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百合花读后感500字篇一
这是一部描写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三个主人公之间的一个感人而又让人肃然起敬的故事。这三个人——青年小通讯员、新媳妇和我。
《百合花》这部作品从生活的横后断面入手,截取生活中的若干片段连缀而成。例如“我”跟随小通讯员到卫生所里去;“我”和小通讯员谈话;去村子里借了新媳妇的被子;又看着小通讯员的死去„„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军民情感的真挚与深厚、青年通讯员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和新媳妇与“我”对通讯员的崇高的敬意和悲痛。一个战争期间的故事,却体现了一个洁白无暇的人们的纯洁的情感世界,塑造了一个蕴含着纯洁朴实的美好品质与情感的感人肺腑的“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在作品中更多感受到的是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人性美。看似普通的情节却带给人们无限的思考和感慨,那些画面总是在脑海里反复地出现——小通讯员的害羞直到最后为保护队友牺牲、新媳妇无私的把自己的嫁妆新的百合花被子借给部队,最后还参加到前线的卫生所里帮忙以及“我”和小通讯员一起借被子,直到最后看着通讯员的离开„„
那纯洁而又朴实、感动的一幕又一幕„„
“包扎就包扎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这是“我”心里真实的想法,简单的两句话既蕴含了抱怨,同时也饱含了满足。“我”希望能够为部队多做些事情,可是因为是个女同志,只能去卫生所包扎,虽然做的事情不能像自己想像的那样伟大,不过总比待着避难要强的多。这分明是她的无畏的精神,把自己奉献给即将作战的部队。欣慰
吧!一个多么朴实而无畏的“我”。
“„„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一个借被子的细节却体现了那么多让人回味的情感——新媳妇的热情与善良朴实的品质,也就是普通的农村的人民的朴实与善良的体现、通讯员的害羞„„正是因为这些将他们三个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从而为后文奠定了基础,三个各不相同的人,素不相识的人,因为战争走到了一起,像一家人一样,那感情那样的纯洁。让人性的美绽放了无限的光彩。
„„
那么多的事终究到了最后。“我”和新媳妇留在卫生所帮忙,小通讯员已经去了前面的战场,一个个回来的伤员牵动着他们的心。一个,不是。两个,不是。三个,不是。他们不断地为伤员拭擦着身上的泥土,她们把伤员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细心照料„„
直到最后,通讯员被抬了回来,看见是他,“我”和新媳妇都感到惊慌。等到“我”回过神来,磕磕绊绊把医生找来的时候,他的手已经凉了,他是因为保护队友扑住手榴弹死的,这让每个人都以泪洗面。可就在这时,新媳妇正在一针一线地缝他肩上的破洞,任凭“我”怎么劝她,他也不肯离开。等到卫生员抬来棺材,在不知情认为被子是借老百姓的并要揭掉被子的时候,平时忸怩的新媳妇却嚷了句“是我的——”。在月光下,新媳妇把被子的一半铺在了棺材底,另一半盖在了他的身上,那洒满百合花的被子,那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
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这一系列的动作虽然简单,却包含着泪水,透露着一份真挚的情感,一位中国农村妇女的质朴与善良,更让我们看到了一颗诚挚的心,一份如百合花般纯洁的感情。
这也正是文章的点睛之处,将欲说不尽的感情用这个细节一挥而尽。通讯员为了祖国,为了队友,为了别人生命的延续,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仅仅十九岁的小伙子,展现了中国人民、中国军人的英勇的大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而新媳妇的举动也肯定了对小通讯员英勇壮举的崇敬,对卫生员恪守部队纪律的着恼,同时也是自己曾给通讯员带来委屈的内疚。而卫生员的态度让她毫无拘谨地放开出来,将男女的隔阂与不自然一并掩盖。向所有的人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朴实、善良,也体现了深切的军民“鱼水情”,更向人民展示了中国人的无私奉献与博爱。铸成一幅凄婉断肠,泪洒江天却让人深深感动的带有纯洁感情和一切美好品质的画面。
看似三个人的故事,看似普通而又平淡的事件,看似特别而又不特别的结果。我们没有办法让无畏的他死而复生,我们也没办法让伤心的她和悲痛的她在这一刻绽放笑脸,但是小通讯员无畏的精神,她和她的纯洁和质朴将永远存在我们的脑海中,永存于世。就是一段充满纯洁感情、美好品质的谱曲,一首没有爱情却胜似爱情的牧歌,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感动„„
