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的成就贡献:班固与《汉书·地理志》

班固的成就贡献:班固与《汉书·地理志》

“地理”这个学科名称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 《周易·系辞上》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这便是“地理”一词最早的出处。 中国古代的学术研究普遍都具有很强的实用目的,地理也不例外。 中国古代的地理学研究主要关注地方的行政区划沿革以及各个地方的风貌物产信息,大致相当于今天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分支的范畴,这些信息有助于政府对国家和地方的管理。 记载这些信息的著作古代称为“方志”,“方”意为“地方”,“志”意为“记载”,方志就是记载地方各种信息的地理书籍。 方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1世纪著名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地理志》可以说是方志的奠基之作。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于一个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东汉初年著名的学者。 在父亲的影响下,班固9岁即能撰写文章、背诵诗赋,16岁入太学,博览群书,对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但其所记史事只及西汉中期。 此后,续作《史记》者甚多,班固的父亲班彪以为均不足取,于是亲自动手,斟酌前史,纠正得失,创作《后传》60余篇。 然而未及成书,班彪就病故了。 这时,班固年仅23岁,已具备颇高的文学修养和著述能力,他在为父服丧期间,整理《后传》,打算续成此书。 那个时代,个人是不允许私修国史的,班固因此被人告发,关进京兆监狱,书稿也被官府抄没。 班固的弟弟班超为了替兄长洗刷冤屈,策马扬鞭,穿华阴、过潼关,赶到洛阳上疏,引起汉明帝对这一案件的重视。 汉明帝知道后,特下旨召见班超核实情况。 班超将父兄两代人几十年修史的辛劳以及宣扬“汉德”的意向告诉了汉明帝,扶风郡守也将查抄的书稿送至京师。 明帝读了书稿,对班固的才华感到惊异,称赞他所写的书稿确是一部奇作,于是下令立即释放,并将班固召进京都皇家校书部,拜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校定皇家图书。

班固在任期间所显露出的卓越才华得到汉明帝的赏识。 鉴于班固具有独力修撰汉史的宏愿,同时希望通过班固进一步宣扬“汉德”,汉明帝特下诏让他继续完成所著史书。 从此,班固有了稳定的生活和丰富的皇家图书资源,于是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汉书》的事业中。

公元92年,班固去世,但此时,《汉书》仍有一部分没有完成。 汉和帝便命其妹班昭续成其书,此后又以马融为助手,直至修成全书。

《汉书》记述了西汉和新莽时期共230年间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汉书》创立的记、表、志、传体系以及志书的门类,绝大部分被后代史书继承。 《地理志》是《汉书》的十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正史中的第一部方志,它的体例结构确立了后世方志著作的基本框架。

《汉书·地理志》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记录了先秦时期《禹贡》和《周礼·职方》的全文,第三部分记录了西汉学者刘向的著作《域分》及朱赣的著作《风俗》。 第二部分篇幅最大,描述了西汉帝国的疆域,是《汉书·地理志》的精华。 西汉时期实行郡、县两级的行政区划体系,《汉书·地理志》以西汉末年(公元2年)时的103个郡(王国)及其所辖1587个县(邑、道、侯国)为目录,一一记述各类信息。 郡和王国是一级行政区,郡国条目下,记载各郡国的名称、建置沿革和户口人数等信息。 县、邑、道、侯国为郡国以下的二级行政区,在这些条目下,记载各地名称、建置沿革、山川、利、特产、工矿、关塞、祠庙、古迹等信息。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