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曾经爆发的火山

雁荡山是一座曾经爆发了的火山,最早爆发于中生代早白垩纪。 中生代属于地质年代的第4个代,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 这段时期是地球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时代。 这一时代,脊椎动物开始全面繁荣,爬行动物在海陆空都占据统治地位,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中生代按先后次序又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3个纪。 具有古老历史的雁荡山就是在1.28亿年至1.08亿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的早白垩纪爆发的。

留下足迹的雁荡山

雁荡山是一座复活型破火山,意思是经历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一系列完整过程,在一亿多年的过程中火山原始地貌改变,留下了火山遗迹,也成为了宝贵遗产。

雁荡山极其珍贵的地质遗迹向人类展示了酸性岩浆火山爆发、喷溢、侵入全过程,具有火山岩浆活动产物的完整性和近代火山喷发产物堆积的可类比性,代表了东南亚亚热带环境下岩石圈、圈、生物圈、大气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的亚热带滨海山岳地质生态模式。 雁荡山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很早就被中国的科学家充分肯定,他们形容雁荡山是不可或缺的天然博物馆。

2004年底,雁荡山以最高分通过了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推荐评审会的评审,同时也接待了国内外地质专家投票前的实地考察,并被推荐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有人曾这样评价雁荡山:它是一部由岩石、流水、生命组成的交响曲,是世界的一大奇观。 由于各路人士的“专业吹捧”,使得它一路凯歌,顺利成为了世界地质公园。 而在目前的世界地质公园中,还没有哪一座是中生代白垩纪时期的火山,它们多是新生代时期的火山,在年代上要比雁荡山晚1亿多年。

解析雁荡山形成原因

雁荡山的地貌构造,独特且个性,很早就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早在1074年的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就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

沈括看出了流水在雁荡山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流水侵蚀是雁荡山形成的外力条件。 雁荡山面海背山,地处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200万立方毫米左右,每年的5至9月份降水量较多,属于浙江降雨最多的地区。 由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又常受到台风影响,所以降雨多以暴雨形式降落;再加上雁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势,山脉东南坡正好与湿润的夏季风直交,所以从乐清湾上来的东南风被抬升,就形成了地形雨。 因此雁荡山一带一直为浙江省的雨量中心。

丰富多量的降雨不但为雁荡山带来了稳定的水源和茂盛植被,形成了绝顶有雁湖的奇景,还留下了高山流水、飞瀑流泉。 流水量与流速的六次方成正比,即当流速增加一倍时,流水移动沙石的重量可增加64倍。 因此,雁荡山流水侵蚀的搬运能力十分强烈,几乎达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 而流水的强烈侵蚀,又使得山峰挺拔,坡麓陡峭,谷地平缓,并形成了游山不爬山、平地观山景的优良条件,使游客有充足的场地左右环向,从各个方位尽情地欣赏山景的变幻。

雁荡山喷发的四个时期

雁荡山处在西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是全球巨型火山带上具代表性的古火山,具有时空独特性,此外还蕴涵着全球大陆板块运动过程的重要信息。 大约在1亿多年前的早白垩纪,位置较低的古太平洋板块猛烈撞上了亚洲大陆板块,受到挤压后的亚洲大陆板块边缘深部的岩浆上冲,形成了一座座火山。

雁荡山曾历经四期火山喷发,火山喷发造就了雁荡山雄奇壮丽的景观。 火山第一期猛烈爆发,形成了沿着地面快速流动的高温火山碎屑流,随后便堆积为低硅熔结凝灰岩,分布在雁荡山西起燕尾瀑,东到响岭头等风景区。 其地貌特点是,地形为缓坡低山区,海拔小于500米,处于雁荡山外围。

大约又过了700年左右,雁荡山又喷发,岩浆平静溢流和侵蚀出形成了流纹岩层和流纹岩穹。 这期间的流纹岩保存了大量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现象,包括了岩石学图谱中流纹岩类的各种以岩石,其中尤其以大龙湫沿线流纹状岩石和球形气泡最明显。 火山第三期喷发,其代表性岩石有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并夹有流纹岩。 第四期喷发,是雁荡山经受的又一次猛烈的火山喷发,留下的主要是流纹质熔结凝灰岩,这一岩层都处于最高处,多发育成小型峰林、柱峰和高处的锐峰。

天下奇秀 游赏雁荡

火给予雁荡生命的躯体,而水则雕琢出了它动人的曲线。 如今至美的雁荡就是火与水激情碰撞和交融的结果,既有奇特的山石峰峦,又有灵动的泉瀑流水。

东内谷是雁荡山的精华所在,景点占全山半数以上,堪称雁荡三绝,东内谷得其二。 但是灵峰灵岩景观各有特色,从地质上说,这是因为灵峰多锐峰深洞,而灵岩多柱峰叠嶂。 “锐峰”是雁荡山的一大特色,是由火山爆发的凝灰岩和熔结凝灰岩构成的山峰,山脊尖狭而高耸,代表就是观音峰。 905米高的观音峰如白衣观音从天而降,从头部到腰部再到莲花座,分别属于三种不同岩层:熔结凝灰岩、凝灰岩和流纹岩,美妙至极。

雁荡山峰不仅多叠瓦状的断面,而且还显示出多棱、多角、多面、多姿、多变的特征。 雁荡山中已经被命名的山峰有一百二十个,分动物、人物、植物等多种造型,其形象惟妙惟肖,极为奇妙。 说到奇峰就不能不说叠嶂。 因为雁荡山各种形态的山峰都是在嶂的基础上形成的。 呈环状分布、厚度在五百米以上的流纹岩层系形成的雁荡山叠嶂,显然有别于其他名山的断崖绝壁。 瀑布更是这里的奇景。 瀑布之美与奇,更是让游人甚为惊叹……

游遍雁荡,其所发现的全部都是宝,其美与妙不愧为“天下第一奇”。 如今的雁荡山已经进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单,并且争取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志在打下第一个世界级旅游品牌的称号,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集山水美学、历史文化、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华夏名山。

知识链接

环状分布的岩嶂形成了箱形峡谷,称为嶂谷;嶂谷口往往形成石门。 石门是雁荡山的又一奇观,石门又称门阙,两岩对峙如门,流水破嶂而出,门内谷中别有天地。 雁荡山石门有显胜门、南天门、石柱门、响岩门等,其中显胜门高200多米,宽仅6—16米,“非中午、夜分不见日月”,称“天下第一门”。

无岩不洞,无洞不奇,雁荡山还有很多古洞奇穴。 位于灵峰景区的观音洞垂直向上达一百多米,如步步登天。 灵岩景区的龙鼻洞内岩石崩落出现鳞片状青色岩脉,留下一条灵异的“青龙”。 岩嶂底部则多形成平卧式流纹岩层内崩塌洞。 这是由于火山喷溢的岩流上下结构差异造成的。 它们结构不均一,加上外界环境作用,发生重力崩塌因而形成洞穴。 雁荡山的古竹洞、北斗洞、将军洞、维摩洞等就是这一类型。 仙桥景区北石梁附近的天生桥似洞似门,“两崖排闼倚天高,上驾横空一玉桥”,又被当地人称为仙桥。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