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的介绍及事迹

孝庄文皇后——一代伟大的女政治家!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原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初八日,名叫布木布泰。 1625年,年仅13岁的布木布泰,在哥哥吴克善和侍女苏茉尔的陪嫁下,嫁给了后金大汗皇太极为侧室福晋。 1636年皇太极称帝,封年龄最小的布木布泰为永福宫庄妃。 她为皇太极生了3个女儿:固伦雍穆公主、固伦淑慧公主、固伦淑哲公主;一个儿子:九阿哥福临(即清世祖顺治皇帝)。 皇太极死时,孝庄32岁,她六岁的儿子福临继承了皇位,改元顺治。 她“母因子贵”晋封为皇太后,顺治死时年仅24岁,由8岁的康熙继承皇位。 康熙尊自己的祖母为太皇太后。 这位太皇太后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幼主,为清初的繁荣和稳定立下汉马功劳,而史学家对其评价甚高,称她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深受各朝各帝的尊敬。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太后病逝,终年活了七十五岁。 葬入清东陵风墙外的昭西陵。 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了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三朝,同时也经历了长年征战与各种政局变化,以及种种艰难险阻;最后清朝统一了全中国,并使社会从动乱走向安定,使经济从崩溃走向稳定和发展。 这一切都与她的作为不无关系,可见其影响巨大。 孝庄文皇后聪明强干,具有政治远见和真知卓识,并且颇具谋略和非凡的才智,因此她对清初的军国大事,多有指画;特别是她对培育儿孙更有一套独特的方法。 她与皇太极的关系很好,长期做着襄助内政的工作,辅佐丈夫“肇造丕基”。 当皇太极暴卒后,她曾经要以身殉葬,只是由于群臣的劝阻,才算做罢。 由于皇太极生前没有决定继承人,故引起了一场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当时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皇太极的长子豪格(镶白旗旗主肃亲王)为首;另一派以皇太极的九弟多尔衮(正白旗旗主睿亲王)为首。 经过双方激烈争斗,最后达成妥协,决定让皇太极的幼子六岁的福临继承皇位,是为顺治皇帝;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 但是由于孝庄、福临孤儿寡母,势单力薄,一切大权都掌握在多尔衮手里;特别是在1644年(顺治元年)夏天,多尔衮率领清军进入北京后,在大内武英殿升坐,接受明朝旧臣朝拜,并三呼万岁,当时人们只知有“摄政王”,而不知有顺治皇帝时,更是踌躇满志,真想早日圆他的皇帝梦。 在这种情况下,孝庄与福临于是年9月来到北京。 当时,她看到多尔衮大权独揽,飞扬跋扈,对自己儿子的皇位构成威胁,为了延缓其篡位、称帝的野心(而且多尔衮也早就对她表示爱慕),她决定按照满族风俗,父死儿可妻其后母、兄死弟可妻其嫂的习惯,决定下嫁给多尔衮。 (按:“皇后下嫁”是清初“三大疑案”之一,目前尚无最后定论。 )此后多尔衮虽然以“皇叔父”、“皇父”自居,俨然成为了个“太上皇”,但始终没有篡位。 1650年(顺治七年),39岁的多尔衮死去,顺治皇帝亲政。 孝庄开始帮助当时只有13岁的福临理政。 在她的辅助下,清朝统治者笼络、利用汉军汉将很快镇压了南明残余势力和明末农民起义军主力,基本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但是这时孝庄与顺治母子二人,在某些政见上也发生了一些矛盾和分歧。 如,是坚持清入关前的规章制度,还是尽快学习汉文化、采取汉族的文化制度等。 孝庄表现保守,而顺治表现开化。 此外,在顺治皇帝的个人婚姻,如皇后的废立问题上,母子也有不同的主张。 结果弄得顺治郁郁寡欢,在1661年(顺治十八年)患天花死去。 在选择谁为继承人的问题上,孝庄也颇费心机,最后在征得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后,决定由8岁的孙子玄烨即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玄烨已出过天花)。 当时有人劝孝庄出来“垂帘听政”,遭到了她坚决拒绝,决定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大臣辅政。 其中鳌拜后来势力渐大,消灭了异己,独揽了政权,飞扬跋扈,甚至没把小皇帝康熙放在眼里。 此人性情刚愎,独断专行,行为粗暴,且相当守旧、保守和自私。 例如,在“历法之争”问题上,他主张用旧的“大统历”,反对用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制定的“时宪历”,并主张杀掉汤若望,后来由于北京地震,上天“示警”,再加上他曾给皇室中许多人(包括孝庄)治好过病,才在孝庄太皇太后干预下,得以免死获释。 康熙帝10岁时,其生母慈和皇太后去世,此后康熙帝就完全由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培育、教养、呵护,并成为了他的政治顾问和导师。 他们祖孙两人感情深厚,关系极好。 她教给了康熙帝治国安邦的许多要略和方法,使康熙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帝王。 康熙帝30多年来对她也一直尊重、孝顺;几乎天天都到祖母处请安,并请求指教。 在她的辅导下,康熙帝逐渐成熟起来,完成了一系列巩固政权,开基建业的大事。 一是在他14岁亲政不久,于1669年(康熙八年)就利用少年侍卫组成的“库布”(即摔跤)手,在鳌拜入宫时,乘其不备将其智擒,从而击败了鳌拜集团对其皇权的威胁,使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巩固。 二是1773年(康熙十二年)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帝在孝庄太皇太后的帮助下,采取坚决镇压政策,最后取得了胜利。 孝庄在这场战争中,经常拿出宫中节省下来的金银慰劳前方将士,从而鼓舞了军队的士气。 三是1675年(康熙十四年)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三叛乱之机,也蠢蠢欲动,举兵反清,并对北京构成威胁。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