当今社会,倘若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那纯洁的感情,以诚待人,以心待人,每一个人都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切美好品质。那么,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子了呢?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是否还会为个人的利益而斤斤计较、不择手段;是否还用处处小心、时时提防;是否还会有那“穷的要死,富得流油”的存在;是否„„
这一切不依旧是人们的内心在作怪吗?是你不肯放下自私的利手?是你不愿用原本善良的心态面对?还是早已经丧失了一切美好的品质?„„
一篇《百合花》,一条铺满百合花的被子,一种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的人„„
最后还是天真的幻想:如果这个世界像“百合花”一样该多好。
百合花读后感500字篇二
心中永远的百合花
——读《百合花》有感
偶然间,在旧书摊儿上淘到了几本《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随手翻看,便被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吸引了。
这是一篇关于战争题材的小说,故事集中发生在1946年中秋节的一个包扎所内。作者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惨烈的战争场面,而是用她那女性特有的细腻的情感、清新整洁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一条绣着百合花的被子的故事,令人不断回味,久久沉思。
中秋之夜,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可是,战争却让这种团圆变得那样的奢侈。甚至,还要充斥着生离死别的悲痛,这就是战争无法描写的最大的残酷。
“我”和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团部的通讯员去村里为包扎所的伤员借被子。一个结婚三天的新媳妇把她唯一的嫁妆,一条红底的,绣着纯洁的百合花的新被子借给了我们。最后,通讯员为了救其他战士,被敌人的手榴弹击中,牺牲了。新媳妇把这条百合花的被子永远的盖在了这位年轻的战士身上。
读完这篇小说,通讯员那高挑的、块头不大的、挺拔的身材,洗得干干净净的黄色的军装,年轻稚嫩的圆脸,和那因为羞涩而躲闪的眼神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人儿多么可爱的人儿啊!
他枪杆上点缀的那枝树枝,那束芬芳的野菊花久久地在我的眼前摇曳。多么积极乐观、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充满了爱和希望的人儿啊!
他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两个干硬的馒头留给了“我”开饭,肩膀上因为羞涩而没有被缝上的破洞在风中飘动,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友生的希望。多么善良无私的人儿啊!
是战争让一个如此年轻,如此可爱,如此善良无私的生命变得如此脆弱,让生的希望变得如此渺茫。他生命的百合花还未来得及绽放,便匆匆凋谢了。作者不需要为我们描写战争的残酷,我们就已经对战争恨之入骨了!
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那个年轻的新媳妇,她是那样的温柔善良,凝聚着自己少女时期多少心血与梦想的百合花被子被她无私的借出。
她是那样的羞涩,包扎所内,她不好意思去脱下伤员的衣服,为他们擦洗身体。
但是,当她看到了受伤的通讯员,她只是“啊”了两声,便不顾一切的为他擦洗身体。当她知道通讯员已经牺牲的时候,她仍然一针一线的为他缝补肩膀上那未来得及缝上的破洞。此时此刻,庄严代替了羞涩。
当战士们要撤掉裹在通讯员身上的百合花被子的时候,她大吼一声:“那是我的被子”,便将百合花被子永远的盖在了通讯员身上。此时此刻,勇敢代替了温柔。
通讯员向新媳妇借的百合花被子,最终被新媳妇盖在了通讯员身上。这是多么戏剧性的悲剧结尾,却又那样的震撼人心,战争让灿烂的生命瞬间即逝,让人来不及思索,甚至来不及悲伤。只留下了永远纯洁灿烂的百合花。
这个故事源于百合花,又结于百合花。
百合花仅仅象征了战士和新媳妇纯洁善良的灵魂吗?
不,百合花还代表了无数纯洁善良,为革命勇于牺牲的战士,他们高尚的灵魂会像百合花一样永远灿烂纯洁。百合花还代表了无数为了人类的解放战争而无私奉献的老百姓,他们永远播种着灿烂纯洁的百合花,并无私绽放。
百合花,又蕴含着人们多么美好的希冀啊!
