多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他认为青年人应该进行生活的实践,才能把知识掌握得更加充足。第三,要有热爱自然、乐观的心态。他认为自然是治愈阴郁的最好办法,当人们享受四季的友爱时,什么都不能使生活成为沉重的负担,同时,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情做事,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

《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但更是一本生动的书,它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充满着独特的氛围,还萦绕着梭罗对大自然真挚的热爱,书中所散发出的恬静,使人心静而愉悦。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篇三

一杯清茗,一本《瓦尔登湖》。茶香扑鼻,书香亦入心,仿如一泉湖缓流心里。心间澄澈,扫去纤尘;心境涤荡,静如秋水。

当工业文明与喧嚣社会开始挤压人类、侵蚀人性时,一位智者,却开始独自生活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里,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成为他简朴生活的全部。生活简单却不乏诗意,人生平淡亦不失惊喜。

“我的房屋建在一个小山腰上,紧挨着一大片树林,掩映在青嫩的脂松与山胡桃林之间。房子离湖有六杆之遥,门前有一条狭窄的小路通向小山。”智者用质朴无华的言语表达出他对小屋、对山林、对大自然的热爱。生活本自简朴,亦或需要的是一片宁静的思绪。甚者,他留给生命的,更是一片广阔的空间。于人、于己,应是宁静与休息。就如书中提到“人们来到这里,充实了小屋。不需要更多的款待;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顺其自然;最崇高的心灵,最能怡得自然。”对生活的憧憬,对大自然的热爱已经达到一种无形的境界。特立独行的他,怀着一颗质朴纯真的心踏上了这段心灵之旅。如画美景、青青豆田、恬静湖泊.....怎会错过这一道道风景?

我常想,是什么让魏晋的竹林七贤遗世独立?北宋为什么会有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梅臣?甚至连曾国藩也用“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的联句来劝勉自己的子孙?直至《瓦尔登湖》,这本寂寞的书,这本需要安静的灵魂和思考的头脑方可展开延读的书。诚然,他们选择隐逸生活的'原因和目的尽不相同,但开始意识到心灵的版图因喧嚣尘世而变得越来越小时,他们选择一方怡人的净土来承载一片纯洁质朴的梦想....

再说这位智者-亨利.大卫.梭罗,一位勤恳的文学“农夫”。他静静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灵写下超越浮躁的孤寂。他让我们思考人生,使我们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们敬畏生命,原来一个人的生活可以如此简单却又芳香扑鼻。

“比起我们的生命,湖水多么美丽!比起我们的性格,湖水多么清澈!我们从不曾听说它做过什么可鄙之事。”

找到了吗?那片安静的湖泊!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篇四

《瓦尔登湖》曾被誉为“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那时,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最高的权力和更多的金钱。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一位智者,拿起了斧头,路入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开荒种地,春种秋收。他远离尘嚣,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人,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

刚开始读时,这一个个的故事情节让我感到枯燥乏味,读了几页我就萌发出放弃的念头。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的:“《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但是我在妈妈的逼迫下,我还是坚持读了下来,只觉得越来越深远,越读越绚烂多彩。

而梭罗的这种生活方式只不过是在瓦尔登湖,只身幽居长达两年的时间。他独自一人伐木,建造了一个小木屋,他在小木屋旁捕猎、耕耘、写作,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田园。

他提倡简朴生活,并不是让我们粗茶淡饭或节衣缩食,而是想要我们多听听新的节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孤独、恬静,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与探索。孤独创造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心中的呼喊。我想,这真理应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吧。

而这也体现不了,现代生活给人了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是敬畏自然、崇拜自然,而我们,却是用冷酷的手段想要征服自然。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却又给自己埋下了一个生态陷阱,所以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节奏太快了,以至于我们在悠闲中停不住来欣赏美丽的自然,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皈依。

《瓦尔登湖》是一本宁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是寂寞、恬静与智慧的结合。瓦尔登湖,梭罗的湖。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篇五

犹记富翁与渔夫之间那个短小却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当渔夫悠哉地享受着海风习习,浪潮轻击的简单、平淡而闲适时,富翁却教导渔夫拼搏奋斗努力赚钱,以求有朝一日能忘却烦恼悠然自得,过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我不已经过着这样一种生活吗?”渔夫如是回应道。

