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
制造原理虽然简单,但却是人类重要的发明创造。
如今,国际科学界公认: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美利坚开国三杰之一的富兰克林,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根避雷针。
那么,避雷针是富兰克林的发明吗?唐朝一本奇书,揭开了真正的发明者,颠覆了大家传统认知。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性的认为,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在关于富兰克林的书籍中,总有他揭开雷电秘密,制作避雷针的介绍。
1749年到1751年间,富兰克林仔细观察了云、雷电、闪电的形成之后,于1752年做了一项震动世界的电风筝实验。
在美国费城雷电交加的一天,富兰克林利用风筝,把大气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使其充电,由此证明他的设想,即“闪电和静电的同一性”。
基于这一实验结果,以及尖端接地导体放电的物理现象,富兰克林提出了避雷针的构思。 1752年,避雷针在法国马利大学得到应用。
于是,人们习惯性的把富兰克林作为避雷针的发明者。
然而,唐朝一本奇书,却揭开了真正的发明者: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避雷针的,是一个中国人。
唐朝有一个诗人叫王叡,《全唐诗》中有他的七言绝句,但不是太出名,即“枨枨山响答琵琶,酒湿青莎肉饲鸦。
树叶无声神去后,纸钱灰出木绵花”,估计不是研究者,根本不知道这么一号人物。
但王叡却写过一本叫《炙毂(gu)子》奇书,里面谈到的一件事,就涉及避雷针。
原来,汉武帝时期,柏梁殿因雷电遭到火灾,《史记·孝武本纪》中记载“十一月乙酉,柏梁灾”。 重修之后,汉武帝担心还会发生雷灾,这时一个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层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
显然,这里的“鱼尾铜瓦”,其实就是避雷针的雏形。
如果说“鱼尾铜瓦”过于简陋,很难与现代避雷针相提并论的话,那么一个法国人的记载,佐证了中国早于富兰克林之前,就已经广泛使用现代避雷针了。
1688年,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别·戴马甘兰,写了一本叫《中国新事》书籍,其中就提到了这么一个细节:
中国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结一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
按照这一记载可知,一旦雷电击中房屋,那么电流就会先接触金属舌头,然后沿着铁丝导入地下,从而避免雷电击毁建筑物。
显然,与现代避雷针相比,几乎没什么差别。
更为重要的是,至少早在1688年时,中国已经广泛使用现代避雷针了。
实际上,即便上文提到的汉朝,可能也不是避雷针的第一次使用。 在汉武帝之前,中国可能早有避雷针的雏形了,只是没有记载罢了。
为何中国人发明避雷针的荣誉,却被富兰克林夺去?笔者认为,二个原因值得深思:一,富兰克林不仅发明了避雷针,而且还提出了理论,这是中国人严重欠缺的,中国人注重的是实用性;二,落后就是原罪,缺乏话语权,所以中国古代有很多发明创造,但却不被西方认可。
当中国再度成为世界第一时,或许外国一些史书在谈及避雷针时,就会浓墨重彩的写上一笔:中国人发明了避雷针,使用了2000余年,富兰克林改进了避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