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实践报告(5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实践报告篇一

xx年3月5日至5月21 日,我们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个小组,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区开展了为期十周,每周五、六、日分别由一个小组负责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前在这里作义工,与他们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另外,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即那里十位年龄在13--18岁不等,文化平在小学三五年级之间的残障少年,无人授课、无处求学;同时,他们在自我认知、文化知识、社会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注:除了这些智力正常的残疾少年,康复区还有成年人和青少年,鉴于时间、精力和能力的局限,我们和他们只作简单的交流,未建立专业关系。)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制定了总体实习计划:先联系我校附小彭英校长,动员小学生捐课本、习题集、工具书、课外读物等一百余本。然后,以作义务老师的方式,与他们顺利地建立专业关系。工作方法上,以小组活动与个案工作结合、辅导与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们的目的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为得以纠正,在协助他们形成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交往;最终学会自我管理,即他们自觉、自动和自主改变自己的行为。

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和理论知识的欠缺,"实习"解决问题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突出体现的是"实习"作为"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专业认同方面:

与案主的正式接触中,我们认识到专业工作与一般助人活动的实质区别,从而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一般助人活动的随意性,决定了它缺乏严密的组织性、前后相继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彻底性,它是一种插入式的人文关怀。对于"义工"来说,志愿活动疏导了自己助人的意愿,满足自己了解弱势群体生活状态的需要。对于受助者来说,他们享受了一种探望式的关怀。活动结束之后,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状态中,对改变他们的弱势群体地位没有本质的作用

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组织性、系统性和彻底性相统一。如果说"志愿活动"是可以随便排列的卡通画面,那么"社会工作"就是设计动画片;如果"义工"过年的时候送给小白兔成筐萝卜,"社工"既要送给他们萝卜籽,还要教会他们种萝卜的技术;如果说"志愿活动"传达了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信号,表达了社会接纳他们的至诚意愿,那么,"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把这种美好的意愿落到实处。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社会工作是一种渗透,是一种要为案主的未来长久的幸福负责的系统工程。社会工作意味着在付出的同时寻求接纳,在相互接纳中承担责任。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对案主生存状态的神入,从一开始就决定社会工作没有轻松和真正的开心可言--在案主的问题解决以前。

第二,对自己的再认识: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开始由"社会人"转变为 "社会工作者".在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同时,坚定了作社会工作的信念。

他们是因为上天自己的失误,而先天残疾的孩子。他们因为下肢残、侏儒、皮肤病、脸上覆盖性红斑、视听障碍、发音不请等生理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督促我们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们该把在空虚和抱怨中虚掷的时间,分给他们一些。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对穷人的态度即可;我认为,从一个社会对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灵魂的空间,提供维护生命尊严的条件。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明白了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三: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成长

接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理论知识系统应用的过程。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关于残疾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他们幼时被武汉市儿童福利院收养,长到12岁时分别被领养、寄养、资助继续求学等。而其余的,就暂时滞留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一年前,他们的老师辞职。他们就过着这种生活:白天吃饭、看电视、作卫生,晚上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开始同样的循环。这只是让单调的生活,以相同的模式复制到不同的日子里而已。

被遗弃的日子里,福利院为他们提供了细数生命尊严的空间。在成长的过程中,封闭式的管教本身就意味着排斥与压抑。从本质上说,这是对他们尊严的一种漠视。

第五:对专业技能与价值的认识

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实践报告篇二

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求自身独立的学科知识,更需要专业服务技巧的学习与实践。相对于社会学,社会工作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社会实践去锻炼专业技巧。这次实习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了解我们专业的工作内容,提高了对专业的认识,在实践中提高了专业素质、巩固了专业知识,同时也掌握一些基本的专业实操技巧,明确了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感兴趣的领域和需要学习改进的领域。回想一下自己在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永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实习的这段时间,是多么的丰富精彩。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专业工作与一般助人活动的实质区别,从而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

一、实习基本情况

20xx年9月17日,我们一行3人来到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永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毕业实习。永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 20xx年初为永和人建立起来的一个综合性社会公益服务平台,由永和街道办事处举办,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营。中心现有23名工作人员,其中社工17名,还有一支优秀的志愿者队伍。中心社工秉承“以人为本、关注需求、专业服务、人文和谐”的宗旨,面向全街道的居民特别是老人、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妇女、外来流动人员、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为街道辖区内居民,个人和家庭提供多元化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中心的的服务包括九大系列:婚姻家庭辅导咨询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残障人士服务、长者服务、就业辅导咨询服务、妇女服务、外来流动人员服务、社区组织孵化与志愿者队伍建设、便民利民服务资讯或转介。

