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自然现象:心有灵犀一点通,神奇的心电感应

心电感应,一种可意会却难言传的微妙感觉,无需语言,无需暗示,便可彼此心领神会。 尽管关于它的案例往往因为漏洞甚多而缺乏说服力,但人们还是在心底期待它的存在。

◆ 关于心电感应存在的可能性:尚无定论。 ◆ 所谓的心电感应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 通常发生在熟悉的人之间,譬如恋人、亲人,其中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心电感应案例最为人所知。

* 擅长运用这一能力的人,可以不露痕迹地控制他人的行为。

来自亲人的感应

一个伤风另一个就会感冒,一个吃了不洁的东西另一个就会肚子疼,双胞胎尤其是同卵双胞胎间,仿佛被一条看不见的线连接着,即使两人天各一方,不相往来,也依然会为对方的感受牵引。

在美国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20世纪30年代,俄亥俄州的一对孪生兄弟一出生就分别被不同的家庭收养。 他们在不同的地方生活,上不同的学校,交不同的朋友,他们都从未被告知过彼此的存在,直到40多年后,兄弟俩才重又相逢。 此时,二人才惊讶地发现,彼此竟有如此多的共同点,他们都叫詹姆斯,都有过两段婚姻,都有相同的爱好,都喜欢到同一个海滨浴场度假,还都给自己的小狗取名托伊。

如此多的相同点集中在同一对兄弟身上,也许不仅仅是巧合。

科学家从很早时候就开始研究双胞胎的这种感觉互通现象。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教授曾就九对自小就被分开的同卵双胞胎进行调查,将他们隔离开来,分别询问他们诸如兴趣、生活习惯等问题,且问题琐碎而细致。 而询问的结果,让科学家们大为惊讶。

一对英国籍的双胞胎姐妹,已经分开生活了几十年,若不是参与调查,她们依然会不相往来。 而在调查开始的第一天,她们就发现,姐妹的情谊无法割断。 她们戴着相同款式的戒指,穿着同样颜色的衣服,她们都给儿子取名“理查”,丈夫都姓“安德鲁”,她们都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唯一不同的是,她们一个经济条件好些,一个差些。

几乎所有接受研究的双胞胎都告诉科学家,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能清楚地感应到对方的存在。 一对住在澳大利亚的姐妹,姐姐待在家里,妹妹在纽约出差。 妹妹发生严重的车祸,姐姐在同一时间感受到妹妹的痛苦,而并没有人通知姐姐她的妹妹出了事故。 事后,姐姐回忆,当时,她非常清楚,她感受到的痛苦并不来自她本身,她只有一个念头,她的妹妹发生了不幸。

有人认为,同卵双胞胎的心电感应之所以会如此普遍,是因为他们的遗传基因是相同的,他们不仅长得一模一样,就连思维方式也极其相似,他们接收、释放生物电信息的活动具有比一般人强得多的同步性。 一方发出信息,一方可以立即感同身受并随之释放出相同的信息。

但怀疑论者不这么看。 同卵双胞胎由于具备同样的遗传基因,的确会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出令人惊讶的默契,但诸如一方疼痛、另一方也感到疼痛的例子,只是巧合罢了。 目前人们还无法通过实验来证明心电感应这种超感知现象的存在。 很多时候,“和对方感觉相同”都是人心理上的错觉,人希望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之间存在割不断的联系,所以需要用“感对方所感,想对方所想”来证明这点。

至于一对从小就被分开的双胞胎,在生活细节上出现惊人的相似,也是巧合。 因为绝大部分同卵双胞胎还是各自过着各不相同的生活。 而像嫁给同样姓氏的人、为宠物起同样的名字,初次见面打扮类似……在完全陌生的没有任何关联的两个人间也会发生,因此,不能断然认为具备了这些相同点的人就一定存在心电感应。

最重要的是,人大脑的活动、心理感受,都十分复杂,尚未有研究表明它们可以通过生物电信息呈现出来。 而就算它们可以呈现,两个相距甚远的人又如何能感受得到呢?

