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风暴潮可能致灾等级的大小,是由该次风暴潮过程影响海域内各验潮站出现的潮位值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高度而确定的。
当沿海发生风暴潮时,沿岸的潮位会达到某一高度值,此时,人们需要警戒并防备潮灾发生的指标性潮位值,这个位置就被称为警戒潮位。 警戒潮位的高低与当地防潮工程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旦设定了警戒潮位,风暴潮灾害监测、预报、警报等工作就更加容易进行,同时,各级政府也能科学、正确、高效地组织和指挥防潮减灾。 中国·国务院颁布的《风暴潮、海啸、海冰应急预案》规定,风暴潮预警级别分为|、ll、川、IV四级,分别表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作为级别颜色。 海洋环境预报部门根据可能出现的风暴潮发布风暴潮 |级、 II级紧急警报、川级警报、IV级预报。
1.风暴潮I级紧急警报(红色)
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沿岸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水位将出现达到或超过当地警戒潮位80厘米以上的高潮位时,至少提前6小时发布风暴潮级紧急警报。
2.风暴潮lI级紧急警报(橙色)
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沿岸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水位将出现达到或超过当地警戒潮位30厘米以上80厘米以下的高潮位时,至少提前6小时发布风暴潮lI级紧急警报。
3.风暴潮川级警报(黄色)
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沿岸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水位将出现达到或超过当地警戒潮位30厘米以内的高潮位时,前者至少提前12小时发布风暴潮警报,后者至少提前6小时发布风暴潮川级警报。
4.风暴潮IV级预报(蓝色)
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在预报时效内,沿岸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水位将出现低于当地警戒潮位30厘米的高潮位时,发布风暴潮预报。
正是因为由大风引起的增水和天文大潮高潮的叠加才引起了风暴潮产生。
在20世纪20、30年代,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就已经开始进行风暴潮的预报研究工作,当时主要是在天气预报和潮汐预报的基础上进行。 当时很多受到风暴潮影响严重威胁的国家也相继成立了预报机构,在1931年,荷兰建立了风暴潮警报机构,1953年,英国成立了风暴潮警报局。 其实,世界上风暴潮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从1936年以来,美国就开展风暴潮的研究与预报工作,风暴潮主要是由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发布预报,另外,.沿海各州的气象机构也参与其中,当时的预报范围主要集中在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两个州。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建成风暴潮预报业务系统。 从1974年开始,国家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总台也就是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正式向全国发布风暴潮预报,发布预报的方式经历了从电报、 电话到现在的电视广播、传真电报和手机短信等传媒手段的变化。 随后,很多地区也有了风暴潮预报,这主要是由国家海洋局所属3个分局预报区台、海南省海洋局预报区台以及部分海洋站、水利部所属的沿海部分省市水文总站和水文、海军气象台等单位进行。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了一个全国性的预报网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风暴潮灾的防范工作。 目前,我国在沿海已建立了多个海洋站、验潮站组成的监测网络,配备了比较先进的仪器和计算机设备,利用电话、无线电、电视和基层广播网等传媒手段, 传输灾害信息。 在风暴潮预报业务系统中,它们能较好地发布特大风暴潮预报和警报,与此同时,沿海省市有关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也制订了一些预防和预报的有效对策,主要表现在低洼港口和城市重新确定了警戒水位。 如今,抗御潮灾已经成为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