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莫斯科一位数学教师家里诞生了一位女婴,她就是俄国伟大的女数学家苏菲·柯瓦列夫斯卡娅。
幸运的是,苏菲从一降生,就生活在数学的天地里。 原来,她住的房子,墙壁上四处裱糊着她父亲的数学讲义。 苏菲从小就看着,读着这些半懂不懂的讲义长大。 那些奇奇怪怪的数学符号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伴随年龄的增长,在家庭女教师的解答下,她渐渐弄懂了这些符号和数学公式。
14岁的时候,苏菲不经别人帮助,就能看懂父亲的朋友带给她的数学教科书中三角公式的意义,15岁时,父亲同意她利用冬季居住彼得堡期间,学习高等数学。
长成大姑娘的苏菲十分想往完全的高等教育,可是当时俄国的大学对女子是紧闭大门的。 当时,只有西欧一些大学肯收女学生,苏菲于是立志要到外国去。 可是,专横的父亲不同意,他不希望女儿从自己的身边飞走。
当时,一些俄国姑娘为了离开专制的家庭,常常采用与外国人“假结婚”的办法出国,苏菲也如法炮制,与莫斯科大学一位外国学生协商,帮她实行“假结婚计划”。 1868年,苏菲不顾父母的反对“结婚”了,第二年春天,她冲出国门,为了她喜爱的数学,来到了德国的海德堡。
又几经周折,苏菲进了德国最古老、最有名望的海德堡大学。 三年期间,她修完了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理学等大学课程。 在大学里,她最喜欢的课程是“椭圆积分论”。 当她得知这一理论是著名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建立的,就热切地想去柏林向这位著名的教授学习。
1870年,苏菲来到柏林,尽管她带来了海德堡大学教授的推荐信,但柏林大学仍拒收她,唯一的理由就是“柏林大学不收女学生”。 无奈,苏菲只好直接去找年已55岁,声名显赫的魏尔斯特拉斯教授。 这位数学大师与苏菲一谈,深被她的求知欲所感动,便亲自与学校当局疏通,但学校当局及同事们都认为,数学不是女人的事,拒绝了他的极力推荐。
善良的魏尔斯特拉斯为了不让苏菲失望,决定自己教她,但他要先试试苏菲的水平,刚好他手里有一些准备给高年级学生演算的试题,他就叫苏菲做一做。 令他吃惊的是,苏菲不仅演算迅速、答案清晰,而且很有独创性。 从此,苏菲便在这位名师的指导下从事数学学习和研究。
1874年,德国的数学中心哥廷根大学,根据魏尔斯特拉斯教授的推荐和苏菲三篇高水平论文,未经口试,便授予苏菲博士学位。 她成为哥廷根大学第二个女博士。 之后,魏尔斯特拉斯教授极力推荐她去大学教书,但顽固的守旧势力始终不肯接纳她,苏菲只好回俄国去了。
在俄国,经科学院院士切比雪夫极力举荐苏菲去大学教书,但仍没有成功。 后来,还是在魏尔斯特拉斯的瑞典学生帮助下,才使她有幸在斯德哥尔摩一所大学当数学讲师。
1888年,法国巴黎科学院悬赏解题———“刚体绕固点旋转的问题”,这是数学大师欧拉和拉格朗日长期感到棘手的问题。 学术委员会采用密封评选的办法,在应征的15篇论文中,选出了一篇最出色的予以奖励,奖金5000法朗。 打开选中的试卷一看,获奖者竟是俄国女性苏菲。
苏菲获此奖励在法国学术界轰动一时,她成为第一个跨进法国科学院大门的奇女子。 她在偏微分方程方面很有建树。 在此期间,她完成了法国大数学家柯西的一项研究,偏微分方程理论的一个重要基本定理“柯西———柯瓦列夫斯卡娅定理”,就是以柯西和苏菲二人的名字命名的。
苏菲获奖的第二年,斯德哥尔摩学院授予她一笔高额奖金,又正式任命她为大学教授。 可是,守旧势力是顽固的。 瑞典的著名作家特林倍格就此撰文说:“女人担任数学教授是奇怪的、有害的、难堪的现象。 ”但苏菲却以她出色的教学成绩,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 仅用一年时间,她就能用流畅的瑞典语讲课了。 最终,瑞典人信服了她。
1891年,历经坎坷的苏菲在瑞典逝世,年仅41岁,人们把她安葬在斯德哥尔摩,表示对她永久景仰。
苏菲死后,她的大脑按北欧人的特殊习惯,进行了解剖研究,据说4年后,医生把她的大脑与德国大物理学家赫尔霍兹的脑量比较,发现她的大脑在比例上大于一般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