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诞生在我国。 北宋哲宗元佑十一年(1097年),吏部尚书兼侍读学士苏颂和吏部会史韩公廉等人在开封研制成一种大型仪器设备“水运仪象台”,能用多种形式观测天体的运行。
欧洲人把这种仪器称为“天文钟”,这是中国最早的“天文钟”,后世的钟表也是从这里演变出来的。
它高约十二米,宽七米,分作三层。 上层放浑仪,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为了观测方便,上面覆盖了九块活动屋板,作用和现代天文台可以开合的球形台顶相同,堪称现代天文台圆项的鼻祖。
中层放浑象,这是一个球体,在球面布列天体的星宿位置。 浑象一昼夜自转一圈,不仅形象地演示了天象的变化,也是现代天文台的跟踪机械——转仪钟的祖先。
下层设木阁,又分成五层。 每层有门,到一定时刻,门中有木人出来报时。 木阁后面装置漏壶和机械系统,起到控制水轮运转速度的作用,使水轮只能间歇运转,而转速由漏壶的流量决定。
这是相当于今天的钟表机械中的关键部件——一组使机轮运转变慢、控制速度恒定的锚状擒纵器,因而,它又堪称钟表的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