我大部分时间是在机构的残障部工作的,残障部有在职社工3人,面向整个永和街的残障人士提供服务。残障部依托永和街工疗站疗站招收社区内的残障人士作为学员,帮助他们提高适应能力,尽快融入社会。三个社工加一个实习社工服务整个社区的残障人士,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实习的这段时间我们过得非常充实,11月19日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了归程。

二、实习主要内容

1.实习工作内容

实习开始的前两周,我跟着有经验的一线社工在不同的领域内学习,最后在大致了解中了心各个领域的工作后,根据机构的要求,我被安排在了残障部实习。实习期间协助一线社工开展的残疾人服务主要有:情绪辅导、残障家庭辅导、康复训练、兴趣小组、残疾人政策咨询,为案主寻找社会资源联络和提供服务,增进案主个人和家庭的能力。

实习期间除了协助一线社工开展服务活动外,在一线社工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开展小组工作,我参加并协助的小组有电影兴趣小组、摄影小组、家庭成长促进小组、康复小组,通过小组活动促进残疾人发展个人潜能,自我成长,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自己独立开展了一个手工小组,增进了组员的动手能力。秉承“以人为本、关注需求、专业服务、人文和谐”的宗旨,协助在职社工完成中心的各项工作,同时独立完成中心分配下来的工作。

作为残障部的实习社工,我的职责是通过走访社区残疾人,了解社区残疾人需求,促使有困难有需要的残疾人成为个案对象,进行评估、跟进,为其提供服务。同时借助永和街工疗站为平台,为永和街的残障人士组织各种社会工作活动。

2.实习经历

早在实习开始前的一个多月,我们就已经开始联系实习单位,从一个个机构投简历开始到网络视频面试,最终确定广州市大同社会服务中心为实习单位。9月月15号下午我们一行三个人怀着既新鲜又紧张的心清,信心满满地找到永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始了我为期两个月的见习。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是对环境的不熟悉。机构虽然安排住宿,但是不包吃饭,安排的住宿也没有做饭的工具,我们不知道哪里有餐馆,于是开始的一个星期,一日三餐就只能吃面。其次是一下子很难适应繁重的工作,我们拖着笨重的行李箱长途奔波近20小时,好不容易找到机构,还没有安排好住宿,行李都没有放下,就被安排晚上的表彰大会筹备工作,繁重的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9:30。最后是对工作的不熟悉,一开始总是小心翼翼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却因为缺乏技巧而出现错误,在前台做行政的时候,管理机构供小朋友借去玩的玩具,出现过登记已还却找不到实物的情况。

这两个月共计9周的时间里,前2周跟着经验丰富的在职社工学习,对中心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最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接下来2—

—3周的时间选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协助在职社工开展小组活动,并做一些家访的任务,剩下的时间除了继续协助同工开展工作外,自己开始尝试在工疗站的学员当中招募小组成员,策划并领导开展小组活动,最后独立按要求完成小组的总结与评估。

刚开始的几天,中心主任就问我对哪个领域比较感兴趣,如何计划完成这两个月的实习,比较擅长什么领域……一个个问题让对社工实务没有了解的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既然不知道自己适合哪个领域,那就先从了解开始,于是我用两个星期从前台行政工作开始,到各部门的资料整理、写活动的计划总结、整理调查数据,再后来协助在职社工组织小组,开展社区活动,最后因为我会讲粤语,同时对青少年工作这块比较感兴趣,于是机构安排我到残障部学习。

到了残障部,一开始是协助社工开展工疗站的恒常性服务,教工疗站的学员们做康复训练,开展兴趣小组。到后来我就能够独立带领学员们完成每日的康复活动,一开始社工让我自己组织学员做康复活动的时候,由于对我的不信任,学员们都不听从我的引导,我自身也缺乏一些控制、沟通技巧,所以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工疗站的学员对我比较了解后,我开始建立起了威信,学员们也能够听从我的引导,于是我开始尝试开展一个10个人的手工小组。

在实习是我尝到了社会工作带来的酸甜苦辣,这次实习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扬起风帆向前行进;也许会有一些人开始改变了油轮的驶向,选择了自己适合的目标。而我相信我的前面有一条铺满黄金的光明大道正在修建,那将是我走的路,也许那条路很坎坷,但是锦衣玉食是生活,酸甜苦辣也是生活,我愿意尝试面对自己选择的路,朝着一名合格的社工努力!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但是所经历的,所收获的却是前所未有的。