从某种程度上说,相对于富翁纷繁复杂的“成功之路”,渔夫几乎如一位智者,寻得了一条通往心之所向的捷径——简约而平淡。苍旻遐缅,人事未已。当下的大多数人们显然选择了“富翁”的道路,为着一个或清晰或模糊的目标,人们不懈努力,为了所谓“诗和远方”不断奋斗,却或许在不经意间迷失在纷繁错杂的现实中,无从逃脱。

然而,梭罗大概能够通晓到了渔夫的智慧吧。他选择了独自在瓦尔登湖畔走下这段捷径——一只板斧,数十美金,一间小木屋便由此挺立湖边的丛林中,一次简约生活的画卷便在《瓦尔登湖》中徐徐展开。

在这样简约的生活中,梭罗尝试着直面生命的本质,不顺从天命,而是吸纳生命的所有精髓,以彻底革除并非生命本质的一切,将生命逼入死角,滤去其他,只剩下最基本的要素。于是,他不需要“喝茶和咖啡,也不用黄油,牛奶和鲜肉,因此不用这些用度去干活”,也不需要“用蚯蚓钓梭鱼,然后拿梭鱼做诱饵去钓鲈鱼”。他的生活,是“一年只需劳动三四十天,以供养自己”,是林间的熹微晨光和昏昏晚霞,鸟鸣阵阵和松鼠啾啾,是豆田里随心的劳作,是友人不时的探访,当然也是对小镇喧嚣的.远离,对周遭邻居的关怀,以及那清澈而深不见底的一方淡绿色湖水的热爱和眷恋。无论是寒冬里的屋内取暖,还是初夏时的林中漫步,融汇与瓦尔登湖之畔,便是那对简约而惬意的生活的不羁追求。

谈及人们津津乐道的“金钱”,梭罗如此断言:“对满足灵魂的需求,金钱没有用武之地。”这大概便是一个不羁的灵魂在追求极简的道路上对金钱的不屑一顾;也正是对金钱的如此论断,才能让梭罗避免了重蹈富翁的覆辙,得以用一种简洁的方式,追寻这最不繁杂的生活。

生活,其实并不繁杂。愿你也能在《瓦尔登湖》之畔,与梭罗共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同赏听鸟叫虫鸣,冰破湖开,共享一次极简之旅。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篇六

你或许见过许多人终日追求浮夸而碌碌无为,或许见过许多人恐被其他人孤立而随波逐流,我们生活在这个喧闹繁杂的世界中,就难保内心不被世俗的杂音侵扰。可有那么一个人,他像逆流而上的鱼,他渴望纯净的内心,他与世俗相背离,他不甘于在喧闹中失去自我。于是,在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中,他留下了在寂静之中寻得的永恒。

梭罗,美国半个世纪以前的诗人、哲学家,他向往一种诗意的生活,在瓦尔登湖畔的木屋中隐居两年,细致地记录所见所感。

每一次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我都有不同的感觉,散文中零碎而深邃的思想,在一次次理解之中变幻莫测,而归根结底,我体会到的是他在以平静的心境,领悟一种在自然中最简单的生活态度。

梭罗在书中曾说:“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用金钱购买的。”这仿佛映射了如今的社会现状,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总是被动地接受各种爆炸性的快速传播的消息,当新闻娱乐八卦挤掉了我们静静阅读的时间,当手机夺取了人们面对面交心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隐藏了思想的火花,我们是否应静下心来思考,放慢脚步,透过时代的镜面审视本质,从虚浮中回归,享受慢生活带来的内心的宁静。

这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这更是一种世界观与人生观。这个世界并非总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更多时候我们无法去选择生活,我们或许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或是适应竞争,弱肉强食是自上古就存在的。这或多或少会影响我们对生活的看法,可是要知道生活并不仅仅是活着,每一个个体的千差万别的体验与感悟赋予每一个人生活的意义——要活得有思想,不为追求物质生活而急功近利,超乎物外,不被凡世所困,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豁达。