梦的心电感应

正如怀疑论者所说,笃信者要想让人相信世上存在心电感应,就需要为此进行科学严谨的实验。 而如果人类真的存在所谓的心电感应,那么它就不应只发生在同卵双胞胎或关系亲密的人之间,在陌生人之间也会发生。

于是一些心理学家展开了针对“梦”的心电感应的实验。 他们将受试人分成传送者和接收者两组。 然后让接收者入睡,让传送者集中精神向接收者传递特定的内容。 研究人员会通过观察接收者的生理反应来判断他是否进入做梦阶段,一旦发现接收者做梦了,就会立即唤醒他们,询问他们梦中的内容,看看是不是和传送者传递的图片信息吻合。

值得一提的是,实验之所以需要让人进入梦境,是因为睡眠中大脑可以更敏锐地感受到微小的信号,譬如,白天一些不经意的微小情绪会夸张地显示在梦境中。 而实验的结果让心电感应的笃信者们感到欣喜。

传送者集中精力地看着南美印第安人的照片,接收者在睡醒后告诉研究人员自己梦到了墨西哥风景。 再仔细询问,接收者表示在自己的梦中有一些微笑着的人。 而传送者看到的照片上的印第安人,的确在微笑。 传送者又随机抽取了一幅印有黄色汽车的照片,结果接收者梦到了和朋友一起驾车出游。

实验进行了相当长时间,其间,心理学家更换了多位实验对象,有时也会安排一个传送者传递信息,几个接收者一起做梦。 而随着实验的深入,人们又发现,实验仍不能完全肯定心电感应的存在。

怀疑者的理由是,人梦中的景物有很多是象征性的事物,可以被随意解读,很多时候,接收者梦到的东西都没有清晰地反应传送者发出的信息。 而是实验人员在对接收者的梦进行解读时才将它们和传递者的信息联系在一起。 比如,传递者被要求注意麦克阿瑟将军登陆菲律宾的照片,接收者梦到的则是小人国。 两者本无明显关联,而实验人员在解释时却认为,两者存在关联,理由是,麦克阿瑟身材高大,把菲律宾人衬托得就像小人国里的人。

梦可以被人灵活解释,有很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它必然会影响实验的说服力。 关于梦的心电感应,相信它的人可以举出不少例子来说明相信它的原因,怀疑它的人则同样可以。

意念操纵

有科学家认为,心电感应是人类天生就具备的能力,在人类还没有学会使用语言时,他们就需要靠心电感应来和同伴进行远距离的交流,人类本身可以传递意识的信号。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曾有过心电感应的经历,实际上他们是在无意中运用了这种被遗忘了许久的技能。

如果心电感应的理论成立,进一步而言,那人类便可利用它来操纵别人的思想。 这一能力要是被运用在军事、政治上,将产生非同凡响的效果。

美国科学家很早就开始着手研究心电感应,中央情报局对此尤为热衷,他们在心电感应上投入了难以想象的巨大资金,并笼络了一批顶级的科研人员。 1979年,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的52名工作人员被伊朗的激进分子挟持为人质,美国政府不得不为解救他们和伊朗政府展开漫长而艰苦的谈判。 为将人质成功营救,美国政府通过中央情报局启用了据称拥有心电感应能力的间谍。 那时,美国将心电感应称为“遥感能力”,中央情报局负责该项目的小组被称为“遥感小组”。

由于种种原因,后来,遥感小组被解散了,但在美国,关于心电感应的研究却并没有停滞下来。 美国政府出资鼓励高校研究心电感应,资助了很多相关方面的研究学者,还在大学设置了专门的课程,即“心子学”或“心电学”。

没有人知道研究的最终结果会不会是“心电感应并不存在”,对人类而言,有时过程比结果要重要得多。 尽管目前那些关于心电感应的案例都有不小的漏洞,且人们至今也未能证明它们不仅仅是巧合。 但在求证心电感应的这条路上,人们却对自身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