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实践报告篇三

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习正在热火朝天地举行……

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各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习,以期望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达到在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服务社会的目的。在亲身经历了大一,大二两年的暑期社会实习后,我不由的要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习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习主要是指暑期“三下乡”实习,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习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但是,作为大1,大2的学生,我们在对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够熟悉和精通的情况下,往往对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习是下到乡里,却收获甚少!再者,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暑期“三下乡”实习活动,因此,真正能够参加暑期“三下乡”实习的,也往往是本身来自农村的大学学子们,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暑期“三下乡”实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

在现在的社会就业中,往往用人单位希望招聘那些具有一定业务素质的,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早已成为社会每年都在关注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便是如今大学生没有工作经历,而要适应各个用人单位的具体业务操作则需要经过几个月以上的培训,往往用人单位不愿意花时间用于培训业务人员,而是希望在招聘的时候就能够招到已经在本行业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招聘的时候,在招聘信息上,常常是有“是否具有本行业工作经历”一拦。

今年暑假,我只身前往深圳,希望找到一家能够提供暑期社会实习的单位,来增强本专业的知识,同时也作为自己的实习经历,但是事与愿违,在跑了7、8个人才市场后,竟然没有一家愿意提供此方面的职位,询问其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对于一般业务培训来说,过于短暂,即使对于个人来说能够提高能力,但是两个月之后,个人依然要回到学校当中从事学习,这样,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实习报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即使某个单位提供了某方面的职位,那么,培训经费则要该单位自己承担,但是,毕竟对于暑期的大学生来说,暑期实习只是暂时性的,还未等到其给单位创收,其将离开单位返回学校,这种亏本的买卖,是很少有哪个单位愿意做的。

短短的两个月暑假时间,用人单位也常认为,对于大学生所需要的实习经验来说,太微不足道,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帮助甚微。

在提倡实事求是的当今社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习难的问题确实摆在我们的面前,对此,我们必需调动社会的力量,尤其是学校与社会之间,更应当建立起一种互进的模式,给大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否则,所谓的暑期社会实习与其达不到最终的目的,还不如让大学生好好呆在家中避暑。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实习,而不注重实习的效果,不但浪费了资金和精力,而且浪费了大学生宝贵的时间相信,这样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接受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习”就这个活动本身而言的确是奔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服务社会而来的,但在操作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正所谓“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我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大学生社会实习能“不做则已,一做惊人”。

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实践报告篇四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行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习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习中成为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次实习的目的有:

1.了解养老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老年人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既要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包括安全(主要指生命安全)、方便、舒适等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也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无论是住宅部分还是配套设施部分,都需要尽量注意老年人的参与和互动,调动老年人活动的积极性,使老年人再此能够安享天年。

我们的主要工作主要是在活动室,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参与互动的一些帮助,与他们聊天,代替他们忙于工作的子女照顾他们一些力不从心的事。其余时间便是安排一些第二天要给老人们带来的节目,文本报告主要围绕帮助老年人的工作展开。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和好奇来到 养老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的进入了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等级,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室才遇见院里的老年人,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养老院心其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老年人会有我想象中的麻烦。

但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养老院的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对于一些老年人说话声音要温柔却也要响亮,毕竟老年人有些已经耳背了,还有对待他们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因为有些时候他们就是孩子,要顺着他们的意思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身体带了一些疾病的老年人,比如脑血栓后遗症,偏瘫,半身不遂,视听障碍、发音不清,老年痴呆等原因。其子女又忙于工作无法分心照顾等原因,使其无法正常的参与活动,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老年人群体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的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普遍都已经腿脚不便了,较多的时间还是和七八十岁老人的接触。

在十几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点归纳为一下三点 1.他们大部分很热情但也很容易生气

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有专门的护士,上下午时间都有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陪同一起做活动,比如:一起唱歌,下棋、打麻将等等。他们都是一些上了年纪却不甘寂寞的老年人,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与他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护士门带领着就餐,其余活动时间都由他们自己去选择,也可以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陌生,就凑到你身边,热情的叫“小伙子”,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他们都极其希望我们参与他们的活动,哪怕是只下一盘棋,或者是只打一局乒乓球。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的生气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护士门的稍微的批评,比如:阿姨您糖尿病不能吃这么多水果,怎么又不听话呢。他们其实会很开心。其实,简单的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养老院虽然编制的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的员工是老人人数的一半,但真正与老年人接触的人,确实极少的。而在家庭中的老年人,却是众人尊重的一家之主,一大堆人围着照顾他们,所以不理解,他们热情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的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人类到老年的时候,来自于子女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子女有肢体交流的老人,心理上比那些缺乏交流的人要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他们与其他老人一样,是爷爷奶奶,确实有着忧伤的老人 他们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封闭古怪的老人,他们也充满了阳光和朝气,会和我们讲以往的经历,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的看到,他们会叫我们这些人为“儿子”,看见经常来看他们的好心人为“女儿”。