这个时代需要这种回归宁静的哲学,它能使狂热的头脑冷静下来,能使人们在迷惘时找到自我,在本我与超我的对立斗争中找到平衡点。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篇七

大自然既能适应我们的长处,也能适应我们的弱点——题记(摘自《瓦尔登湖》第9页)

我认为梭罗在这本书中写出了他对瓦尔登湖的理解与对人生的思考。梭罗写了湖边的森林的浓郁、苍翠;写了湖上的鸟叫声的甜美、高亢;写了潜水鸟的活泼与调皮,写了松鼠以及各种动物种种可爱的动作。

我认为梭罗写了人们的贫穷不是别人不施舍或政府不救济,更不是自己在本来的工作上不努力,而是没有换一个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伟大的人用简单而富裕的方式生活着,并给自己留下闲暇时间,以用来做伟大的事和培养自己伟大的品格。“我没有看到过更使人振奋的事实了,人类无疑是有能力来使自己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作者用自己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证明了人类可以生活得富裕而有闲暇,人类可以和自然、和动物和平相处,可以生活得简单却同样快乐。

梭罗是崇尚自由的'。当他从瓦尔登湖到村镇中修鞋却被捕时,可以发现他向往的是美利坚的和平与自由。“什么也不能正当地迫使单纯而勇敢的人产生庸俗的伤感”。梭罗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勇敢地面对生活和一切他要正视的东西。并仍能保持自己单纯的、自然的、美好的伟大心灵。并且他有着同样并且他有着同样生活简单,在世人看来卑微而粗俗的人作为访客,这些访客在梭罗看来是渊博的、谨慎而智慧的。

梭罗探索着大自然的美妙与历史,同时从大自然的历史中探求着人类的历史。梭罗从中领悟出自然对人类过错的宽容与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忽然变得那么渺小!

最后,梭罗提到“不论你的生命如何卑贱,你要面对它、生活它;不要躲避它,更别用恶言咒骂它”。因为,在梭罗看来,生命永远没有想象中的恶劣。

想了半天,仍未得出合适的名字。小可斗胆向才高八斗的诸位高人求助。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篇八

当一本书清新的空气渗透脑海,恰如月光下的倒影寂寞环绕,那又是一种战斗,战斗在尘世中的寂寞自然里。

回归自然的纯洁,回归淡泊的境界。寂寞的书有寂寞的读法,仅有心真的静下来的时候,才能真正的领悟。细品《瓦尔登湖》除去那躁动的灰尘,披上那自然的清新。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能心虚即我师。”这恰似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罗就是在那里进行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独居生活。他记录从春到冬的这一轮的风景,他的超验主义实践建立了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方式,还原生活的原始状态。他将自我放在一个杳无人烟的地方,他拥有的仅有一个简陋的小木屋,一张小小的床,一张普通的书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纸,仅仅仅有简单的陈设,仅仅只是他执着的信念,仅仅凭借着人对自然的欲望和热爱,他,完成了这伟大的实践,完成了这对自然的追求,完成了这本杰作,这不得不让后人称他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在对世事的抵触中,在对大自然的满心欢喜时,作者笔下的每个物体,都被赋于了生命的脉膊,就如《诗经》中的“霭霭停云,蒙蒙时雨”一样,即使云雨也有了各自的喜怒哀乐,作者自然沉醉其中。

淡泊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古往今来多少人去追求,但又有几人能成功梭罗就是一个伟大的实践者。

上帝没有赋予任何人任何权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来未带一草一木,死后又不带走一缕一线。奴隶的生涯终究是由失望垒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绝望筑成的'荒墓,与其这样,为何不摒弃这些浮躁,还灵魂一份通透,回归自然的宁静呢设想一下,当你应对这博大的自然,它给予你的是新鲜的空气,甜美的果实,突然间,你是否感觉自我成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惫地奔逐在它的怀抱里。

梭罗用自我的一生去诠释什么是淡泊。他的思想如一个个亮丽的水晶,感召着世人的心,让人沉浸,心灵正被一点一点洗涤,灵魂正被一点一点安静。

那里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那里是最宁静的地方。以前有那么美丽的湖畔,那么完美的生活,而此刻,这些都已化作一叶扁舟,飘在人们的心河里……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