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合肥之战。 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五次开战
战役过程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第五次北伐,遗使请东吴一起出兵。 孙权答应。 孙权误以为谓魏明帝曹睿不会率大军前来,于是,同年五月,孙权进驻巢湖口,自称有十万人,亲自带兵攻向合肥新城;另一方面,又派陆逊、诸葛瑾率万余人进驻江夏、沔口,攻向襄阳;将军孙韶、张承进驻淮,向广陵、淮阴进逼,形成三路兵马北伐。
六月,曹魏老将满宠打算率领众军援救新城守将张颖,但殄夷将军田豫却认为该新城自守有余,如果有援军至,怕孙权反过来吞并满宠的援军,于是说:“敌人竭尽全力大举出动,不只是为了争夺小利,他们是要借助攻打新城以引诱我出动大军。 应该听任他们攻城,挫败他们的锐气,不应该与他们争高低。 他们攻新城不下,士兵必然疲惫;等其疲惫之后,我们再出击,可大获全胜。 如果敌人知道我们的计划,就不会再攻城,必定会自动退走。 我们若现在进兵,正中了他们的诡计。 此外,大军出动的方向,应该使人难以预料,不应该让军队自己筹画。 ”而当时吏士多请假,满宠上表请召中军兵及召回所有请假将士,集合抵挡。 不过散骑常侍广平刘邵认为满宠该自守不攻,避其锐气;而中军则先派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出发,将队伍排列疏散,多加旗、鼓,敌军知道大军到来,必定自走,可以不战而破。 魏明帝听从其计,先派前队出发。
而魏明帝也不接纳满宠提出的撤离合肥而退至寿春的意见,认为合肥、襄阳、祁山是曹魏东、南、西三个重要防点,守城有余。 卫臻也看穿了孙权外表上响应诸葛亮,其实内心只是想在一旁观望,认为合肥城池坚固,孙权的进攻不足为虑。
当时的满宠至少已有76岁的高龄。 满宠的大军援救计划被田豫驳回,满宠的撤除合肥新城退至寿春的计划又不被采纳。 于是,满宠便募集数十壮士,折断松枝为火炬,灌上麻油,在上风的位置顺风放火。 火势在风力的作用下不断蔓延,一直烧到了敌军的攻城器具。 孙权的侄子孙泰前来救火,满宠军队又向吴军放箭。 当时满宠军队射出的箭支是顺风而行,被风力增大了射程和贯穿力,最终射杀了孙泰。 至此,吴军的一些攻城器具被烧毁。
正如田豫、卫臻、刘邵的预料,曹魏的合肥新城守将张颖等拒守力战,使得孙权久攻不克,双方一直战至七月。
七月壬寅日,魏明帝曹睿亲率大军东行。 魏明帝曹睿的大军距离合肥新城还有数百里的寻阳时,孙权便恐惧而退走,进攻淮水流域的孙韶军亦同时回师,只有进攻汉水流域的陆逊军继续战斗,但不久亦撤退。
史料记载
《三国志·魏书三·明帝纪》:秋七月壬寅,帝亲御龙舟东征,权攻新城,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帝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议、韶等亦退。
《三国志·吴书二·吴主传》: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 是时蜀相诸葛亮出武功,权谓魏明帝不能远出,而帝遣兵助司马宣王拒亮,自率水军东征,未至寿春。 权退还,孙韶亦罢。
《三国志·魏书二十一·卫臻传》:帝欲自东征,臻曰:"权外示应亮,内实观望。 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 车驾可无亲征,以省六军之费。 "帝到寻阳而权竟退。
《三国志·魏书二十一·刘邵传》: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集击之。 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 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 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 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 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 "帝从之。 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三国志·魏书二十六·满宠传》:明年,权自将号十万,至合肥新城。 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射杀权弟子孙泰。 贼于是引退。
《三国志·魏书二十六·田豫传》:后孙权号十万众攻新城,征东将军满宠欲率诸军救之。 豫曰:“贼悉众大举,非徒投射小利,欲质新城以致大军耳。 宜听使攻城,挫其锐气,不当与争锋也。 城不可拔,众必罢怠;罢怠然后击之,可大克也。 若贼见计,必不攻城,势将自走。 若便进兵,适入其计。 又大军相向,当使难知,不当使自画也。 ”豫辄上状,天子从之。 贼遁走。
史料总结
青龙二年(234年)夏秋之交的第五次合肥之战:孙权此次出征是孙权最后一次亲征,正如田豫、卫臻、刘邵的预料,被合肥新城守将张颖屡屡击退。 而曹睿举曹魏朝廷大军来征,吓得东吴军队全线撤退。 不但孙权都退走,孙韶、张承也都纷纷退走,甚至远在汉水流域的陆逊、诸葛瑾也都恐惧退走。
起初,孙权挟赤壁之战的胜利之威,只需要面对“城欲崩”、庆幸“得全”的少量合肥守军。 后来,面对的是人数仍占明显劣势的7千合肥守军。 再后来,孙权面对的是曹魏的扬州、兖州、豫州这三州兵马。 如今,却要面对魏明帝曹睿亲自率领的曹魏朝廷大军。 孙权固然想拥有合肥,但他要面对的魏军却是越来越多了。 或许,此时的孙权非常后悔当初就不该相信蒋济的伪报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