我们大部分工作就是辅助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是,有的脑血栓后遗症靠轮椅行走的都有,大部分只是拄着拐棍腰腿不好的'老人。还可以正常的吃饭上厕所。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活动室里玩游戏,周六周日由专门的护士或者志愿者给他们演节目,唱歌,唱戏和象棋比赛,麻将比赛。他们很喜欢这类的节目,就好像孩子一样,有些老人会对象棋悔棋之类的事情耿耿于怀,其实并不是真的要计较胜败,只是想我们更加关爱他们,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用智能手机,发朋友圈他们都会的,甚至会唱上一些流行歌曲,不过他们更钟情与七八十年代的一些老歌。他们非常喜欢邓丽君的歌,有时候我们会带着他们一起唱邓丽君的歌,不过邓丽君的歌我会的不多,毕竟我不是很擅长唱歌。

他们之间也是像孩子一般开玩笑,聊天,讲年轻时候的事,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老兄弟老姐妹的关系,年轻一点腿脚灵便的老年人会照顾岁数大一点身体差一点的老爷爷老奶奶,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他们在聊天的过程中会有写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感觉很悲伤,他们的心事往往会很重。思念儿女,或者多希望有个儿女来照顾他们。有一天一个阿姨问我,“小禹啊,你说我还能再活两年么?”我听的双眼泛红,但我仍然忍住并且保持这笑脸说:“阿姨,您说啥呢啊?您才多大啊?80算老么就说还能再活两年啥的?您应该问我,小禹啊我还能在活20年么....”他们会考虑这么悲观的事,因为他们有时候也很怕死。人一旦考虑到生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她曾像我说过她的儿子,也是想我这么大的时候出了意外死了。我该怎么样去开导一个比我成熟百倍的老人呢?他们有好多难言之隐,最初的排斥性的冷漠,然而他们真正把生活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的时候,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的分析。 3.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老人很多,远方的管理员往往没有能够交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不太愿意与人交往的老年人。我不像他们成为无名氏,不想之管他们叫阿姨或者叔叔,爷爷或者奶奶。所以每次演完节目我都会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它们人格的尊重吧!也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养老院是一种半封闭式的管理,除了活动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的,偶尔有年纪不是很大腿脚又很灵便的老人出去溜达,但有些老人就很少出去养老院,因为一些老年人可能会不记得回来的路,比如患了老年痴呆的老年人,他们在养老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也有机会出去,但是怕记不住回来的路,自己也就会克制自己。

我们发现他们曾经的理想都是缤纷漂亮的,我问他们今后的日子里最想干什么,他们有想旅游的,还有想写书的,还有的想要骑摩托。我告诉他们,无论今后的路怎么走,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活着不单单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实践报告篇五

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的助人工作,它不仅要求自身独立的学科知识,更需要专业服务技巧的学习与实践。在这三年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做过很多志愿服务工作,包括老人、工友以及药物滥用者。然而从这些我充分意识到专业技巧的缺乏,因而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去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多加家政服务中心实习又是一次新的尝试,接触儿童教育,亲子互动,大学生英语角等,不仅是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实践,更是实务技巧的锻炼和提升。

(一)、单位简介:多加亲子阅览服务中心是一个非牟利的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书

籍阅览服务、儿童及青少年活动、家长互助组等。其创办背景为一位女士名“多加”发起,源于“多加”亲历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与父母的冲突、孩子的无助、以及家长与老师的无奈,这一切都源于孩子的早期管教没有及时和不得其法。因此“多加”萌生出了创办家庭服务的想法,以便帮助更多家庭重建亲子关系,建立和谐家庭。在这里,家长们学习如何处理亲子关系,了解孩子各年龄阶段的成长特征,以及如何按自己孩子的特性去培养孩子,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二)、岗位介绍:我主要是帮助绘画班的老师维持课堂秩序,同时向老师学习如

何同孩子打交道以及如何启发孩子的思维。同时,我也会参加中心举办的关于大学生英语角、亲子联谊的相关活动。

(一)多加服务宗旨

全人发展,健康家庭

(二)多加服务理念

家庭是个人最核心和影响深远的场所;人们都渴望被爱、被接纳、被尊重和肯定;人们都有无限的潜能与自我改进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她们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推动个人成长、儿童、婚姻、家庭和社群对生命的积极信念;

