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是指哪4位

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简称为“王杨卢骆”。 在唐代初年他们四位文学家笔下的诗词,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定的巅峰,他们四人也为唐代的诗歌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诗人


1王勃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2杨炯简介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 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 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 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 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 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3卢照邻简介

卢照邻,初唐诗人。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4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有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在初唐那个人才济济的时代里,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以王勃为首的"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在时人眼中的天才,因其才学而闻名于世。


文人好胜,"初唐四杰"也不例外。 据《新唐书·王勃传》记载:"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 炯尝曰: '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在杨炯眼中,自己的才华比起王勃有过之而不及,自己理应排在王勃之前。 但是杨炯也清楚比起卢照邻,自己确实有所不知。 关于排名上的争议,除了杨炯提出争议之外,卢照邻也曾提出疑义。 卢照邻本人曾提出"喜居王后,耻在骆前"的看法。

初唐四杰是指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古书有载,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四杰也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邻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初唐四杰是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他们的诗歌和散文很出名,在青少年时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王勃代表作有:《滕王阁序》、《乾元殿颂》、《王子安集》等

杨炯代表作有:《从军行》、《战城南》 等卢照邻代表作有:《长安古意》、《十五夜观灯》、《元日述怀》 等

骆宾王代表作有:《帝京篇》、《畴昔篇》、《咏鹅》等

初唐四杰是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简称为“王杨卢骆”。

王勃主要代表作有:《滕王阁序》、《乾元殿颂》、《王子安集》等

杨炯主要代表作有:《从军行》、《战城南》 等

卢照邻主要代表作有:《长安古意》、《十五夜观灯》、《元日述怀》 等

骆宾王主要代表作有:《帝京篇》、《畴昔篇》、《咏鹅》等。

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 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 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 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 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 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 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杨炯(650年-693年),字令明,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 唐朝大臣、文学家,常山郡公杨初曾孙,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

骆宾王(626年?—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唐代大臣、诗人、儒客大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个人,简称“王杨卢骆”。 《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曾任虢州参军,他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 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

杨炯(650~693年),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 于显庆四年举神童。 如意元年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 世称杨盈川。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 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 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

骆宾王是唐朝初期诗人, 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 骆宾王少负才名,擅长七言歌行,又精于五言诗。 五律《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初唐四杰”是唐朝初年四位齐名文学家的并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称为“王杨卢骆”。

“王杨卢骆”的提法源自于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初唐四杰”的作品大多为骈文、赋、檄、诗,他们反对当时流行的内容空虚,辞藻绮丽的“上官体”,扭转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宫廷诗文萎靡浮华的风气。

“四杰”的诗作题材广泛,走出了“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禁锢,涉足江河湖海,草原大漠。

他们的作品气势豪放,灵活生动,令唐朝初年的文坛风气大变。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