人们多么希望生活能像花儿一样灿烂,人们能够百年好合。从此人们不用惧怕战争,不用惧怕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
啊,我心中永远的百合花。
百合花读后感500字篇三
百合·人性的馨香
———— 有感于《百合花》
一提到战争,我们想到更多的是杀戮,是血腥。看了茹志娟的《百合花》,我才发现那些被我们所忽视的战争中的的爱与温情。作者为什么将小说取名为“百合花”呢?百合花在文中只出现过两次,而且两次都是在新媳妇的被子上出现。经过再三阅读,我才发现了“百合花”其背后蕴藏的深意。绣有百合花图案的被子是一条联系着人物的线索,没有它,小说中的三个人就不会聚在一起,更不会发生后面的故事。而白色的百合花正象征了纯洁与感情,是通讯员和新媳妇美的化身,象征了他们的一切美好品质,这些品质和他们的心灵就像百合花一样洁白无暇。
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我”原来是文工团员,因战时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扎所,护送任务派给一个见到女性就脸红的十九岁的小通讯员,他的腼腆和害羞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好感。后来,因为包扎所里被子短缺,我自告奋勇地拉上小通讯员去向百姓借棉絮和被子。然后新媳妇出现了,她起初不愿借被子,为此事通讯员蒙羞两次,且挂破上衣,新媳妇这位本性善良的女性便心存内疚,她执意寻找机会弥补。后来,通讯员在救人时牺牲了,新媳妇毫不犹豫地把百合花被子献给这位年轻的战士。
我觉得,这部短篇小说打动我的不是它的情节,而是里面的人物,和作者细腻的细节描写。小说中“我”是作为一个叙述者的身份出现的,而故事的两个主人公就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小通讯员这个人物形象。小通讯员只有十九岁,确实还只是一个孩子,长着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在护送的途中一直不敢正眼看“我”,与 “我”说话时,就更表现得张皇不安,腼腆羞涩;谈到娶媳妇时,更是飞红了脸,越发扭捏。然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十九岁的小通讯员却已经担当起了解放人民的重任,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传递战报。包扎所条件艰苦,缺少被子。在向新媳妇借被子时,他遇到了困难——新媳妇没把被子借给他。可“我”却很轻松地向她借到了。这让通讯员感到委屈和不服,怪新媳妇“死封建”。从他不多的话语和行动中可以看出他的耿直和爽快的性格,农家穷苦孩子的特征。可当“我”告诉他,这条新被子或许是新媳妇做姑娘时起早熬夜为自己新婚缝的,小通讯员觉得误会了人家,愧疚地想把被子还回去。这种感情态度的变化表现了他的淳朴、善良和单纯。当通讯员回团部时,他不忘关心“我”,给“我”留了两个干硬的馒头,这份对战友真挚的友情和关爱,平凡而亲切珍贵。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通讯员小小的身躯在战友危难之际竟然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和无穷的勇气。为了保护同志,舍身扑在快要爆炸的手榴弹上,牺牲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而新媳妇的形象也是让人印象深刻,新媳妇是一个美丽娴静、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对于让通讯员受气这件事,她一直感到很愧疚,希望有机会向通讯员道歉。可是唯一的机会却是通讯员重伤被抬到包扎所,新媳妇全然不顾先前的羞涩和扭捏,“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似乎想弥补以前的过错。我想此时她的心情是悲痛、激动的。通讯员牺牲了,但新媳妇并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仍然认真地缝着通讯员衣肩上的那个破洞,用自己那条绣着百合花的崭新的被子给小通讯员殓尸,“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我想,新媳妇做这一系利动作时一定是激动而又心痛的,一定是饱含着泪水的。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质朴与善良,看到了人与人之间那份真挚的情感。
我一直在想,起初新媳妇不愿意把新被子借给“我们”,可能就是因为不愿意让硝烟污染了她的那床被子,可是后来她却愿意让被子随着小通讯员的尸体一起进入棺材,这不仅仅是她对当初使小通讯员蒙羞的弥补,更是对小通讯员死前行为由衷的敬佩。那是那会是永远的拥抱,或许在小通讯员的棺材里会一直留着百合的馨香,而那床被子也会让他在黄土之下不感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