推动社区与家庭成为合作伙伴,跟进及关怀来访者,达致资源共享,彼此合一

(三)多加服务目标

开展亲子教育,协助建立和谐家庭。透过互助组,帮助家长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建立青少年的自信心和健康形象。资源共享-联络海外资源。

(四)实习内容

我于每周六去多加实习,上午帮助老师维持课堂秩序,下午则参与英语角活动。最

先开始接触画画班的时候我也有疑问,在画画班实习能学到什么技巧呢,后来逐渐意识到跟孩子打交道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我很难弄清楚他们小小脑袋里边装了多少奇特的思维,当我的价值观和他们的发生严重冲突时我也不知该如何保持中立。并且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我知道的多加绘画班的特殊之处。我们知道,传统绘画有很多优点,但在教学方法上儿童绘画方式仅限于临摹,表现出来的只是一张画。到底如何开发儿童大脑,他没有体现出来,只不过是让孩子机械的模仿一张图,而多加绘画班让孩子在绘画中,发散孩子的思维,通过引导联想、想象脑图像绘画讲解自己的想法老师给予点评。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达到独立思考、独立作画、独立讲解的目的,学生们运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情,开发思维。在这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才慢慢学会如何同孩子建立联系,如何去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保持孩子的纯真和自然。

另外,大学生英语角的最初筹建工作我也参与过,从最初的几人发展为几十人,逐渐成熟和完善,新人不断加入进来,参加人数涵盖了武汉的好几所高校。不过在英语角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由于很多人不一定每周六都可以参加英语角,而每周又有新人加入进来,这使得参加的人之间彼此不熟悉,难以建立较深入的联系,长此以往也容易打消大家的积极性。针对此情况,我和多加的工作人员制定了系列活动来增强大家的参与者的联系,如烧烤,露营等,都得到了不错的效果。

在亲子互动上,最先开始时跟孩子的父母很难交流,也不知道该如何找话题,只能干着急。每次家长都会送小孩来上课,有的还会陪着孩子上画画班课程,帮孩子洗画笔,画画之类的,这反而不利于孩子自主动手和创作。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相处,跟家长也能说上话了,另外,我认真聆听多加工作人员同家长的沟通,记下每个家长或孩子的兴趣特征等,才能更好的寻找话题。建立较深的联系后才可以建议家长让孩子自己动手洗画笔和创作,以便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家长平时忙于上班,缺少跟孩子的沟通和交流,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难免孤独,缺少玩伴,多加每周六的画画班基于孩子自主选择,不是强迫性的,多加也有很多少儿读物和益智玩具,方便孩子开拓视野,若是将多加的画画班拓展成4点半课堂,对孩子来说,则是更好的去处。

从20xx年11底接触多加开始,每周六都会坚持去多加做义工,最先开始介入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一是对小区环境的不熟悉,二是难以同小孩子及家长打交道,三是信仰的差异。然而中心的工作人员十分和善,布置也采用家的模式,氛围非常温馨和谐,这才使我有坚持做下去的想法。这个义工服务一直坚持到现在,我同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绘画班孩子都建立了较亲密的关系。不过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最经常面临的问题就是“价值中立”。

首先,参加绘画班的孩子大都来自经济情况很好的家庭,这使得我在跟孩子的父母打交道时有些退缩,但是我知道要想了解孩子,帮助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必须跟孩子的父母打交道。后来逐渐意识到只有自己主动同他们交谈,才能建立进一步的关系。其次,我发现在实习过程中真正做到价值中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当我的价值观同我服务的案主有明显差异时,我该怎么办。比如有一次实习过程中,一个孩子因为与另一个孩子抢玩具而动手打人,作为成年人我知道是她的不对,打人就更不对,我很耐心的对她说道理,但是却发现这样的说教没有一点实际效果,因为孩子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而也不会听从我的劝告。最后,由于中心是由教会筹资组建的,里边经常活动的也都是拥有相同信仰的人,不过庆幸的是,通过三年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可以无条件的接纳和尊重他们。

这个实习的机会是由我的学姐介绍的,而她也是在已经毕业的06级学长那边传承下来,以后,我也会将它介绍给下一届社工的同学。其实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去接触不同的群体,体验不同的生活,虽然还缺乏很多实务技巧,不过我却真的相信“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着参加不同机构组织的不同服务项目,由最初的热诚到质疑到最后真正的坦然、释怀,我终于可以体会到社工真正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施比受更有福,有爱的生命更美好!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