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前兆的民谣

由于地震的多发性和地震破坏力的巨大,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的发生与地震前兆异常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并总结出许多预知地震的经验。 其中有些内容更是被编成了民谣,对于向人民群众普及地震知识有着特殊的作用,现在

我们摘录了几首如下:

其一:

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往外冒。

水位大升降,翻花打旋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甜水变成苦味道

天变要下雨,水变地震要来到。

建立观察网,发现异常快报告。 .

其二:

地下水,有前兆。

不是涨,就是落。

甜变苦,苦变甜。

又发浑,又翻沙。

见到了,要报告。

为什么?闹预报。

其三: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携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 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其四:

牛马驴骡不进厩, 猪不吃食拱又闹。

羊儿不安惨声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狗上房屋狂吠嚎,家猫惊闹往外逃。

鸡不进窝树上栖,鸽子惊飞不回巢。

老鼠成群忙搬家,黄鼠狼子结队跑。

冰天雪地蛇出洞,冬眠动物夏苏早。

蜻蜓大群定向飞,蜜蜂群迁跑光了。

青蛙蛤蟆细无声,鱼翻白肚水上跃。

野鸡乱叫怪声啼,蝉儿下树不呜叫。

园中虎豹不吃食,熊猫麋鹿惊怪嚎。

大鲵上岸哇哇叫,金鱼出缸笼鸟吵。

其五:

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

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

响得长,在远程; 响得短,离不远。

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其六:

上下颠一颠,来回晃半天。

离得近,上下蹦; 离得远,左右摆。

上下颠,在眼前;晃来晃去在天边。

房子东西摆,地震东西来;要是南北摆,它就南北来。

其七:

喷沙冒水沿条道,地下正是故河道。

冒水喷沙哪最多?涝洼碱地不用说。

豆腐一挤,出水出渣;地震一闹,喷水喷沙。

洼地重,平地轻;沙地重,土地轻。

其八:

砖包土坯墙,抗震最不强。

酥在颠劲上,倒在晃劲上。

其九:

地震闹,雨常到,不是霪来就是暴。

阴历十五搭初一,家里做活多注意。

蛤蟆大搬家就是要发生地震吗?

蛤蟆是指青蛙和蟾蜍,属两栖类动物。 这类动物震前习性异常的主要行为方式,是不适时令的冬眠现象出现,非冬眠季节的震例在资料中很少见。

蛤蟆冬眠季节出现的震前异常原因可能与冬眠蛇出洞相类似。 专家们曾对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前1月1~2月4日期间的冬眠蛇出洞,与1976年1月1日~2月10日山西临汾地区出现的冬眠蛇出洞(其数量超过海城地震前)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这两个地区冬眠蛇出洞都是与蛇窝温度的增高有关,但两者生态特征上的差异却与本地区当时的气温背景直接有关。 海城地震前冬眠蛇在OC以下的低气温环境中出洞的“自杀”现象,是与当时地层温度增高2~3"C有关,出洞后大多数呈冻僵状态。

临汾地区冬眠蛇是在活动温度线(4'C以上)的高气温环境中出洞,与当时的一股暖气流经过该地区的持续增温有关,出洞后大多数呈活动状态。

显然临汾地区的冬眠蛇出洞事件是一种非地震的自然现象。

所以,无论是蛇还是蛤蟆,其行为表现存在多种因素,其行为异常并不预示着一定会发生地震。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